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5 智能手錶定位中高端市場,完全“獨立”難以實現

本文章由湖南貝哲斯信息諮詢有限公司研究發佈,轉載請註明來源。


隨著真正無線立體聲(TWS, True Wireless Stereo)耳機成為潮流,不少人開始考慮用智能穿戴設備組合(TWS耳機+智能手錶)取代智能手機。事實上,智能手機早已不是單純的功能機器。即使智能設備組合在部分應用場景中能為消費者帶來更優的使用體驗,獨立接入網絡後,智能手錶捉襟見肘的續航能力將直接粉碎智能穿戴設備獨立使用的設想。

E-SIM全面應用較困難

智能手錶脫離手機的設想基本建立在e-SIM的運用上。區別於傳統的SIM卡,e-SIM直接集成在機器內部,無法拆下,運營商通過e-SIM上的信息確認用戶身份。理論上來說,e-SIM等同於獨立的SIM卡,優點是可以在保留號碼等基本信息的情況下隨意切換運營商。

但在實踐中,內置e-SIM的智能手錶並未在全球範圍內擁有獨立“身份”。在中國大陸,Apple Watch蜂窩網絡版本雖然支持獨立撥打電話,但必須與手機共享同一號碼,即“一號兩終端”,智能手錶依舊是手機的輔助。出現這一情況,是因為運營商仍在通信行業佔據主導地位,且運營商的地位有保留的必要。

隨意切換運營商帶來的信息轉讓,資金流動將給運營商帶來大量的工作。如果e-SIM卡功能被完全發揮,用戶可以在任意時間無限次地切換運營商,很有可能造成服務資源的嚴重浪費,短期內看不到運營商向用戶和手機廠商妥協的必要。目前中國大陸地用戶想要切換運營商,必須提前預約並確認滿足換運營商的標準,而且四個月內僅能操作一次。

此外,e-SIM卡完全應用時將不受運營商管轄,用戶將無法通過運營商凍結號碼。當智能手錶等設備丟失時,用戶完全失去對號碼的控制。在移動支付即為發達的社會,號碼失控將對用戶的財產安全帶來威脅。目前,這一問題尚未得到解決。

輔助身份難以突破

在獨立運用的設想中,智能手錶能夠優化用戶在執行接打電話、移動支付、收發信息等事務時的體驗,尤其是在通勤、運動等場景中。能夠實現這樣的優化正是因為智能手錶的小巧,但也是這樣的小巧使得智能手錶難以完成對智能手機的替代。智能手錶無法擁有和手機一樣大的屏幕,也無法裝下同等的電池和內存卡。

智能手錶定位中高端市場,完全“獨立”難以實現

智能手錶定位中高端市場,完全“獨立”難以實現

以蘋果最新推出的Apple Watch Series 5和iPhone 11系列為例,Apple Watch顯示屏面積最大為977平方毫米,而iPhone的顯示屏面積最小為8308平方毫米。在智能手錶的小屏幕上,智能手機的功能無法全面實現。

Endurance Time of Smart Watch is Short When Used Alone

智能手錶定位中高端市場,完全“獨立”難以實現

智能手錶定位中高端市場,完全“獨立”難以實現

而智能手錶獨立使用的最大阻礙尚且不是屏幕,而是接入網絡後的續航能力。Apple Watch 5電池容量最大為296mAh,在搭配手機使用時續航可達18小時。但如果要脫離手機執行接打電話等任務,智能手錶必須獨立接入LTE網絡。根據蘋果提供的數據,Apple Watch 接入LTE網絡後,使用時長不超過2小時。在解決續航問題之前,智能手錶只能發揮輔助作用。

定位中高端市場

智能手錶廠商的定價等於直接宣告放棄大部分市場。蘋果於2014年發佈第一代Apple Watch,最低售價高達到349美元,三星同期發佈的智能手錶Gear Sport的售價也超過了200美元。這樣的高價並非曇花一現。2019年新發布的Apple Watch最低售價為399美元,而三星新推出的對標智能手錶Galaxy Watch Active 2的最低售價也達到了229美元。

Smart Bands have Advantages in Both Price and Battery life

智能手錶定位中高端市場,完全“獨立”難以實現

智能手錶定位中高端市場,完全“獨立”難以實現

通常情況下,新產品發佈後是出貨量的高峰期,但短暫的高峰期過後出貨量便會持續走低。這一情況在智能手錶行業並沒有被打破,即使是擁有龐大用戶基礎的蘋果,新品發佈帶來的出貨量增長也只維持了一個季度。智能手錶廠商要持續盈利需要打造營銷點,如蘋果的“三環打卡”和三星智能手錶的仿傳統手錶外觀。

Series 3 Created the Summit of Apple Watch Shipments

智能手錶定位中高端市場,完全“獨立”難以實現


智能手錶定位中高端市場,完全“獨立”難以實現


聯繫郵箱:

[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