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3 《竇娥冤》的竇娥原型是郯城人,民間歷史故事——感天動地竇娥冤

《竇娥冤》故事梗概

元 關漢卿

古代漢朝時期,窮秀才竇天章上京求取功名,向寡婦蔡婆借貸盤纏。蔡婆早就看上了他的女兒瑞雲,乘機提出索要瑞雲做童養媳。端雲3歲喪母,7歲便到蔡婆家,改名竇娥。17歲時竇娥與蔡婆兒子成婚,一年後丈夫病故,婆媳相依為命。

一天,蔡婆去向賽盧醫索討銀錢,賽盧醫賺她到僻靜處,想勒死她,幸虧張驢兒父子把她救下。


《竇娥冤》的竇娥原型是郯城人,民間歷史故事——感天動地竇娥冤

  但是張驢兒爺倆是當地流氓,欺負蔡家婆媳無依無靠,跟他父親張老兒一起賴在蔡家,逼迫蔡婆婆嫁給張老兒。因有救命之恩,蔡婆婆又軟弱怕事,勉強答應了。張驢兒又脅迫竇娥跟他成親,竇娥堅決拒絕。還把張驢兒痛罵了一頓。

張驢兒懷恨在心。沒過幾天,蔡婆婆生病了,要竇娥做羊肚湯給她吃。張驢兒便偷偷地在湯裡下了毒藥,想先毒死蔡婆婆,再逼竇娥成親。

竇娥把羊肚湯端給蔡婆婆喝。蔡婆婆接過碗,忽然不舒服要嘔吐,就讓給張老兒喝了。張老兒中了毒,在地上翻滾幾下就嚥了氣。張驢兒沒想到毒死了自己父親,惱怒不已,便把殺人的罪名栽贓到竇娥身上。告到楚州衙門。

《竇娥冤》的竇娥原型是郯城人,民間歷史故事——感天動地竇娥冤

  楚州知府貪贓枉法,背地裡被張驢兒用錢買通了,不問青紅皂白便把竇娥抓到公堂訊問,逼她招認。竇娥受盡拷打,痛得死去活來,還是不肯承認。

知府知道竇娥待她婆婆很孝順,就當著竇娥的面要拷打蔡婆婆。竇娥想到婆婆年紀大了,受不起這個酷刑,只好含冤招供,承認是自己下毒。於是貪官知府便將竇娥定了死罪,押到刑場去處決。

《竇娥冤》的竇娥原型是郯城人,民間歷史故事——感天動地竇娥冤

  臨刑前,竇娥滿腔冤屈無處可訴,她不想就這麼白白死去,於是含著熱淚向蒼天起誓:“我竇娥真的是被冤枉的,我的冤屈只有老天爺知道。為了證明我的清白,我死後,一要讓這刀過頭落,一腔熱血全濺在上空的白練上,二要天降大雪,遮蓋我的屍體,三要讓楚州從此大旱三年!”

劊子手行刑後。竇娥的鮮血竟然一滴都沒有落在地上,全部飛濺在了高掛的白布上。當時圍觀的百姓暗自稱奇。緊接著天地變色,狂風大作,天空飄起鵝毛大雪,密密地覆蓋在竇娥的身上。那時候正是六月夏天,每一個在場的人都驚呼:“這竇娥真是冤枉的!”


《竇娥冤》的竇娥原型是郯城人,民間歷史故事——感天動地竇娥冤

  接下來,楚州果真大旱了三年。所有人都相信竇娥的冤屈,為竇娥抱不平,直到竇娥的父親竇天童在京城做官返鄉,竇娥的冤案才得到昭雪,殺人兇手張驢兒被處以死刑,貪官知府也得到了應有的懲罰。

《竇娥冤》的竇娥原型是郯城人,民間歷史故事——感天動地竇娥冤

  竇娥原型為漢朝東海郡(今山東郯城縣)寡婦周青。故事源於《列女傳》中的《東海孝婦》 。

西漢年間東海孝婦冢,現位於城東外環路旁,墳冢高五、六米,周長80米,佔地近半畝,至今保存完好。在孝婦冢的墓前有石碑兩座,一個是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所立,另一個是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所建。墓碑上有“萬古流芳”四個大字,墓碑上依稀刻有“大清光緒”的年號,碑文還依稀可辨:“漢東海孝婦之故里也……千有餘歲矣”。

《竇娥冤》的竇娥原型是郯城人,民間歷史故事——感天動地竇娥冤

  據傳說孝婦在沒嫁過門之前,丈夫就已經患病不能下地農活,將她娶過門來之後料理家務,誰料不到一年的功夫丈夫就死去了,只剩下婆婆,婆媳二人相依為命。

有一天,孝婦在挖野菜回家的路上撿到一枚銅幣,隨即用這枚銅錢買來二兩香油,她將挖來的野菜洗淨,再加上香油後端給了婆婆吃,誰知道野菜與香油摻在一起產生了毒性,婆婆吃了以後在晚上就突然死去了。

這時候孝婦的小姑子認為是嫂子害死了她娘,就到縣衙告狀說是孝婦想改嫁有意害死了母親,那時候昏庸的縣令不分青紅皂白就決定處斬孝婦。

於是孝婦被冤殺,後來流出的是白白的血液,好心的人們把孝婦安葬在婆婆墳墓的西邊,可誰知一夜之間兩個墳墓就合為了一體,成為一個封土高大的墓冢!



《竇娥冤》的竇娥原型是郯城人,民間歷史故事——感天動地竇娥冤

關於“竇娥冤”的另一版本

於定國的父親於公與“竇娥冤”

於定國,西漢宣帝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東海郯人,任丞相八年,為琅琊登上丞相寶座第一人。他父親於公曾作過縣裡的獄吏,後又升為郡裡的獄官副佐,於公應該是人們對他的尊稱,不是他的真實姓名,因他執法公正,慈愛人民,後人還為他建了“於公祠”。

於公流傳最廣的故事,就是審“孝婦冢”案。

東海郡有個孝婦,年輕守寡,侍奉婆母恭謹有加,婆母勸她改嫁她不答應。後來婆母為不拖累兒媳,自己上吊而死。官府將孝婦逮捕,以毒刑拷打,致使孝婦屈打成招而獲罪。於公認為孝婦侍奉婆母十幾年,且以孝敬聞名鄉里,足以證明她不會殺死婆母。太守不聽於公的意見,於公多次與縣官爭辯未果,孝婦被冤殺,於公一怒辭官回到鄉里高大莊。新太守上任重審此案,於公找出全部檔案,新太守查明真相,並親祭孝婦冢,使孝婦的冤情得以昭雪,天空也即刻降下甘露,緩解了孝婦死後當地延續了三年的大旱。

這也是後來成為元曲《竇娥冤》的原型。


作者後記:距今二千多年前的漢朝就有貪贓枉法、屈打成招,含冤而死的竇娥也只能託夢給已做官的父親,替自己洗清冤案,令人唏噓。

(高鵬程 蒐集整理 2020.02.1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