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司新宣"火了!疫情期間一月輸出稿件104篇,你是鐵人麼?


"司新宣"是誰?

疫情防控期間,深圳名符其實的"稿件輸出達人",日平均推送3篇以上,最多一天多達7篇,僅二月份就推送104篇!

策劃、撰寫、編輯的稿件,聚焦疫情下基層司法行政人的熱血付出,一監二所參與封閉執勤民警的無畏擔當,社矯人員的真誠感恩等等。

日前,《南方都市報》對深圳33個市直/市屬部門對疫情防控反應速度、應對措施、信息披露等進行了綜合評價,以"司新宣"之名推廣的深圳司法局排名高居第二,僅次於深圳衛健委。

其實,"司新宣"全稱是:深圳市司法局新聞辦。"司新宣"是深圳市司法局的發聲口,為大家帶來第一手官方權威信息,而"司新宣"的背後,是一群努力爭取"敬業福"的小夥伴兒。

全能型勞模:馬灼兵

馬灼兵,辦公室副主任兼新聞辦主任。在同事眼裡,馬主任有兩大愛好。第一,誇兒子。一提到兒子,眼睛盛滿驕傲自豪,還一直放光,不知道兒子知不知道父親如此深沉的愛;第二,工作。碰到工作,軍人作風,說幹就幹,不管白天黑夜都要做完,不拖拉不欠賬,而且各種技能手到拈來,堪稱"全能型勞模"。

疫情發生後,馬主任一天也沒有休息。大年初一,他臨危受命,被"任命"為疫情防控組負責人,在指揮部"挑大樑"。市局辦公室同事大多離開深圳過節,只有3人,人手嚴重不足,制定方案、印發通知、籌備會議、起草材料、上報信息、傳達指示……整整一週,他整天忙得跟陀螺一樣,片刻不停歇。他分管新聞辦,還得一併完成信息發佈、輿情監測、媒體宣傳,還得自己扛著器材攝影攝像。馬主任坦言自己是"硬著頭皮上"。

忙是忙,累是累,但馬主任方寸沒亂。因為總指揮任繼光副局長經驗豐富思路清晰,一直坐陣,一起戰鬥。大年初二中午,他和任局長用電磁爐煮了一包速凍水餃,兩個大男人平分,都沒吃飽。

大年初七以後,同事們陸續歸隊,馬主任舒了一口氣,及時將疫情防控組分成六個工作小組,自己負責綜合材料組和宣傳輿情組。同志們團結協作,各司其職,各項工作迅速走上正軌。

馬主任是搞宣傳的行家裡手,點子多,會策劃,能寫稿。1月23日發佈首篇推文至今,"新媒體矩陣"共推送文章130篇,防疫舉措、先進典型、高牆戰"疫"故事、一線戰"疫"日記,每篇都在十大平臺、"雙微"和多家媒體同步推送,閱讀總量均在20萬+以上。省司法廳公眾號轉發31篇,學習強國平臺採用12篇,司法部公號採用4篇。製作抖音小視頻8條,5條點擊率超50萬+。樹了典型,揚正氣,鼓士氣。

據馬主任微信朋友圈透露,團年飯開的一瓶白酒,因為戰"疫"一直沒機會喝,"且待日後春暖花開,六兩玩意三口喝乾",哇噻,好酒量!


新晉奶爸:王積灝

春節前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王積灝晉升為"奶爸"。孩子的到來,讓他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但更多的還是肩上的責任,他第一次有了"存錢"的念頭。

疫情爆發後,新聞辦第一時間進行防疫宣傳工作,王積灝並不屬於一線宣傳人員,卻也通過在家辦公的方式支持著宣傳工作。照顧小孩之餘,他會通過各大客戶端新聞,幫忙收集新聞素材,給新媒體編輯提供"金點子"。

大年初十,王積灝正式復工。上班以來,除了每日常規的系統辦件外,王積灝還將疫情期間新媒體矩陣發送的多篇文章,進行了整理和歸類,並對市局機關、直屬單位、各個區局的發佈文章進行統計。新媒體矩陣文章的歸納整理一方面可以直觀有效的體現供稿的數量及質量,另一方面可以給予各個單位收集新聞素材的側重點,更需要哪種類型的新聞材料,如基層一線幹警的風采、出臺"防疫"期間講法釋法的事例等。

此外,王積灝還針對中央政法委、省廳和市委政法委的"眾志成城戰疫魔"的徵文活動,每日從新媒體矩陣推文中篩選符合報送要求的新聞作品,把深圳市司法行政人的抗擊"疫情"的正能量傳遞開來,展現深圳司法行政幹警勇於"戰疫"的風采!

