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4 山西省太原市金勝村出土春秋時期最大的鑊鼎

示補旁的字很多,如祖,祝、福、祈、禮、神、社等等。我們忽略了這些字的本義。示補旁的字都與祭祀有關。也是,我們現在少有祭祀。古代祭祀可是常有,且是大事。主要祭祀天地與祖先。這是天地信仰與祖先信仰的表現。

山西省太原市金勝村出土春秋時期最大的鑊鼎

祭祀時需要供奉食物,當然以肉為主。你自己吃飽了,不得進獻給天地與祖先啊!祭祀的動物稱之為“犧牲”。犧牲主要為豬,牛,羊,稱之為三牲。祭品放哪裡呢?便選擇了日常生活中的炊具,如鼎,簋,敦,盂,甗等器物。鼎最適宜做得大,彰顯宏大的氣派。所以,鼎是祭祀中最重要的禮器。同時,祭祀時需要整個豬,牛,羊做祭品,只有鼎可以放得下豬,牛,羊這麼大的肉食。鼎的地位越發突出。

山西省太原市金勝村出土春秋時期最大的鑊鼎

此文物稱之為鑊鼎,名字不嚴謹。鑊鼎本為是鼎的三種形式之一,專門用來炊煮三牲,豬,牛,羊的鼎,稱之為鑊鼎。所以需要鑊鼎形體巨大,一般無蓋。與鑊鼎區別的是正鼎,羞鼎。正鼎是放置已經熟了的豬牛羊;羞鼎是放置肉羹,與正鼎相配使用。而鑊鼎又分為,牛鑊,羊鑊,豕(豬)鑊等。著名的司母戌大方鼎就是鑊鼎。

山西省太原市金勝村出土春秋時期最大的鑊鼎

司母戊大方鼎

此鑊鼎出土於太原市金勝村趙卿墓。高93釐米、口徑102釐米,耳距129釐米,腹深50釐米。直口平唇,束頸,雙附耳外撇,鼓腹圓收形成圜底,下承三獸蹄足。腹部以綯索紋分隔成上下兩部分,均飾牛頭雙身蟠螭紋,前後各有一環形耳,蹄足上部有獸頭裝飾。因為是牛鑊,形體巨大,為春秋時期發現的最大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