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LCA戰鬥機上艦,印度為什麼敢稱其為亞洲第一?

白虎堂


不得不佩服印度人的膽大包天。就世界範圍來看,目前主流艦載機仍然是以雙發戰鬥機為主,包括美國的FA18“超級大黃蜂”,俄羅斯的米格29K以及蘇33,我國的殲15“飛鯊”,無一例外都是雙發機型。敢採用單發上艦的也就只有美國的F35C以及法國的“陣風M”,但美國F35C採用的F135發動機性能實在牛逼,單發的F35C在可靠性上並不亞於雙發戰鬥機。法國的“陣風M”同樣得益於優異的發動機性能,而印度的“光輝”戰機雖然採用了美國的F404發動機,但美國貨經過了印度人的“開光”之後還有多少可靠性就不得而知了,印度強行用單發的“光輝”上艦怎麼看也讓人覺得有點膽戰心驚。


即便拋開可靠性不談,單就印度“光輝”戰機的總體性能而言,根本就不適合上艦。首先“光輝”的定位就是輕型戰鬥機,屬於典型的“三小”產品,即“機型小、載彈量小、作戰半徑小”,讓這樣的輕型戰鬥機勉強上艦除了能裝裝門面之外,基本沒有多少實戰意義。

印度所謂的“亞洲第一”並非是指“光輝”艦載機的性能亞洲第一,對此印度人還是有自知之明的,畢竟無論是面對我國的殲15,還是日本即將裝備的美國F35B,其性能差距過於明顯,甚至是不可同日而語。印度所謂的“亞洲第一”無非是說“光輝”是亞洲第一款自主研製的艦載機,因為印度始終認為我國的殲15是仿製於俄羅斯的蘇33,而不是我國自主研製的,且不說印度忽視了殲15與蘇33的根本性區別,(殲15只是參考了蘇33而已,很多關鍵系統都是我國自主研發的。)即便以“光輝”為例,大約除了“光輝”的設計圖是印度自己畫的之外,整架飛機幾乎就是靠進口部件攢出來的,比如發動機、航電系統等重要部件哪樣不是進口而來的?

即便就算“光輝”是印度自主研發的又能怎樣?一架歷時三十年“出生即落後”的輕型戰鬥機在勉強改成艦載機之後就敢稱”亞洲第一“了?印度人怕是忘了,“光輝”艦載機目前只是造出了一架原型機而已,離定型、量產、服役還差著十萬八千里,可以毫不誇張的說,等印度的“光輝”戰機正式服役的時候,世界主流艦載機早已是五代隱身艦載機的天下,到那時我國自主研製的隱身艦載機或許已經服役了,不知到那時印度還敢大言不慚的自稱“亞洲第一”嗎?


那年那月那兵說


光輝戰鬥機可是印度的寶貝嘎達。印度的光輝戰機是印度獨立研發的第1款國產噴氣式戰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光輝戰機最初的型號只能在機場中起降,但這顯然不能滿足印度對光輝戰機的使用需求。對印度軍方來說,如果海軍國產航空母艦上能夠搭載自己家產的戰鬥機是再好不過的了。

所以,在國產航空母艦建造階段,印度的光輝戰鬥機的艦載機型號也正在如火如荼的設計。

按照印度的設想,國產航空母艦服役之後,上面會搭載俄羅斯提供的米格-29戰機,也會搭載一定數量的光輝戰鬥機,以形成高低搭配。

對印度來說,光輝戰鬥機的性能還真是很優秀呢。

這是因為這款戰鬥機經過了他數十年的打磨,體現了印度人的工匠精神。

於是,當光輝戰機實現首飛之後才會被如此的寄予厚望。

光輝戰鬥機也真是不負眾望,2020年1月初,這款戰機的艦載機型號成功在航空母艦上降落。

因為,這讓印度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擁有艦載機生產能力的國家,也為印度未來生產雙引擎艦載機鋪平了道路。對印度來說這是一件無比振奮人心的事情。印度國防部長認為:這是一個里程碑式的事件。

