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6 2019年成長焦慮白皮書

核心摘要:

父母的告白-養育孩子,幸福又焦慮

孩子是家庭生活的重心,他們給父母的生活帶來了很多焦慮,但也是使父母感到充實且幸福的最大因素;養育孩子的過程,也是父母自身不斷學習成長的過程。

父母的焦慮-所以父母都在焦慮什麼?

對於所關注的孩子成長相關問題,父母的焦慮度都在80%以上;但在孩子心理/情緒管理、孩子學習/教育、孩子獨立能力/生活習慣三個方面的表現尤其明顯。

父母的打怪升級-父母是如何解決焦慮的?

父母延緩/解決孩子相關問題焦慮的方式,一方面是保持樂觀;另一方面會通過各種渠道瞭解相關知識/尋找答案——各個渠道里,書籍的選擇率僅次於搜索引擎,信賴度僅次於專家。

父母的認知-教育孩子,父母到底怎麼想?

多數父母認為自己對孩子比較嚴格,自己作為父母的表現可以打77分。在教育方式上,父母更傾向於成為朋友式的家長;在對孩子的期望上,父母更希望孩子成為優秀的孩子;在對孩子的表現評價上,多數父母認為孩子表現符合或略超出預期。

父母的告白

父母的告白-為人父母,痛並快樂

孩子是焦慮製造者,孩子也是快樂源泉

91.5%的父母對孩子成長各方面的問題感到焦慮,孩子是當之無愧的焦慮製造者。

另一方面,在“讓父母感到生活充實而有意義”的因素中,“孩子”以85.2%的佔比高居榜首,孩子也是快樂源泉。

對孩子的過分關注使中國父母更加焦慮。

2019年成長焦慮白皮書

2019年成長焦慮白皮書

父母的告白-陪你長大,紙短情長

生活不只有眼前的工作,還有陪孩子詩和遠方的田野

超六成父母每天會花費2小時以上的時間在與孩子相關的事情上,除了工作之外,“孩子”是家庭生活的重心。

在陪伴孩子的方式上,除了日常與孩子聊天,多數父母會選擇和孩子一起外出遊玩/旅行和閱讀繪本/書籍——身體和靈魂,總有一個在路上。

2019年成長焦慮白皮書

2019年成長焦慮白皮書

父母的焦慮

父母的焦慮-關心的孩子相關問題

父母的表現是一座“冰山”

由於關注度和精力有限,普遍關注、關注度高的3個方面——

孩子獨立能力/生活習慣、孩子學習/教育、孩子心理/情緒管理,父母在平時更容易表現出關注和焦慮。

而其他幾個方面,雖然父母同樣關注,但不到問題銳化的情況,較少明顯地表現出來。

2019年成長焦慮白皮書

父母的焦慮-焦慮的孩子相關問題

孩子too young too simple,父母anything concerned

中國父母的焦慮度高,對於所關注的方面,焦慮度都在80%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父母對於“孩子心理/情緒管理”的焦慮度最高,超過了“孩子學習/教育”和“孩子獨立能力/生活習慣”。

2019年成長焦慮白皮書

父母的焦慮-孩子心理/情緒管理

Round 1:自控力不足,孩子你要控制你寄幾呀

隨著信息碎片化和電子產品的多樣化,孩子專注力下降。而自控力是對外界誘惑的抵禦,是形成良好行為習慣和培養健康心智的基礎。因此,自控力成為孩子心理/情緒管理方面父母最普遍關注的因素(81.5%)。

此外,79.5%父母關心孩子性格,76.3%父母關心孩子情商。

2019年成長焦慮白皮書

父母的焦慮-孩子學習/教育

Round 2:我們的目標是-不解風情的超級學霸

在孩子學習/教育方面,安全教育和生活常識這類通識教育是父母最普遍關心的方面。而課業成績是父母關注度最高的方面,32.2%父母最關心孩子的課業成績;且多數父母都給孩子報了課外輔導班,希望孩子課業成績能再進步一些。

性教育和美學教育則成為父母關注的“塌陷區”,關注度都有待提高。

2019年成長焦慮白皮書

父母的焦慮-孩子邏輯思維能力

Round 6:先觀察,再判斷,綜合應用是最棒

觀察和判斷是邏輯分析的基礎;在孩子邏輯思維能力方面,多數父母關心孩子的觀察能力和判斷能力;而父母關注度最高的則是綜合應用能力。

多數父母並不能明確判斷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主要通過數學/理科成績、偵探/推理/數獨遊戲等孩子表現來進行判斷。

2019年成長焦慮白皮書

父母的焦慮-孩子不同階段

幸福的家庭總是相似的,焦慮的父母各有各的焦慮

孩子幼兒園前及幼兒園,父母最普遍關心的問題都是獨立能力/生活習慣;

