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4 驚訝!!天壽山各陵的營建竟耗費了這麼多銀兩?

天壽山各陵的營建耗用了多少銀兩?這些費用都出自國庫嗎?

天壽山諸陵營建究竟耗用了多少白銀,文獻沒有準確的記載。但據《明實錄》的記載,長、永、定三陵的營建都耗用多達800餘萬兩之巨。

驚訝!!天壽山各陵的營建竟耗費了這麼多銀兩?

▲天壽山

★昭陵★

昭陵在十三陵中屬中等規模,但不計嘉靖年間建造玄宮,僅隆慶六年(1572年)六月至萬曆元年(1573年)六月營建地面建築,就耗用了工部四司庫存銀50餘萬兩。

★德陵★

德陵規模與獻、昭等陵相似。天啟七年(1627年)十月,工部估算其營建費用為200餘萬兩白銀。

★思陵★

據此估算,不計思陵在內天壽山十二陵的營建費用當在4200萬兩以上白銀。其數額之巨的確十分驚人。

★永陵★

營建陵寢的費用,最早均出自國庫,自嘉靖年間營建永陵開始,又開納了事例銀。所謂事例銀,就是讓老百姓向朝廷納銀,然後朝廷根據交納銀兩的數額賜給他們一定官職,或在科舉考核方面給予一定的優惠或照顧。神宗在營建定陵時,因“大庫詘乏”,銀兩困難,便是用事例銀採辦的楠木和石料。但當時採取這一措施籌措銀兩是被視為“萬不得已之計”的。

★慶陵、德陵★

但到了天啟、崇禎年間營建慶、德二陵,由於國庫空虛,陵園又不能不依制營建,事例之開愈行愈濫。為此,大臣們不斷提出停止開納事例銀的請求。

▲天啟二年(1622 年)十月,監察工程工科右給事中劉弘化上言:“事例之原起於漢之募民入粟塞下,而本朝納粟、納馬因之,無非不得已為實邊儲計耳!陵工何工?正皇上不以天下儉其親之巨典也。而新開一事例,又題之曰陵工事例,萬世而下稱斯舉也其謂之何?況通判臨州縣之上,運判管財利之權,錦衣以執戟而號親軍,貢生以明經而稱籲俊。率意開之,有傷國體。乞敕部速行停止。”

▲天啟三年(1623年)二月,巡視廠庫工科給事中方有度也上疏力陳開納事例銀的弊端。他說:“廩生納貢,貲郎納通判、 運副、正提舉等官非是!”又說工部不能“仰贊孝思,力持大義止以事例塞責”,是“貽朝廷以賣官營葬之名”。結果,二人的意見未被採納。方有度還被斥為“率意妄說”,罰俸半年。

★德陵★

除開納事例銀外,在德陵營建中,由於費用實在匱乏,朝廷又採取了向各州縣額外加派、責令大臣捐獻俸祿、提前預徵鹽稅、增加部分收稅關卡的稅額、蒐括各衙門辦公年例銀等多種措施。


明天壽山諸陵的營建費用,初時幾乎全賴國庫支出,中葉則輔之以事例銀,晚期則加派、捐助、蒐括無所不用其極。這建陵費用支出渠道變化的三部曲,影射出了明朝國力由盛到衰的變化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