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3 馬蓮河紀行丨慶城縣程家河小流域:“三跑”變“三保”,荒山溝成“聚寶盆”

馬蓮河紀行丨慶城縣程家河小流域:“三跑”變“三保”,荒山溝成“聚寶盆”

慶陽網訊(記者 閆慧 吳樹權)慶城縣是兩河交匯之地,西邊的環江河從環縣蜿蜒而來,東邊的柔遠河從華池縣緩緩流入,兩河在慶城縣城藥王洞小鎮匯聚成為馬蓮河,然後一路向前奔流,孕育著全縣沿川10多萬群眾。

位於慶城縣西北部山區的翟家河鄉是慶陽市14個特困鄉之一,境內的程家河小流域是馬蓮河的三級流域,共涉及3個行政村,11個自然村627戶2582人,流域面積達43平方公里。

马莲河纪行丨庆城县程家河小流域:“三跑”变“三保”,荒山沟成“聚宝盆”

初冬時節,記者跟隨翟家河鄉水保站站長陳富前,來到流域內的野狐溝,這裡漫山遍野植被茂密,油松林、山杏林、沙棘林混雜交錯,形成別樣的冬日景色,腳下草地雖然有些微微泛黃,卻依然充滿著生機。抬眼望去,層層疊疊的梯田將起起伏伏的梁峁裝扮得錯落有致。

马莲河纪行丨庆城县程家河小流域:“三跑”变“三保”,荒山沟成“聚宝盆”

“一到夏天,這裡稱得上是風景區,滿眼都是綠,而且是山美水清,讓人打心裡高興。”陳富前說。

马莲河纪行丨庆城县程家河小流域:“三跑”变“三保”,荒山沟成“聚宝盆”

1981年,20剛出頭的陳富前成為翟家河鄉水保站的水保員,這一干就是38年,“這些年,鄉上前後換了15個鄉鎮書記,我也從年輕小夥熬成了老漢,明年就要退休了。”

马莲河纪行丨庆城县程家河小流域:“三跑”变“三保”,荒山沟成“聚宝盆”

土生土長的他清楚地記得,上世紀80年代,翟家河鄉放眼望去都是光禿禿的山,“山上能撿的零零碎碎都拿回家當柴燒了,農民的日子過得青黃不接。天不下雨,地裡旱得不行,一下雨就遭災,泥糊糊往出淌,衝了莊稼,衝得遍地都是小壕溝。”陳富前說,那時候滿山都是坡耕地,跑水、跑土又跑肥,當地群眾稱之為“三跑田”。

马莲河纪行丨庆城县程家河小流域:“三跑”变“三保”,荒山沟成“聚宝盆”

溝壑縱橫、峁梁起伏,地形支離破碎,再加上土壤疏鬆,植被稀少,造成流域內水土流失嚴重,群眾的生產生活也受到影響。“那時候全鄉基本農田少,人均不足1畝,加之水土流失嚴重,農民基本上都是靠天吃飯,一年忙到頭,落不下多少糧,也換不下多少錢。”陳富前說。

马莲河纪行丨庆城县程家河小流域:“三跑”变“三保”,荒山沟成“聚宝盆”

為了改變耕作條件,從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翟家河鄉就採用“零星突破”的方式修建人工梯田,嘗試著用水平階、魚鱗坑整地造林,與廣袤的山區腹地相抗衡。然而直到1995年,馬蓮河流域水土保持世界銀行貸款項目實施後,才取得了顯著的生態效益。

马莲河纪行丨庆城县程家河小流域:“三跑”变“三保”,荒山沟成“聚宝盆”

在項目實施的8年時間裡,慶城縣水保局對程家河小流域從塬、坡、溝三個方面著手,因地制宜、因害設防,採用生物措施與工程措施相結合的辦法,推進造林種草,興修梯田,修築淤地壩等工程,逐步建立起完善的綜合治理體系。

马莲河纪行丨庆城县程家河小流域:“三跑”变“三保”,荒山沟成“聚宝盆”

“項目實施初期,大面積荒山需要造林綠化,於是動員當地群眾投工投勞,義務植樹造林,大面積種植油松和山杏、沙棘混交林。那時候,我天天都在外面跑,拉上架子車,扛起鍬把,和群眾一起上山種樹,對面山上的幾十畝山地都是我拿著尺子量過去的。”陳富前說,這些年來他騎壞了兩輛自行車,兩輛摩托車,翟家河鄉生態環境的點滴變化他都看在眼裡,喜在心頭。

马莲河纪行丨庆城县程家河小流域:“三跑”变“三保”,荒山沟成“聚宝盆”

馬蓮河流域水土保持世行項目實施後,翟家河鄉始終堅持實施植樹造林與林草管護相結合,流域治理與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相結合,壩系工程建設與提高水保效率相結合,持續對流域開展水土保持綜合治理。

马莲河纪行丨庆城县程家河小流域:“三跑”变“三保”,荒山沟成“聚宝盆”

“淤地壩攔泥攔沙、治洪排清的效果十分明顯,如今流域內的河床升高了2米多,下大雨山上沒有了洪水,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改善。”陳富前說,溝裡築道牆,攔泥又收糧,爛泥溝變成聚寶盆,養魚種地都不誤。

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程家河流域的綜合治理率達到85.71%。流域內完成封山育林2.5萬畝,種草5600畝,林草面積佔該流域總面積的47.08%;全鄉耕地全部梯田化,共3.5萬畝,人均基本農田面積達到5.2畝;流域打壩17座,達到汛期防洪洩洪,調節徑流,促進淤地的治理效果。而翟家河鄉的面貌也發生了可喜變化,水土保持綜合治理,讓昔日的“三跑田”變成了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近年來,當地農民群眾大力發展種植、養殖、苗林等產業,2018年,全鄉農民人均收入達到8247元,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雙提升。

马莲河纪行丨庆城县程家河小流域:“三跑”变“三保”,荒山沟成“聚宝盆”

近年,按照全縣確定的“生態示範鄉”的工作思路,翟家河鄉以發展苗林、改善生態、增加收入為目標,制定發展規劃,創新培育機制,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從2014年開始,將全鄉12萬畝宜林荒山入股到苗林公司,由公司統一栽植,每年按照栽植面積不低於5000畝的步伐推進,20年後公司和農戶按照2:8比例分配收益。

截至目前,全鄉苗林培育面積達到7萬畝,全鄉參與苗林產業培育的貧困戶達到140戶,群眾勞務收入40多萬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