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7 小小鄉村 向美而行!涼州美麗村莊不斷湧現……

向美而行

——涼州區大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紀實

本報全媒體記者楊鵬元

通訊員高素雲

筆直的水泥路乾淨整潔,兩旁的樹木蔚然成林,村居牆壁粉刷一新,農家庭院潔淨利落。巷道內,一個個裝滿玉米的“立體糧倉”排列有序,給村莊添上一道靚麗的風景……冬日,記者來到涼州區洪祥鎮天泉村,一幅宜居宜業的新農村畫卷盡收眼底。

隨著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一村一示範點”建設的不斷深入,如今的涼州區,像天泉村這樣面貌一新的美麗村莊正在不斷湧現。

共管共享提升治理水平

冬日的晨光中,在雙城鎮雙城村八組村民趙雪蘭家,庭院內外被女主人收拾得井井有條。趙雪蘭一邊精心打理著室內的各類花草,一邊興致勃勃地向記者談起生活環境的變化:“以前村裡的環境衛生不好,雜物隨處堆,垃圾隨手扔。現在村裡環境真是大變樣了,巷道每天有人清掃,生活垃圾更是日產日清,走街轉巷,村民心裡都很高興,大家的環境衛生意識也增強了,共管共享的主動性、積極性不斷提高。”

小小鄉村 向美而行!涼州美麗村莊不斷湧現……

今年,涼州區紮實開展農村村級公益性設施共管共享工作,實現了所有行政村公益性設施工作的規範化、制度化、常態化管護。至目前,全區各行政村全部設立了理事會,聘用村莊保潔員4180人,組建了穩定的保潔隊伍,選聘公益性崗位人員1863人,落實了管護基金893萬元。通過開展共管共享,進一步加強和提升了鄉村治理水平,全域無垃圾專項行動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成效,“美麗家園自己建設、幸福生活自己創造”的思想已深入人心。

標本兼治清除面源汙染

冬日,廣袤的涼州大地寂靜而壯美,記者行走其間,往年隨風亂舞的廢舊地膜如今已難覓蹤跡,困擾農村多年的廢舊地膜及其它塑料垃圾問題在涼州區已然得到有效解決。位於發放鎮馬兒村二組的匯源農膜丙膜加工廠院內,一輛輛裝滿了廢舊地膜的農用車正在排隊卸貨,工人們忙著過磅、登記、分揀。

涼州區農環站負責人吉生成告訴記者,以前莊稼收穫後,地膜沒辦法處理,只能堆放在田間地頭,影響觀瞻不說,成年累月累積的廢舊地膜還對土壤及水源等產生了嚴重的破壞作用。現在,通過“以舊換新”方式,村民把廢舊農膜集中回收,就可以兌換到“真金白銀”。說話間,馬兒村村民祁宏文拿著剛兌換來的30公斤新農膜高興地告訴記者:“自從知道廢舊農膜可以‘以舊換新’之後,大家對廢舊農膜集中回收的積極性更高了,不僅撿了自家地裡的,還到別處去撿,只要手腳勤快,村民都不用再買新農膜了。”

“為從源頭上解決農業面源汙染問題,我們堅持標本兼治,走垃圾資源化利用的路子,現已建成年產10萬噸的有機肥生產線,畜禽糞汙無害化處理利用率、秸稈資源化利用率、尾菜處理利用率、廢舊農膜回收率分別達87.2%、90%、50.11%、80.2%。”涼州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徐才文說。

綜合提升彰顯生態宜居

從庭院內外到村組巷道、從沿路沿線到田間地頭,隨處亂堆的垃圾不見了,道路乾淨整潔了,巷道寬敞了,綠地更多了,村莊更美了……如今,涼州區農村處處彰顯出整潔清爽、生態宜居。

“住得乾淨、整潔、舒適是群眾的熱切期盼。”涼州區農業農村局人居環境工作負責人王虎說,人居環境改善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改善一村一組就能完成的,需要全面鋪開,綜合提升。

小小鄉村 向美而行!涼州美麗村莊不斷湧現……

為全面提升農村群眾生活質量,今年以來,涼州區還結合自身實際,樹立“一盤棋”思想,堅持問題導向,注重因村施策,全面整治農村人居環境,加快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針對部分“亂莊子”問題,涼州區採取先建設試點,後全面推廣的方式,因地制宜打造“一村一示範點”樣板470個,創建“清潔村莊”309個;針對農村亂搭亂建的問題,大刀闊斧開展拆臨拆違攻堅行動,拆除“大棚房”189萬平方米、廢舊宅基地750多戶、城鄉違建430多萬平方米;針對泥土路歷史遺留問題,採取“建養一體化”模式,建設“四好農村路”,建設旅遊扶貧公路80多公里,硬化村組巷道400多公里。同時,深入推進國土綠化倍增行動,城區增加綠地330多萬平方米,綠地率達31.26%,完成農村綠化160萬平方米;紮實推進“廁所革命”,創出農村改廁“涼州模式”,累計完成改廁62330座,佔全區農戶數的50%,得到農業農村部的高度評價,也受到了廣大農民群眾的好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