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7個寫作招式講明白&傳出去

信息爆炸快速地改變很多做事的方式:創業、拍電影、品牌運營等等都在各自賽道嘗試新的方式。所謂“新”,本質上都是更適應當下傳播和閱讀習慣的思維方式、認知方式。寫作也不例外。我們寫文章,尤其是工具性的文章,目的無外乎是講述和傳播:即講明白一件事並且把它傳播出去。所以我也是從這兩個維度來理解《寫作7堂課》的7種思維方式。


講明白 — 從內容出發


新媒體時代是內容為王,一部好電影首要是一個好故事。講故事現在是一項專業的事。故事如何生長,怎麼製造衝突,如何推進到高潮,怎樣落地結束,對這個感興趣的人可以去看看羅伯特·麥基的《故事》,作者對講一個好故事的總結令人驚歎。在寫作領域《寫作7堂課》裡用框架式寫作、碎片式寫作、聯機式寫作、和覆盤式寫作來幫助讀者把一件事情講明白。其中我覺得最重要的思維方式是框架式寫作和覆盤式寫作。


框架式寫作是打地基。它在談一種信息組織方式。我們的大腦對於信息的接受不是來者不拒,它更喜歡結構化,標籤式的信息分類。閱讀一篇文章的過程也是讀者在大腦裡搭建概念推理框架的過程。如果文章自身邏輯混亂結構散漫,讀者無法完成這個構建過程,也就失去了讀下去的慾望。同時構建構建的過程也是作者自己檢視自己知識體系的過程。


碎片式寫作和聯機式寫作是砌磚瓦。我們有了框架做地基,有了素材做磚瓦,但把一磚一瓦砌成高樓則是一個費心力的過程。碎片式寫作教我們利用生活中不同碎片時間,安排寫作的不同步驟。聯機式寫作教我們拿來搜索引擎延伸大腦,向更大的素材庫借力。


覆盤式寫作和清單式寫作是質檢。樓蓋好了需要入駐前各方的質檢。文章也需要反思優劣得失,優化自己的寫作思路。其實事後覆盤是所有領域一個好的做事習慣。它提供了對事物的全局性觀察視角和反觀自視的批判心態,這二者是改進優化必不可少的基礎。同時清單式寫作也是一個對文章查漏補缺的習慣。


傳出去 — 從傳播出發


寫作者大致有兩種,一種把寫作當做梳理知識結構的方式,也就是隻完成講明白這件事就夠了。還有一種是在前者的基礎上,追求文章影響力和閱讀量。有意思的是很多時候,當第一類寫作者源源不斷地堅持寫作之後,往往就會變成第二類寫作者。所以好的傳播性也是能反哺寫作者持續優質輸出的動力。信息爆炸,“酒香也怕巷子深”,如何把你的文字更快抵達讀者。這個角度要深入可以看看《弱傳播》這本書對當下很多傳播現象的追根溯源。本書提供的法寶就是複利式寫作和結構化寫作。


複利式寫作是鋪渠道。讓文章影響力被複利效應多次放大。結構化寫作是搭模板。模板的好處不僅僅是提供便捷的文章組織方式,也概括了對不同類型信息的閱讀習慣。比如“清單體”就是推薦書籍物品這類文章最好模板。


文筆未動,思維先行。寫作的確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7堂課教會我們給自己的寫作大廈夯實基礎,添磚加瓦。當然不管什麼樣的思維方式,重要的是永遠是實操。也許真正進入寫作後,這7堂課都不再是你眼中的“式”,你用自己的一招一式已經建構起了自己的寫作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