可以肯定,在未來印度的航空母艦上一定會出現自家生產的飛機。

所以,印度無論怎麼誇耀光輝戰機都不過分,印度人就算說這款戰機是世界第一都是很正常的。


遊者走天下


你還別說,這印度的LAC戰機的確創造了亞洲地區的諸多第一,甚至還打破了一項世界紀錄,其中這項世界紀錄就是所有國家中第一個使用單個發動機的中型戰機並且在航母上降落的。而印度認為自己作為亞洲國家是第一個研發成功艦載機的國家,嚴格的來說其實也不算錯,因為目前有能起降固定翼艦載機航母的國家就只有兩個,一個是中國而另一個是印度。而中國的殲-15嚴格來說並不是自己研發的,所以印度說它自家的光輝戰機是亞洲第一款自己研發的艦載機也沒錯。

在今年12號,印度三十年磨一劍的LAC光輝戰機成功在航母上降落,這意味著LAC戰機已經取得上航母的資格認證,首先,我們先不說這單發的LAC戰機上航母能有多大的戰鬥力,我們就談談它此次成功著艦對於印度來說意味著什麼?

第一,印度已經熟練掌握航母的著艦技術,這也是印度幾十年來使用航母的一次檢驗,飛行員的技術也相當高超,要知道這單個發動機和兩個發動機著艦的情況可是完全不同的,如果著艦失敗的活一個發動機提供的推力能否讓戰機復飛是個很大問題,飛行員的心理素質也很強。

第二,印度的軍工製造業再進一步,光輝的著艦意味著印度除了已經開始摸透了光輝的各項性能後也掌握了艦載版的技術,這對於航空製造業來說是一次非常大的進步,這樣培養了更多的軍工人員,對於印度來說是一件十足的好事。這樣就可以逐漸擺脫對俄羅斯的依賴,為以後的軍工產品走向國產化奠定基礎,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第三,為以後的軍貿增加籌碼,都知道現在印度的生意好做,想怎麼宰就怎麼宰,現在印度戰機自研成功,先不說性能如何,一旦以後在軍貿項目起碼不會被“僅此一家絕無分店”的店大欺客被宰客。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印度媒體說中國艦載機殲15是仿製的俄羅斯的蘇33,這款艦載機不能算中國的技術,他只是蘇聯艦載機基礎上開發而來。但是印度認為自己的光輝艦載機完全不同,從設計到試驗,再到服役,然後經過改裝上艦,整個過程都是印度獨立完成,因此印度媒體得出結論,光輝艦載機才是亞洲第一款艦載機,殲15不算!

這個結論說實話還是有些道理的,但是又有什麼意義呢?殲15戰鬥力絕非光輝戰機能夠比的,而且我國已經完全掌握了技術,甚至自己可以進行改進升級,上了戰場,實力才是硬道理,像印度這種心態就有點耍嘴皮子的感覺。

而且光輝戰機雖然是印度自己研發的,但研發了30多年,結果戰鬥力並不讓人滿意,甚至可以說戰鬥力很差,就叫印度空軍自己都不想裝備,後來還是印度國防部強硬的塞給空軍的,這款戰機總想著出口,結果根本1架都賣不出去。

這次雖然光輝戰機經過改進上艦了,可海軍並不滿意,首先這是一款單發戰機,航母上起飛本就是刀尖上的舞蹈,單發戰機不如雙法穩定,就連現在的F35,美國海軍都覺得和空軍聯合研發出一款單發的吃大虧了,更何況是印度自己生產的單發艦載機呢?很多專家都表示了一絲擔憂,印度要摔起飛機恐怕會剎不住車的。

個人覺得印度這種心態要不得,承認自己的能力不及,踏踏實實的繼續努力奮鬥不好嗎?非要逞口舌之快,總要壓住中國一頭,自欺欺人,這又是何必呢?


