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7 市委書記連提36次“機遇”,更看南京如何“實幹”

揚子晚報網1月7日訊(記者 張可)1月7日上午,南京市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開幕。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張敬華作題為《搶抓時代新機遇 闖出一片新天地》的講話。

市委书记连提36次“机遇”,更看南京如何“实干”

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張敬華

張敬華的講話全文不到5000字,“機遇”是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彙,共提到了36次。張靜華認為,站在書寫“強富美高”新一個五年答卷的發展起點,“機遇”二字是最能揭示南京的當下、昭示城市的未來的關鍵詞。

南京擁有科教、區位優勢,機遇前所未有

張敬華用“篤定”、“期待”、“振奮”三個詞表達了對南京發展機遇的堅定信心。張敬華說,南京的機遇是前所未有的,只要堅定不移高舉新思想旗幟,紮紮實實踐行新發展理念,南京就一定能夠沿著正確方向行穩致遠。

“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蘊藏著求新求變、彎道超越的無限可能。”張敬華說,科教、區位等比較優勢是南京相對其他城市的比較優勢,只要充分發揮出來,南京就一定能夠在大變局中贏得大發展、實現大躍升。

多個國家戰略疊加交匯,南京正日益成為東部地區經濟增長最快的特大城市和發展質量越來越高的中心城市。“久久為功做好自己的事情,南京就一定能夠迎來屬於自己的高光時刻,創造出讓人刮目相看的城市傳奇。”張敬華說。

全面提升三個“力”,全力打造一個“金字招牌”

張敬華在講話中特別提到,當下杭州、合肥、成都、武漢等兄弟城市都在全面發力,日漸成為帶動區域發展的重要引擎。在激烈的區域競爭中脫穎而出,這是南京的重大機遇、重大使命,也是重大挑戰。

對此,南京必須全面提升城市城市承載力、輻射帶動力、綜合競爭力。南京必須拿出“人一之、我十之”的勁頭,發揚“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精神,融入長三角一體化,打造南京都市圈,紮實做好“承東啟西、聯南接北”的文章。

在開放發展上,南京要更好發揮“一帶一路”交匯點和長三角地理中心的重要樞紐作用,大力推進高水平開放、建設國際化城市,增創開放合作新優勢。特別是要全力打造南京自貿區這個金字招牌。

張敬華還提到南京建設創新名城對標的深圳市。“之所以能夠從東南沿海小漁村一躍成為現代化國際大都市,靠的就是40年如一日謀創新、抓創新的魄力和定力。”因此,南京創新名城建設堅持市場化、高端化、國際化、融合化、集群化、法治化導向,聚焦新研機構、高企培育、產業打造、園區載體、資源集聚、創新生態等重點工作。

城市品格與精神,是南京贏得未來的“無形密碼”

面對未來發展無處不在的機遇,南京要善於在應對危機中尋獲良機。“比如汙染防治、安全生產等難啃‘硬骨頭’,就可以通過深化長江大保護、安全大整治,來倒逼生態治理大提升、產業轉型大提速。”張敬華說,南京還要善於在破解壓力中積蓄動力,堅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不動搖,狠抓項目建設不鬆勁,堅持振興實體經濟、優化營商環境不懈怠。

“當今城市之間的競爭,越來越表現為治理水平的競爭、品質內涵的競爭。”張敬華說,南京要完善系統治理、動力激發、共治共享、法治保障等體制機制,在塑造城市品格、培育城市精神中,挖掘南京走在前列、贏得未來的“無形密碼”。

用“實幹”展現南京擔當、彰顯機遇價值

張敬華說,沒有什麼能比“實幹”二字更能展現南京的擔當、彰顯機遇的價值。他特別指出,南京的短板在板塊經濟,潛力也在板塊經濟,要突出“東西南北中”協調並進,真正打好板塊發展的特色牌,形成區域經濟的增長極。“新機遇是拼出來、幹出來的,機遇越幹才會越多!”

南京如何“實幹”,張敬華提出了“四股勁”:真抓的實勁、敢抓的狠勁、善抓的巧勁、常抓的韌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