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9 成龙靠此片转型,差点拿下金像奖影帝

1983年12月22日,《A计划》上映。


成龙靠此片转型,差点拿下金像奖影帝

A计划漫画

受挫

过去两年,刚刚凭借《蛇形刁手》、《醉拳》、《师弟出马》尝到走红滋味的成龙,再受打击。

两部在好莱坞拍摄的影片《杀手壕》和《炮弹飞车》,不仅票房差强人意,拍摄过程也令成龙十分不习惯;再加上语言不通以及传说中和邓丽君的分手,都让成龙心灰意冷。


成龙靠此片转型,差点拿下金像奖影帝

《杀手壕》海报

1981年,成龙回到香港后开拍《龙少爷》,同样不顺。先是拍摄过程中经历了大面积重拍,翌年春节档上映后也陷入和《少林寺》以及《最佳拍档》的苦战。最终,《龙少爷》在港以1794万小胜《少林寺的》的1616万,却以800多万的差距大输《最佳拍档》。


成龙靠此片转型,差点拿下金像奖影帝

《龙少爷》片头


成龙靠此片转型,差点拿下金像奖影帝

《最佳拍档》中许冠杰和麦嘉

《龙少爷》的落败,意味着即便有新生代功夫明星坐镇,从五六十年代开始风行香港的武侠片、功夫片辉煌难续。


出路

事实上,如果不是成龙很快地找到自己的风格,让自己在功夫片的“后李小龙时代”脱颖而出,也许这场时代更迭的脉络会更早地清晰。

1974年,李小龙猝然离世后的第一年,票房冠军属于许氏兄弟的《鬼马双星》。深受英美文化熏陶的许冠文,结合自己在电视台的节目《双星报喜》,叫上自己人帅歌靓的弟弟许冠杰,自导自演了都市喜剧《鬼马双星》,一举拿下破纪录的625万票房。


成龙靠此片转型,差点拿下金像奖影帝

《鬼马双星》

有「冷面笑匠」之称的许冠文善于在草根阶层的生活中提炼笑料,以赌、骗及致富狂想等大众化题材赢得普罗市民的笑声及掌声,孕育出充满时代气息的港产片。

之后他再接再厉,《天才与白痴》和《半斤八两》接连囊括1975年和1976年的港片票房冠军,《半斤八两》更是以853万成为整个70年代的票房纪录。庶民式的幽默,以及对当时正急促都市化及工业化的香港的社会省察,迎合了社会变革中,市民对本土文化的需求。这份对人心的触达,远非功夫片所及。


成龙靠此片转型,差点拿下金像奖影帝

《半斤八两》海报

成龙79-80年横空出世,两连霸港片票房榜。1981年,成龙赴美期间,许冠文的《摩登保镖》再夺榜首;1982年,新艺城重金聘许冠杰参演《最佳拍档》,这一系列连霸了三年票房榜。许氏兄弟的热潮才告一段落。

许冠文的成功既得益于他对草根社会的敏锐捕捉,也和他敢于实验、乐于创新有关。《半斤八两》时他刻意减少对白、多用视觉表现,希望影片在港外也能被接受。当时一起帮忙的还有同在嘉禾的吴宇森和洪金宝。吴宇森懂得用镜头表现动作、洪金宝负责动作设计,三人才情激荡,一起发掘动作场面的喜感,获得成功。

谐趣+功夫,让新香港喜剧成为主流,其热潮一直延续到之后的周星驰时代,在当时也启发了同样为功夫片开拓新风格的成龙。

筹备

《龙少爷》拍完后,几乎未做停顿,成龙就投入《A计划》的筹备制作中。编剧方面他找来曾在《师弟出马》中合作过的邓景生,二人从好莱坞中寻求挑战和灵感,参考了当时火爆的《夺宝奇兵》,准备创作一部充满枪战动作和特技打斗的电影。

这是成龙第一次尝试在编剧方面进行团体创作,大家集思广益、头脑风暴,而邓景生则开始了自己和成龙近30年的合作,《警察故事》系列、《飞鹰计划》、《红番区》乃至2012年的《十二生肖》都有他的贡献。

《A计划》跳脱出成龙以往影片格局,背景虽然仍是清末民初,剧情却讲述香港水警打海盗的传奇。它保留了成龙以往打斗诙谐有趣的风格,又通过大规模布景突出了对时代细节的关注、兼顾了正剧元素,开辟了1980年代成龙电影的全新剧情模式。


成龙靠此片转型,差点拿下金像奖影帝

《A计划》剧照

动作表演上,成龙借鉴了很多好莱坞默片喜剧的方法,充分利用场景和道具,“自行车小巷追逐”一段更是动作影史的经典;而“钟楼一跳”更是预示成龙搏命时刻的到来,通过三个不同角度镜头的记录,令人震撼揪心;同时也是功夫明星逐步选择更为自然的街头格斗风格、而非传统功夫的开始。


成龙靠此片转型,差点拿下金像奖影帝

著名的自行车小巷追逐战

阵容搭配上,这是成龙、洪金宝、元彪师兄弟首次联袂,各司其职。之前由张彻、李翰祥、罗维、楚原等人开启的旧人带新人的“师徒班”,正式让位于年轻一代自由组合的“兄弟班”。从之前的许氏兄弟到新艺城开山七怪再到洪金宝、吴耀汉、曾建勋等人的“福星”组合,新一代影人互相竞争也互相合作,成为香港影坛黄金时期的中坚力量。

成龙靠此片转型,差点拿下金像奖影帝

影响

12月22日圣诞档上映的《A计划》轻松拿下1983年圣诞档的票房冠军,在年度总榜上则略逊于春节档的《最佳拍档大显神通》和暑期档的《奇谋妙计五福星》。不过在亚洲其他市场,成龙延续了自己一贯的票房号召力。在比香港晚上映两月的日本,《A计划》拿下16.9亿的日元的配给收入(即片商拿到的收入),位居年度总票房第六;按美元折算的话,日本票房是香港的5倍多。

《A计划》在日本票房的成功推动了续集的诞生,甚至有传说是天皇直接向成龙请求;有两个事例可以侧面印证日本影迷对《A计划》的喜爱。一是《A计划》的主题曲《东方的威风》成为日本KTV最受欢迎的粤语歌曲,一是《蜡笔小新》中,其中一集内容是小新一家来国内旅游,偶遇成龙拍戏,拍摄的正是《A计划》!


成龙靠此片转型,差点拿下金像奖影帝

《蜡笔小新》中的元彪、成龙、洪金宝

从1982年6月开机算起,到83年年底上映,即便不含前期的筹备,《A计划》都花费了近一年半的时间。成龙对该片的重视可见一斑。藉此片,成龙第一次被提名金像奖最佳男主,成家班也拿到自己第一次的金像奖最佳动作指导。它是成龙由民初功夫小子变为现代时装警察的转型之作,可以说在成龙的电影生涯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影响极其深远。


原创不易,欢迎点击、观看、收藏、分享、评论、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