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你在朋友圈裡發過哪些高點贊率的照片?都是怎麼拍攝出來的呢?

柳侍墨


你在朋友圈裡發過哪些高點贊率的照片?都是怎麼拍攝出來的呢?

拍照記錄美和隨手分享美,現在已經成了我們當下生活的一個部分。而無論分享給哪些朋友,能夠得到高點贊率的照片,肯定有它的看點,比如好看,比如有趣,我在朋友圈裡發過那些高點贊率的照片,總結一下,有以下幾點心得。

利用驚豔的色彩張力

一張驚豔的照片,首先帶給人的是視覺感受。而色彩是一張照片給人最直觀的視覺感覺,所以利用色彩的對比來營造視覺的張力,可以表現出驚豔的效果。

【攝影/藍色希臘】

比如上圖中,利用紅色的服裝和黃色的油菜花,兩種高明度的色彩,給人強烈的視覺享受,人物在有對比的色彩掩映下,更加突出,更加鮮明。呈現出一幅人與花共美的景象。

這種色彩對比,我們可以利用色彩的對撞,帶來視覺衝擊力,比如紅與綠,白與黑。也可以利用大量飽和的色彩,營造出一種濃烈的色彩氛圍。還可以利用大量的留白,通過極簡手法,表現寫意。

【攝影/藍色希臘】

比如上圖,花拱門上的嬌豔鮮花和服裝上紅色的花朵相呼應。利用濃烈的色彩,營造出一種繽紛絢麗的視覺感,讓人印象深刻。

利用不同的視覺角度

大家已看慣了普通的視覺,感覺熟視無睹而沒有看點。所以我們就要採取不同的拍照角度,體現不同的視覺感。

比如航拍或者高角度,更可以表現一些磅礴的大場面。高角度下拍攝出來的花海和鄉村公路都是有別於我們平視覺的,不同視覺感的畫面,自然給人帶來驚豔的效果。仰拍天空,仰拍大樹,仰拍花枝,拍出了廣茂、叢林、挺拔感,也會讓人耳目一新。

【攝影/藍色希臘】

比如上圖,利用低角度的仰拍,拍出鬱金香的修長感,讓長在地面上的花朵,也拍出高聳入雲的氣勢。

而我們平常站著拍攝的視角大都是這樣的,比較平淡而沒有新意。

【攝影/藍色希臘】

利用不同的構圖方式

攝影有最基本的構圖方式,但是我們在熟練運用的同時,還要跳出這些方方框框。懂得如何取捨,如何把控畫面,如何二次構圖,根據現場的環境和拍攝主題,玩轉不一樣的構圖。是截取某一個面,某一條線或者某一個點,都要發揮自己的創意。

比如同樣是一棵樹的茶園。我們利用不同的豎構圖和橫構圖就會給人不一樣的感覺。

橫構圖廣袤,給人開闊的視野感。豎構圖強調縱深感,讓一棵樹更加突出。

【攝影/藍色希臘】

【攝影/藍色希臘】

創意就是有別於別人的畫面,拍出別人沒有拍出的畫面,也是一個攝影人在不斷追求的過程。

利用不同的拍攝技巧

相對於平鋪直敘的畫面,有一定起伏或者創意的畫面,更能夠吸引人。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利用不同的拍攝手法來表現。

