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書壇公認的十大行書排名靠譜嗎?

累麼--


靠譜,非常的靠譜。古代文人多傲氣,而且矯情,能被歷代書法家、文化評論家認可的作品,自然是好作品。

不知道國外有沒有這樣的習慣,但是在中國,不論是自然景觀、人文景觀,還是飲食,歷史人物、藝術作品,大家都喜歡給他們排個名次。不信你看,咱們有十大名山(自然景觀)、四大石窟(自然景觀)、十大名茶(飲食)、唐宋八大家(名人)、四大名著(藝術作品),還有下面即將介紹的天下十大行書。

天下第一行書——王羲之《蘭亭序》

這幅作品大家不僅知道,還有很多小夥伴會背誦全文(還記得課本後那幾個字麼:熟讀並背誦全文)。歷朝歷代對這幅作品都推崇備至,恨不得將最美的詞都用在這幅作品上。的確,書聖的這幅《蘭亭序》通篇遒媚飄逸,字字精妙,書法技藝是出神入化,歷代書界都被奉為極品,宋代書法大家米芾稱其為“中國行書第一帖”。相傳《蘭亭序》的原件被唐太宗李世民作為隨葬品埋藏在昭陵,現在能看到最早的是唐代的摹本,其中馮承素、褚遂良等人的摹本最近接原作。

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祭侄文稿》

這是唐代書法大家顏真卿追記侄子顏季明的草稿,全篇二十三行,凡二百三十四字。顏季明追隨父親常州太守顏杲卿抵抗安祿山的叛軍,不幸被俘,叛軍將他大卸八塊,顏真卿得知後,悲憤激昂,一氣呵成寫就了這篇《祭侄文稿》。此帖用筆之間情如潮湧,書法氣勢磅礴,縱筆豪放,一瀉千里,常常寫至枯筆,更顯得蒼勁流暢,其英風烈氣,元代書法大家鮮于樞稱其為《天下行書第二》。

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天下第三行書——蘇軾《寒食帖》

《寒食帖》是蘇軾被貶黃州第三年的寒食節所做的,是蘇軾行書的代表作。當年蘇家一門何等的風光,後來因文字獄,蘇軾被一貶再貶,當年初入仕途的那種豪邁,已完全被澆滅。孤獨惆悵的心境,讓蘇軾寫下了這篇起伏跌宕、氣勢奔放的《寒食帖》,表達自己鬱郁不得志的苦悶。《寒食帖》在書法史上影響非常大,被稱為“天下第三行書”。

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天下第四行書——王珣《伯遠帖》

《伯遠帖》是東晉書法家王珣寫給親友伯遠的一封信,與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和王獻之的《中秋帖》併成“三希”。

現藏:故宮博物院

天下第五行書——楊凝式《韭花帖》

《韭花帖》是五代書法家楊凝式所作,敘述午覺醒來,友人饋贈韭花,執筆表達謝意。現存世的《韭花帖》有多本,分別藏於無錫博物館、故宮博物院等博物館。

天下第六行書——柳公權《蒙詔帖》

天下第七行書——歐陽詢《張翰帖》

天下第八行書——米芾《蜀素帖》

天下第九行書——黃庭堅《松風閣詩帖》

天下第十行書——李建中《土母帖》

看完這十幅作品,不知道大家作何感想?


公子想


天下十大行書是誰評的,已經難以考證,但是能肯定,這十篇書法作品都是精品中的精品,排序並不是很重要。

如果您覺得哪一篇不那麼好,那就應該多研究書法,書法的學問不淺,可以看看《書法魅影》往期文章哦,也許能給您一點啟發!

第一為王羲之的《蘭亭序》;

第二為顏真卿的《祭侄文稿》;

第三為蘇東坡的《黃州寒食帖》;

第四為王珣《伯遠帖》;

第五為楊凝式的《韭花帖》;

第六為柳公權的《蒙詔貼》;

第七為歐陽洵的《張翰思鱸帖》;

第八為米芾的《蜀素帖》;

第九為黃庭堅的《松風閣帖》;

