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5 2020年A股會如何演繹?重點可關注哪些板塊?來看四大私募怎麼說

2019年,私募行業終於等來了春天,無論是股票多頭私募、量化私募,還是價值投資、趨勢投資等各類策略的私募基金均百花齊放,收穫滿滿。轉眼就進入2020年,他們對市場怎麼看?2020年投資策略應該如何制定?私募機構應該如何應對這些變化?

1月8日,第五屆中國金長江私募基金高峰論壇在上海舉行。清和泉資本董事長劉青山、重陽投資總裁王慶、景林資產董事總經理田峰、盈峰資本總經理蔣峰等四位專家對這個話題進行深入了探討,由長江證券研究所所長徐春擔任圓桌論壇的主持。

話題一:2020年A股會延續二八分化嗎?

徐春首先拋出的問題是,2019年A股市場有明顯漲幅,但個股卻呈現二八分化,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是什麼,以及分化會如何演繹?

劉青山表示,從以往的歷史規律來看,經濟下行階段一定會體現特徵就是行業之間和行業內部分化比較明顯,行業集中度明顯提升,優質的龍頭企業的日子會好一點。展望2020年,上半年經濟探底企穩會比較明顯,在這種經濟環境和預期之下,2020年的分化或會明顯的被扭轉過來,我們對2020年市場定調的關鍵詞和主題詞就是再平衡。

王慶認為,去年今日展望未來時,我們對市場表現也比較樂觀,今年此時,我們仍然比較樂觀,但樂觀的理由不一。去年樂觀的理由是市場估值會擴張,今年樂觀的一個理由是未來看不到大級別的負面因素也有階段性進展,構成風險偏好對估值提升的因素;第二點原因就是經濟增速企穩對上市公司業績形成驅動力。

田峰認為,把時間拉長,美股從上世紀80年代至2007年,中間經歷了大的牛市、網絡泡沫以及後來的修復、2008年次貸危機之前,期間上漲的股票是25%,二八現象不是中短期的因素,而是長期因素。原因有兩點,自上而下看,隨著制度建設的完善,未來A股的長期牛市,慢牛行情有可能會出現的;自下往上看,從行業和企業層面來講,一些企業可以通過併購整合做大,一些企業利潤快速增長實現從大到強,整體來看,強者恆強將是長期現象。

蔣峰表示,分化有兩個層面的表現:一是行業分化突出,另一個是行業內個股表現的分化突出。隨著A股定價效率提升,行業表現日趨分化是一種常態。對於著眼於長期的投資者,自然會很關心什麼樣的行業能夠長期跑出超額收益來。我們做過一個比較分析,發現平均資本回報高的行業或者淨資產收益率高的行業跑出超額收益的“勝率”較高,累計超額收益則更明顯。

近年來,A股市場投資者結構趨向機構化的特徵將進一步強化這些分化,海外資金增配A股趨勢明顯。“消費升級”和“產業升級”兩條投資主線已清晰可見,龍頭公司與非龍頭公司的分化非常明顯。中國在全球範圍中具有比較優勢的企業,將吸引更多的機構資金關注,表現只會越來越強。

話題二:2020年A股預期表現

徐春的第二個問題是,在剛剛過去的半個月,A股市場表現突出,滬指重新站上3000點,牛市聲音越來越多。如何看待新年A股整體走勢,應寄以何種預期?

王慶認為,從預期來講,2019年指數雖然漲了很多,但沒有牛市的氣氛,沒有賺錢效應。2020年也許指數漲得不如19年多,但會有賺錢效應。2020年應該著眼於公司業績的成長,業績本身對股票的表現很重要,同時對未來股票市場的風格也很重要。大家做投資理財可以樂觀一點,2020年或許體驗不會差。

劉青山認為,熊市必須有兩個條件,而且要同時具備,第一是要估值高、泡沫明顯,從估值來看,無論是從中國與全球進行橫向對比,還是歷史上縱向對比,估值不在高位區間、泡沫不明顯;第二,流動性緊縮。其實70%、80%的歸因分析都是估值觸動流動性急速的萎縮。2020年流動性,至少看不到急劇緊縮的狀態。