他說:"隨著新冠肺炎病例確診數字的逐日下降,我相信,陽光總在風雨後,離這'摘罩'的日子也不遠了!"


準新娘:高慧婷

高慧婷是新聞辦最讓人不敢惹的人,因為她是一位專攻巴西柔術的"大佬",氣場兩米八,我們都稱其"高姐"。不過自從高姐成了準新娘後,就多了很多柔情和羞澀,我們已經敢惹了。

春節期間,高姐去了深圳坪山與親人和男朋友團聚,本以為這個春節可以團團圓圓開開心心地度過。大年初四,馬主任微信通知高姐做好上班準備,但由於春節期間人在坪山區,無法馬上趕回市區,加上缺少口罩等防護物資,高姐申請了在家辦公。

坪山的家裡,唯一的一張大桌子給弟弟學習用,高姐只能將筆記本電腦擺放在電視桌上,更慘的是,家裡還沒有椅子坐,工作時只能一直"蹲馬步"。一天工作下來,腰痠背痛,宛如一條鹹魚,給她的柔術生涯造成了不小的損害。

1月31日,高姐回到市區準備去單位上班,但因為身體不適,她只能繼續申請在家辦公。由於住的地方信號極差,也沒有無線網絡,高姐便開啟手機熱點充當無線路由器。

在家辦公的日子裡,高姐總是24小時在線,就為了能在第一時間將疫情信息在深圳市司法局門戶網站進行編輯發佈,以便大眾可以第一時間獲取官方信息。

此外,高姐還對其他部門採編的信息進行審核,同時也報送至深圳政府在線網站,發佈在工作動態和通知公告欄目上。

大佬不愧是大佬,辦公條件那麼差還能把工作安排妥妥的。


身嬌體弱林妹妹:林曉梅

"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這句寫大觀園林黛玉的詩,同樣適用於新聞辦的"林妹妹"林曉梅。疫情期間,林妹妹主要負責深圳市司法局門戶網站信息發佈,及時報送疫情信息給深圳政府在線網站,讓人們可以第一時間瞭解疫情相關信息。

林妹妹身嬌體弱,大病沒有,小病不斷。吹了風就感冒,吃個螺螄粉就喉嚨發炎加胃疼,時不時還頭昏腦脹,一個月最少得跑兩次醫院。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她是妥妥的易感人群。

林妹妹工作認真細緻負責,是新聞辦的校對王者。不管是錯別字、標點符號還是圖片居中,她都能一一給你挑出來,無一遺漏。

春節林曉梅回了老家廣西,老家疫情比深圳輕很多,但工作任務緊,林曉梅決定返深。"林妹妹返深"的消息在家裡炸開了鍋,這不是"羊入虎口"嘛。

七大姑八大姨輪番上陣勸她"你的抵抗力那麼弱,太容易中招了,還是等疫情得到控制了再去吧,不要冒險。"

她搖頭:"我也有些害怕,但是按照年前計劃,網站新平臺2月就必須上線了,這件事必須到辦公室才能辦,而且門戶網站信息發佈也刻不容緩。"還安慰家人:"不用擔心,一定嚴防死守,不給病毒可乘之機。"

2月2日,林曉梅返回深圳,因為外省入深人員需要隔離十四天,2月3日,林曉梅開始在家辦公,2月17日正式返崗。

她說:"在這次疫情危機中,做好本職工作就是最大的貢獻,我隨時待命……"


火鍋深度愛好者:張會敏

"沒有什麼是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如果不行,那就兩頓。"97年的張會敏深愛著火鍋,一個星期不吃就渾身不得勁。她對工作的熱情和對火鍋的熱愛不相上下,這話一點水分都沒摻。

