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如何評價李宗盛的歌《新寫的舊歌》?

汐姐辣評


我想用大家常常形容竇唯的“籌知己”這個詞來形容這個作品的創作。這首歌是一首真正的完全看不到功利的流行歌曲,算是給所有喜歡李宗盛的歌迷們的一個小驚喜。

▲青年時期的李宗盛


與去年羅大佑發《家3》追求的品質與完整性不同,只發了一首《新寫的舊歌》。不想用自己的女裡標榜自己,也不想仗著年紀大就說教只是,用自己標誌性的唸白旋律唱完一整首歌。旋律大家也早就習以為常了完全談不上突破,更談不洗耳。只是慶幸我們的大哥也發作品了。


與剛剛周杰倫發的《不愛我就拉倒》不一樣,他沒有設任何一句洗腦的旋律,只是在講自己和關於父親的一些感受。對於自己的“過氣”早已看淡,只是好像一位老朋友好久不見,和你在燒烤攤聊幾句家常。


看了一些關於最近的李宗盛的動態,在他好朋友安迪一首打造的上海“簡單生活節”上,他說:“做作品首先是好聽,然後是真實。”也許,在“吉他李”(這是他的吉他品牌名字)眼中,如今的世界早已不屬於他了,經歷了算是比較輝煌的上半生之後,自己只是心中難免有些孤獨,偶爾寫首歌與如今同在北京生活的竇唯一樣去“籌知己”。如今的他過了追求浮華的年紀,只想用自己以前“比女人還細膩的心”再窺探一下自己。不用旋律抓人,只用自己一份不造作的真情實感來創作。

▲李宗盛和他的吉他品牌“吉他李”


作為曾經的華語樂壇巨星,如今的華語樂壇的劃時代人物,李宗盛的作品明顯沒有和周杰倫一樣引起大面積的關注。當然,也能看出來他並不希望被多少人關注,沒有記憶點的旋律是幾乎不會新粉的,他只是講了自己這麼多年了對與父親的情感交流上有遺憾,想讓關注他的年輕人別為自己的青春留遺憾。如去年沉積半年發《那年我五歲》的汪峰一樣,從明星的架子走下來,做一個比聽眾經歷更多的兄長,做一個沒有架子的音樂人。


如今“年少不聽李宗盛,聽懂已是不惑年”成為了爛大街的金句,多少人可能都期待著他能在創作一首《山丘》這樣的作品,試著讀懂一個華語樂壇豐碑的心。想起去年高曉松致敬李宗盛大哥的《越過山丘》,大家覺著李宗盛是個多情的詩人,能洞穿人生。


▲李宗盛《山丘》的高曉松致敬之作《越過山丘》宣傳照


而李宗盛,這首歌告訴你,我如今只是一個歷盡千帆還有遺憾的老人。


【想看到更多與音樂人相關的問答,歡迎關注朝陽市群眾。】


羅根老鐵


帶著一種講和的心態,是和自己和解也是和逝去的父親和解。就像李宗盛自己說的:這是一首新寫的舊歌,它早該寫了。寫一個人子和逝去的父親講和。

年近60的李宗盛,已經經歷了大半的人生,各種繁華榮辱都經歷了,自己也是三個女兒的父親,自己也是遠近聞名的大孝子,在對母親的孝順上,亦是佳話。想必這時候再來談及父親,一定是帶著更多的平靜地和解吧。

父子之間的情感與父女之間的感情,會有比較多的不同。父親對於兒子會有更多的期待,也有更多的嚴格。年少的李宗盛是一個學習成績並不好的學生,中考失利,上了不知名的工專,而且用了7年才畢業。李宗盛那時是自卑的,父親當然也會有所失望,只是當不善表達的父親遇上執拗固執的兒子,矛盾和尷尬在所難免。

李宗盛在這首歌唱到他更像是個若無其事的旁觀者,刻意拘謹的旁觀者。這想必是李宗盛年輕時候的感觸。不過經歷了沉浮,到了一定的年齡,就會開始迴歸純真,就連李宗盛自己也承認自己越來越像小孩子,他開始懷念父親了,終於唱出:爸,我想你了。令人動容。

“那夜醫生說手術非常危險,倔強的認為一向健壯的父親可以挺過去,進手術房前牽著父親的手,那是我有記憶以來,我們父女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牽手...”這是粉絲回憶與父親的最後一次見面,引發人共鳴。