“展望2020年我們主要有兩個結論,第一,看不到系統性風險、看不到熊市。第二,中國的產業多元化,14億人口龐大的消費市場,又恰逢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從政府到企業,從個人到投資機構,在沒有系統性風險的背景之下,那一定至少有結構性的機會。”劉青山說。

田峰認為,2019年對金融機構來說是豐收年,這一年公募、私募等機構風險偏好提高,所持個股大都是2015、2016年下半年拿的,這些年來個股從估值偏低到合理,是價值發現的過程,2020年或許一些公司還有估值提升的空間,但一些公司已經偏貴。我認為港股裡有很多公司有投資價值。整體來看,即使在估值不變的情況下,明年我們從二級市場賺取龍頭企業的盈利增長部分的錢,是有較大可能的。

蔣峰則認為,2019年之所以能夠成為歷史排名第4位的收益率大年,首要原因在於起點較低。但經過過去一年的上漲,目前上市公司整體估值水平已處於歷史中位數水平,流動性變化存在著一定的不確定性,難以支持市場走出快牛走勢。

“2020年估值擴張的驅動力將有所減弱,更多需要依靠行業與公司的盈利增長來驅動市場上漲。站在當前時點,投資者應適度降低對於收益率的預期,從長期來看,在全球利率仍處在低位的大背景下,核心資產的配置價值當前仍高於類固收產品,家庭部門資產配置的重構正在進行中。所以也不能對權益類資產的預期過度悲觀,至少結構性的機會並不缺乏。”蔣峰說。

話題三:2020年關注哪些板塊

徐春的最後一個問題則是,各位私募大佬對今年A股市場有何確定性判斷?“漂亮50”(核心資產泡沫化)是否會在A股繼續演繹?

蔣峰認為,2020年積極因素正在不斷增多,全球主要經濟體可能進入溫和復甦的週期,企業盈利預期可能會趨於好轉,這是2020年市場運行環境與去年顯著的區別。

“談到核心資產,我們根據自己的能力圈範圍確定了品牌消費、先進製造業、金融服務業、互聯網、自然壟斷等幾個行業方向,從競爭格局、商業模式、競爭壁壘等多個角度篩選出勝率較高的優秀企業作為主要研究覆蓋的方向。”蔣峰說。

蔣峰強調,價值投資的核心是要對優質企業的價值進行客觀的評估。核心資產的投資也需要有安全邊際,而非不計成本地“抱團取暖”,未來還是需要在不同的市場圍繞著幾條投資主線,不斷地擴充可投資標的,優化投資組合的風險收益比。從這個意義上說,核心資產的範疇是動態的,需要管理人不斷進行優化。

在劉青山看來,投資過程中通常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困惑,如果對核心資產大家達成的共識就是長期有價值,短期可能偏貴,這就要取決於資金的性質。如果是長期資金拿著核心資產,長期的收益率或非常可觀。

“從理論上來講,長期而言股價的漲幅就是ROE,符合這個標準,消費類品牌可能是第一類。第二類是傳統產業,行業的需求可能沒有大的變化,但是行業的供給側已經進行了完整的改革,ROE高並且穩定,PB便宜,這些都是全球的核心資產。”劉青山說。

王慶表示,我們討論市場確定性的時候,往往比較關注成長的確定性,但投資從來都是收益和風險的組合,所以我們更要關注風險的確定性。

“一個標的如果下行空間有限、上行空間打開的話,就是好標的,從這個意義來講,2020年與經濟景氣相關的行業風險收益比更好,同時港股風險收益比較A股確定性更高。”

田峰對上述嘉賓觀點表示贊同,他補充到,這兩年大家講的比較多的標的就是漂亮50(50家大市值企業)核心資產,在歷史來看,如果從上世紀80年代至今堅持30年持有漂亮50,其實是不賺錢的,雖然他們都是好公司。我們依據漂亮50做一個指數來看,動態持有的效果可能更好。所以,假設市場中有一個共識,認為買一些漂亮50的公司就可以高枕無憂的話,那就是很危險的時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