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 國家管網公司“特急”掛牌虛與實:“三桶油”管道資產難估、股權難分

國家管網公司“特急”掛牌虛與實:“三桶油”管道資產難估、股權難分

經濟觀察報 記者高歌 北京報道 12月9日,業界翹首以盼國家石油天然氣管網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國家油氣管網公司”)在京掛牌。但此前備受期待的公司股權比例、治理架構以及資產規模、資產注入方式並未得到“官宣”。

正當外界試圖勾勒國家管網公司的資產版圖時,12月10日晚間,中石油、中石化相繼發佈公告稱,尚未就可能注入的資產與國家管網集團達成協議。中石油稱雙方的磋商仍處於初步階段,中石化則表示,正在與國家管網集團商討有關重組事宜,可能涉及到相關的原油、天然氣、成品油管網資產。

12月12日,有接近人士向經濟觀察報表示,致使協商進展延宕至今的原因之一是,各方對於資產的評估方式尚未達成一致,仍在管道資產應按照預期收益的方式或按照固定資產折舊方式核算之間博弈。

上述人士表示,僅以陝京管道為例,最早的一條線是1998年修建的,經過20餘年的使用週期,管道資產折舊殘值很少,若按照預期收益計算,只要管道尚在使用,管輸費即是穩定的收益來源,且規模可觀。由此可見兩種核算方式差異之大。而國家管網公司涉及的管道資產眾多,管道淨資產約為3000億元,若疊加即將納入其中的LNG接收站、地下儲氣庫,以及上述資產的預期收益,則資產規模可達5000億元。

工商信息顯示,國家油氣管網公司目前是國有獨資企業,註冊資本為200億人民幣,未來隨著三大油管道資產劃轉作價評估換算成股份,國資委以及三大油公司的股比也將發生變化,有關國資委、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分別持股40%、30%、20%和10%的討論也僅為方案之一。

國家管網公司最終的股權比例、資產規模以及資產注入方式仍未有定論,更進一步地,在公司實現平穩過渡之後,如何處理國家管網與省管網之間的關係,如何實現管網設施的公平開放、如何引入社會資本促進天然氣管網設施建設等問題均為長期擺在國家油氣管網公司面前的考驗。

“特急”

有關油氣管網獨立事宜,早在2013年的“383方案”即開始醞釀,彼時方案提出以打破壟斷、促進競爭、重塑監管為重點,加快基礎產業領域改革,石油、天然氣領域囊括其中。

隨後在2017年5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關於深化石油天然氣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中發〔2017〕15號),明確提出分步推進國有大型油氣企業幹線管道獨立,實現管輸和銷售分開。

直至今年3月,中央深改委通過了石油天然氣管網運營機制改革實施意見,正式確定了國家油氣管網公司的組建和成立,這也是貫徹2017年深化石油天然氣改革文件的重要體現。

此後關於國家管網公司即將落地的消息就時有放出,但幾經推遲。不同於之前幾次有關掛牌時間的言之鑿鑿,12月9日的成立大會近乎“悄無聲息”。從籌備組印發的會議邀請函上標明的“特急”二字,足見其緊迫性。

甚至對於三大油內部人士而言也頗為突然,一位就職於中石油下屬單位的人士告訴記者:“我們大多數人也是在會前兩三天才看到的通知,之前大家認為會在明年春天、冬供期結束之後才會掛牌,不過也有倒逼一下的感覺,但有關資產重組、人員劃撥還需要時間。”

而在業內專家看來,此番掛牌頗具宣誓性,另外也有將此前一直在籌備的事宜放在明面上討論的意味,而有關資產劃分與評估事宜從今年7月底就已開始。

今年7月底,國家油氣管網公司籌備組成立,成員包括來自中石油的張偉、侯啟軍、姜昌亮,以及來自中石化的劉中雲、王德華,還有來自中海油的李輝、何仲文。他們共同構成了新成立的國家管網公司的領導班子,此外還包括一名紀委書記。

