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休漁期對海鮮市場的供給以及對漁民的收入有影響嗎?

下雨會隱形


休漁期對海鮮市場的供給和漁民收入有影響麼?

休漁期對海鮮市場的供給與漁民的收入會產生很大的影響。休漁期一來,海鮮市場上魚的供給量就變少了,可選擇的種類也少得可憐,導致海鮮價上漲。那麼,長到什麼程度呢?



在2018年5月1日的時候,黃海和東海海域進入全面伏休階段,導致海鮮價格居高不下。就拿南通市來說吧,休漁期之後,一兩大的黃魚由原來的15元/斤,漲到20元/斤;二兩大的黃魚由原來的50元/斤,漲到了現在的70元/斤;紅蝦由原來的20元一斤,漲到現在的30元一斤;而螃蟹更加離譜,由原來的90元一斤漲到200元一斤。各種海鮮的市場價格普遍高漲。這其中的原因不用說也都知道,市場的規律嘛。休漁期來了,漁民不去捕撈了,那海鮮的貨源沒有了,海鮮市場的供應自然少了,價格上升成為了必然。



那麼,海鮮市場貨源少了,價格上漲了,是不是漁民的收入就增加了呢?

當然不是。首先海鮮市場價格上漲,那是🐠販子的事兒,獲利的大多是魚攤販。海鮮價格上漲對漁民的影響不大。反而休漁期對漁民的影響很大。2018年的休漁期相當長,長達4個月的時間,從5月1日開始,結束於9月1日。在這斷時間之內,漁民扔掉本行上岸,沒有工作,就相當於沒有了生活來源。為此,各地方出臺了針對休漁期給予漁民的補貼。就拿東莞來說吧,出臺了休(禁)魚期的補貼措施,凡是在該期間內的漁民,可以向當地的村民委員會提交申請,獲得補助,2017年的標準是,休漁補助2520元/人,禁魚補助是2880元/人,都是一次性付完。由此可見休漁期對漁民的收入產生很大影響。



好了,以上是我個人有關於《休漁期對海鮮市場的供給和漁民收入有影響麼?》問題看法,大家覺得怎麼樣?如果有不同意見或者對本人觀點有疑問的,歡迎評論指正。


有點意思的事兒


我們都知道,為了讓魚類繁殖,每個地方每個海域都有一定的休漁期。時間的長短取決於當地的自然環境和魚類的生長條件。

那麼,休漁期對海鮮市場以及漁民的收入有影響嗎?

這肯定是有影響的啊。

1. 休漁期,海鮮市場的供給量大大減少。

休漁期,就是禁止下海捕魚。漁民不捕魚,自然沒法給海鮮市場供給。而魚類因為本身的特殊性,難以長期大量的庫存。再加上消費者的不斷需求,海鮮市場量自然大大減少。

2. 影響漁民的收入。

漁民沒有魚可捕,沒有魚賣給海鮮市場,自然沒法獲得收入。所以,有些漁民在休漁期會上岸做一些其他的工作。

此外,有些漁民的收入會在一定階段出現增加的趨勢。整個海鮮市場的供給量大大減少,根據供給影響價格的理論,海鮮的價格會上漲。

這時,有一定庫存的漁民,會大賺一場。當然,這需要漁民有強大的船隊捕魚實力和庫存實力。

休漁期是休養生息,是為了不涸澤而漁,是為了可持續發展。所以,希望漁民們能夠自主停止捕魚,遵守相關規定,共同守護有限的地球資源。


以上是鄉風西苑的回答,若有欠缺,敬請諒解。

鄉風西苑,關注三農問題,歡迎互動交流。圖片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