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新零售之爭升級,是“騰訊+永輝”厲害,還是“阿里+大潤發”更強,為什麼?

駕校戴教練


新零售之爭,如果僅僅看作是“騰訊+永輝”和“阿里+大潤發”的pk,未免就太侷限了。


新零售的定義很清楚,線上線下和物流結合在一起,才會產生新零售,這個概念也是阿里巴巴第一次提出來的。


如果僅僅把新零售看成是互聯網線上平臺和線下商超的結合,就太侷限了,這中間還有大數據、人工智能、物流體系,甚至還有更新的流通領域。


所以,才有了“盒馬鮮生”這樣的新型的商業業態,儘管有很多的跟風和模仿者,但都比不上盒馬鮮生,這才是新零售最理想的形態。

我們再回過頭來看“騰訊+永輝”和“阿里+大潤發”的模式:


由永輝超市、屈臣氏集團(麾下百佳超市)和騰訊三方聯手打造的“百佳永輝Bravo”超市首家門店開業,這也是繼去年10月三方宣佈成立合資公司後開出的首家門店,也標誌著新成立的百佳永輝合營公司正式邁向市場。

12月20日數據顯示,由阿里與大潤發共同投資的上海潤盒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發生股東變更,原投資人阿里巴巴(中國)網絡技術有限公司退出,新增盒馬(中國)有限公司。此外,註冊資本由原來的1億人民幣,增至3億人民幣,增幅達200%。

可以看出,互聯網平臺和商超的結合,最終的形態將是推出類似於“盒馬鮮生”這樣的新零售門店,這樣的運營模式,對於線上門店的賦能以及線下商超形態的改變是全方位的。


這其中,阿里將“盒馬鮮生”和大潤發的資源整合,明顯更有優勢,2017年就面向市場的“盒馬鮮生”已經經歷了2年的市場運作,積累了很多線上線下運營經驗。


而這些,都是騰訊所不可比擬的,更需要時間去磨合,永輝超市、屈臣氏集團(麾下百佳超市)和騰訊看似強強聯合的三方合作,到最後,可能大家都靠不上。


挨踢那些事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還是大潤發比較強,但是從未來趨勢看,我還是更看好騰訊和永輝的組合。

阿里和大潤發的優勢

在傳統零售行業,大潤發一直是國內商超的老大哥級別的,永輝一直也沒有超越過大潤發。

阿里也是國內電商的第一把交椅,對於零售行業也是非常有經驗,整個生態也是非常完整。包括阿里的菜鳥物流,雲計算的支持,第三方支付等。

對於大潤發的賦能也是非常強的,相當於“綠巨人”加了一件振金鎧甲。打通線上線下的商業閉環,還能解決阿里最後三公里的配送問題。

所以對於現在零售行業的現狀來說,阿里加大潤發就是線上霸主聯合了線下霸主,基本無解。

騰訊加永輝後勁更大

雖然阿里和大潤發在零售行業更加有優勢,但是他們也有一個比較大的缺陷,就是需要流量。

後端做的再大再完美,前端沒有流量都是白扯,所有商業本質就是流量。

騰訊的天然的優勢就是流量,幾乎擁有了全國的流量,而且是粘性極強的流量。

有的人可能會說,騰訊的流量在線上,跟線下有什麼關係。太複雜的理論我不講,就舉一個例子。

騰訊繼續LBS的廣告投放知道吧,就是基於用戶位置的廣告展現。例如你在xx街上面逛,刷朋友圈的時候,就可能刷到旁邊的永輝超市的廣告推送。

這還只是非常小的一和應用場景,不要小看這樣流量的作用。當反反覆覆他推薦的商超總是永輝的時候,就佔領了你的心智,你就會想著去商超就去永輝。

阿里和騰訊的流量之爭

有流量就可以任性,阿里有一半以上的收購都是圍繞流量的,包括投資ofo,最後ofo要合併,阿里情願錢都虧了,也不讓合併。

因為一旦合併了,這個流量就不是阿里獨家的了。所以阿里丟掉ofo後,自己又做一個共享單車。

還有第三方支付,阿里的支付寶推出的時間要早的多,但是騰訊通過微信的推廣,微信支付反超了阿里支付。

除了共享單車,收購大潤發,其實一方面是打通線上線下,另外一方面也是想反噬大潤發的線下流量。

阿里對於流量的危機感是非常強的,騰訊手握這個王牌,就可以跟阿里打持久戰,最後耗不住的一定是阿里。


小漁的創業信條


我是挨踢棟哥。剛下公交,人在工地。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從2018年的銷售額來看,大潤發位列第八位,永輝位列第十一位。因此,從零售企業的角度來看,永輝還差大潤發一些。

然後再看騰訊和阿里兩家企業。騰訊是社交流量的大神。阿里的血液裡面則流淌著主業阿里巴巴、淘寶帶來的商業銷售基因。從這方面來看,騰訊能付能給企業的主要就是社交流量、推廣,和在微信等產品上給以線上入口。而阿里則在顧客的銷售行為大數據及其分析上,能線上線下統一畫像,給零售企業帶來更為精準的引流和推廣。

還有一點,大家可能沒有注意到的,就是對於線上線下融合的零售,外送是不可避免的重端。在這一點上,阿里體系有餓了麼和盒馬鮮生的外送,在適當的時候也可以配合大潤發。這方面,騰訊沒有相應的佈局。

最後,說到底無論是去永輝還是大潤發,都還是要花錢買東西的。阿里的淘寶跟線下零售如果結合起來互相促銷當然對於顧客來說更有吸引力。而騰訊有什麼,把小學生的遊戲跟永輝的零售結合起來嗎?

