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4 “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繟然而善謀。”

“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繟然而善謀。”

有時候,莫名的心情不好,不想和任何人說話,只想一個人靜靜的發呆。有時候,想一個人躲起來脆弱,不願別人看到自己的傷口。有時候,走過熟悉的街角,看到熟悉的背影,突然想起一個人的臉。有時候,別人誤解了自己有口無心的話,心裡鬱悶的發慌。有時候,發現自己一夜之間就長大了。

人們常說:“活得糊塗的人,其實是最清醒的人。”人這一輩子,難得糊塗,糊塗難得。看似一句繞口令話,卻蘊含著很深刻的處世道理。人,只有糊塗一點,才能看淡功利世俗,才能放下慾望念頭,與世人和睦相處。糊塗做人,並不是說不分青紅皂白、一塌糊塗。而是要糊塗活人,明白做事。該糊塗的時候要糊塗,該明白的時候一定要明白。

富而不貪是一種佈施;塵而不染是一種持戒;痛而不恨是一種忍辱;累而不懈是一種精進;思而不亂是一種禪定;顯而不著是一種智慧。

人生一世,也不過是一個又一個二十四小時的疊加,在這樣寶貴的光陰裡,我必須明白自己的選擇。

盡力之後,選擇隨緣。我漸漸明白,世間最可惡的事莫如一張生氣的臉;世間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氣的臉擺給旁人看,這比打罵還難受。

人生需要四種修為:一是忍得過。忍一時之氣,消百日之災;能忍,不一定是懦弱。二是看得破。最大的淡定,不是看破紅塵,而是看透人生以後依然能熱愛生活。三是拿得起。做人要有擔當,不推諉逃避,直面慘淡人生。四是放得下。放下偏執,放下記憶,放下慾望,平平淡淡,簡簡單單。 ​​​​

道德經:心存仁厚,自會遇見人生的幸運。在這個世間,幾乎所有人都在追求著功名利祿,因為覺得那是“有用”的事情,能給自己的人生帶來直觀的利益。而一些“無用”的事情,比如說像讀書、仁慈、行善這一些事情,不能帶來直觀的利益,所以總是被人忽略。

其實這是一個完全相反的概念,我們認知的是一個表面事物存在的狀態,但是事物本質的影響,卻是真正重要的。

而事物本質所告訴我們的一個道理,就是所有的幸運其實都藏在仁慈,行善之中,人生保持一種厚重感,多行仁慈之心,自己的幸運值才會提升。

《菜根譚》之中,有這樣一句話:春至時和,花尚鋪一段好色,鳥且囀幾句好音。士君子幸列頭角,復遇溫飽,不思立好言,行好事,雖是在世百年,恰似未生一日。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春天到來時風和日麗,花草樹木都是爭奇鬥豔,為大自然增添一道美麗的風景,林間的鳥兒也啼鳴出美妙的音樂。讀書人通過努力出人頭地,過上豐衣足食的生活,但是如果沒有考慮寫下一些不朽的篇章,為世間多做幾件善事,那麼即使活到百歲,也如同在世上沒有活一天一樣。

“士君子幸列頭角”,就是很多人所追逐的名利層面,這固然是幸運的事情,正所謂說“榮華富貴,得之我幸”,但是一個人的人生如果止步於此,他的人生不但是毫無意義和膚淺以及狹隘的。

這樣的思維太過於追求名利,必然違背了人生自然質樸的狀態,這樣的人在我們看不見的客觀層面,他一定會離他的越來越遠。

在我們看不到的層面,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智慧,越是仁厚善良的人越是幸運,越是奸詐狡猾的人,結局就越是糟糕。

在生活中,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雖然說我們有的時候看到的是善良的人並沒有收穫富貴,而那些奸詐的人卻投機取巧賺到了一些利益,他們生活的反而倒好。

但是從另一個層面來看,善良的人會讓自己的道路越走越寬廣,越走越平順,但是心存狡詐的人一味的追求功名利祿,背棄了仁德底線,只會讓人生失去了原來的意義和顏色。

《菜根譚》的這一句話就是提醒我們人生要想遇見幸運,多做善事多積陰德,自己的幸運必然能夠提升。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追求學問的人知識一天比一天增長,追求大道的人慾念一天比一天減少,減少又減少,一直到無為的境界,不妄為也就無所不為了。