從孩子小學低年級到孩子高中,父母最普遍關心的問題都是學習/教育。

2019年成長焦慮白皮書

父母的打怪升級

父母的打怪升級-瞭解知識的渠道

全面瞭解靠搜索,科學養娃信權威

在瞭解孩子成長問題相關知識時,由於搜索引擎覆蓋面廣且隨時隨地可以查找,68.6%父母會通過搜索引擎瞭解;此外67.0%父母會通過相關書籍瞭解,66.9%父母會請教別的家長。

而父母最信賴的是線上線下的相關專家,其次是對應書籍這類相對權威的渠道。

2019年成長焦慮白皮書

父母的打怪升級-買書數量及變化

想要為你打江山,勤勤懇懇買書單——買書,買更多書

2019年父母人均購買孩子相關書籍11本;其中,購買11本及以上書籍的家長佔比42.2%。

對比2018年,84.9%家長2019年購買孩子相關書籍的數量有所增加。

2019年成長焦慮白皮書

2019年成長焦慮白皮書

父母的打怪升級-暢銷書籍TOP10

神奇校車勇奪書籍TOP榜第一

2019年父母購買的孩子相關書籍方面,神奇校車、寫給兒童的中國歷史、小熊很忙系列勇奪前三。

爸爸對於歷史/科幻/地理/百科的重視度高於媽媽,並且在養育男孩上更為重視。

媽媽對於文學故事和觸感玩具書的偏好高於爸爸。

2019年成長焦慮白皮書

北上廣深:文學繪本都心水,歷史/科學愛不同

神奇校車、鄭淵潔四大名傳等文學繪本,北上廣深父母都熱衷選購,上海父母尤其喜愛。

此外,北京父母偏好給孩子選購歷史類圖書,上海父母關注孩子性格養成,廣州父母注重培養孩子數學思維,深圳父母喜歡讓孩子瞭解科學知識。

2019年成長焦慮白皮書

父母的認知

父母的認知-快樂的孩子vs優秀的孩子

battle 1:盼你快樂,更盼你優秀

雖然父母們認為優秀沒有固定的標準,不願意苛求孩子,剝奪屬於他們的快樂。

但是多數父母對於孩子的期望,是希望孩子儘量努力再努力,並爭取在努力的事情上做到優秀。

2019年成長焦慮白皮書

父母的認知-保姆式家長vs朋友式家長

battle 2:首先是家長,其次是朋友

隨著中西方文化不斷融合發展,越來越多父母受到西方教育理念的影響,在教育方式上不再是中國傳統的“一言堂”,在許多問題上會更加偏向於朋友式的家長,給孩子意見,幫孩子分析利弊,讓孩子自己做決定。

然而在與孩子的關係上,多數父母認為他們首先是家長,其次才是朋友。

2019年成長焦慮白皮書

父母的認知-對孩子期望vs孩子實際表現

battle 3:孩子表現,頗得我心

多數父母對於孩子的表現較為滿意,認為“孩子的表現基本符合或略超出自己的期望”。

尤其在父母期望值較低或此前孩子表現不佳的方面,孩子良好的表現更容易被父母認可。

2019年成長焦慮白皮書

父母的認知-對孩子嚴格度&自我評分

嚴以待娃,寬於律己?中國家長給自己打77分!

即使自認為是朋友式的家長,仍有超六成家長認為自己是一個對孩子嚴格的父母,僅8.1%認為自己對孩子“不嚴格”。

而對孩子表現相對滿意的家長們,有超六成給自己打了80分及以上,僅1.3%認為自己是不及格的父母。不過,為了讓孩子更加優秀,父母們同樣嚴於律己,80分對他們來說“只是比及格高一點而已”,他們還有做得不好的地方。

2019年成長焦慮白皮書

2019年成長焦慮白皮書

父母的認知-不同性別

爸爸真的是帶娃黑洞?NO!

與經常在網絡上看到的熊爸爸們不同;真實的爸爸們其實相比媽媽們對孩子更加嚴格,非常嚴格的比例達12.2%。

而爸爸們對自己的打分也更加苛刻(75.8分),低於媽媽們的78.4分。

2019年成長焦慮白皮書

2019年成長焦慮白皮書

寫在最後

宏觀角度來說,總有孩子在成長,成長焦慮是一場持久的、沒有硝煙的戰爭。

微觀角度來說,每個孩子都會長大,成長焦慮總會隨著時間而慢慢消散。

宏觀角度來說,東西方文化融合使父母們看到了更多差異,也帶來了更多焦慮。

微觀角度來說,對新式教育思想的吸收與改進已經使一部分中國父母走在前面。

未來,社會對於孩子成長的焦慮不會減少,但更重要的是,我們可以保持樂觀的心態,正確應對所發生的問題。

無論專家、看書、請教親朋好友還是其他,祝福中國父母們在養育孩子的道路上一路打怪升級,與孩子共同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