儘管目前關鍵信息尚未敲定,但新公司的架構信息已流出,業務板塊包括原油事業部、天然氣事業部及成本油事業部,另有生產運行指揮本部、科技研發本部、工程建設本部和管道完整性本部。上述人士告訴記者,公司架構先行安排的主要作用在於穩定人心,“讓員工知道未來都有地方可以去”,不過這僅是初期的框架,不排除在後續具體操作的過程中還會微調。

“分步走”

根據《關於深化石油天然氣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在改革油氣管網運營機制,提升集約輸送和公平服務能力方面,明確提出分步推進國有大型油氣企業幹線管道獨立,實現管輸和銷售分開。完善油氣管網公平接入機制,油氣幹線管道、省內和省際管網均向第三方市場主體公平開放。

掛牌只是國家油氣管網公司的第一步。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劉毅軍對記者表示,管網公司成立需要1-2年的過渡期,而未來真正發揮出市場作用,參照歐美經驗,則將需5—10年的時間。

聚焦到前期的過渡階段,兩大油管道資產的剝離成為難點所在,將涉及到管道股權界定的問題。上述人士對記者表示,理論上說應該不需要這麼長的時間,但是難點在於部分管道資產股權結構較為複雜,需要進一步商議協調。“有的管道股權清晰,全部都是國有的,走國有資產招拍掛,一紙文書就能劃轉,社會資本也還好說,難點在於部分管道涉及境外資本。”

以陝京天然氣管道為例,其長輸管道外加支線管道共8000公里全部已經注入在港股上市的崑崙能源(00135.HK),如果要將這部分核心盈利資產進行劃轉,則將涉及小股東權益和資本市場穩定的問題。

故而上述人士認為,管道資產的處理或將分“兩步走”,對於界定明晰的資產先行劃撥,而較為複雜的管道資產應會暫緩處理,但是可以對資產規模進行提前評估,事先擬定框架方案。

對於國家管網與省管網公司之間的關係也頗為“棘手”,多位接受記者採訪的人士均表示如何處理兩者之間的關係是為國家管網公司即將面臨的很大的考驗。

上述人士表示,對於這一問題也可以分步走,對於三大油控股或參股的省級管網公司,可以先行考慮納入國家管網公司;其次,仍有一半以上的三大油沒有股份的省級管網公司則需雙方進一步協商。“有的省管網公司較為強勢,有的則先天弱勢,沒有氣源、資金,後者談判的難度不大,但仍需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以浙江省為例,其天然氣發展執行“多氣源、一環網、六統一”原則,浙江省內天然氣主幹管網由浙江省能源集團下屬的浙江能源天然氣集團公司統一建設,所有氣源進入浙江須由浙能集團統購統銷。由此,浙江也是全國為數不多的真正執行建設全省天然氣“一張網”的省份,浙江省管網公司或成為上述人士口中較為強勢的一例。

中海油研究總院規劃研究院戰略研究員許江風提出了重組省級管網公司的建議。他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國家管網公司需要吸引外部資金來建設管網,而各省對於自身情況更為了解,因此建議在各省重組現有的省級管網公司,由國家管網公司控股,將省公司作為融資平臺,促進管網建設。

而有關下一步的油氣管網公平接入機制的建立。上述人士認為在長協消耗的過程中,應會先少量地對第三方開放,不過需由發改委進一步制定操作細則。

與國家油氣管網同步進行的是油氣管網設施公平開放信息公開和信息報送平臺的籌建工作,10月中旬,國家能源局《國家能源局綜合司關於加強天然氣管網設施公平開放相關信息公開的通知》。

上述人士評價道:“對於執行層面,很多東西不能自行創設,這個文件還是缺乏操作細則,找誰申請,需滿足什麼標準,找誰審核都不明晰。”在他看來,未來油氣管網設施公平開放後,對於第三方資質的審核工作,相比由國家管網公司授權審核,更應交由交易中心完成資質的評審和拍賣,以免產生尋租空間。

磨合

2017年5月,國家發改委 國家能源局印發的《中長期油氣管網規劃》提出,到2020年,全國油氣管網規模達到16.9萬公里,其中原油、成品油、天然氣管道里程分別3.2、3.3、10.4萬公里。到2025年,逐步形成“主幹互聯、區域成網”的全國天然氣基礎網絡,全國油氣管網規模將達到24萬公里。