比如拍荷花,利用重曝的手法。比如拍舞龍,利用拉焦的手法。比如拍星軌,利用堆棧的手法。比如拍攝運動物體,採用追焦手法。比如慢門,可以拍出牛奶般的流水。

【攝影/藍色希臘】

比如上圖,利用慢門,在雪地裡,把人物和紅圍巾拍成虛影,舞動出了動感和色彩美。

利用不同的表現方式

攝影需要一定的表現方式,一般可以通過各種對比,明暗對比,色彩對比,大小對比,虛實對比等來加強表現力。

【攝影/藍色希臘】


比如上圖,不是選擇對焦人物,都是另闢蹊徑對焦在前景的花朵上,朦朧的人物輪廓,在花朵的掩映下,更加有詩意。

我們在運用各種對比時,需要有自己的構思和想法,比如利用各種排列組合,來表現出攝影的旋律感,也會給人不一樣的視覺效果。

【攝影/藍色希臘】

所以要讓你的照片在朋友圈得到高點贊率,一定要在攝影過程中有想法有創意,才能達到吸睛的效果。

【攝影/文字 藍色希臘】

我是喜歡攝影,分享心得的藍色希臘。


藍色希臘


動人的藍天白雲與自然美的山清水秀 記得有一次是油菜花的季節 我獨自一人開車路過了一個小山村 那時剛好大雨過後的天 那小村莊的周圍又是自然美山行 村邊滿是一片黃色的油菜花 村下又是一塊自然的草坪 剛好下起了大雨積滿了水顯得青青綠綠 還照進了山的影子 周圍的山滿是青青的草 又是大雨過後的霧氣充滿了山頂 當時在我目中簡直是美如畫 我就拿起了手機拍攝了下來 發到了朋友圈 得到了朋友的觀賞與點贊好奇的問我這是哪裡 我統一回答說 這是我們的小隆林






韋小寶9604


我的朋友圈裡偏愛萌物,精心化妝加PS的美圖不會受到青睞,反而是隨手拍個萌物發上去就能獲得很高的點贊。

今年,我的土狗串,騙吃狗罐頭的照片來個九宮格就獲贊非常多。我在客廳裡不小心踩了它的後腿,它疼的吱哇亂叫,提著後腿走路,把我心疼壞了,我對它說:“乖小花,咱不哭,我給你拿個罐頭去!”它就嗚咽著提著腿走送我到院裡然後在樓門口蹲下,我去放雜物的倉房裡剛拿狗罐頭出來,它就從臺階上一躍而下,雙腿站起來蹦躂了😂😂😂!它裝疼的時候我沒想到給它拍,把它騙吃成功後的神態拍下來發朋友圈了。這條狗兩歲了,不知為什麼總害怕手機發出的拍照聲,所以它在照片裡經常會耳朵向後夾著。我怕有串門的帶著熊孩子來,就把狗糧都放到雜物間,畢竟畜用食物的安全標準比人類食物的安全標準低的多。











夢裡采薇與雲飛


六月底在新疆拍攝。








葉子113248851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人人都想拍出好的照片,如果朋友們喜歡可以關注我

構圖第一步,首先就是要找一個吸引人的景物。攝影不是簡單地拿起照相機按快門,在按下快門之前,你要問自己,這個景物有什麼吸引你的地方?是顏色?雲彩?倒影?還是落日?確定了主體後,下一步就是怎麼去表現它了。通常,主體要有足夠的尺寸,才能引人注目。主體太小,就不成為主體,這時候就要用長點的焦距,或後期剪裁來處理了。突出主體,這樣照片才會有靈魂。

三分法則,既然要避免居中,就要知道所謂的“三分法則”(rule of the thirds),也稱“黃金分割”,“九格宮”。。。 “三分法則”是構圖的基本的規則,意思是:把畫面按水平方向在1/3,2/3位置畫兩條水平線,按垂直方向在1/3,2/3位置畫兩條垂直線,然後把景物儘量放在交點的位置上。

簡單實際上攝影是‘減法’,就是說畫面上跟主題無關的物體最好全部去掉,越簡單就越好。特別是對初學者,構圖更是應該從簡單開始。

天空在風景攝影裡,天空是很重要的部分,很多時候天空是構圖的主要部分,而自然界的很多自然想象的美就足以讓人震撼。所以,好的攝影愛好者,應該要時常留意天氣的變化,這樣就會總結到一些自然的規律,例如雨後的晚霞是最漂亮的,雨後如果出太陽,你就會見到彩虹等等

參照物,單憑照片裡的景物,有時候我們很難判斷物體實際的大小,而通過我們熟悉的參照物,對比後我們就能‘感覺’到景物的大小了。這種參照物通常用來表大自然的雄偉,壯觀。

