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 晚唐詩人高蟾登高寫下一首七絕,後兩句千古聞名,納蘭性德化用

晚唐時的高蟾,實在有點像一個當時代的“憤青”。他有氣節,儘管家貧,但當有人無緣無故要拿千金資助他時,他卻拒絕了,“即身死亦不受”;他考科舉了十年都沒有中第,憤而爬上院牆題了一首詩,抨擊當時科舉考場的不公。

晚唐詩人高蟾登高寫下一首七絕,後兩句千古聞名,納蘭性德化用

古代科舉考試

然則這首題詩雖然引起了一定的輿論反響,但對高蟾的命運卻並未有所改善,他仍然落第了。後來,他想不過,又寫下一首《下第後上永崇高侍郎》——

天上碧桃和露種,日邊紅杏倚雲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東風怨未開!

這首詩以碧桃與紅杏和露種、倚雲栽來比喻某些得勢的考生因有所依憑而春風得意,將自己比作是秋江上的芙蓉。詩既影射了當時的現實,又抒發了自己秉持氣節、且腹有才華的心志,引起了高侍郎對其才華的注意,這才得以被推薦。

晚唐詩人高蟾登高寫下一首七絕,後兩句千古聞名,納蘭性德化用

秋江芙蓉

第二年,高蟾果然如願以償,得中進士,可以說,是這首詩改變了他的命運。

不過高蟾更加廣為流傳的一首詩則是另一首七絕《金陵晚望》,尤其後兩句,更是千古名句,為後世詩人詞人所喜。

《金陵晚望》高蟾

曾伴浮雲歸晚翠,猶陪落日泛秋聲。

世間無限丹青手,一片傷心畫不成。

有資料說這首詩為一首題畫,但比起題畫詩來,這首詩更應看作是一首登高晚望的詩歌,更像是一首高蟾登臨所作的詩。

詩前兩句寫詩人登上高臺眺望金陵城所思所見,是一天的日暮時分、是一年的深秋之季。“浮雲”“晚翠”“落日”“秋聲”,雖為景,實則籠罩著一層愁緒。

金陵作為南朝古都,在詩人的筆墨下,誕生了不少好詩。高蟾這首懷古詩寫的是金陵,實則既日暮又深秋,很難讓人不聯想到其對晚唐現實的隱喻與憂慮。

後兩句則直道,眼前的景畫手能畫,然則我的一片心緒,卻是沒有人能夠畫得出來的。這不僅寫出了個人的憂慮,也反映出了時代的哀聲。

晚唐詩人高蟾登高寫下一首七絕,後兩句千古聞名,納蘭性德化用

金陵落日

“傷心”如憂愁一般,是縈繞在詩人內心的無法排解的情感,這情感是虛的,沒有實體,古今多少詩人,為了將之具象化,想了很多的法子:它很重,重得蚱蜢舟都無法載動;它瀰漫天際,任天地無處不在,如“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而高蟾則說,任這世間有再多的好畫手,也畫不出我的一片傷心。

竊以為,現代流行語“肖邦也彈不出我的悲傷”怕也是從此化用而來的吧。

儘管後世人對高蟾詩歌總體評價並不甚高,但這首詩在讀書君看來,卻是很好,頗具匠心。而末句“一片傷心畫不成”更是為許多人所喜愛,後世有詩人在寫詩時全句“引用”,其中,尤以清時納蘭性德所書為最佳。

淚咽卻無聲,只向從前悔薄情。憑仗丹青重省識,盈盈,一片傷心畫不成。

別語忒分明,午夜鶼鶼夢早醒。卿自早醒儂自夢,更更,泣盡風簷夜雨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