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3 [創問]創業的認知


[創問]創業的認知


通常第一次創業的人,還談不上能力缺陷,基本上絕大部分都倒在了認知層面。

首先,在我看來,能力和認知是有區別的。

能力帶來的價值是連續的,能力越來越好,帶來的價值越來越大。

認知則是在你知道的那一刻就產生了價值的飛躍,不知道,價值就是0,知道了,價值就產生了。

[創問]創業的認知


舉個例子:

精益創業裡面講要針對用戶的問題做實驗驗證,做最小可行產品。

知道“要做最小可行產品儘快上線”就是個認知。不知道這個,證偽一個想法,可能需要花100萬,知道這個原則,同樣的問題,10萬就夠。

而“如何更好的設計最小可行產品”,則是一項能力,隨著能力越來越強,剛才說的問題,證偽的花費可能從10萬變成5萬,變成3萬,最後可能1萬就夠了。

很多時候對創業的影響,是認知大於能力的。如上面例子所說,認知可能已經影響了所有價值的90%。

初次創業的人,最容易缺失的,就是關於“創業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兒”的認知。下面從5各方面,講講關於“創業”的認知。

01

創業的成功率到底有多高,

失敗率到底有多低?

大家常說創業是九死一生,其實就創業而言,通常九死一生是形容王興的,而不是你。

先說拿到天使輪投資之後到上市的概率,這個比較公開。最近四年平均,每年大概都有5000家新的項目拿到天使,每年上市的公司也就幾十家。所以從天使投資到上市的概率在1%左右。

然後是拿到天使輪的概率,這裡有四個數,20%,5%,1%,1‰

20%是目前正常的普通創業者的自我認知。

5%是對創業投資有一定了解的普通人的認知。

1%是對創業投資,特別是投資這一端比較瞭解的人,對這件事兒的認知。

1‰是我們的統計數據,準確說,1000個做好一份完整的商業計劃書的項目當中,有一個能拿到天使輪的錢。

綜合一下,如果你對創業的態度是,“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那麼恭喜你,你是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實際從商業計劃書到上市的概率在十萬分之一上下。

02

創業的目標應該是什麼

除了失敗和成功上市,其實大家都會知道的還有個結果是併購,上市和併購的數量級是一致的。

在此之外,還有種容易忽略的情況,就是,業務沒法繼續變大了,但是掙錢。掙錢可能只是個階段性結果,用掙的錢找新的業務新的方向,這時候有錢有團隊,比只有一份計劃書找融資要靠譜多了。

不過有的時候,掙到錢之後,創始人心氣也沒了,那也就這樣了。

大概一半的情況,公司會進入掙錢又長不大的狀態。其實對比成功上市的低概率,和真正的失敗,在做大之前,先掙錢其實是個不錯的目標。

聽前輩說過,公司的目標是什麼。

兩個字,掙錢。

三個字,掙大錢。

四個字,持續掙錢。

五個字,持續掙大錢。

應該是TX內部管理培訓的時候說的。

其實一個業務最後結果會如何,是掙錢的生意還是件大事兒,有時候挺客觀的。這些我們以太一堂的預判課程裡都有講過,如果資源投入低,又是個不錯的生意,不妨也做做。畢竟持續掙大錢也是從掙錢開始的。

03

創業的過程到底是怎樣的?

90%的創業者,一邊嘴上說著以用戶為中心,要重視用戶需求;一邊說,我準備做個什麼,他能滿足12345678種用戶需求。

在我看來,反了,錯了。

先有需求,後有解決方案,從8種需求裡挑一個最強的需求,去設計解決方案才是正道。

正如我們課程裡說的,從需求開始的,一堂創業五步法是這樣的:

[創問]創業的認知


需求成立→需求可滿足→商業模式成立→增長模式成立→壁壘成立。

不同階段有不同的命題。

不過這個五步法,針對的是某一個方向,某一個業務,某一個需求。

而實際創業者的狀態應該是這樣:

驗證10種需求 --- 好像有1個需求靠譜 --- 嘗試3種滿足需求的方式 --- 需求無法合理滿足 --- 驗證10種需求 --- 好像有1個需求靠譜 --- 嘗試5種滿足需求的方式 --- 好像有1個方式可以 --- 看能不能掙到錢 --- 掙不到 --- 驗證10種需求

直到成業模式成立之前的過程,隨時有可能回到找需求找方向的階段重來,無限循環。

直到掙到錢,開始試著做增長,掙更多的錢,直到業務進入瓶頸期,找新業務,再重複上面的過程。

04

如何才能提高創業成功率?

某一個方向某一個需求的創業是大概率失敗的,我們把失敗率記做q。

那作為單個創業者,可以嘗試很多次,我們記做n。

那整體創業成功的概率就是:P=1-qⁿ

[創問]創業的認知


所以很明顯,降低q,提高n,才能提升整體的成功率。在動手前,儘量預判好,可以降低q。每次失敗的時候,儘量低成本驗證出失敗的結果,可以提高n。畢竟出來創業,資源都是有限的,心氣兒也是有限的。

05

融資是個結果,也是個起點

其實,投資和創業五步法是對應的:

[創問]創業的認知


種子輪的錢大家自己湊湊吧,別指望投資機構了,國內幾乎沒有專業投種子的。天使輪一般是創業項目獲得的第一筆投資。

天使輪是個質變,前面融資成功率是千分一,後面融資成功率就在10%以上了,大概差了兩個數量級吧。

其實也好理解,畢竟需求已經證明了,剩下就是解法問題,定義清楚了問題,很多時候就是成功了一半了。

所以拿到天使輪,算是創業的起點,也是一個階段性的成果。

前面的事兒都做清楚了,問題都搞清楚了,才有機會拿到天使輪的錢。

國內拿到天使的項目比例這麼低,其實是真的找天使的項目普遍水平太差。平均100份商業計劃書裡面,能看的也就不超過10個。

所謂能看,按做投資的朋友的話說,也就是結構沒啥問題,該說的說了,沒啥用的也沒說太多,在想解決的問題上有一點進展。

但這能看的裡面,10個裡面有1個能見上面,見上幾十次面才有可能被投。

本質問題還是業務有沒有想明白,有沒有做明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