白平衡,什麼是白平衡(White Balance)?在數碼相機來說,就是給白色作出一個定義。人的大腦能仔細地分析從眼睛所接收的訊號,因應不同的色溫(color temperature)來顯示相同的白色;但數碼相機郄不能。在早晨時分相片的顏色偏紅,而黃昏時則偏黃。就算同一張的白紙在不同的環境下被拍攝,如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光源,都會出現不同的偏差。能正確地記錄我們眼睛所看到的,就是調整白平衡的原因。現在的數碼相機都擁有自動白平衡功能以及按照光線情況不同而預設的白平衡設置,用戶可以自己根據光線情況不同來選擇相應的白平衡,如晴天、陰天、白熾燈等,如果對白平衡要求很高,也可以手動自定義白平衡,這個功能在目前大多數主流數碼相機上已經是標準配置了。

快門和光圈優先為了得到正確的曝光量,就需要正確的快門與光圈的組合。快門快時,光圈就要大些;快門慢時,光圈就要小些。快門優先是指由機器自動測光系統計算出暴光量的值,然後根據你選定的快門速度自動決定用多大的光圈。光圈優先是指由機器自動測光系統計算出暴光量的值,然後根據你選定的光圈大小自動決定用多少的快門。拍攝的時候,用戶應該結合實際環境把使曝光與快門兩者調節平衡,相得益彰。

光圈越大,則單位時間內通過的光線越多,反之則越少。光圈的一般表示方法為字母“F+數值”,例如F5.6、F4等等。這裡需要注意的是數值越小,表示光圈越大,比如F4就要比F5.6的光圈大,並且兩個相鄰的光圈值之間相差兩倍,也就是說F4比F5.6所通過的光線要大兩倍。相對來說快門的定義就很簡單了,也就是允許光通過光圈的時間,表示的方式就是數值,例如1/30秒、1/60秒等,同樣兩個相鄰快門之間也相差兩倍。

光圈和快門的組合就形成了曝光量,在曝光量一定的情況下,這個組合不是惟一的。例如當前測出正常的曝光組合為F5.6、1/30秒,如果將光圈增大一級也就是F4,那麼此時的快門值將變為1/60,這樣的組合同樣也能達到正常的曝光量。不同的組合雖然可以達到相同的曝光量,但是所拍攝出來的圖片效果是不相同的。

快門優先是在手動定義快門的情況下通過相機測光而獲取光圈值。舉例說明,快門優先多用於拍攝運動的物體上,特別是在體育運動拍攝中最常用。很多朋友在拍攝運動物體時發現,往往拍攝出來的主體是模糊的,這多半就是因為快門的速度不夠快。在這種情況下你可以使用快門優先模式,大概確定一個快門值,然後進行拍攝。因為快門快了,進光量可能減少,色彩偏淡,這就需要增加曝光來加強圖片亮度。物體的運行一般都是有規律的,那麼快門的數值也可以大概估計,例如拍攝行人,快門速度只需要1/125秒就差不多了,而拍攝下落的水滴則需要1/1000秒。

攝影時,必須對好焦點,景物才能結成清晰的影像。但是,在有些情況下,例如拍攝位於不同距離上的多種景物時,片樣選擇調焦目標,焦點對在哪,哪才能把全部景物拍清楚,就是一個頗費斟酌的問題。動體攝影,主體的位置不斷移動,調整尤為困難。遇到這種情形,怎樣才能不失時機而又有把握地拍出清晰的照片呢?這些都是需要應用景深的理論與方法來解決的實際問題。攝影時照相機對著被攝主體聚焦,位於主體前、後的景物在底片上的影像就不如主體清晰。但由於人眼的鑑別能力有限,我們總是認為在被攝主體前、後的一段距離內,景物的影像看上去也是清晰的。這段在聚焦點前後能記錄得較為清晰的被攝景物縱深的範圍,就叫景深。換句話說,景深是(一段距離),在這段距離內的物體都應該是清楚的。對焦在哪裡景深就追隨到哪,在景深(這段距離)內的物體就清晰,超出景深(這段距離)的物體則模糊。景深越大,縱深景物的清晰範圍也就越大;景深越小,縱深的清晰範圍也就越小,以下照片就是我的家鄉呼倫貝爾大草原,如果朋友們喜歡可以關注我謝謝了











