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9 金融活水澆灌 新經濟發展釋放充足動能

新興產業、科技創新企業正在成為金融活水澆灌的重點。2020年一開年,銀保監會、證監會等部門已經進行相關政策部署,積極開發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製造業和科技創新的金融產品,以及全面深化新三板市場改革。與此同時,一些地方層面的政策也從2020年起開始正式實施,旨在助推金融機構資金流入科創產業。

展望未來,2020年內,在壯大培育經濟新動能方面,有諸多金融改革舉措值得期待:新證券法將於3月1日起正式施行,創業板註冊制改革或出臺一批先行先試政策。與此同時,在鼓勵金融支持科技創新方面,配套政策環境有望進一步改善。

支持“新動能” 多金融政策齊發

2020年伊始,多個金融部門已經部署多項政策,旨在引導金融加大支持實體尤其是新興產業和科技創新企業的力度。

證監會2020年發佈的首份文件直指新三板改革。1月3日,《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投資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股票指引(徵求意見稿)》發佈,規範公募基金投資新三板掛牌股票行為。同樣在1月3日,全國股轉公司發佈實施第二批6件業務規則,包括《定向發行規則》等。

新三板全面深化改革正式落地實施,旨在進一步提升其服務中小企業特別是成長型、科技型企業的能力。全國股轉公司總經理徐明指出,新三板市場與科技創新型企業有著天然的聯繫。致力服務於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促進創新型、創業型、成長性企業發展是新三板市場的使命。

銀保監會1月3日也公開發布關於《推動銀行業和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積極開發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製造業和科技創新的金融產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為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水平提供優質金融服務。擴大對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製造業的中長期貸款投放。鼓勵保險資金通過市場化方式投資產業基金,加大對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製造業的支持力度。

地方層面,多項相關政策也已經陸續落地和執行。2020年1月1日開始施行的《北京市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明確表示,市、區人民政府要通過風險補償、貸款貼息、知識產權質押融資保險補貼等方式,支持銀行、保險機構、擔保公司等金融機構為科技型企業提供信貸融資服務。

金融服務科創企業持續發力

回顧2019年,金融體系持續輸血新興產業和科創企業。尤其是資本市場,從A股市場的運行情況來看,其充分發揮了金融系統對實體經濟的服務功能。特別是提升資本市場對代表中國經濟發展新動能的創新型企業和行業的支持,是資本市場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大主線。

2019年7月22日,承載中國資本市場改革期待的科創板鳴鑼開市,首批25家公司在上交所掛牌上市交易。WIND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月9日,科創板受理企業數量202家,其中80家已發行,72家正式上市。從受理企業的行業分佈來看,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類企業達到了81家,佔比最大,生物產業、高端裝備製造產業、新材料產業分別達到了44家、37家和24家。總體來看,科創板上市公司符合戰略定位。

開板以來,科創板整體運行平穩,充分發揮了其對科創企業的支持作用。上交所表示,作為助力國家產業轉型升級、助力資本市場與科技創新企業深度融合的“試驗田”,科創板肩負著時代使命和改革重任。恆大研究院指出,科創板實現了資本市場多項創新制度落地:審核權下放上交所,審核時間大幅縮短;上市標準多元化;定價市場化,新股定價不設限制,超高市盈率和破發並存,考驗投行定價能力。

除了資本市場,銀行等金融機構在培育壯大新動能方面也持續發力,不少銀行推出了服務科創企業的專屬服務和產品。如,為了配合科創板的設立,浦發銀行科技金融全面升級,推出科技金融服務方案2.0,通過萬戶工程、產品迭代、平臺賦能,為科創企業提供專屬金融服務。民生銀行則推出“螢火計劃”,主要服務於新興行業中處於成長期、發展速度快、科技含量高的科技創新型中小企業。

更多改革措施值得期待

展望2020年,在整個金融系統,進一步發揮金融業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和服務功能,特別是在培育經濟新動能方面,仍有諸多改革舉措值得期待。

新證券法將於2020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明確全面推行證券發行註冊制度。在總結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的經驗基礎上,新證券法按照全面推行註冊制的基本定位,對證券發行制度做了系統的修改完善。

此外,創業板的註冊制改革已經正式提上了日程。2020年1月8日,深圳市市長陳如桂指出,爭取在創業板註冊制改革等方面,實施一批先行先試政策。深交所在新年致辭中則表示,加快推進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提高板塊覆蓋面和包容性,增強服務新經濟能力。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表示,創業板新一輪改革是深交所改革的重頭戲,也是新時代賦予創業板的重大歷史使命。他認為,創業板應繼續突出自身優勢,服務中小創新企業,形成和科創板的錯位發展、相互補充差異化競爭。

根據2019年11月國務院金融委第九次會議的相關部署,要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政策措施,優化科技創新融資方式,改善配套政策環境。要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發揮好各類產業投資基金、創業投資基金的帶動作用,更好滿足科創企業的融資需求。

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的業內人士對改善配套政策環境提出了建議。“下一步,應重點探索服務新興產業、科創企業的新模式,加大投貸聯動力度,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提供全週期的金融支持。同時,應健全相應的風險分擔機制,如政策性擔保等。”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表示。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研究員董希淼表示,探索無形資產融資模式,擴大知識產權質押貸款,對科創型民營和小微企業具有重要意義。除單列信貸計劃和專項考核激勵、提高不良率容忍度之外,重點是要完善知識產權的相關制度和設施。如建立並完善知識產權交易市場,對知識產權進行有效評估,拓寬質押物範圍和處置途徑。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研究員範若瀅也建議,下一步相關部門應加快構建多渠道共享的企業信用體系,降低信息不對稱帶來的成本,助力銀企精準對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