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4 高培勇:中國宏觀調控務實管用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高培勇24日在北京表示,中國的宏觀調控務實管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離不開宏觀調控。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指出,健全以國家發展規劃為戰略導向,以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為主要手段,就業、產業、投資、消費、區域等政策協同發力的宏觀調控制度體系。

高培勇:中國宏觀調控務實管用

中新社記者 侯宇 攝

高培勇認為,它描繪了宏觀調控制度體系的圖譜,這個圖譜包括三部分:宏觀調控制度體系是圍繞著國家發展規劃而發力的;主要手段是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其他手段包括就業、產業、消費、投資、區域等政策。

當天在中國新聞社主辦的國是論壇2019年會上,高培勇介紹,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還有一個關鍵詞——制度建設(包括要素市場制度建設、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建設等)。制度是穩定的、長期的,我們要長期地、穩定地貫徹執行宏觀調控制度體系。

高培勇說,要理解宏觀調控制度體系的全面描述和界定,就要立足新時代。新時代,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指出,要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科學穩健把握宏觀政策逆週期調節力度,增強微觀主體活力,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貫穿於宏觀調控全過程。高培勇認為,提出這些新表述、做出這些新概括,是因為我們面臨新矛盾、新問題,必須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

他分析,過去的經濟發展、宏觀調控,是圍繞經濟規模和速度展開的。不管做什麼樣的經濟工作,不管制定什麼樣的發展規劃,首先想到的是明年GDP的增速多少、規模多大,一切都圍繞GDP增速轉,以GDP論英雄,這是以往經濟工作的一條主線索。

高培勇說,新發展理念告訴我們,新時代、新階段要注重質量和效益,要把質量和效益納入視野。我們現在關注的目標是雙重的,既要重視GDP的規模和增速,也要重視GDP的質量和效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確保經濟實現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穩步提升。

高培勇表示,過去談論經濟運行,進入分析視野的主要包括週期、總量、運行狀況等。我們總是要問,經濟運行處於衰退還是通脹?不管衰退還是通脹,我們總以為它是短期的,過了這一段時間,一切又會回到原有的軌道。

高培勇指出,2012年以來,GDP增速面臨趨勢性下降或者放緩。新階段,經濟運行出現的問題,既有周期性的,也有結構性的、體制性的。有的變化是趨勢性的,不是週期性的。我們不能再像過去那樣單純地注重週期性變化,而要在週期性變化的基礎上引入結構性變化和體制性變化的因素。

他認為,新時代宏觀調控的主線索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需求管理政策的顛覆性調整和方向性改變。以往站在需求側,聚焦需求總量,搞對沖性調節,追求短期平衡。今天要移步到供給側,關注供給結構,聚焦經濟的長期持續發展,動用的主要是改革性的行動。

高培勇說,宏觀調控依託的工具、手段,是雙重的。既要有逆週期調節,也要有供給側的結構性改革。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合理區間”既要有量的要求,也要有質的規劃。除了GDP增速,還要考慮就業、民生改善、區域發展等。

高培勇認為,要把週期性問題和結構性、體制性的問題相區別,不能除了逆週期調節之外,很少去想其他工具、手段。應把經濟下行的壓力轉化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動力。

來自:國是直通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