狼煙火燎


就在大家的嘲笑聲中,印度的LCA艦載戰鬥機在1月11號和12號,分別完成了航母的著艦試驗和起飛試驗,代表著印度已經成為全球少數幾個能夠研製第三代艦載機的國家,一時間印度驕傲無比,聲稱LCA艦載機屬於亞洲第一。

不過印度向來喜歡吹噓自己,喜歡自己給自己臉上貼金,世界第一不敢說,因為前面有美國,但是亞洲第一,印度可是經常自封自己。每當印度一款新式武器服役,很多時候都會聲稱亞洲第一,所以這次LCA艦載機成功在航母上完成起降試驗,自然也要聲稱LCA艦載機屬於亞洲第一。



實際上這款戰鬥機的性能究竟如何,國際社會都非常清楚,首先它是一款單發單座的輕型艦載機,這注定它的航程和載荷性能有限,再加上又採用了滑躍式起飛方式,性能相比陸地版本的又要打個折扣。

LCA原型機研製時間接近40年,這樣的時間,其它的戰鬥機可能都已經走完了研製到退役的時間了,可是印度LCA戰鬥機即使花費了近40年的時間,但是到現在還沒有完全的定型。


它的性能好不好,看印度空軍的看法就知道了,其實印度空軍自己都看不上這款光輝戰鬥機,要不是印度政府出面,要求印度空軍必須裝備,照顧國產,否則印度空軍也不會採購LCA戰鬥機,印度空軍表示還是國外先進戰鬥機好使。

而陸地版本的LCA戰鬥機還沒有完全定型,印度又開始了艦載型號研製,主要原因還是印度需要艦載機。印度目前擁有一艘“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在未來五年左右時間,還會有一艘國產航母服役,但是印度雖然有航母,艦載機的問題很難解決,俄羅斯的米格29K艦載機,印度海軍不太滿意,所以就想著自己研製一款艦載機,LCA艦載型號就誕生了。


總體來說,LCA艦載機也是一款服役就落後的戰鬥機,印度海軍到時候也未必會採購,除非政府要求。


資訊所長


要是從表面看還真是這麼回事,LCA“光輝”戰鬥機是印度頂著自主研發搞出來的機型,雖然時間距越一代人(30多年),但好歹已經成功上天還上艦。咱們家的殲-15雖然內外一新畢竟還是基於蘇-27的底子改出來的,所以三哥說在亞洲範圍這是第一款自主研發艦載機也說的過去。

以往大家提到LCA“光輝”戰鬥機基本都是笑話,不過有點意外的是12日印度高調安排LCA上艦,還是由海軍一名准將親自駕駛相當少見。這估計在LCA遲遲不能讓人滿意情況下做出宣傳,而且最近印度海軍航母生產進度在加快,對於米格-29K戰鬥機也不是太滿意,整體而言還是希望燃起軍工鬥志早日完成配套。

從大環境講完再聊LCA戰鬥機的性能到底如何,大家知道光輝之前學習法國三角翼佈局,而且還是單發戰鬥機。不論是安全性還是上艦可靠性都比較差,目前全球範圍內單發艦載機只有美國F-35和法國陣風,這兩家技術實力強而且是彈射型航母相對來說沒有可比性。

而且LCA“光輝”戰鬥機本來定位是輕型戰鬥機,在空軍範圍是用於取代米格-21這類機型,本身載彈量就小、航程及作戰半徑也不大。用這種小型飛機上艦對於航母的作戰實力能有多少提升很難想象,另外LCA的作戰性能在印度宣傳中一路要成為三代機中的佼佼者,但實際作戰能力有限面對其他國家航母艦載機不能取得優勢。

綜合說明,LCA“光輝”戰鬥機有40%的部件屬於國外組裝貨,不過從表面上看以印度國產的標準判斷確實是亞洲第一款自研艦載機。但是整體實力太弱,就算上艦未來的道路也很難走,對於印度而言至少做到面子上的國產自研中看不中用。


河東三叔


印度近期在航空母艦上進行起飛試驗的LCA戰鬥機,其其就是印度所謂的國產“光輝戰機”的艦載版。“光輝戰鬥機”想必大家都聽過它的大名,沒錯,就是那款印度研究了30年的“萬國造”戰機。

在近期“光輝戰機”登上印度航空母艦之後,印度人更是公開宣稱這是一款亞洲第一的艦載戰鬥機。這其中的原因也很簡單,因為印度人想說的是“光輝戰機”是亞洲國家自主研發裝備的“純國產”第1艦載機。其實如果以這種角度來看,印度人將光輝戰機的艦載版稱之為亞洲第一,還真的是有點小道理存在。

那麼,印度人為何敢聲稱“光輝戰機”的艦載版為亞洲第一呢?