呼倫貝爾包車谷歌


我好久沒有在朋友圈發照片了,只能貼幾張之前的老作品了。

我發照片的點贊數量基本都在一兩百個,不知道這個點贊率算不算是很高。

我們言歸正傳啊,還是照片要能打動人才行。關於具體怎麼拍出來的,下面我就分享幾張照片的拍攝故事吧。

一、用後期思維指導前期拍攝

比如下面這張片子,拍攝於北京頤和園的一個牆角。當時天空還飄著小雪。

下面是原片,我採用的是橫構圖拍攝,再通過snapseed的展開功能把上方空間做了一個拓展,又用MIX做了一個海報效果。

(如果你想系統的學習手機攝影后期,可以點擊我頭像,進入我頭條號首頁,在導航欄中找到“專欄”,裡面有大量的免費試聽課。)

如果當時採用豎構圖的話,上方的留白可以多一些,但是拍攝範圍就要小很多了,就只能拍攝上面紅框內的部分了。

我經常跟我的學員說的一句話就是,要帶著後期思維指導前期拍攝,這就是一個例子。哪些效果是要通過後期來實現,哪些題材是必須通過前期拍攝,就是說在按快門之前就已經確定了後期的方案。

二、做足準備工作

這張慢門效果拍攝於新疆,下圖是照片的參數,Iphone6s拍攝,曝光時間2秒。

這張照片我是用三腳架拍攝的,畫面中的人物是個陌生人,事先也沒有溝通。儘管我現在幾乎只用手機拍攝,但外出時包裡一定會帶著架子和一些相關的配件。

另外,這個拍攝的瞬間也必須提前有個預判,不然等你發現了再去拿出架子、裝手機、找機位,就沒機會拍了。所有工作一定要提前準備好,包括軟件的準備。

我拍攝這張照片是用的procam6這款拍攝軟件,對軟件的使用也要很熟練才行,包括快門速度的設定也要有經驗。如果快門速度太短了,水流的效果拍不出來。如果時間太長恐怕人物就會移動了。所以說不管是軟件還是硬件都要提前做好準備才行。

三、要有耐心

一個是要耐心的找機位,不要光憑想象,而是要多走動才行。另外就是要等待最佳拍攝時機,畢竟攝影是用光的藝術,如果光線不理想那就只能等,尤其是風光片的拍攝。

好比這張十七孔橋,儘管當天沒有金光穿洞,但是照片中的這個光效也是值得等待的。

我對成片的數量上從來都要求很低,外出拍一天,如果能有一兩張看著滿意的片子我就很知足,倘若拍到3張我就感覺賺到了。

包括這張蜜蜂的片子,我當時拍了估計將近100張。這種微距照片就是要多拍。因為有太多因素會導致我們拍攝失敗。微距鏡頭本身的景深很淺,我們的手抖動一點、蜜蜂飛動了一下,或者吹來一陣風都可能導致我們把照片拍虛。所以一定要多拍,即便你的技術再好也得多拍,然後選出滿意作品的概率才會更大。

此刻已經是凌晨1:50了,就先分享到這吧。希望我的這些經驗對你有所啟發,也歡迎你點贊、關注和轉發支持。在此預祝所有的攝影愛好者在今後的創作中都能拍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晚安!


手機攝影手冊


隨拍的一組吃飯的照片,談不上技術,純屬個人愛好瞎拍拍。











鯊鯊鯊鯊鯊魚魚呀










一年內用手機拍的,照片沒有經過任何修飾 ,有偷拍的,搶拍的,倒拍的。。。


依雨15


上個月在茶卡鹽湖拍的,八百多張照片裡面挑的,朋友圈四分之一的人點讚了,雖然我微信只有四十多人。有時候你無意中拍的照片會非常棒,反倒是那些特意選景的照片很平庸,因為這類照片常常伴有模仿的痕跡。不知說得對不對,個人觀點。





zy冰封的心


我一般拍風景。見到好的景色就用手機或先記下來,過段時間再用相機拍。拍好回家簡單的做一下後期才放到朋友圈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