《道德經》之中所說的“為學日益,為道日損”,就是追求學問的人,知識是增長的,而追求大道的人慾念是減少的。

一味的去追求外在的名利知識,永遠沒有窮盡的,正所謂說“活到老,學到老”,雖然說我們要保持進取的姿態,但是永遠的沉浸於追逐名利之中,內心反而是空虛和匱乏的。

倒不如由外在轉入內,相對在之後必然會收穫內心的豐富和多彩,也能讓自己的人生活出不一樣的厚重感,這樣人生才有不一樣的豐富,這也是由“有為”轉為“無為”的一個道理和智慧,這也是無為的思想內涵。

生命的真正價值和意義是在於內在,因為向外在一味祈求的時候,永遠不懂得什麼叫滿足,但是當你轉向內在,然後懂得奉獻,才有內心的厚重。

而這一切,都歸咎於仁慈和善良之心,內心向善仁慈,且不求回報,人生自然會越來越幸運。

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世上再難做的事情,也有它好做的時候,人之所以成功大事就是從這件事情還是很簡單的時候就開始去做了,做天下大事情,不是一朝一夕做成了,所謂大事也是從小事開始做起的,所以做大事、難事,成就大業都是從最簡單的時機,從小事做起來的。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萬事萬物在沒有形成之時就是“無”,自從能叫得出名時,也就是“有”時,則是世界萬物形成的本源才開始命名,這是老子揭示宇宙的來源論。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也就說人要遵循大自然的規律,要效法大地,比如四季輪迴,根據節氣來耕種勞作;大地春來花開,冬有冰雪,這是大地效法天,遵循天所做出的變化,天是遵循道的原則,道就是遵循大自然規律,也就是人與天、人與地都要遵循自然法則。

五音令人耳聾、五色令人目盲、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美妙的音樂會使人聽不到正常的聲音,五彩繽紛的顏色會使人眼花繚亂,豐盛的美食會使人吃得一時爽快,野外馳騁獰獵會使人心變得殘忍瘋狂,擁有難得的財寶會使人行為不軌,而要作出防範。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能夠真正瞭解別人的人,是聰明人,但能夠真正瞭解自己的人,這才是開明,具是有智慧的人,能夠戰勝別人只是憑著一種力量,能戰自已的人,才是真正的強者。

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老子說他有三件寶貝:一是善良慈愛,二是懂得節儉,三是不敢在眾人面前爭先恐後。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是一種無形的規律,是獨一無二的,道可分為陰、陽二氣,由陰陽結合才產生第三者,世間萬物都產生於陰、陽的結合。這是“道”所闡述的規律。

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在不好的事情還沒有發生之時就要防止、而有所作為;在事情還沒有到大亂的時候就先要進行懲治,也就是防患於未然。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說“道”是可以用語言描述,但並不是一般平時所說的“道”,“名”可以用文字來命名,但它不是普通的“名”,意思也就是說,“道”和“名”並非是平常用語言和文字就能輕易表達得出來的。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人只有不爭名、爭利,不逞強、不顯擺,所以世人也就沒有人能與你相爭了。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金銀財寶即使堆滿屋,終究也未必能守得住,因一時富貴而驕橫無禮的人,再多的財富終究都是禍根,所以做事情要懂得功成身退,不宜高調,這就是人世間的規律。

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男兒大丈夫為人就要淳樸厚道,處世也不會膚淺,內心充實有學問,而不追求那些虛華的外在形象。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一人人懂得知足的人就不會委屈自己和受到別人的屈辱,做事情懂得適可而止,就不會遇到太大的危險,人生最大的禍根就是不知道滿足,人生最大的過錯就是貪得無厭。

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榮、守其辱。內心裡知道什麼是雄強,但甘願安守雌柔地位,深知什麼是光明,但也能安守在無名的暗淡地位,知道什麼是榮耀,但也能安守在卑屈的位置。

