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4 達索陣風M與F / A-18E / F超級大黃蜂:航母戰鬥機比較(一)

法國“陣風” M和波音F / A-18E / F“超級大黃蜂”的服役間隔不到一千天。這是兩個非常強大的戰鬥機,是一種能夠在航空母艦惡劣環境下工作的艦載戰鬥機。 一個代表著世界上最大的航空公司製造的美國海軍空中力量的核心,另一個代表著自豪獨立的法國的第一架真正的航母艦載戰鬥機 。

我們請皇家聯合服務學院(RUSI)空中力量和技術研究研究員Justin Bronk比較陣風M和超級大黃蜂的最新作戰型號。

陣風M與超級大黃蜂

在本文中,我將比較這兩種艦載戰鬥機的最新型號- F/A-18E超級大黃蜂Block II和陣風M F3R。


達索陣風M與F / A-18E / F超級大黃蜂:航母戰鬥機比較(一)

F/A-18E超級大黃蜂

達索陣風M與F / A-18E / F超級大黃蜂:航母戰鬥機比較(一)

陣風M

傳感器

超級大黃蜂Block II和陣風M F3R都裝備了有源相控陣(AESA)雷達。超級大黃蜂Block II型裝備了APG-79,而陣風M F3R裝備了RBE2-AA。作為AESA雷達,它們都能夠同時對空中,海上和地面目標進行掃描和跟蹤。他們還能夠同時跟蹤大量目標,至少在理論上可以執行比飛行員實際工作量或導彈攜彈量更多的同時交戰。

達索陣風M與F / A-18E / F超級大黃蜂:航母戰鬥機比較(一)

RBE2-AA有源相控陣雷達

有趣的是,陣風和超級大黃蜂都受到類似的小雷達罩的限制。這限制了可安裝在固定雷達天線中的發射和接收(T / R)模塊的數量,也限制了增加掃描寬度的選項(如安裝旋轉天線)。但是,兩者都擊敗了許多競爭機型,成為部署可操作AESA雷達的里程碑。

達索陣風M與F / A-18E / F超級大黃蜂:航母戰鬥機比較(一)

AESA雷達的詳細性能數據是高度機密的,但我們確實知道一些事情,例如陣風的RBE2-AA可以執行更多同時掃描和跟蹤功能,但與超級大黃蜂的APG-79相比,雷達最大探測距離略有減小。APG-79也以一系列糟糕的測試和評估報告而聞名,這些報告來自專門的測試和評估部門(DOT&E)和美國海軍自己的作戰測試和評估部隊。自從20世紀10年代末推出以來,它一直存在許多可靠性和操作適用性方面的缺陷,並且諸如內置電子攻擊選項之類的改進也一再推遲。期間進行的競爭性評估和任務分析發現,配備APG-79的“超級大黃蜂”與配備傳統機械掃描雷達的“超級大黃蜂”在任務效率上沒有顯著差異。達索也證明其在陣風中實現出色的任務系統和傳感器集成能力。根據與我交談過的“陣風”飛行員的說法,使用具有相同雷達和軟件的陸基“陣風”變型在伊拉克和敘利亞進行的戰鬥試驗產生了非常有利的結果。因此,可以得出合理的結論:在大多數多任務情況下,與超級大黃蜂Block II相比, Rafale M F3R具有更出色的雷達性能。