第十為李建中的《土母帖》。

其中的前三名的地位非常重要,而且歷來沒有爭議。

如果你有懷疑這種排序可以理解,但絕對不能否認其藝術價值,他們絕對屬於一流水平。


書法魅影


目前網上流行的十大行書並沒有明確的出處,距離現在最近的竟然是公元1102年所寫,這個流傳度很高的榜單不靠譜。

十大行書肯定是北宋之後的人評的,非常不靠譜。

古往今來各行各業都有許多排行榜,文人相輕誰也不服但是卻有這麼一個天下十大行書排行榜,其中前三名毫無爭議,榜單依次如下。

十大行書之首:王羲之《蘭亭集序》。當之無愧毫無爭議。

寫於永和九年,即公元353年。神龍本”為最著,是唐朝馮承素摹本。紙本,行書,縱24.5cm,橫69.9cm。現存北京故宮如下圖。

十大行書第二:顏真卿《祭侄文稿》。極度悲憤國仇家恨。

唐代書法家顏真卿於唐乾元元年(758年)所寫手稿,現收藏於臺北故宮。

十大行書第三:蘇軾《寒食帖》。蒼涼惆悵起伏跌宕。

蘇東坡在宋神宗元豐五年(公元1082年)作此兩首寒食詩,《寒食帖》可能是在當年或者1084年寫的。現存臺北故宮。

十大行書第四:王珣《伯遠帖》。

王珣(349年—400年)王羲之侄子,《伯遠帖》現存東晉書法家唯一真跡,書寫時間在公元400年之前。《伯遠帖》與王獻之《中秋帖》、王羲之《快雪時晴帖》被清乾隆並稱三希。現存北京故宮。

十大行書第五:楊凝式《韭花帖》。

《韭花帖》行楷書,墨跡麻紙本,高26釐米,寬28釐米,為楊凝式的代表作。楊凝式(873年-954年)。《韭花帖》有人稱之為“小蘭亭”,我個人是覺得不實高估。

十大行書第六:柳公權《蒙詔帖》。

柳公權《蒙詔帖》821年,高26.8釐米,長57.4釐米,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柳公權(778年-865年),楷書四大家之一。柳公權留存極少,此《蒙詔帖》也有疑點,列入其中令人不解。

十大行書第七:歐陽詢《張翰思鱸帖》。

歐陽詢《仲尼夢奠帖》尺寸:縱25.5cm ,橫33.6cm,現存於遼寧省博物館。歐陽詢(557年-641年),楷書四大家之一。行書相比於歷代諸家並不十分優秀,歐陽詢行書過於內擫,不知為何將此帖列入其中。

《天下十大行書》第八:米芾《蜀素帖》。

米芾《蜀素帖》38歲時所書,被後人譽為“中華第一美帖”。又稱《擬古詩帖》,該帖書於宋哲宗元佑三年(1088)。現存於臺北故宮。應該入此榜。

十大行書第九:黃庭堅《松風閣詩帖》。

崇寧元年(1102)九月,黃庭堅與朋友遊鄂城樊山,作了這首“松風閣”的詩。墨跡紙本,縱32.8釐米 橫219.2釐米,全文計29行,153字。藏於臺北故宮。

注意:此帖為榜單中距離現在最近的。

十大行書第十:李建中《土母帖》。

《土母帖》,行書,紙本,縱31.2釐米,橫44.4釐米。凡十行,每行字數不一,共104字,藏臺北故宮。李建中(945~1013)。

一人有感

這個榜單流傳度很廣,主要有兩個問題。一、時間跨度,最近的只到北宋黃庭堅《松風閣》。二、權威性,有幾個書法界地位和作品都不適合入榜。

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榜單,權威性不論,只到北宋時期,這個榜單可能就是黃庭堅之後的人所排。如果明清時期人所排,還是如此榜單,那麼這榜單就是刻意的有目的排列。

不管如何這個榜單隻能作為一種談資不足取信。

以我僅有的知識,儘可能地客觀求真。

能力有限,也有一定的取捨。如有補充,歡迎大家一起討論,一起進步。

我是一人,喜歡書畫和藝術相關,關注我。


一人筆記


1

天下第一行書:王羲之《蘭亭序》

這可是書法史上最著名的一件作品。東晉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三日,山陰名士四十一人集於蘭亭,修禊祭,宴曲水。即席賦詩,匯為一卷,由王羲之當場作序。這篇醉酒後成的序情文並茂,心手雙暢,其妍美流便的風神,被後世視為行書的典範和楷模。此後王羲之重寫,均未有此篇風貌。

《蘭亭集序》被稱“天下第一行書”,它影響了中國一千多年的文人書法。

2

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祭侄文稿》

安史之亂期間,顏真卿堂兄顏杲卿任常山郡太守,賊兵進逼,太原節度使擁兵不救,以至城破,顏杲卿與子顏季明罹難。事後顏真卿派長姪泉明前往善後,僅得杲卿一足、季明頭骨,乃有《祭姪文稿》之作。

