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胎兒在子宮內的體位如何變化?

風暴吳逖


胎兒在子宮內的體位如何變化?

女人懷孕期間胎兒在子宮內的體位變化不是固定的,胎兒的體位變化又稱為“胎位”。懷孕時應該能感覺到每次胎動的地方不同,有時候在肚子左邊有時候在右邊!子宮就相當於寶寶的小房子,寶寶不可能一直保持一個姿勢,有時候會換一個姿勢。


一般都是孕晚期才會感覺到寶寶明顯的胎位,有些孕婦在孕早期也能感覺到胎動,就像我當初懷孕時,才剛剛懷孕40多天的時候就感覺小腹有跳動的感覺,去做產檢的時候我還跟醫生說了情況,醫生說那應該是錯覺,寶寶太小應該不會有那麼明顯的胎動!不過到了6個月以後確實能感覺到明顯的胎位變化!每天晚上8點左右就會感覺寶寶在踢我,有時候感覺在左邊有事感覺在右邊,反正每次胎位的地方都不同!
一般孕婦預算期之前都會檢查孩子的胎位正不正,如果胎位正的話醫生就會建議順產,如果胎位不正的話醫生建議產婦做產前調整,看能否把胎位糾正。在胎兒出生前先做B超確定分娩情況,先觀察寶寶的臀位,頭位等,這些位置與骨盆距離最近的。然後觀察胎兒的位置以及胎兒各個方面發育的情況,比如羊水等。



其實如果胎位不正寶媽也是特別辛苦的,為了糾正孩子的位置,孕婦需要做胸膝臥位,臥胸臥位是最常用的轉用方法,我們這邊有的孕婦胎位不正,就是用這個方法。有的孕婦用這個方法可以改變胎位有的不行,畢竟每個人的體質不同。如果胎位實在改變不過來,那醫生就會建議你剖腹產。我們這邊有個人宮開3指了,因為胎位不正所以又選擇剖腹產。所以說胎兒在子宮內的胎位是不固定的。


藝跡育兒


胎兒在子宮內的體位如何變化?

在孕早中期胎兒和小魚一樣自由的活動,而到了孕晚期,胎寶貝長大,空間小了位置固定了,這是為在分娩時,能減少困難的通過產道。

1、胎兒在宮內的形態

多數情況下是頭朝下的,身體自然內收彎曲,頭向身體屈曲,四肢也是屈曲於胸腹前方,好像小河蝦貼著媽媽的肚皮,這就是所謂的“本能體位”。這樣體位的樣子寶寶感覺最舒服的。

2、胎體部位

也就是靠近母體骨盆位置的。順產時,胎頭是最先進入產道的。正常胎位包括枕左前和枕右前位,孕兩百天後經產前檢查,胎位不正包括顏面位,橫位等,最為常見的是臀位。

3、胎位跟孕周也是有很大關係的

一般到了30周,如果胎兒不是頭位,孕媽是可以通過臥位自主糾正胎位。

假如一直轉不到理想的合適的胎位,就可能會增加產前難度或者不能順產,醫生會給出最理想分娩方式。儘量提前1-2天去醫院辦理住院,儘量不要等到有生產跡象再去醫院,後期生產包隨時隨地的準備好。

加入J媽《養育聰明寶寶》粉絲圈,點擊加入,更多科學育兒知識在那裡等你哦!

聰明的父母都會關注J媽學堂,每日分享孕產育兒小知識。

有愛的父母都會分享這篇文章,讓更多的人受益。

我是J媽,曾經以為自己足跡踏遍幾十個國家和地區是值得驕傲的一件事情,現在認為做了媽媽才是人生的王道!曾經的職場達人,現在的育兒達人,專心在頭條碼字,每天更文,專注於育兒經驗和寶媽自我提升以及時間管理,分享我的所學所思,所有文章,一字一標點,全部是我一個一個敲打出來。


J媽學堂


在孕28周以前,由於胎寶寶總是不停在子宮裡活動,所以胎兒在子宮內的體位都是自由變化的,到了28周以後,大多數的胎寶寶開始陸陸續續的轉成頭朝下的胎位,為以後的順利分娩做好準備。

但也不是所有的胎寶寶都這麼聽話,還是有一部分的胎寶寶在媽媽的子宮裡還是小PP朝下或者頭和屁股分別朝著孕媽媽腹部的兩側,如果胎寶寶沒有臍帶繞頸的情況,那麼孕媽媽們需要做胸膝臥位操來糾正胎位,否則生的時候很容易發生難產的問題。