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一個懂得“道”的人就會將自己的銳氣挫除,不染人間是非,將身份放下,低調而不炫耀,生活在百姓之間,其實這是老子的最高境界,也就是“大同社會”。

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一個懂得道的人做事方正而不會莽撞,有稜角講原則也不會去傷害別人,為人正直而不會放縱自己,有了成就也不會因此而炫耀。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人在社會生活中,福與禍總是相輔相依的,在得到“福”的時候,也要想到福裡會不會有相應的“禍”,在得到“禍”時也要想到,會不會因禍得福。生活中總會有變幻無常,福禍難測。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真正懂得“道”的人反而不會用語言來表達,而總是誇誇其談的人未必真正懂得“道”。

正復為奇、善者為妖。一個懂得道德的人有時也會變化,做出反常的事情,一個善良的人,也可能變成惡人。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人要選擇好氛圍和環境來居住,心地要深沉廣博,為人付出要懂得仁義,與人說話要重信用,管理人要以自己先做到榜樣,做事情要掌握道的規律和技巧。這樣才是聖人所作為。

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一個國家的財力,管理方法,重要的機密是不可以隨便讓人學習和掌握的。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世間所有人都能認清美好的事物,是因為有不美好的情況存在,只有對比才能發現美,世人皆明瞭什麼是善良,其實就是因為有不善良的事物存在,有了對比才能看得出善良。

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強;果而勿矜、果而勿驕、果而勿強、物壯則老。一個國家善於用兵之道就是實現自己的戰略目的就可以了,不要去逞強,即使自己的戰略目的已達到了,但也不必炫耀自大,得到這種結果好像很自然,但不能輕易用武力去威脅別人。這是規律,只知道武力逞強最終都會死亡。

柔弱勝剛強。這是富有哲理的一句話,水至柔則可穿石,其實是一種外表隱微,而內心裡剛強。要想戰勝它就表面上是讓他增強,要想制服它就表面上讓它興旺,這是一種謀略。

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高貴是由低賤作為根本才顯示出來的,人在高處也是由很多低下的人為基礎的。只有低賤才能襯托高貴,只有低下才能顯赫高處,所以“貴”與“高”必須重視和維護“賤”與“下”的福祉。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道就是周而循環的不斷變化,但是道的作用顯現出來是很微妙、微弱的。

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古時候的賢人謀事者懂得“道”的運用,看起來不起眼,但是能力卻是通達微妙,一般人是琢磨不透的。

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這是比喻說法,一個人真正做到“方”反而沒有稜角,真正做成功一件事情總是會在最後面,動聽的音樂是聽不到的聲音,最好的形象是看不到的形象。

兵強則滅、木強則折。一個國家用兵過於逞強好勝就會走向滅亡,一棵樹木過於強壯就容易受到折斷。

絕學無憂。這四個字是整部道德經裡最具爭議的,關鍵是“學”字,有人認為哲學是用心體會,也就是老子所說的“道”,而不是一般的學問,所以老子說絕學無憂,筆者認為,不可能老子說,人不學習就沒有憂愁了。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真正懂得“道”的人,是順其自然,表面上看起來無所作為;但實際是則是沒什麼事情做不到。按照“道”的原則來做事情,在不動聲息之中大有所為。

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善用兵的人懂得道的原理,不會主動去侵犯別人,不敢隨便前進一寸,情願採取守勢,情願退後一尺,伺機而動,擺好陣勢,後發制人。

抗兵相加、哀者勝矣。兩軍作戰,心裡帶著悲憤的一方容易獲得勝利,因為正義受到壓抑的時候才是人最悲憤的時候。

治人事天莫若嗇。治理天下,順“道”而行事,就要珍惜自己的精神,愛惜精神才能做把事情做得更好。也就是懂得道的運用,遵循規律,無為則無所為的意思。

為無為、則無不治。老子認為世界本源就是“無”,這是“道”的原則,無為而治順應自然規律,只有這樣才能做到,無所不為,也就是懂得了無為則可以無所不為,治理天下也可以無所不治了。

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善於行走的人是不會留下轍跡;善於言談的人是不會發生弊病和指責。老子是指做人做事情內心裡要隱藏智慧,再有能力也不必鋒芒畢露,懂得含蓄和低調。

