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4 二戰名將:曼施坦因

埃裡希·馮·曼施坦因(德語:Erich von Manstein,1887年11月24日—1973年6月10日),原名埃裡希·馮·萊溫斯基(Erich Von Lewinski),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納粹德國名將,傑出的軍事家、戰略家,納粹德國德意志國防軍中最負盛名的指揮官之一。與隆美爾和古德里安,並稱為二戰期間納粹德國三大名將。

二戰名將:曼施坦因

曼施坦因生於柏林。1906年從柏林軍官學校畢業後在步兵團服役。1913年入軍事學院。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任副官和師作戰科長,參加東、西兩線作戰。1934年任第3軍區參謀長,1936年任陸軍總參謀部第一總軍務長,參與制訂入侵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和法國的作戰方案。1938年任第18師師長,參加佔領蘇臺德區的行動。

1939年9月任南方集團軍群參謀長,參加德波戰爭。10月調任西線A集團軍群參謀長,提出以裝甲部隊經阿登地區入侵法國的作戰計劃,為希特勒所採納。1941年6月蘇德戰爭爆發後,率部參加對列寧格勒方向的進攻。9月任第11集團軍司令,在克里木作戰。翌年7月佔領塞瓦斯托波爾,晉元帥。8月率部轉戰列寧格勒。11月奉命救援被合圍在斯大林格勒的第6集團軍,未果。1943年2月對蘇軍發起反攻,再克哈爾科夫。後在庫爾斯克會戰中失敗。1944年3月被解職,1945年被英軍俘獲。1949年被英國軍事法庭判處18年徒刑。1953年獲釋,成為了西德政府的高級顧問,併成為其名譽參謀長。1973年卒於慕尼黑附近的伊申豪森。著有:戰爭回憶錄《失去的勝利》、《士兵的一生:1887—1939》。

二戰名將:曼施坦因

二戰期間,曼施坦因被認為是德國陸軍中最優秀的將領。對於各種戰術運用自如。曼施坦因具有極高的戰略天賦,擅長組織計劃周密的閃擊戰。曼施坦因第一個主張陸軍建立突擊炮兵種。

最能體現他戰略水平的是對法作戰的“曼施坦因計劃”。二戰中,整個法國戰役都是按照這個計劃為藍本執行的。“曼施坦因計劃”簡單明瞭,擊中要害。它針對盟軍的戰略部屬,出其不意的反主攻方向從北方的B集團軍群轉到A集團軍群。因為這就要求主攻裝甲部隊穿越密林覆蓋的阿登山地,而當時坦克部隊從來沒有嘗試過在這種地形前進。而且突破之後主攻部隊的南側翼完全暴露,這裡賭的就是法軍主力已經在北方窮於應付,南方則被釘死在馬其諾防線,沒有實力攻擊A集團軍群暴露的南翼。這是典型的“有算計的冒險"。但是曼施坦因本人並沒有作為A集團軍群參謀長參與與法國戰役的指揮,他在開戰前從A集團軍群參謀長調任步兵第3軍軍長。後來的事實明,曼施坦因贏了。

曼施坦因是被西方軍事家捧為納粹德國的三大名將之一,他與古德里安、隆美爾齊名,英國人認為曼施坦因出身貴族,受過良好的軍事教育,早年是一個優秀的參謀軍官,對戰術,戰役,戰略都有自己比較成熟的觀念,由於參與制定了進攻法國等完善的作戰方案,他在德國享有“偉大戰略家”的聲譽是說得過去的,但除此以外,他在戰略和軍事思想上的貢獻並不引人注目。

曼施坦因被認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陸軍中最優秀的將領,他的戰略思想深邃而可怕,他所策劃的每一次戰役幾乎都是傑作,總是令對手舉止失措,膽戰心驚,他是那種能夠將現代化的機動觀念和傳統的運動戰思維巧妙地融為一體的專家,同時對於各種戰術運用自如,是一位真正的軍事天才。

二戰名將:曼施坦因

名人評價

英國軍事歷史學家利德爾·哈特在評價時說“他對作戰的可能性獨具慧眼”。並說:“曼施坦因元帥已經證明了是德國陸軍中作戰能力最強的軍事指揮官,他們都希望他能夠勝任德國陸軍總司令一職。”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關注頭條號:史學速遞,每日分享更多精彩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