因此,我更看好阿里+大潤發。

我是挨踢棟哥。我的字多,我有理。


挨踢棟哥


新零售之爭升級,是“騰訊+永輝”厲害,還是“阿里+大潤發”更強,為什麼?

我個人的觀點是:阿里+大潤發 這個組合會更強。

先來看看新零售定義:英文是New Retailing,即個人、企業以互聯網為依託,通過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手段並運用心理學知識,對商品的生產、流通與銷售過程進行升級改造,進而重塑業態結構與生態圈,並對線上服務、線下體驗以及現代物流進行深度融合的零售新模式

通過新零售定義來看,阿里巴巴本身的優勢就是電商+大數據+運營。而新零售要想做的好,必須得有強大深厚的B端和C端商家的運營服務能力及經驗,包括強大的商家數據經營積累,阿里巴巴做了接近20多年這方面的服務,肯定早已經具備了這方面強大的能力和資源,再加上阿里巴巴的菜鳥網絡(整合了大部分快遞公司)覆蓋面之更廣,深,菜鳥網絡對企業商品快速流通也是很大助力的。

而騰訊的核心優勢一直是社交+遊戲+流量,在電商B端和C端的運營能力,經驗,大數據都太欠缺!雖然騰訊這幾年也在到處投資這些領域,但是投資跟實際運營相比還是有差別的。

故綜上所述,新零售之爭,阿里+大潤發 會更強。

如想了解更多,請關注,可以一起探討。


好點兒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是“騰訊+永輝”厲害,還是“阿里+大潤發”更強?個人覺的是不一樣的資源,一樣的目標,都是為了搶佔新零售的制高點!其目的都是為了改變商品、供應鏈、服務、營銷等商業零售的關鍵環節,為平臺及應用帶來更多的流量!

一 阿里在電商領域的經驗和實力使其在應用大數據進行用戶畫像、精準營銷上得心應手,加上兄弟企業螞蟻金服旗下支付寶、口碑等移動支付、生活服務平臺的加入,可以說打通線上線下的能力比較全面。但是,目前線上的流量已經基本接近飽和,所以阿里要急於通過與大潤發及銀泰等商業集團合作,用技術重構“人、貨、場”,以彌補和加強其線下薄弱的商業基礎,從而佔領新零售的制高點。

二 騰訊可以提供的是自己憑藉微信等社交產品獲得的各種流量優勢;同時,微信支付的普及也為其開闢線下市場提供了機會。但是,騰訊不僅缺乏線下商業基礎,而且也不擅長商業運作。雖然也不乏京東等擁有電商經驗的互聯網企業,但是在商業零售無法與阿里抗衡。所以,騰訊需要整合更多實體商業運作者,一方面可以帶來“流量變現”,更重要的是利用新技術來獲取更多的線下流量,為其商業閉環加強實力。




專注頸椎枕頭研發12年


這個要探討下,這個提問代表一種普遍的思考方式,分享下。

我的觀點,不做預判,靜待他們戰鬥的結果。

作為投資人,我們對待未來每種商業模式,我們都非常理性,我麼誰都沒有那種能力能準確預測這兩種模式誰能勝出,也有可能是第三種模式,還麼有誕生。

大家忘記了嗎,當年液晶電視也有兩條技術路線:簡單的來說,就是背投和液晶,當年長虹押注的背投的技術路線,孤注一擲;其他押注的是液晶;結果呢,這些年你看不到背投彩電這個概念了吧。

所以,作為產業投資人也好,作為財務投資人也罷,都不會簡單的押注其中某一種模式,因為你一旦押錯,將完成錯失行業機會,都不願意冒這個險。但讓如果只是作為談資,就無所謂了,

以上個人觀點,歡迎探討交流


義哥財經日記


對於永輝和大潤發來講,他們屬於是零售公司了,而騰訊和阿里分別是在給這兩家零售企業賦能的作用,然而從to B的角度來講,顯然阿里對於B端的負能要更加強一點,阿里對於企業的數字化,平臺化負能能力是目前全球做的最好的企業了,而騰訊除了對於社交流量的絕對優勢,對於B端賦能的動作和能力確實要差幾個量級,所以我更看好阿里➕大潤發!


紫熊翻翻


這個應該毫無疑問,論零售,馬雲的經驗以及眼光是馬化騰無法比擬的,如果沒有遊戲運營策略上的成功根本不會有馬化騰。馬化騰在這一塊也不是一塊料子,之前曾模仿淘寶搞了一個拍拍,最後不了了之就是證明。其次,馬雲的影響力以及個人魅力成功的吸引了很多人,所以不管是誰,只要跟馬雲沾邊基本都是贏家。



太平洋數碼


作為零售行業來說

銷售恰恰是阿里的優勢,零售不是騰訊的優勢,騰訊的優勢是社交,所以說最後的勝利者是阿里和大潤發,

作為零售巨頭,永輝和大潤發相比,原諒我苦逼,見過不少大潤發,永輝見的少,但是我見到的大潤發基本都是生意非常好的,直接甩其他超市幾條街。

永輝可能一般都是在高端點的場所,例如萬科,萬達,這些地方,但是我逛這些地方說實話不是為了買吃的去的,而是為了逛牌子,和高端奶茶星巴克,優衣庫,所以永輝的生意不會太好,我個人觀點。


天機老人徒弟


相比而言,我支持阿里。騰訊為了經濟利益不擇手段,各種打壓其他兄弟企業,還記得他們”艱難的抉擇”嗎?尋騰訊的網遊坑了多少下青少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