希言自然。一個人真正懂得運用“道”的人,很少去說多說“道”,而是順其自然的去運行。

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要想得到自己深愛的東西,必然要花費更大的精力和財力,珍藏豐富的財物總會有一天會感到有沉重的損失。

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一個悟透“道”的人,即使在家不出門,也能推理出天下大事,不看窗外,也能知道天上日月星辰運行的規律,也就是哲學範疇,人只要廣博學識,懂得事物發展規律,就能推理出更多的事情。這就是“道”的作用。

生活裡的每個一人,都是我們的一面鏡子,你給別人什麼,別人就會回待你什麼。當你為一件事情不悅的時候,應該想想你給過人家怎樣負面的情緒。被人誤解很正常,哪怕是你最親的人。不要總盼著別人跟你想到一起,畢竟心不同,想法就不一樣。出現矛盾時,不妨一笑而過,相信時間是最好的磨合劑。

《道德經》中說: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看似鋒利的東西,並不適合長久的保存。

這一句話說的也是道家思想中“不爭”的智慧核心,凡事不與人爭,是為了更好的保全自己,持守一份弱,也是順應了道的規律。

道生萬物,沒有恃才傲物,反而受到萬物的尊敬和歸屬,而人也是如此。

一個人只有保持謙虛低調,才能贏得更多人的尊重,因為在人際關係之中,針鋒相對都不如圓滑處事更能受益良多。

反觀我們的生活中,很多人其實都習慣以強硬的姿態去處理事情,但是殊不知,人生的災禍就是藏在自己的強硬姿態之中。

不服輸的精神,可以用在做事的態度上面,但是不能存留於做人的風格上。

在古代的時候,有一個人叫盧志,他在大庭廣眾之下問陸機:“陸遜、陸抗是你的什麼人?”

陸機這個時候就說:“就好像你和盧毓、盧珽的關係一樣。“

當時盧志聽了,臉色大變。陸機的弟弟陸雲聽了之後非常擔心,出門之後他就對陸機說:“哥哥,你何必要這樣做呢,可能他真不知道我們的家世呢?”

陸機說:“我們的父親和祖父名揚四海,他也一定知道他和我們的關係,他竟然敢這樣。”

這個故事的背景是:陸遜、陸抗分別是陸機的祖父和父親,但是當時京絡顯貴憑藉傳統意識,與華夏中心自居,有戰勝者的驕傲。

認為南方人為“遠人”,斥責南方人為“亡國之餘”,在大多數北方人看來,南方人也是蠻荒之地,習俗風格奇怪搞笑,其南方人士也是可笑。

在這一背景下,當時南方之士多遭北方的羞辱,而陸氏兄弟與北方人交往最多,所以自然也受到了嘲笑。

盧志在大庭廣眾之下就問陸機:“陸遜、陸抗是你什麼人?”

擺明了是在嘲笑陸機,而陸機當時就以強硬的姿態回懟對方,陸機反應強烈,也由此結下了仇恨。

他的這一次強硬回懟,也為後來的盧志陷害陸機兄弟埋下了禍根。

對於陸機來說,與對方正面回懟,顯然是不明智的。

在與人交往的時候,面臨小人刁難,不妨以寬容謙退對待,避免的就是與對方針鋒相對,這並非是縱容小人。

因為對待小人的最好方式,一定不是和對方正面硬槓,因為小人的惡遠遠超乎你的想象。

就好像陸機一樣,因為受不了盧志的嘲笑就回懟回去,後來受到了盧志的陷害,也是得不償失。

小人的陰謀比你想象的更惡毒,在這種情況之下,選擇退一步,避免針鋒相對,更適合保全自己。

強硬的姿態,並不是體現在與人處事的態度之上,而是體現在做事的能力之上。

人生最好的強,是強在自己的能力,強在自己做事的果斷性上面,但一定不是強在與人相處的態度上。

在任何一個時代,遇到了一些人的嘲笑,遇到了小人的刁難,不要逞一時口舌之快,而是用另外一種迂迴的策略去對待,更便於保全自己,避開災禍。

於長久的人生而言,減少災禍,就是最好的策略。

人生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當你懂得避免災禍,人生自然能夠進入一個良性循環的過程,越來越好。

