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1939年的德軍機械化程度有多高呢?

幸福有田


應該說,1939年波蘭戰役期間的德軍,機械化(摩托化)程度還是不低的。

1939年9月1日發動波蘭戰役時,德軍的全機械化(摩托化)部隊數量有限,一共有6個裝甲師(第1到第5,第10),4個輕型(機械化)師(第1到第4,波蘭戰役後改編為第6到第9裝甲師),4個摩托化步兵師(第2,第13,第20,第29),一共14個全機械化(摩托化)師(另外在波蘭戰役期間部分國防軍和武裝黨衛軍的機械化(摩托化)單位暫時合編為肯普夫裝甲師,實力大致相當於半個正常裝甲師,波蘭戰役後即解散)。

1939年德軍裝甲師編制

不過在波蘭戰役期間,參加進攻波蘭的德國步兵師大部分(主要是常備步兵師)在1939年8月戰爭爆發前通過動員實現了所謂"機動化",也就是除步兵之外的師屬單位尤其是炮兵基本實現了摩托化,但是步兵單位基本還是靠兩條腿和騾馬機動,這樣的機動步兵師將笨重單位摩托化,大大提高了機動能力(不過德法邊境的步兵師就沒這麼好命了,這些部隊基本還是以騾馬化為主,配備部分機動車)。波蘭戰役和法國戰役後德軍大規模擴編,這些機動步兵師相當一部分被改編為裝甲師或者摩托化步兵師,剩餘的師汽車也多半被抽調稀釋,變成了普通步兵師。

1939年德國摩托化步兵師編制

大致上,參加波蘭戰役的德軍,其機械化(摩托化)程度還是不低的,總體來說,1939年波蘭戰役期間德軍的機械化程度在整個戰爭期間都算是比較高了。

波蘭戰役期間儘管機動步兵師的炮兵等笨重單位實現了摩托化,但是步兵還是要靠兩條腿和騾馬機動


DDG的老船塢


1939年德國軍隊對波蘭發動“閃電戰”,迅速攻佔了波蘭,由此拉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序幕。在二戰全面爆發之前,希特勒所領導的納粹德國就開始著手大力發展軍工業。在1933年~1936年期間,納粹德國便建設了大大小小的各類軍工廠300餘個,在此期間飛機生產了近8000架,坦克近3000輛,履帶和半履帶式裝甲車和運輸車達到約10萬輛,汽車更是突破了200萬輛。而其餘的軍事設備各類武器同比1933年則增長了十一倍有餘,當時德軍擁有如此的機械化程度可以說位於歐洲前列,為法西斯軸心國之冠。


而生產出來這麼多的軍事裝備,需要從一國攻打另外一國,投入到一場場的侵略戰爭當中,這些裝備所需要耗費的能源也是相當可怕的,要知道德國是一個石油匱乏的國家,要支持起這一龐大的機械化摩托化部隊,沒有石油資源的支持,而光靠德國的豐富的煤礦資源和鋼鐵資源是遠遠不夠的,德國的機械化摩托化水平只能說“徒有虛表”。

當年納粹德國的103個師中,僅有16個裝甲師,輕型裝備師以及摩托化師實現了全機械化、摩托化水平,這些師也是納粹德國“閃電戰”的主力軍。二戰期間,納粹德國為了節省資源,更是用馬和騾子來拉軍用補給物資以及大炮的武器。因此納粹德國一路攻打歐洲各國掠奪石油資源控制油田和煉油廠,只有有了這些石油資源,德軍的飛機坦克大炮以及機械化部隊才有了根本的保障。


然而在攻打前蘇聯時,由於希特勒的失誤決策,錯過了拿下前蘇聯高加索的油田的時機,納粹德國的軍隊在久攻不下莫斯科後早已近消耗了各種燃料資源,對於燃料資源如此依賴的機械化軍隊,沒了燃料資源只能是一堆廢鐵。當年納粹德國軍隊的機械化程度用一詞概括就是“徒有其表”,表面上光鮮亮麗,各種飛機坦克大炮以及裝甲車戰車等等,然而沒有了石油資源這一“工業血液”,這希特勒想要全面的建設機械化摩托化軍隊只能是空談。


有篇故事


很低……確切的說在1939年二戰大規模爆發開始時,德國也僅完成了騾馬化,機械化水平在歐洲幾個主要參戰國裡排名靠後,非常低。

1939年的德國公路上所有汽車加一塊還不到100萬輛,平均70人才有一輛汽車,在人均所有量上比美國差了7倍。

而軍隊就更慘了,103個師中只有16個裝甲師、摩托化師和輕型師完成了完整的摩托化,其中摩托化師大部分給養還需要1200輛馬車運載。

而在鐵路終點站和基地倉庫之間,全軍只有3個汽車團9000人,6600輛汽車……

而在1941年蘇德開戰之前,德軍190個師,350萬人裝備的裝甲戰鬥車輛還不到4000輛,而全德軍的機械化部隊,就是這4000多輛裝甲戰鬥車輛組成的18個裝甲師和14個摩托化師。

所以我們在影視劇裡看到的二戰德軍常常是這樣的……


但是實際往往是“醬嬸”的……


武備趣科普


當時德軍的機械化程度很低,比起美國差很多,比英法也有差距,與蘇聯戰爭前期水平差不多。之所以大家誤以為德軍機械化程度高,主要是因為戰爭初期德軍以裝甲兵為核心的閃電戰運用的極為出色。全軍的機械化並非只靠裝甲兵就能實現的。戰爭中後期蘇聯的“大縱深作戰”已經超越德軍閃電戰,機械化程度已經超過德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