到了懷孕8個月以後,胎寶寶的身體逐漸變得圓潤起來,這個時候胎寶寶在孕媽媽的子宮內的空間也會相應減少,胎位差不多已經算是固定了,但也有孕媽媽肚皮比較松或者是胎寶寶個頭比較小的情況,到了36周仍然有轉成頭位的情況,不過這是極少數。

到了懷孕9個月左右,胎寶寶在子宮內的體位還會有所改變,聰明的小傢伙會蜷縮起自己的四肢和身體,頭部進入孕媽媽的骨盆入口,至此,胎寶寶的身體就算是固定了,只期待著

我是沐沐,一名90後寶媽,多平臺原創撰稿人,堅持科學育兒,歡迎姐妹們一起討論育兒和孕產方面的各種問題,感謝您的閱讀和關注!

沐依蘿


我是二胎媽媽,孕期對這類話題也很感興趣,因為看不到只能偶爾摸到,所以胎兒在幹啥對媽媽來說太有趣了。胎兒在孕36周之前,胎位是不固定的。

胎兒在子宮內的體位如何變化?

在孕早期,胚胎(還不能稱為胎兒)會懸浮在子宮內,上下、左右遊動的可能都有,不過媽媽們還不能感受到胎動,他的力氣比較小,動的幅度大,但撞擊子宮壁的力量小。一般在孕18周左右,可以感受到胎動,經產婦可能會更早一些。

在孕中期,胎兒的動作會更多一些,有時候躺著睡覺,有時候玩玩臍帶,吮吸大拇指,吸收胎盤供給的營養等等。時不時還會給媽媽一腳,讓媽媽感覺到他的存在。

到了孕晚期,胎動還是比較多,32周以後胎動會減少,但是胎動力度不變,踢一下還是很疼。此時胎兒趨近成熟,所以睡覺時間沒有以前多了。胎兒更多的時間在玩弄臍帶,或者是轉來轉去,想要找個舒適的姿勢。

胎兒在媽媽的肚子裡,會有各種姿勢,有時候媽媽會感覺肚子鼓個包,其實可能是寶寶撅著屁股,或者是胎兒在用小手小腳拍打子宮壁,或者是在睡覺時翻身呢!

總之,在孕期的每個階段,胎動位置不同,孕晚期會偏下一些。這是胎兒在為入盆做準備,從28周以後數胎動會比較規律一些,也更準確。

高級育嬰師,多平臺邀約原創作者,一位西南大學兒童心理學專業的媽媽,專注育兒、孕期、新生兒護理知識分享!希望這篇文章對您有所幫助!

IF枕邊育兒


胎兒在子宮內的體位如何變化?

胎兒在子宮內的體位我們稱作胎位,在孕媽懷孕28周之前胎兒是自由活動的,子宮內的大小和羊水量適中,胎兒隨時都會改變位置,有時候是頭朝下、有時候橫著躺、有時候面部朝內等。因為離分娩還有很長一段時間,且胎兒還沒入盆固定胎頭,所以這個階段不用糾結胎位是否正常。

但隨著胎兒慢慢的長大和孕周的增加,孕30-32周胎位沒有轉正的話(頭朝下),孕媽就要通過一些手段來輔助胎位轉正,要不然到時候順產就有一定困難,嚴重的還會危及母嬰安全。

那麼,胎兒在子宮內的體位是如何變化的呢?

1.懷孕中末期(孕30周)是胎兒大腦迅速發育階段,胎兒的雙頂徑會增加到7-8釐米左右,頭重身體小的體型讓胎位慢慢而自然的轉成頭朝下的姿勢。

2.懷孕晚期(孕32周)胎兒的皮下脂肪開始累積,胎兒的體型也越來越大,胎兒在子宮的活動空間就受到限制。這時候的胎位就會相對穩定,不會有太大改變,但比較調皮的寶寶還是會動偏胎位的。

3.懷孕晚期(孕37周)胎兒以頭朝下、臀部朝上身體蜷縮的姿勢下降到媽媽骨盆,那麼胎位就比較固定了,基本不會再發生改變。

當然,胎位的變化也會受到其他因素影響的,只要孕媽能做到按時產檢的話,在臨產前糾正胎位,那麼對順產的幫助是非常大的。

你好,我是希媽,國家高級育嬰師,多平臺自媒體人,致力於孕期、育兒知識分享,歡迎關注我,獲取更多育兒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