而對於小人來說,惡人自有惡人魔。而自己要做的事情,就是讓自己不斷的強大,讓自己強在事情上,你自己強大了,那一些曾經嘲笑過你,或者刁難過你的小人,自然感到自慚形愧。

讀書的根本目的是為了讓自己明白世界,看清自己,讓自己在無所依靠和無所事事的時候,有一種嚴肅的力量推動著你往前走。

實際上,生活不會給我們打草稿的時間和機會,每一筆下去都無法再塗改,我們每天寫下的“草稿“,都會成為人生無法改寫的答卷。

征服世界,並不偉大,一個人能征服自己,才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

人活世上,第一重要還是做人,懂得自愛和自尊,使自己有一顆坦蕩而又充實的靈魂。

兩個人在一起,更多的不是要改變對方,而是接受對方,這就是包容。如果光想著改變對方,那不是生活,那是戰爭。

成功是付出的收穫,失敗也是正常的歷練,相信自己,你能做的,超出你的想象。

你總是喜歡把事情推到第二天,你不能總是拖了,有一天,你會有很多事情要做,你的餘生都不夠你用。

不需要後悔太多,因為即使時光不倒流,不屬於我們的還是抓不到。

如果天賦不努力,頹廢將戰勝天賦。想要的東西,儘量自己努力去得到,別人給你的,終究是帶著利息的。

人品不好的人,僥倖成功也無法讓人心悅誠服。很多人追求學識和學歷,殊不知再大的知識,再高的學歷,也填不了人品差這個大坑,學歷或許能讓一個人走得快,但人品才能讓一個人走得更遠。

每個人的性格中,都有著某些無法讓人接受的部分,再美好的人也一樣,所以,不要苛求別人,也不要埋怨自己。

成功就是一把梯子,雙手插在口袋的人是爬不上去的,只有努力身上爬的人才能達到頂峰,想要成功就得用心努力,自信,堅持,執行,風雨過後就一定會見彩虹的。

做人的最高境界是:說話,不為難別人,做人,不委屈自己。

好好說話,別人聽了暖心,自己也覺得舒心,但是,也不要為了迎合別人,而委屈了自己。

人的一生中,會遇到很多大大小小的事,不可能事事順心,難免會有坎坷。不管什麼時候,你都應該保持一種良好的心態,別想太多,簡單也是福。

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你就是優雅的,能控制好自己的心態,你就是成功的。

要求旁人不迎合我們的脾氣,那是很不現實的。

20歲時,我擔心別人怎麼看我;40歲時,我不在乎別人怎麼看我;60歲時,我發現他們根本不看我。請記住:有兩種事我們儘量少幹,一是用自己的嘴干擾別人的人生,二是靠別人的腦子思考自己的人生。

成年人的相處中,若能彼此顧及顏面,那便是善良了。不讓人下不來臺,才是敦厚人心。噎人一時爽,過後傷人心,有些人偏把不分輕重當耿直,把尖酸刻薄當真性情。可是你們想啊,噎人的話,誰不會說呢?不說只是因為善良,不願踩著別人的痛苦去開心而已。

在你最鼎盛的時刻,任何人都可能站在你的身邊;但在你最低落的時候,站在你身邊的只有那個特別的人了。

如果一個人影響到了你的情緒,你的焦點應該放在控制自己的情緒上,而不是影響你情緒的人身上。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自信起來。不要在一件彆扭的事上糾纏太久。糾纏久了,你會痛,會累,會心碎。實際上,到最後,你不是跟事過不去,而是跟自己過不去。

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吸引力,不是你的容顏、不是你的財富、也不是你的才華;而是,你傳遞給對方的溫暖和踏實,以及傳遞給對方的那份正能量。看人,不要用眼睛去看,容易看走眼,更不要用耳朵去聽,因為可能是謊言。只要用時間,用心去感受,真的假不了,假的也真不了。

