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聽力突然下降,危急時刻名老中醫幫了忙

小 編 導 讀

耳朵為五官之一,通過耳朵,我們可以聽到外界的聲音,而一旦耳朵生病,極有可能會損傷聽力。目前,我國耳聾人數已超過1000萬,針對我國耳聾發生率高、數量多、危害大的現實,國家將每年的3月3日設為全國愛耳日,也就是今天啦。其實,不少患者的耳聾並不是先天性的,很多都是由突發性耳聾發展而來的,因此,突發耳聾時一定要及時就醫,避免症狀惡化發展。今天帶來名醫慄德林治療突發性耳聾的兩則醫案,看他是如何幫助患者恢復聽力。


突發性耳聾是聽力突然下降,1~3天內聽力下降達到高峰,多為單耳發病。或伴耳鳴、眩暈。常有惱怒、勞累、感寒等誘因。耳部檢查:鼓膜多無明顯變化。聽力檢查主要呈感音神經性聾。應與耳眩暈、耳脹相鑑別。西醫診斷標準:突然發生的聽力損失,可在數分鐘、數小時或3天以內。非波動性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可為輕、中或重度,甚至全聾。至少在相連的兩個頻率聽力下降20dB以上。多為單側,偶有雙側同時或先後發生。病因不明(未發現明確原因,包括全身或局部因素)。可伴耳鳴、耳堵塞感。可伴眩暈、噁心、嘔吐,但不反覆發作。除第八顱神經外,無其他顱神經受損症狀。

病案1

黃某,女,70歲,2011年9月26日來診。

現病史:近日著急後突發兩耳堵塞感,聽力下降,口乾,便燥,心煩,既往有腦梗死、高血壓病史。

舌象:舌稍胖,苔薄微黃。

脈象:脈弦細。

辨證:肝火上炎。

治法:清肝瀉熱,開鬱通竅。

處方:龍膽10g,焦梔子12g,黃芩15g,柴胡15g,生地15g,車前子(包)20g,澤瀉10g,通草12g,當歸15g,甘草10g,石菖蒲15g,鬱金15g,磁石15g,白芷12g,木香10g,草決明15g,雞血藤20g,墨旱蓮20g,女貞子20g,麥冬15g。

7劑,每日1劑,水煎,早晚分服。天然麝香1g,每次晚間服藥時沖服0.1g。

2011年9月30日患者前來致謝,訴服藥後3日耳聾即告痊癒,複查聽力已基本恢復正常。

聽力突然下降,危急時刻名老中醫幫了忙

病案2

郭某,女,56歲,2009年4月27日初診。

現病史:2008年秋,因事著急,突發眩暈、耳鳴、噁心。經治療,眩暈已愈,未再發,但耳聾、耳鳴持續存在,按之減輕不明顯。血壓140/90mmHg,原有血壓高,一直用降壓藥物。

舌象:舌體稍胖,色紫暗,苔薄白。

脈象:脈弦。

診斷:耳聾、耳鳴。

治則:通竅活血,平肝息風。

處方:桃仁15g,紅花10g,白芷15g,柴胡10g,蔓荊子15g,天麻15g,鬱金15g,木香5g,白朮15g,牛膝20g,石決明20g,鉤藤30g。

7劑,每日1劑,水煎,早晚分服。

二診:耳鳴、耳聾有好轉,間斷出現。血壓136/86mmHg,舌偏紫,苔薄白,脈弦細。

桃仁15g,紅花10g,赤芍15g,柴胡15g,蔥白20g(碎),天麻20g,白朮15g,半夏15g,石菖蒲15g,生薑10g。

7劑,水煎,早晚分服。上藥2次煎成300mL,晚間吞服麝香0.15g。

三診:耳鳴、耳聾均進一步好轉,頭也不沉了,口稍幹,舌體稍胖,有微痕,苔薄白,脈弦。

葛根15g,升麻10g,當歸15g,蔓荊子15g,川芎10g,黃芪20g,熟地15g,山茱萸10g,天麻10g,半夏15g,白朮15g,白芷(後下)12g,鬱金15g,陳皮15g,丹參20g,石菖蒲(後下)15g,荷葉15g。7劑,每日1劑,水煎,早晚分服。

聽力突然下降,危急時刻名老中醫幫了忙

按:暴聾起病急驟,以實證為主或虛實夾雜,中醫辨證分風邪外犯、肝火上炎、痰火鬱結、血瘀耳竅、氣血虧虛五大類型。及早治療往往能取得較好療。病案一患者因情志失調所致,系肝火上炎,藥證合拍,取得滿意療效。慄德林教授在辨證使用龍膽瀉肝湯合二至丸加減的基礎上加入一味麝香,以增強活血開竅之力,療效顯著。耳聾、耳鳴常相伴發生,“耳鳴乃是聾之先兆”。

病案二是在高血壓基礎上,由於遇事發急誘發耳聾耳鳴、眩暈、噁心諸症,為虛實夾雜,痰瘀互結,屬肝膽火盛,兼血瘀阻竅之證。雖經治火勢已減,眩暈已止,但竅塞瘀阻未開。治則當以活血通竅兼以平肝息風,以通竅活血湯加減治療。首以白芷芳香開竅,次以麝香沖服開竅,後以“無痰不作眩”之說,以益氣聰明湯、半夏白朮天麻湯、菖蒲鬱金湯加減收尾。

以上兩個精彩的醫案讓大家見識到了名醫治病的風采,瞭解慄德林教授的學術思想,學習他的臨證經驗,盡在這本書——

聽力突然下降,危急時刻名老中醫幫了忙

本書收錄了慄德林教授從醫近50年的臨證經驗和對中醫藥的精心研討、耕耘中醫教育的親身體驗。本書分醫家小傳、專病論治、診餘漫話、年譜四部分。其中醫家小傳介紹了慄德林教授的生平,高度概括了他在醫、教、研、管方面的主要事蹟和成果;專病論治選擇了18箇中醫內科常見疑難病進行總結,見解獨到有新意;診餘漫話精選19篇,涉獵內容廣泛、深入,體現了慄德林教授思維敏捷,善於發現、勤於實踐和總結的特點,是其學術精華的重要組成部分;年譜記錄了慄德林教授的成長過程及行醫以來歷年所取得的成績,折射出“先做人、後做事,學理論、重臨床,拜名師、博眾長,先繼承、再發揚”的成醫之路。全書內容豐富,資料詳實,可供中醫臨床醫師、醫學生及從事中醫教育、科研、管理的工作者參考閱讀。


本文部分內容選自《慄德林——中國現代百名中醫臨床家叢書》(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慄德林編著),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