本卷既是起草文稿,其中刪改塗抹,正可見顏真卿為文構思,始末情懷起伏,胸臆了無掩飾。顏氏一門忠烈,生平大節凜然,精神氣節之反應於翰墨,本卷最為論書者所樂舉。顏真卿這個塗塗抹抹的文稿,乍看凌亂,越看越能覺出其美,能看出文字之美,行筆之情,能看出他當時心情之悲愴,情緒之激盪。

3

天下第三行書:蘇東坡《寒食帖》

是元朝著名書法家鮮于樞提出的,他覺得東坡的這幅字,除了王羲之的蘭亭序,與顏真卿的祭侄稿之外,無人能敵。前三位的排名,大概也就是這樣來的。前三位已定,剩下的選手們,只能爭後邊的名次了。

《寒食帖》是蘇軾被貶黃州第三年的寒食節作的二首五言詩,歷代鑑賞家均對《寒食帖》推崇備至,稱《寒食帖》是學士才子的風格。道這是一篇曠世神品。

4

天下第四行書:王珣《伯遠帖》

當年乾隆帝得到王珣的《伯遠帖》後,興奮地將其與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王獻之的《中秋帖》集中寶藏於養心殿的西暖閣一隅斗室中,認為它們屬於“稀世神物,非尋常什襲可並雲”。

這三件稀世的法帖珍品輝映著東晉王氏家族在書法藝術上的風範與榮耀。但三希至寶中只有《伯遠帖》仍被認為是東晉王氏法書的真跡。董其昌評論說,東晉風流,宛然在目。

5

天下第五行書:楊凝式《韭花帖》

《韭花帖》在宋時,曾入宋徽宗宣和內府。我們都知道,宋徽宗是著名書法家,畫家,瘦金體的創立者,能入他法眼的作品,肯定是實力非凡的。南宋時入紹興內府。元時為張宴所得,明清時,都有名人收藏,清代入內府,乾隆時,鑑書博士冒著殺頭抄家的大罪,以摹本偷換出宮,清末為羅振玉所得。今不知所在。

此帖的字體介於行書和楷書之間,布白舒朗,清秀灑脫,深得王羲之《蘭亭序》的筆意。黃庭堅賦詩盛讚其說:“世人盡學蘭亭面,欲換凡骨無金丹。誰知洛陽楊風子,下筆便到烏絲闌。”

6

天下第六行書:柳公權《蒙詔帖》

柳公權書法初學王羲之,以後遍閱近代書法,學習顏真卿,溶匯自己新意,然後自成一家,自創獨樹一幟的柳體,為後世百代楷模。他的字取勻衡瘦硬,追魏碑斬釘截鐵勢,點畫爽利挺秀,骨力遒勁,結體嚴緊。“書貴瘦硬方通神”他的楷書,較之顏體,則稍均勻瘦硬,故有“顏筋柳骨”之稱。

此帖傳為柳公權寫的一通信札,告訴對方自己年老體衰,能力有限,雖然有個閒官職位,可也不能為別人辦什麼大事,請諒解自己的難處。用筆較雄暢,結字亦尚穩妥。

7

天下第七行書:歐陽詢《張翰帖》

歐陽詢的書法在當時就享有較高的聲譽。他的書法有王羲之風骨,又廣泛地吸收北朝的碑版石刻的長處,再融入隸書筆意,形成“剛健險勁,法度森嚴”的“歐體”(也稱“率更體”)。後人以其書於平正中見險絕,最便於初學者。

《張翰帖》是唐代著名書法家歐陽詢存世四件墨跡之一,十分珍貴,現藏於故宮博物院。此帖的書法特點是字體修長,筆力剛勁挺拔,風格險峻,精神外露。對開有瘦金書題跋一則,是宋徽宗趙佶在賞鑑之餘寫下的心得。他評此帖“筆法險勁,猛銳長驅”,並指出歐陽詢“晚年筆力益剛勁,有執法面折庭爭之風,孤峰崛起,四面削成。

8

天下第八行書:米芾《蜀素帖》

“蜀素”是北宋時四川造的質地精良絲綢織物,上織有烏絲欄,製作十分講究。但紋羅粗糙,滯澀難寫,故非功力深厚者不敢問津。

此作可說是米芾早年的力作,董其昌以“獅子捉象,以全力赴之”來形容。用筆的快慢、輕重、起收及轉折,不拘一法,收放自如。結體偏縱長傾側,表現靈動。相同字都有不同的寫法,極盡變化之能事。書風完全顯露出米芾“不偶於俗”的人格特質。因此被稱為中華第一美帖。