軍器戰位


喝酒以前我是地球的,喝酒以後地球是我的,

印度:不管喝酒前還是喝酒和地球都是我的!!

印度是發達國家印度就是發達國家,同理可得,印度說lca世界第一那就是世界第一

在印度看來印度確實有資格自稱為世界第一。

首先世界上擁有CTOL或者STOAL構型艦載機的國家有且僅有中美俄法印五國。

而印度主張殲15是抄襲蘇33的山寨版的話,印度確實可以非常自豪的聲稱日本是全亞洲唯一一個擁有自主研發的現代艦載戰鬥機的國家,哪怕印度的Lc艦載戰鬥機是一款最大起飛,重量僅有13.5噸。而且無論是發動機還是氣動外形,雷達,機載電子設備等等一系列都要依託於他國的技術支持,但是起碼印度的lca是由印度自行生產的。(只能說印度人的腦回路比較異於其他國家。)

實際上印度能夠研發出lca艦載版還是值得稱道的。哪怕艾弗森實際上僅僅是一個二代半連三代都夠不上。哪怕嘴角戰鬥機和其他國家的教練機尺寸差不多,甚至還不如l15.....

而且雷達也比不過某國的獵鷹。

發動機推力倒是勉強強一點,但是問題是發動機也不是印度的呀。發動機用的可是美國的f404。

但是好歹也是能夠自主研發戰鬥機呢,至少比隔壁的強。


嘯鷹評


兔哥回答:印度這麼說是有印度所認為的道理的,就目前來看,能夠生產艦載機的國家並不多,而在亞洲範圍,擁有航母的國家有三個,泰國有一艘差克里·納呂貝特號航空母艦,這也是世界上最小的航母,標準排水量7000多噸,滿載排水量11400噸左右,也就相當於一艘驅逐艦的排水量,泰國不用說是造不了艦載機的。
除了泰國,還有一個新興大國擁有航母,而且擁有建造艦載機的能力,不過按照印度的評判標準,這個不能算是自產,因為其艦載機是參照蘇-33艦載機而來,不能說是自產。最後就剩下印度的光輝艦載機了,這架艦載機的原型機是“光輝”牌子的空軍型號,是印度“純國產”的。也許會有人題出疑問,不同意這種說法,理由如下:1)這架光輝牌戰鬥機是法國的圖紙,法國人參與設計研製,並且參照了法國達索公司的幻影戰鬥機;2)光輝的發動機是美國通用電氣的F-404發動機;3)光輝戰鬥機的火控系統是愛立信的PS-05火控雷達;4)以色列航空航天工業公司為光輝戰鬥機提供了EL/M-2032多模多普勒脈衝雷達;5)座艙系統有法國和以色列提供;6)激光瞄準吊艙是以色列的;7)彈射座椅也是進口。刨除這些這架戰鬥機還剩下了什麼是印度產的?



通過上述論述,確實這架戰鬥機也沒有什麼是印度自己搞的了,但我們不能這麼說三鍋,雖然這些主要部件的都是賣的,但這就和包餃子一樣,光有肉餡能叫餃子嗎?人家三鍋,畢竟是把肉餡變成了餃子,儘管是按照別人手把手的教出來的,畢竟是一個餃子。另外,油漆、好多的膩子、“餃子皮”都是印度的。也有人有疑問,光輝戰鬥機的外皮也有賣的半成品,但畢竟把麵粉變成餃子皮的是印度。關鍵是印度搞了快四十年了,別人能有這樣的效率嗎?再說了,你能找出和光輝戰鬥機一個模樣的戰鬥機嗎?所以說印度說是自產的就是自產的,別較真好不好。