而國家油氣管網公司主要職責之一即是負責全國油氣幹線管道、部分儲氣調峰設施的投資建設,這也意味著公司將面臨巨大的資金壓力。另據《天然氣管道運輸價格管理辦法》,國家管網公司的管輸價格由國家發改委按照準許成本加合理收益的原則給出,具體以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成本參數,以及稅後全投資收益率8%、經營期 30 年確定。

上述人士告訴記者:“建設十萬公里管道,意味著一萬五千億甚至是兩萬億的遠期資金投入,而8%的稅後全投資收益率代表管道至少運行15年才能收回成本,因此在巨大的資金需求之下,引入社會資本勢在必行。”

根據中國石化經濟技術研究院在此前發佈的《2019中國能源化工產業發展報告》,國家油氣管網公司的建立將分三階段進行:首先,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及中國海油將旗下管道資產及員工剝離並轉移至新公司,再按各自管道資產的估值釐定新公司的股權比例;其次,國家管網管網公司獲注入資產後,擬引入佔總股本比例約為50%的社會資本。新資金將用於擴建管網,管網公司則將尋求上市。

但具體將以何種方式引入社會資本,目前尚未有明確的方案,國家發改委價格監測中心研究員劉滿平此前對經濟觀察網表示,有關引入社會資本是可以確定的,而新的管網公司不但尋求上市還有可能發行債券。

迴歸眼前的狀態,由於國家管網公司尚未獨立運行。由此三大油與管網公司尚不存在工作交接問題,分別來自兩大油接收站、儲氣庫以及調運公司的員工均對經濟觀察網表示,具體到執行層面,相關工作目前運轉正常,未來則將聽從調配,其中一些單位的審計工作已經開始。

據瞭解,即便是接收站未來將被劃入國家油氣管網公司,已經簽訂的長協合同仍將由原公司執行完畢。相關人士表示:“儲氣庫較為好辦,儲氣、採氣工作可以正常進行,對於所儲的天然氣進行資產評估即可,關鍵在於接收站,比如中海油跟卡塔爾簽訂了長協,接受站由國家管網公司運行、管理,但是氣從哪裡卸,還是中海油說了算。因為部分長協是點對點籤的,還有的是敞口合同可以在接收站之間串換。”

天然氣行業上下游的競爭格局已經開始發生改變。組建獨立運營的國家管網公司,旨在推動形成上游油氣資源多主體多渠道供應、中間統一管網高效集輸、下游銷售市場充分競爭的“X+1+X”油氣市場體系,是深化油氣體制改革和管網運營機制改革的重要一環。

目前,損失中游的中石油和中石化正在激進進入下游,試圖“以終端來彌補中游的缺失”。以中石油為例,即是在2017年開始進駐下游,與五大城市燃氣公司同臺競爭。而在此前,中石油與城市燃氣公司是“相安無事”的。與此同時,終端的價格改制也在進行,定價更為開放,有助於“折了翼”的油公司創造新的利潤增長點。

據經濟觀察網瞭解,趁著城市燃氣行業洗牌的當口,中石油下屬的崑崙燃氣目前正以每週約收購10家城市燃氣企業的速度強勢進入下游,以一週的時長為單位進行公示,目前已將200餘家城燃企業收入囊中。三大油中,中海油始終未涉及城燃領域,中石化雖然成立了長城燃氣,但其對終端市場的重視程度遠不及中石油。

劉滿平此前在接受經濟觀察網採訪時表示:“管網環節是自然壟斷環節,上游供氣和下游用氣環節屬於競爭環節業務。既然上下游都是競爭性的環節,不應該干預上游企業向下遊業務滲透。城市燃氣行業從大的範圍看是充分競爭的,但是某一區域也是壟斷的。‘放開兩頭’,有競爭才能放開,所謂的全產業改革就需要有序地雙向競爭。”

本文經「原本」原創認證,作者經濟觀察報,訪問yuanben.io查詢【2FIUB3FI】獲取授權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