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有什麼很勵志的古文?

飛騰小子


  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1、有志者事竟成。——《後漢書》

  2、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3、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蘇軾

  4、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王貞白

  5、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韓愈

  6、天下事以難而廢者十之一,以惰而廢者十之九。——顏之推

  7、繩鋸木斷,水滴石穿。——羅大經

  8、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鄭板橋

  9、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增廣賢文》

  10、人生在勤,不索何獲。——張衡

  11、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12、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活百歲。——石玉昆

  13、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

  14、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易經》

  15、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陸游

  16、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司馬遷

  17、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陸游

  18、百學須先立志。——朱熹

  1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20、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荀子》

  21、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林則徐

  22、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蘇軾

  23、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曹雪芹

  24、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

  25、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蘇軾

  26、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

  27、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長歌行》

  28、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李苦禪

  29、日日行,不怕千萬裡;常常做,不怕千萬事。——《格言聯璧》

  30、積土而為山,積水而為海。——《荀子》

  31、學必求其心得,業必貴其專精。——章學誠

  3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李白

  33、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

  34、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孟子》

  35、人有坎,失於盛年;猶當晚學,不可自棄。——顏之推

  36、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增廣賢文》

  37、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蘇軾

  38、堅志而勇為,謂之剛。剛,生人之德也。——《練兵實紀》

  39、志不強者智不達。——《墨子·修身》

  40、不是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黃糵禪師

  41、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古詩詩話》

  42、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

  43、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羅隱

  44、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陶淵明

  45、鑿壁偷光,聚螢作囊;忍貧讀書,車胤匡衡。——許名奎

  46、讀書不趁早,後來徒悔懊。——《清詩鐸》

  47、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

  48、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李白

  49、俗子胸襟誰識我?英雄末路當磨折。——秋瑾

  50、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劉向

  51、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52、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劉彝

  53、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蘇軾

  54、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陳壽

  55、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荀子

  56、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諸葛亮

  57、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屈原

  58、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僧雲《覽詩中之句》

  59、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孫洙《唐詩三百首序》

  60、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歐陽修

  61、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李白

  62、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王勃

  63、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荀子》

  64、志當存高遠。——諸葛亮《誡外生書》

  65、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

  66、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論語》

  67、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

  68、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范曄《後漢書》

  69、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陶淵明

  70、三日不讀,口生荊棘;三日不彈,手生荊棘。——朱舜水《答野節問》

  71、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韓愈

  72、一日不書,百事荒蕪。——李詡

  73、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

  74、青春須早為,豈能長少年!——孟東野

  75、春花不紅不如草,少年不美不如老。——袁枚

  76、石可破也,而不可奪堅;丹可磨也,而不可奪赤。《呂氏春秋》

  77、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

  78、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老子

  79、三千功名塵與土,八千里雲和月。——岳飛

  80、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論語》

  81、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高明

  82、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蘇軾

  83、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龔自珍

  84、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

  85、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劉禹錫《浪淘沙》

  86、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 ——岳飛《滿江紅》

  87、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論語·衛靈公》

  88、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漢書·董仲舒傳》





還來的及


問題:有什麼很勵志的古文。

回答問題:

有關勵志的古文,詩詞歌賦舉不勝舉。

作為我自己來說,給題主推薦的是司馬遷《報任安書》。其中最有名的是:

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做《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



為什麼推薦呢?原因有幾點

其一:

  • 苦難,最終也許夢成就了一位偉人。
  • 這段話讓我再一次認識了一個自然的人抵禦苦難的能力;
  • 見識了人的創造力無窮無盡,苦難也許就是一種“催化劑”,它的加入會激發而創造出奇蹟。



其二:

  • 據說這段文字是“史聖”司馬遷的自喻,託物言志,自我寫照。
  • 讀者可以看到人心的陰暗,人性的醜惡,也可以感受到人堅韌的毅力,靈魂的高貴,讓人精神為之振奮,獲取逆境中前行的勇氣。


其三:

  • 縱觀歷史,越了不起的青史留名的人越孤獨,體驗孤獨成為一種習慣。
  • 我們這些俗人也常有孤獨的時候,但都是淺嘗輒止,無病呻吟,小試一下便急切地迎合別人,尋找安慰。


歸根結底,只有極少數的人跨越孤獨的長征,走向偉大,所以偉人往往是少數人中的佼佼者。

再次感謝悟空問答平臺!感謝文友提問邀答!

