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9 葉問4 功夫夢碎

19年是個適合說再見的時間:終結者拍到6,第一滴血5,星球大戰9,權遊落幕,葉問也終於走到頭。從第一部的家國情懷,到第二部安身立命、第三部開始打洋鬼子,第四部掙扎著走向世界。


葉問4 功夫夢碎


葉問4 功夫夢碎


影片當然很好看,打鬥一如既往的暢快淋漓,小寸拳一打出讓人血脈湧動,甄子丹穿上長衫就是葉問本尊了。計較於劇情或者故事的邏輯那就不要看了,功夫片和復仇者聯盟一樣,有什麼故事可言,看著過癮就好。

電影和現實一樣,真打的總是生計艱難,玩套路的都是宗師。低級者如雷雷,弄個“雀不飛”,被打得涕淚直下也能說出“術高莫用”,騙點小錢花;高級者已經練出了“太極球”、“隔山打牛”,開門收徒;再高者如司馬南“檔下吊桶”、王林“徒手捉蛇”、依附權貴,富得流油;大師們則深居某溝,儼然世外高人了。

八爺是有真功夫的,80年代功夫電影走向世界,八爺這一代人功不可沒,從香港功夫片,到黑客帝國、吸血鬼系列,背後都有中國武指的團隊。但這茬人也垂垂老矣,袁和平75歲,洪金寶67歲,中國功夫如何走向世界,葉問4中大概也作了探討。


葉問4 功夫夢碎


哥連教官是海軍陸戰隊教官之一,大概是“八十萬禁軍教頭”之一吧,連續打翻三名宗師,葉問上臺,相當於中國功夫車輪對哥連了,哥連敗。巴頓是陸戰隊軍官,一夜之間重傷唐人街五名宗師,其中四人根本沒有招架之力,太極拳能撐過三回合,而巴頓幾乎毫髮無損--宗師對軍官,完敗。這樣看來,中國武術似乎走到了末路,面對人高馬大、尚武的西洋人,單薄的身體,低矮的身高,天然沒有優勢。尤其是現代運動科學的興盛,運動、健身是普通人都可以作到的事情。而運動開始專業化,拳擊、散打、跆拳道、角鬥、泰拳相繼走向世界。

中國功夫多年來抱殘守缺,清末時尚有國術遺風,多少有點藏箱底的東西,到民國時已所餘不多,又敝帚自珍,為了自救,擺出擂臺,搞“龍湖鬥”,各類宗師在臺下一板一眼,架勢十足,上了臺都是“王八拳”。

到了現代,大師學了乖,廣收學徒,全部悶聲發大財。也有不甘寂寞者,偏要上臺表演,假大師如跳樑小醜般,或隔山打牛,或手劈西瓜,被一個徐曉東挑得七零八落,宗師們都作起了縮頭烏龜。

對於中國功夫,我覺得徐皓峰老師研究最深,有家學做底子,又能以科學態度作研究。這些年段段續續提出很多深刻的觀點。如功夫中的“絕招”,大概相當於散打比賽中的所有禁用手段,如某種姿勢其實是發力點的問題,如無名指發力是鍛鍊某根肉,如功夫不是健身,不是鍛鍊死線條,還有李小龍當時作俯臥撐肩胛骨的突起顯示他肌肉的控制等等。當然,真知灼見者不乏其人,梁小龍練出了拳繭,提出了訓練和反應的問題;陳惠敏也說過亞洲人抗擊打的劣勢;葉問4電影中最後時刻也體現了這點,葉問的寸拳對教官基本十換一,差點被教官打爆,後來也是利用了速度、靈活、以及“絕招”:反關節、踢襠、插眼--中國功夫畢竟曾是“殺人技”。“功夫兩個字,一橫一豎,我站著,你倒下,就是功夫”,徐老師說過,形意拳演練起來大開大合,動作難看,手機拿根兵器馬上就不一樣了,還有老人和年輕人對打,就得借用工具,工具可以彌補速度、反應,使用經驗。


葉問4 功夫夢碎


徐曉東打得宗師不敢出頭,他的觀點倒是很磊落:特種兵和拳擊手放到拳擊臺上,帶上手套,按規則打,撐不過三個回合;下了臺,二十秒特種兵可以取拳擊手性命。兩個人都去拜師,大師會調教得他們滿地爬(這是我說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