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2 我家住在树林召

小时候,对于我这样一个出生在偏僻小山村的梁外人而言,对七八十公里之外的树林召是及其的陌生和刻骨铭心的向往。只是听大人说,树林召是我们达拉特旗人民

政府所在地,那里有长长的柏油马路、高高的楼房、人流如织的车站和很多机关、工厂、商店,是一个很大的城市。于是,我登上屋后那座高山,顺着罕台川水流的方向向东北眺望,老师说过,罕台川的下游快要流入黄河的地方就是树林召了。下雨时,我会用柳枝编一只小船,塞一张纸条,让它顺流而下,希望它停泊到树林召的岸边,有人拾到它,感知一个梁外孩子的心愿

一九八五年冬,临近退休的父亲调回了树林召,和亲戚借了间小屋,便把家一同搬回,在乡下教书的我在树林召就有了落脚之地。后来,父亲东拼西凑东挪西借,在镇子的南郊盖了一幢里生外熟砖木结构的起脊房,我们在树林召有了自己的家。第二年,我也调回树林召工作,这一眨眼的功夫,就过去三十四年了,我在这个小城结婚生子,调动工作,购房搬家,直到退休,也算一个老树林召人了。

我家住在树林召

我原以为,树林召是因为有很多树而得名。后来才知道,树林召是音译,不过那时候的确有很多榆树生长的。树林召是清朝、民国时期达拉特王爷的王府所在地,达旗人民政府是一九五二年从展旦召迁到这里的。那时候,包头去往东胜的主干道从大树湾渡口过了黄河进入达旗,一路向南跨过马兰滩三桥眼那座小桥,途经万太兴、永来城、王贵、甲湾子、大铧尖等几个村子向西南方向延伸而去,在公路两侧,建筑物就渐渐多了起来,向两侧扩散,就形成这个小城了。新华市场那条路和粮食局那条路汇合在一起延伸到汽车站,形成一个丫字,这就是这个小城的商业区。现在,你从林立的楼房之间的小道钻进去,在城中村永来成还可以看到零零落落的土坯房摇摇欲坠立在那里,那应该是树林召最早的建筑了。

在我的印象中,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的树林召镇城市核心区,也就是几平方公里大小,广播站已在小城的南端,伊盟农牧学校已跨过董家营子坐落在王贵村东侧,当地人都称为王贵农牧学校,为的是安静、宽淘。被简称为南干的黄河南岸干渠管理局已经被称为东沙梁了。那时还没有西公路,西头的标致性建筑就是占用释尼召的物资局了。最北头就是二完小了,二完小向北穿过兴盛园村的一大片耕地,才是孤零零的石油公司和旗供销社。拖修厂、机械厂、造纸厂、化肥厂、糖厂、酒厂等国营企业大多建设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但远远被摆到城区的最东头和南头,是符合人文地理的规则的。

我家住在树林召

那时候,树林召的标志性建筑就是旗委、政府的那两座两三层的办公楼和后面那个高高的水塔。最吸引年轻人眼球的就是政府礼堂,人们在那里乐此不疲地一遍又一遍重复地看着《智取威虎山》《白毛女》等红色革命经典影片。最愿意去的就是百货公司大大的门市部,在那里可以花几毛钱买到一兜叉叉黑枣、柿饼子,至少一分钱能买一颗包了蜡纸的水果糖。最有人气的当然是长途汽车站,南来北往的城里人或乡下人从这里上车或下车,在生活的路上奔波不息。我最羡慕城里人的是,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一辆或两辆自行车,后椅架搬着媳妇儿,大梁上架着孩子,互相打着招呼,悠闲地从你身边走过。

那时每个单位都有自己的家属房,有大有小、有新有旧,论资排辈,也因为透明、公平,大家只是等待,而不会争的你死我活。即使是吃喝穿戴,大家也没有多大差别,有时效益好的企业反倒胜出一筹。因此,城市待业青年最想去的是百货、五金、土产、供销等商业企业和化肥厂、造纸厂等效益好的工厂。大人退休了,孩子还可以顶班,后继有人,只是弟兄姊妹多了,该男孩上还是岁数大一点的姐姐上班,那是家庭里自己的事。那时候,公家单位最多有一辆墨绿色二一二北京吉普车。

我家住在树林召我家住在树林召
我家住在树林召

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树林召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楼大厦随处可见,街道纵横交错,到处绿树成荫。城区南到官碾房物流园区,北到东源龙湾住宅小区,西已跨过包神铁路,建起了伏羲学校、万泰小区,东沿着达准公路延伸到三顷地,建起了尚华食品园区。城区建成面积已经达到三十多平方公里,常住人口早已超过二十万,绝对是鄂尔多斯市的第二大城市。

我家住在树林召

树林召镇白塔早市 王宏伟 摄影

我家住在树林召

树林召镇白塔早市 王宏伟 摄影

树林召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小城。达旗人是天生做买卖的人,老镇上兴盛园、万泰兴、永来成都是老祖宗的商号。上个世纪末,好多人在树林召的大街小巷办起了大大小小的饭馆、旅店、商铺、维修车间。即使是夜晚,烧烤摊、KTV、啤酒屋都开到后半夜直至通宵。幼儿园、学校不断增加,已到了十几幼、十几小、十几中了,可见小城的人口在不断增加,有了人气,就有了活力,有了希望。

我家住在树林召

王宏伟 摄影

我家住在树林召

树林召是一座极具人情味的小城。尽管随着工业化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涌入不少外地人,但土著达拉特人仍然是这个小城的主体。走在大街上,会有认识的或略微熟悉的人互相打招呼,或者调侃几句。即使是外地人,也用不了多久就会被热情好客的达旗人同化,成为好朋友。在这个小城,婚丧嫁娶是要请很多人的,嫡亲自然不用说,很多人从留裆裤就在一起耍、上学,半辈子交往,不请哪能说得过去,图的就是红火热闹,礼尚往来。街坊邻居也不像大城市那样住在对面不相识,有个酒滩帐今天你请我明天我请你,真正是远亲不如近邻。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小城最热闹的时节是春节,在外地工作、居住的孩子们就会拎着大包小包,开着车回到小城,和父母一起过节,这时小城里一下子人多了起来,出现了少有的堵车。家家户户则蒸炒煮烤炸卤炖,举杯换盏其乐融融。

我家住在树林召

树林召是一座时髦的小城。特殊的地理位置,四通八达的交通,特别是达旗人勇于接受新鲜事物,使得生活在这个小城的男女老少总是走在时代前列,在一定程度上引领着鄂尔多斯地区的风尚。大街上少男少女们穿衣打扮更是前卫,什么破洞装、卫衣、图案文化衫……几百家手机店变着法子推出各种新款手机,很快就成为年轻人的新宠。树林召大妈、大叔则把广场舞跳到了北京、深圳、香港、澳门。

我家住在树林召

树林召是一座极具发展潜力的小城。近些年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达电、新奥、鲁能、亿利等大企业,一座座工厂在三墒梁工业园区拔地而起,投入生产,壮大了地区经济实力,解决了就业。随着地方财政收入的增加,政府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城市建设中,建成了白塔公园、双骏公园、银肯公园和达拉特广场、市政广场、陶瓷广场等十多个民生项目,成为老百姓休闲、娱乐的乐园。南园街、建设路、新华街等断头路的贯通和拓宽,让小城变得四通八达。

我坚信,树林召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THE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