"大年初二,微信突然響起連環信息,我猜肯定是馬主任的緊急安排,結果還真是。"於是,大年初二,在弟弟妹妹的歡笑吵鬧中,張會敏"霸佔"了弟弟的書桌開始了忙碌的工作。

張會敏主要負責"深圳司法"微信公眾號和微博的運營,但因為新媒體矩陣編輯老家"封城"又沒有帶電腦,她只得臨時兼任新媒體矩陣編輯,工作量和壓力倍增。

因為疫情,微信公眾號的推送安排"又急又亂",加上新聞宣傳還要兼顧各個直屬單位、區局。從內容收集、修改、排版、審核、校對都費了好一番功夫。

新媒體矩陣的推送工作也並不輕鬆,新媒體矩陣指深圳司法局開通的十個自媒體號,每天推送2篇文章,疫情期間每天需推送4篇以上,最多的一天推送了7篇。

新媒體矩陣推文並非拿到稿子就推送這麼簡單,稿子必須得經過多次修改定稿才能推送十大平臺,文章推送後還要收集十大平臺的鏈接、分享到各大新聞宣傳群,之後還得整理各個平臺文章的閱讀數據。"整理數據的那天,內心是崩潰的,終於體會到了新媒體矩陣編輯的不易。"

在這段特殊的日子裡,微博的運營工作也需要提高頻率。張會敏加入了微博推送的工作群,每天聽從上級單位的安排,日均轉發、編輯3條微博內容。

1月26日~2月16日,張會敏運用微博共轉發、編輯內容66條;微信公眾號編輯推送16篇;矩陣推送74篇。

喂喂喂,"敬業福"聽得到嗎?今年一定要第一時間到張會敏同學那報到哦。


最嫩小么:黃曉鴻

1999年出生的黃曉鴻是新聞辦的小么,滿臉的膠原蛋白,酷愛可樂和雞腿。小黃是新聞辦的攝影師加修圖師,經常扛著"長槍短炮"跟著領導到處跑活動。雖然年紀小,但是幹活卻很拼,曾經為了工作在辦公室裡過夜。

2月2號,小黃從老家回到深圳。路上,他第一次真真切切感受到疫情的嚴重性,"第一次坐地鐵從頭到尾都有座位坐(換以前只能從頭站到尾),人也很少,一節車廂還不到二十人。"

2月3號,小黃正式上班,並填了單位的疫情排查防控工作臺賬。春節期間小黃的父親因為喝酒著涼感冒了,實誠的小黃把這件事寫進了工作臺賬。

2月4號,小黃收到了辦公室領導發來的信息:"因為你的父親感冒的原因,所以你最好在家自行隔離七天再過來單位上班。"

看到要隔離7天才能去上班,黃曉鴻馬上急了"雖然我很嚮往肥宅的生活,但我是一名攝影師,宅在家根本無法工作。"

黃曉鴻找到馬主任說明了情況,馬主任瞭解情況後讓其先檢查身體情況,確認正常後,做好防護去上班。

疫情期間,黃曉鴻不僅要在各個會議上拍照存檔,還做了兩個疫情防控宣傳視頻推送到了"深圳司法"的抖音上,收穫了無數好評。其中一個視頻還在深圳市司法局一樓大廳的大屏幕上進行展播,只要一進大樓就可以看到。

誰說95後工作不努力,新聞辦的姐姐們不服!


懶癌宅女:吳姿娜

"我不想工作,我想出去浪……"這是吳姿娜的口頭禪,無奈身患"懶癌"一到週末只想葛優癱。好不容易和同學約好了大年初四去九寨溝看雪。結果,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除夕夜,她和同學把旅遊行程取消了。退機票的那一刻,她的心都在"滴血"。

人不可能永遠幸運,但可以一直倒黴。因為準備好了去九寨溝,吳姿娜回老家時並沒有帶電腦。然而,大年初二工作任務就來了,可她的老家湖南嶽陽初一就已經"封城",家家戶戶閉門不出。借電腦?沒門。

作為新媒體矩陣編輯,沒有電腦就相當於廚師沒有廚具,士兵沒有武器,儼然是個"廢人"了。為了及時發佈防疫信息,吳姿娜用兩頓火鍋請同事張會敏臨時兼任新媒體矩陣編輯。

考慮到張會敏對新媒體矩陣的工作不熟悉,吳姿娜一口氣列了16條注意事項,還每天通過微信和電話的方式與其溝通改稿,起標題,推送等問題。"隔空遙控"的工作模式並沒有讓她更輕鬆"我感覺比自己工作還累"。

2月15日晚,吳姿娜通過層層檢測,順利返回深圳,按照社區安排在家隔離14天。2月16日,開始在家辦公,不分日夜,週末無休。

吳姿娜現在正在家寫稿,她說希望疫情快點過去,因為答應張會敏的兩頓火鍋已經等不及想兌現了,而且她真的真的很想出去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