【溫馨提示:兵法天下,詩詞文化,原創文章,敬請關注分享】


兵法天下


智者勤,能者達,勞者獲,勇者勝,專者精,聰者規,備者福,豐者喜,足者樂,學者升,創者生,謀者順,才者博,悟者通,曉者知,誠者靈,舍者得,思者明,慎者行,器者捷,望者空,慮者密,缺者補,群者義,廉者安,信者盛,諾者守,容者大,謙者禮,忠者穩,忍者興,錯者改,危者變,險者避,潔者輕,進者取,退者闊,難者幫,急者救,奸者懲,惡者除,叛者誅,犯者監,騙者罰,偷者關,搶者斃,狂者亡,縱者悔,多者賤,少者珍,守者落,貪者獄,拐者滅,坑者失,蒙者丟,賭者敗,困者助,貧者扶,懶者窮,浪者恥,節者榮,合者貴,和者諧,誠者盈,正者鋼,善者揚,仁者敬,老者尊,幼者愛,慈者美,孝者幸,律者強,俗者隨,恆者成,堅者贏,志者壯,強者銳,德者重,王者聖,適者存。新三字經,人人感悟,蒼穹原創。


蒼穹新能源


馬 說 [唐] 韓 愈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秪(只)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眞無馬邪?其眞不知馬也!

世上有善於相馬的伯樂,然後才能發現千里馬。千里馬常常有,而識馬的伯樂卻不常有。所以世上雖有良馬,只能屈辱地埋沒在養馬人的手中,和一般的馬同死在馬圈裡,不當千里馬來對待。千里馬,有時一次要吃一石糧食。飼養馬的人,不知它能跑千里而隨便地餵它,這種馬,雖有跑千里的本領,但是吃不飽,力氣就不夠,才能和長處難以表現,就是想要它跟平凡的馬一樣也不可能,怎麼要求它日行千里呢?使用它卻未按照它的本性,飼養它不能竭盡它的才能,馬嘶鳴卻不知道它的意思,卻拿著鞭子對著它說:“天下沒有好馬。”唉!難道是真沒有好馬嗎?是真不知道馬的優劣啊!

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人之為學有難易乎?學之,則難者亦易矣;不學,則易者亦難矣。

一一[淸]彭端淑《為學》(節錄)








白溪釣客


自已寫得,算嗎?

《五蓮山遊記》

早知五蓮山之名,未知五蓮山之盛。今日得行,未料因此山而志明,是以作短文以頌之。

其文曰: 山石奇峻,林木甬甬。 不畏山之高兮,循石階而上行。轉曲不可測兮,峭壁高聳。夾壁石階階階高,高則高矣漸漸窄,窄到窄處堪堪過,及到未端盈盈出。

乃至半山目乃明。

巨石突兀離壁遠,臨端而觀,近是青翠蔭蔭,遠是鄰山巍巍,鳥鳴幽谷,薄霧障目,飄飄緲渺兮,雲翻轉。空空蕩蕩兮,隱現道仙?

不居高處兮,不知險。未絕竭力兮,不知難。登到至高之顛兮,一畝平川。其山之至危兮,其顛至安焉。

嗚呼!不至山之顛,不知能做仙!入目美景之勝,使人直呼天宮可攀!可窺人間,可觸天!

始知登山之志不可廢焉,不至山之至顛兮,為人可嘆!


歲月靜好rz淺笑安然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發奮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墨然軒


願得此身長報國

何須生入玉門關


敏子1260456799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因此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水積成川。載瀾載清。土積成山。歊蒸鬱冥。山不讓塵。川不辭盈。勉爾含弘。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