實在放不下的時候,去趟重症病房或者墓地,你容易明白,你已經得到太多,再要就是貪婪,時間太少,好玩兒的事兒太多,從尊重生命的角度,不必糾纏。“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要想成就一番大事,必須靠大家的共同努力。在現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環境中,只靠一個人打拼天下是不現實的,我們必須要有與人團結協作的精神,才能夠發揮集中的優勢,在事業上取得成就。

每個人都會有各種各樣的恐懼,這些恐懼不僅是一種心理陰影,更重要的是,它會阻礙你的行動。如何克服恐懼感?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把恐懼拒之門外。或者說,要勇敢地邁出實際的步子。

你若耕耘,就儲存了豐收;你若努力,就儲存了希望;你若微笑,就儲存了快樂。你能支取什麼,取決於你儲蓄了什麼。想有取之不盡的幸福,就要儲蓄感恩和付出。一個人要知道自己的位置,就像一個人知道自己的臉面一樣,這是最為清醒的自覺。洗盡鉛華總是比隨意的塗脂抹粉來得美,所以做能做的事,把它做的最好,這才是做人的重要。

成熟的人才有秘密,不成熟的人會天天把心掛在嘴上。知無不言,也不一定都是率真,或許還是因為情商不夠。能把嘴邊的話嚥下去,也是一種練達。被人理解是幸運的,但不被理解未必不幸。一個把自己的價值完全寄託於他人的理解上面的人往往並無價值。

任何時候都可以開始做自己想做的事,希望你不要用年齡和其他東西來束縛自己。年齡從來不是界限,除非你自己拿來為難自己。本事不大,脾氣就不要太大,否則你會很麻煩。能力不大,慾望就不要太大,否則你會很痛苦。

敬畏一切,他們都是自己的老師。老子在此教導後世子孫:人一定要有敬畏心,敬畏身邊所有的人和事,他們都是我們的老師!人類所有遇到的挫折、打擊、不順、不如意、疾病等生命功課,您越把他當成貴人、菩薩來考試,越敬畏、越平靜、越善念,則挫折越小,更改生命程序的速度越快。

儘管我們的修煉都是為了自己,但也是為了證實自然大道的真理性,並以自然大道來歸正自身,最終目標是讓自己獲得大平安、大圓滿的大自在!

人一定要有敬畏心,人的修煉不是處處突現自己的觀念、意志與虛榮心;不是為了把自己觀念強加給別人,而是為了證實因果規律的唯一性;並以身邊的人身上發生的結果來警示自己。正因為修煉者是以自然大道為核心,處處謙卑、柔和、感恩、喜舍、和諧,所以他的能量反而能夠善待自身,又能善待了身邊的萬物。

敬畏以後,就是善待。時時敬畏心、恭敬心、謙卑心的低頭,才能看清自己,成長自己。當敬畏心升起之後,我們就能善待萬物。

善待萬物,就是和任何一個人相處做事,都抱持了誠意與善念;如果對方需求,他必力所能及以呵護;如果對象霸道,他也不加計較;萬物用在他的手上,總能極盡其妙,故無廢棄之物;惡人行惡到眼前,亦能施加教化,故無廢棄之人。許多人和問題到他手中,他能夠化腐朽為神奇。

人之所以到達善待每一個人的境界,因他從修自然大道中,逐漸具備相應的心性、智慧與能力;因他必把人生中的大忍化為接受和享受。所以,這樣既能利已又能利人的修煉方式,是拓展自己心靈疆域,是昇華自己,是智慧漸開,是聚精會神,是與心靈之神息息相通,是大善也!

人之所以不能夠到達善待每一個人的境界,是因為他把自我放在核心!殊不知,只有先將自我的觀念淡化,自然大道和奧秘無窮才可能浮現到眼前;只有先將身外之物淡化,神奇生命的奧妙與成功的智慧才可能顯現。

所以,對身邊的人好點,因為因緣未了會成為您自己命運的障礙。對於隱微之明的生命奧秘,要有一種敬畏之心,默首體會,自有一番心得!

