12.03 家電市場低價絕殺背後的新殘局

家電市場低價絕殺背後的新殘局

價格戰的確很殘酷,但對於家電企業來說卻很有效。小企業打價格戰,只是為了搶蛋糕,比如小米;大企業打價格戰,那就對外清場洗牌對內重塑鬥志,比如美的格力。當然,價格戰背後的殘局,卻得讓家電產業至少需要幾年時間修復。

周簡||撰稿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家電的低價格戰早已稱不上新聞,因為一線市場上如今已是全盤的價格絕殺戰役:從沒有最低只有更低,走向大品牌大企業的火力全開,以及全行業的血浴奮戰。

不過,當前家電廠商和各界最為關心的:一是,接下來發起價格絕殺的家電大牌是誰?海爾、美的、海信、長虹,還是TCL、創維、奧克斯?二是,接下來價格戰火燃燒的主場,除了電視、空調外,冰箱、洗衣機、廚電、小家電,又是否會馬上跟上,全面上演血海大戰?

在家電圈看來,一線市場的局面如此下去且未見好轉背景下,低價格戰火燒遍家電業並非沒有可能。而且,一旦頭部企業、家電大牌們紛紛披掛陣,殺紅眼的家電企業和家電零售商們,唯一選擇只有一個字:幹。因為,不幹是等死,幹興許還有一條生路可以找到。

過去30多年市場競爭表明,價格戰對於家電產業,以及相關企業和商家來說,小打小鬧、階段性的價格戰,就是典型的促銷手段,目的只有一個:賣貨。比如,小米進入家電行業以來,一直都是低價開路、低價促銷、低價搶蛋糕,從而完成了原始積累獲得一定規模體量;但是,如果行業頭部企業們一旦將價格促銷戰升格為價格持久戰,那麼除了搶市場更重要的是清場洗牌,一場血淋淋的行業重組已經開始了,商業格局一定會被重塑與再造。

因為未來三年內,所有家電品牌商、零售商、服務商們的唯一戰略,就是"活下去"。但是,活下去,不只是中小企業要直面的考驗,還是眾多頭部大牌企業們共同的危機。面對未來幾年來的家電市場和消費群體,沒有一個企業可以高枕無憂,同樣沒有一個品牌可以只漲不跌,所有家電廠商都必須要打造自己的那艘"諾亞方舟"。

當我們將關注家電產業的時間週期從2019年拉長至2009年、甚至1999年,所有家電企業和商家可以清楚地看到:在每一次行業調整變軌的週期通道中,大家都面臨著很多類似的選擇,都需要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領,通過一輪又一輪的價格清場洗牌,推動行業進入門檻的提升,帶動市場份額向大企業強品牌身上集中。這是最佳的選擇,也是歷史的重現。

無論是當年轟動一時、由倪潤峰主導的長虹彩電價格戰,還是後來引發渠道革命、由黃光裕主導的國美電器價格戰搶市場,或是前幾年京東劉強東挑戰蘇寧張近東,打響的一輪價格洗牌,本質上都是站在不同行業立場上,推動行業格局變化的重要手段。那麼,接下來在格力空調的百億降價之後,其它家電巨頭們又將如何藉助這股東風,燃燒家電業的全面價格戰火?

由此來看,家電產業在經歷了這一輪的價格戰殘局之後,越來越多的企業和商家們,必須要重新起步,尋找到新的商業競爭手段,構建差異化的核心競爭手段。所以,家電企業的發展與變革永遠沒有終點,只有起點。而價格戰不過是時代長河中的階段性市場表象。

====

家電圈:覆蓋產業面廣闊、內容專業、觀點鮮明的價值分享平臺。文章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