印度光輝戰鬥機研製當初定位是先進的,不過幾十年過去了,隨著世界航空技術的發展,等光輝起飛時就落後了,這還不算,光輝戰鬥機屬於爹不親媽不愛,給空軍空軍不要,印空軍參謀長稱光輝戰鬥機頂多算是一個“半成品”。空軍不要,於是印度斯坦航空公司把眼光瞄向了海軍,結果海軍也不要,並且連試飛員都不給飛機制造廠。不過印度的光輝戰鬥機項目並不是一個商業項目,而是印度政府振興印度民族航空工業的一個形象工程,代表政府業績,所以,要也得要,不要也得要。


這次在航母上實驗性降落的是光輝戰鬥機艦載版本的改進型號,也就是光輝艦載機2型,1型去哪裡了,沒入役製造中直接改進升級到了2型,全球只有印度能做到。印度定義為亞洲第一個國產艦載機也許是認為這架戰鬥機已經從陸上起降型發展到了艦載機型,並且是第二型光輝艦載機,自然算是自產了。其實,印度這麼說就隨它去說吧,印度高興就好。
以上是兔哥個人觀點,歡迎探討評論!歡迎關注兔哥,圖片來源網絡。


兔哥42928


近期,印度使用其唯一現役俄式航母維克拉瑪蒂亞號測試了艦載版的LCA戰鬥機NP-2原型機,當時這架固定翼飛機成功從維克拉瑪蒂亞號的滑躍式甲板上起飛,並意外獲得了一個“全球第一”的頭銜,因為LCA戰鬥機是全球第一款從航空母艦甲板上起降的單發三角翼艦載戰鬥機。

當然,LCA之所以採用單發佈局,不是因為它的發動力推力有多大,而是因為飛機本身就很小。LCA戰鬥機的研發其實是在1983年就開始了,負責這一戰鬥機項目的正是鼎鼎大名的印度斯坦航空公司(HAL),該公司舉世聞名的工作效率,讓LCA成功成為世界上研發時間最長的戰鬥機,直到2013年,LCA才正式開始形成戰鬥力。

而事實上,LCA並不算多麼複雜的戰鬥機,首先該機型的主要配件均從國外引進,印度負責的其實是組裝,所以只有印度自己才相信,這是印度自己打造的戰鬥機。其次,LCA長度為13.20米,翼展為8.20米,空重不足6.6噸,最大起飛重量也才13.5噸,這樣規格的戰鬥機,只能算輕型空中優勢戰鬥機,並非更加複雜的重型多用途戰鬥機。

而且值得指出的是,LCA比印度從俄羅斯買的米格-29K還要小,儘管印度斯坦航空公司強調艦載版的LCA作戰能力將比米格-29K強數倍,但是LCA的作戰半徑僅僅500公里,搞不好也會獲得“甲板守護者”的稱號,再加上印度斯坦航空公司“寡婦製造者”光環的影響,就連印度海軍也對這種戰鬥機避之不及。

當然,這一切事實並沒有影響印度的好心情,印度國防部甚至自豪地將LCA戰鬥機定義為亞洲第一款自研艦載戰鬥機。不知道印度的自信是從哪來的,也許在印度眼裡,只要是買來拼湊成功的武器,都可以定義為自己研發。而且,印度似乎忘了,LCA根本就不是什麼亞洲第一。

另外,LCA戰鬥機未來能否成為印度新航母主力,實際上也還要打一個大問號。目前看來,印度海軍對該機型是毫無興趣的,因為印度習慣了外購戰機,美國的F/A-18戰鬥攻擊機、瑞典的薩博JAS-39戰鬥機、法國的達索陣風戰鬥機等都是LCA的強力競爭者,而且都比LCA更優秀。因此,這一次LCA上艦,或許也就是走了一個場面而已。LCA本身就是一款一路研發到過時的戰鬥機,這種戰鬥機甚至連陸基常規版本都不成氣候,想要真正登上航空母艦,難度就更加無法想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