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9 吳茀之:國畫不講筆墨與氣韻,亦郎世寧之流。吾不敢從

吳茀之:國畫不講筆墨與氣韻,亦郎世寧之流。吾不敢從


國畫寫生著重在各種形態之變化,構圖之發生不已,確足醫臨摹徒窮紙上形似之病,濟創造憑空結想之窮,為求國畫新發展之道,若必專事寫生,將吾國數千年來精神所寄之筆墨與氣韻,一概廢而不講,則何以修養身心,提高品位?畫其所重,亦郎世寧之流亞也,吾未敢從。


這是吳茀之在《中國畫理概論》“論寫生”一節中的論述,清楚地說明了寫生與筆墨在中國畫發展中的重要關係。此種以事寫生,觀形態,創構圖,寄精神於筆墨、氣韻,重品格的理念一直貫穿其畫跡之中。


吳茀之:國畫不講筆墨與氣韻,亦郎世寧之流。吾不敢從


吳茀之(1900-1977),中國花鳥畫大師,現代浙派中國畫首領人物。初名士綏,改名溪,以字行,號溪子,別署廣明畸士,又號逸道人。浙江省浦江縣前吳鄉前吳村人。


吳茀之:國畫不講筆墨與氣韻,亦郎世寧之流。吾不敢從


吳茀之的寫生觀及其對花鳥畫的理念,是以革新與個人品格為根基的,體現出關照自然、高逸靈秀的人文情懷。吳先生工詩、文、書、畫,擅長意筆花鳥畫,間作山水、人物,亦自氣格不凡。對於國畫理論及古畫賞鑑,都有深厚修養。


吳茀之:國畫不講筆墨與氣韻,亦郎世寧之流。吾不敢從


生活中的志趣吸引著畫家,那些萬紫千紅的花草中,吳先生注意的並不著意在如實表現。如實表現,那是拍照片可以做到的,吳先生感受的是生氣與情 趣,也可說是氣質與詩意,他用自己的氣質去感受生活中的情趣,再提高到詩的境界上來謀劃,所以先生畫出的形象就成為自家的物象,也富有情意,也富有回味。


吳茀之:國畫不講筆墨與氣韻,亦郎世寧之流。吾不敢從


1932年,與潘天壽、諸聞韻、張書旂、張振擇五人組織“白社”畫會,繼承“揚州八怪”的革新精神,從事詩、書、畫的研究。


吳茀之:國畫不講筆墨與氣韻,亦郎世寧之流。吾不敢從


吳茀之在教學中,既能作畫示範,又能闡明畫理與畫法,成為上海三十年代很受學生歡迎的名教授。


吳茀之:國畫不講筆墨與氣韻,亦郎世寧之流。吾不敢從


吳茀之首創中國畫人物、山水、花鳥、書法的分科教學。強調中國畫教學的獨立性,強調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創新,強調中國畫造型是筆線造型,不贊成用明暗塊麵塑造的觀念和方法作為中國畫的造型訓練內容。強調教書又教人,提倡人格教育。


吳茀之:國畫不講筆墨與氣韻,亦郎世寧之流。吾不敢從


吳茀之繪畫特別講氣勢,重境界,求變化。藝術特點有靈、變、奇、活、重、辣、新、逸之妙。形成自己靈動飄逸、豐潤鬱勃、婀娜多姿、極富情趣的獨特風格。劉海粟曾嘆其為“高超妙逸”。繪畫題材廣泛,突破傳統,超出時人,尤以畫蘭,“當代罕見”、“超絕無倫”。其書法遒勁飄逸,跌宕多姿,與畫相得益彰。


吳茀之:國畫不講筆墨與氣韻,亦郎世寧之流。吾不敢從


吳茀之:國畫不講筆墨與氣韻,亦郎世寧之流。吾不敢從


吳茀之:國畫不講筆墨與氣韻,亦郎世寧之流。吾不敢從


吳茀之:國畫不講筆墨與氣韻,亦郎世寧之流。吾不敢從


吳茀之:國畫不講筆墨與氣韻,亦郎世寧之流。吾不敢從


吳茀之:國畫不講筆墨與氣韻,亦郎世寧之流。吾不敢從


吳茀之:國畫不講筆墨與氣韻,亦郎世寧之流。吾不敢從


吳茀之:國畫不講筆墨與氣韻,亦郎世寧之流。吾不敢從

吳茀之:國畫不講筆墨與氣韻,亦郎世寧之流。吾不敢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