9

天下第九行書:黃庭堅《松風閣》

《松風閣詩帖》是北宋黃庭堅晚年最著名的行書代表作。此作號稱為黃書第一.其用筆方折,縱橫揮灑之意躍然紙上,而點畫熱遒勁,結構緊湊,開張之勢最為明顯。

《松風閣詩帖》不論收筆、轉筆,都是楷書的筆法,下筆平和沉穩,變化非常含蓄,輕頓慢提,婀娜穩厚,意韻十足。在天下行書中排行第九。

10

天下第十行書:李建中《土母帖》

李建中書得歐陽詢法,遒勁淳厚。行筆尤工,多構新體;草隸篆籀亦妙,人多以為楷模。《土母帖》是李建中存世墨跡的代表作。天下十大行書之一,排第十。

在土母帖中,字的結體緊密而修長,用筆沉著而豐腴。雖寫的是行書,但起筆、收筆處仍見嚴謹的楷法筆意,可看出不少唐人書法的特質。此帖結構嚴謹,筆畫遒媚,存風骨於肥厚之內。黃庭堅頗稱讚,以為“出群撥萃,肥而不剩肉,如世間美女豐肌而神氣清秀者也”。











陳之浩書法工作室


不靠譜。非常的不靠譜。這個排行榜的時間不會超過二十年。別看古代人在作品中的題跋,很多“冠絕天下”的跋語。但是不會對書法進行程式化排名的。

作為亞聖的王獻之,不見上榜,這說得過去嗎?

歐陽詢的唯一行書真跡是《仲尼夢奠帖》,上榜的《張翰帖》卻是贗品。非歐陽詢所書。假的倒上去了。而真的卻在外面涼快?從任何方面來看,《仲尼夢奠帖》都在《張翰帖》之上。這能靠譜嗎?


上下五百年,縱橫一萬里的趙孟頫,數十件經典名作,邊都挨不上,是趙孟頫不靠譜?還是排榜人不靠譜?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好,怎麼排列是自己的事,並不存在靠不靠譜的問題。我喜歡這十件作品。我就這麼排。但是,不能強加於人,把自己的排列說成是公認。你的排列會得到一部分人的支持,但並不能代表公認。


如果真要排,不妨學學日本人的“漢字選美”。全日本的書法愛好者,對自己喜歡的漢字進投票選舉。選出的冠軍是“夢”。咱們要選十大行書,也來舉辦一個全民投票,一來可以掀起一場書法熱潮,讓更多的人瞭解書法,熱愛書法。二來也可以把這個懸而未決的事做個了斷 。不能專家怎麼說,就得聽他的。更何況,這個榜單明顯的偏向宋代,十佔其四。唐代作為繼東晉的又一個書法盛世,卻僅有三件作品,其中還有一件是贗品。中國書法的頂峰,更是少的可憐的兩件。私認的話,靠譜。說是公認,不靠譜。


子衿書法


元代書法名家鮮于樞!


手機用戶碭山一墨


好壞都是相對的,更是主觀上的。即使有絕大多數人認為的“好壞”,貌似“客觀”,其實也是主觀,是多數人的主觀認識。所以說,在對待某一個藝術品類來說,審美上不存在絕對的“好壞”,因而,拿來排序,不過是一群愛好此類藝術的人,坐在一起,以他們的主觀評定的結果而已。文無第一、詩無達詁等等古語,就是說的這種審美現象。


旁觀者之2018


大家公認十大行書之首為:王義之《蘭亭集序》,但具體是誰評的,似乎沒有明確說法。中國書法史上留下精品太多,一定要排個第一第二並不那麼靠譜。


師墨堂


誰評的不清楚,不過應該是清朝的人。

評這個是綜合考慮到書法家的影響力,書法水平,甚至個人品德等因素。

靠譜的話,總體是靠譜的,選出來的這十幅作品都有過人之處。但是審美這東西,一向是蘿蔔白菜各有所愛,各花入各眼。只能說,每一幅作品,都有其特點,其影響力還有審美。


故淵思池魚


十大行書的評選有一定道理和依據,是根據藝術水準,情緒特點,筆法筆意等進行對比點評,十大行書對中國書法藝術產生深遠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