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6 《琅琊榜》中大梁朝廷的純良之臣

《琅琊榜》中大梁朝廷在梁帝的治理下,每況愈下,朝中又有太子和譽王爭寵奪嫡,把個朝堂搞得是烏煙瘴氣,人人唯上唯權,能實心做事的人越來越少了。用景睿的話來說就是:君者,源也,源清則流清,源濁則流濁。如今在朝為官,坦誠待人被視為天真,不謀心機被視為幼稚,世風如此,誰人之過?矛頭直指梁帝。豫津都被這番話震撼了,給景睿來了一個大禮,但是景睿略顯尷尬的說,這是蘇先生說的。豫津居然馬上就猜到蘇哲不是真的輔佐譽王了。

《琅琊榜》中大梁朝廷的純良之臣

但是細細究來,朝堂上還是有許多純良之臣的,如果梁帝一直都是這樣不堪的話,朝堂上是不可能有那麼多的可用之才的,景琰上位之後,肯定也不會那麼順利實現大治。所以我大膽猜測,在梁帝冊立太子之前,還是相當的英明的,並沒有把制衡之道作為帝王之術。只是在冊封太子之後,才偏信制衡的。這個太子是赤焰案之後所立,若是赤焰案之前立太子,非祁王莫屬。赤焰案發生的時間,大概十二年之前,朝堂上有祁王,朝堂清明,選拔的人才都是真正有識之士。也就是赤焰案後,梁帝才變了,短短十數年的頹廢,朝堂已經完全變樣子了。也就是大梁底子尚厚,還經得起這般折騰,要是梁帝之後太子或譽王上位,那麼大梁國運危咦!

《琅琊榜》中大梁朝廷的純良之臣

沈追和蔡荃,這兩個人都是梅長蘇選出來,輔佐靖王的棟樑之才。他們在一次談話中,沈追說:中書令柳澄大人散朝後專門找他,讓他轉告靖王,登高易跌重。這個傳話就很有意思了,他知道沈追和靖王走的近,讓沈追帶話是真的替景琰擔心,要他注意,多加小心。這裡面還有其他的意思,有避嫌的意思,當下的朝堂他還不能與景琰有直接接觸;有表忠心的意思,表明立場,願意輔佐靖王上位;沈追名義上來講也算是他的下屬,這樣的行動表明他支持沈追的選擇。雖然只是一句話,但是傳遞出來了這麼多的深意,這才是高手,言談舉止皆是戲。柳大人出場次數並不多,是個極聰明的人,對朝局洞察力遠非常人可比,他的孫女在景琰被冊立為太子之後,被封為太子妃,景琰繼位後被立為皇后,其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對朝局的把控讓人歎服。

《琅琊榜》中大梁朝廷的純良之臣

由此看出大梁還是有許多的純良之臣,期盼著一個聖明天子。這些人在局勢明朗之後,都變成景琰的支持者,因為他們對景琰有著與太子和譽王完全不同的期望。所以連譽王都說,景琰的在朝堂的支持異常穩固。這麼多的純良之臣是誰選出來的,還是梁帝,所以不要看劇中梁帝看似被人擺弄,實際上執政之初還是很有能力的。他當初也是個非常有抱負的皇子,在林燮和言闕的輔佐下,朝堂上也是人才濟濟,開創了一段盛世。但是後來林燮軍功日盛,轉而支持他的外甥祁王蕭景禹,兒子林殊又被太皇太后指婚霓凰郡主,再加上祁王本身的能力,群臣俯首,朝堂就是祁王的朝堂了,就不是他蕭選的朝堂了,所以才有了赤焰冤案!那麼問題來了,當祁王成長起來之後,梁王就突然變得昏庸了呢?看來這裡面還有許多不為人知的故事,需要我們細細挖掘!

《琅琊榜》中大梁朝廷的純良之臣

人啊!一旦走上從政的道路,就身不由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