心靈的最高境界是敬畏,老子進一步告訴我們說:所有的人和事都值得敬畏!您想進一步提升生命的層次,就得向善人學習;本身已經是善的人,更應以不善的人為戒。在有智慧、有品行的人眼裡,他們敬畏一切,因此也不存在不中用的人!對於那些有一技之長的人,就是我的老師;那些有嚴重缺憾的人,就是我的借鑑。

在人生旅途中,人越不把敬畏心、真誠心、大愛心、感恩心當一回事時,滅頂之災就離自己越近。因為所有的成功通道都會被堵塞!

心靈的最高境界是敬畏之心——如果一個人擁有敬畏之心,那他一定是極品,一定事業順利、愛情幸福、氣質不凡、仁愛有加,實為世間少有。

如果沒有敬畏心,不珍重自己的老師,不重視反面教材,即使您自以為很聰明,也免不得迷茫失途,這就是做人成功的要訣所在!

活得糊塗的人,容易幸福;活得清醒的人,容易煩惱。

人活著,不是所有的委屈都需要告訴所有人,沒有誰能對你的痛苦感同身受,所以別總是用自己的遭遇去博得別人的同情,你該學著用自己的經歷去贏得別人的尊敬。

一念善心起,消除無妄災。我們面對生活中的坎坷和磨難不需要抱怨,因為命運是可以改變,辦法就是真誠而不帶功利的做事。 ​​​​

佛說,生命中的許多東西是可遇不可求,刻意強求的得不到,而不曾被期待的往往會不期而至。 因此,要擁有一顆安閒自在的心,一切隨緣,順其自然,不怨怒,不躁進,不過度,不強求,不悲觀,不刻板,不慌亂,不忘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隨緣不是聽天由命,而是以豁達的心態面對生活。

”我捧你的時候你是杯子,鬆手的時候你就是個玻璃碴子。如果我用你待我的方式來待你,恐怕你早已離去。所以說,不管親情,友情,還是愛情,凡事換個角度,假如你是我,你未必有我大度!“

我告訴你我喜歡你,並不是一定要和你在一起,只是希望今後的你,在遭遇人生低谷的時候,不要灰心,至少曾經有人被你的魅力所吸引,曾經是,以後也會是。

旅行的好處在於可以暫時遠離日常生活 還不必承擔平日裡瑣碎的責任

德是福報的根,謙下是德的行。慈悲是謙下的魂,智慧是慈悲的源。 ​​​​

請磨掉自己身上的躁氣和戾氣,平靜地面對生活。生活的真諦往往就在於平淡之間,不管是風雨飄搖一生還是庸庸碌碌一生,我們終會歸於平淡。當所有的轟轟烈烈成為笑談的一刻,才是我們真正的享受生活的一刻。每一段成長都是一筆財富教會我們成熟,堅強。 ​​​​

驕傲的女人大都嫁給了卑微的男人,驕傲的男人娶的大都是卑微的女人。世間沒有美麗的天使,只有善良的女人。女人最大的驕傲不是她的長相是有多麼的出眾,而是她的男人有多疼她。

我喜歡你長長的身影。這就好像你跟我告別時是不捨的心情。我曾以為你是唯一懂我的人。

但是現在所有人都知道我很沮喪都時候你是唯一 一個沒有發現的人。

總會有些話來不及告訴你。不是因為外界的客觀原因,只是因為我愛你。原來只要分開了的人,無論原來多麼熟悉,也會慢慢變得疏遠。我的世界不允許你的消失,不管結局是否完美。

幸福就像是美麗的花朵,總是在它最美最耀眼的時候,我們才是能感受到它所帶給我們的自豪,花朵能把最燦爛的笑容去送給我們,為何我們不去分享美麗,享受簡單的美,也是一種幸福。

要活得糊塗,才容易幸福。重頭開始永不會晚。

在許多問題上我的說法跟前人大不相同,但是我的知識是得歸功於他們的,也是得歸功於那些最先為這門學說開闢道路的人。

別把成熟理解成世故,真正的成熟是看清了種種現實、無奈之後,依然還能保存內心的真實而不丟失自己,左右逢源看似面面俱到,最後還是害了自己。面對世間真相,學會保存自己,學會規避傷害,人活一世,儘量別辜負了自己,這才是真正的成熟。

作者;青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