“陣風” M還帶有OSF(optroniquesecteur frontal)光電和紅外搜索與跟蹤以及視頻成像傳感器套件,固定安裝在前風擋前面。該系統包括2個傳感器。第一個是IRST,設計用於在不發射任何可探測輻射的情況下,超視距對空中目標進行掃描和跟蹤,它還具有輔助功能,可以探測較近距離的陸地或海上目標,並且可以在低可見度條件下用作飛行員的前視紅外裝置。第二部分是光電/紅外視頻成像傳感器,可在35至40公里範圍內使用,並且具有激光測距功能。Damocles瞄準吊艙能夠執行多任務或打擊任務,包括完整的紅外/光電成像,激光指示和點跟蹤功能,以及用於將ISR數據傳輸到空中加油機和預警機的數據鏈路中繼節點。但是,在分辨率和多光譜成像能力方面,Damocles吊艙落後於超級大黃蜂所攜帶的AN / ASQ-228先進目標前視紅外(ATFLIR)吊艙。另一方面,陣風的OSF是飛機傳感器套件的核心部分,自早期開發以來就一直保持了採用紅外導引頭的中距導彈MICA-IR,以允許全被動BVR交戰。相比之下,超級大黃蜂的吊艙IRST和傳感器吊艙都是外部添加,並非是集成到飛機上,其任務可用性和可靠性都不如陣風。

達索陣風M與F / A-18E / F超級大黃蜂:航母戰鬥機比較(一)

總而言之,我認為Rafale M F3R具有比超級大黃蜂Block II對空、對地和對海目標更強大的融合態勢感知能力的能力。然而,在現實中,超級大黃蜂通常會從一系列其他艦隊資源提高其態勢感知能力,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E-2D先進鷹眼(法國也已購買但尚未收到)和戰鬥群中配備宙斯盾的戰艦,並將它們無縫集成到飛行員的雷達告警器和液晶顯示器中。

視距內作戰

在視距範圍內,陣風M在幾乎所有情況下都會在與超級大黃蜂的對陣中佔據非常優勢的位置。超級大黃蜂具有行人能量保持和加速功能,在外部負載和海拔25,000英尺以上時,其性能會急劇下降。“陣風” M本身最適合在35,000英尺以下的高度飛行,並且在所有海拔高度的相同載荷下,都能在瞬時和持續轉彎速率方面超越超級大黃蜂。超級大黃蜂在初始回合中具有出色的高α機頭指向能力,但是如果飛行員在一次初始機動中未能擊殺陣風M,那麼他們將發現自己幾乎沒有能量,難以維持機動或加速離開,而“陣風” M可產生巨大的升力,並且在戰鬥載荷和出色的加速度下也具有更好的推重比。MICA和AIM-9X都是致命的近距格鬥武器,具有顯著離軸瞄準能力。與AIM-9X相比,雲母還具有更大的運動能量,離軌速度更快,發動機工作時間更長,最大過載50g。但是,目前只有“超級大黃蜂”(Super Hornet)安裝有經過驗證的聯合頭盔提示系統(JHMCS),從而增加了在初始交戰和轉向時擊殺的幾率。

超視距作戰

“超級大黃蜂”上APG-79的雷達探測範圍略有優勢,但陣風的正面雷達截面明顯較低,並且在陣風中具有更好的電子對抗能力,陣風很可能會首見發現對方。

“陣風” M F3R將超遠程流星導彈帶到了BVR競技場,即使在與AIM-120D相似的發射速度和高度下,也能輕鬆地超過了F/ A-18E的射程。“陣風”還能夠在30,000英尺附近舒適地進行超巡航,並且可以選擇更高的速度和高度發射導彈,而“超級大黃蜂”則無法進行超巡航,並且巡航高度高度也更低,這意味著其導彈在發射時的能量大大降低。因此,即使APG-79可能會在比AIM-120D的無法逃逸區更遠的距離上探測到陣風,陣風M仍會及時探測到“超級大黃蜂”,以便從遠距離發射具有良好PK性能的流星。因此首先開火和首發命中的可能都是陣風M。

加速度/爬升率/最高速度/上限

“陣風” M在所有這些類別中均輕鬆的超越“超級大黃蜂”獲得了勝利,儘管與F-15,颱風,Su-35和F-22等專用空中優勢戰鬥機相比“陣風” M推重比不足。

瞬時轉彎速率/持續轉彎/高alpha / G載荷/持續載荷

陣風M再次在大多數情況下獲勝,其優勢在於瞬時轉彎,持續轉彎和持續G轉彎性能的優勢。Rafale M最大過載為+ 9G,而“超級大黃蜂”限制為+ 7.5G。(續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