我們或早或晚,都要經歷親人離別,到最後都要學會珍惜,我想這首《新寫的舊歌》寫的是失去過的人和即將失去勸勉要懂得珍惜的人。


娛是一個圈


臺灣三大音樂人裡面,李宗盛一直是最貼近大眾的那位,其餘兩位小蟲和羅大佑,多多少少都有一些自由成長的成分在,因為本身沒有太多離經叛道的新聞纏身(除了小蟲),所以大眾談論的很少,唯獨李宗盛,總是能為大夥兒暢所欲言地評頭論足。如果說是因為李宗盛和藹,但從他小時候的成長經歷看,他不像是可以和藹處之的人。可能也因為他本身捧紅了太多女歌手,而他也幾乎和所有他捧紅過的女歌手都曾經多多少少傳出過不少緋聞,而其中有些緋聞又成為了現實。可能這才是李宗盛經常被大眾談論的最大原因。

小時候,李宗盛是一個很靦腆或者說很自卑的人,加上學習成績很差,自己又不善溝通,所以周圍基本沒有人願意和他做朋友。這從他之前接受過的採訪中就能看出來。他就在這樣的氛圍中長大,當他意識到周圍的女孩子都不願意和他玩耍時,他開始嘗試去思考為什麼女孩子不願意和他說話,進而開始觀察周圍女孩子以及其他小夥伴的日常行為,所以,他是一個很懂女孩子內心的人。甚至可以這麼說,如果李宗盛說他懂女人的能力排行第二的話,恐怕沒人敢自稱第一。

也就是在他強大的對女性瞭解的基礎上,他開始嘗試做音樂製作人後,幾乎和所有他擔綱音樂製作人的女歌手都有緋聞或者談過戀愛,當然,更甚至的他和林憶蓮還結了婚。但讓人費解或者說一點都不讓人費解的是,他自己的婚姻其實最終都不是很好的結局,可能就像古人說的“師爺做不了大官”一樣,就是因為他太懂女人,所以最終也沒有一個盡善盡美的感情。

李宗盛最早擔任音樂製作人時,他包裝的女歌手是鄭怡——他的女朋友,而鄭怡走紅的歌曲名字叫《小雨來的正是時候》,而這首歌的創作人就是初出茅廬的小蟲,李宗盛憑藉鄭怡的表現開始成為成功的音樂製作人,而小蟲也因為鄭怡的表現開啟了他的音樂生涯。

都說羅大佑的音樂風格是大愛,小蟲的音樂風格是瀟灑多變,而李宗盛的音樂風格是小愛。可能這些評價在他們三個的某些歌曲中會有體現,但如果這麼明確地區分,恐怕有失偏頗,畢竟羅大佑也有《童年》、《光陰的故事》和《戀曲1990》等這樣溫情脈脈小愛氾濫的歌,而小蟲也有《我是不是你最疼愛的人》、《心太軟》和《我可以抱你嗎》等這樣纏綿悱惻哀傷遍野的歌,而李宗盛,咦?好像他還真沒像羅大佑《東方之珠》、《皇后大道東》和《明天會更好》等這類大愛的歌。可能唯一接近的歌,就是《凡人歌》和《給自己的歌》了,如果還要加,也可以把他最近剛寫的新歌《新寫的舊歌》加上,其它的,還真的不太好找。

許是老百姓們一直過的都是小愛的生活,所以李宗盛也就坐上了臺灣三大音樂製作人榜首的位置,無它,大家對風花雪月還是更偏愛一些。

還有一個有意思的事兒是,李宗盛的第一首歌曲名字叫《結束》,不知道是不是他覺得終於可以向以前想把妹子卻把不到的日子告別,箇中緣由就無從得知了。

戊戌年四月十六


僧伽藍


李宗盛的《新寫的舊歌》上線,這是一個埋藏在他心裡多年的心事,寫一個人子和父親講和,在臨老的時候。

歌詞裡有:父親身份是旁觀者,和憂心忡忡的母親形成鮮明對比。到臨老,才想到反省父子關係,這困擾半生沉甸甸的命題。說出那些年追求夢想,父親無力參與,更沒聽到微弱的嘉許。

這首歌像是一封自述,不是思念的主題。其實在很多人心中,不止是李宗盛他和父親兩個男人,其實有很多人和父親的關係很淡,用歌詞來形容就像是終其一生長得像而已。當然也有幸運的,兩人能夠成為知己,也有不幸的,就只能是甲乙。

天下父親多是平凡人,當自己到這個歲月,回憶過往之際,在自己庸碌無為的日子裡,只能卑微的喘息。

年少時吹噓的風景早已忘記,但是現在只能記得父親眼中那個渾濁的眼神。這首歌中道出了年少的自己很傻,等到終於好像活明白了,好像已經來不及。往事像一場自演的電影,歷歷在目,年少的傻和天真,不羈和倔強。

如今60歲的李宗盛,離過兩次婚,有3個女兒。近日有媒體爆出李宗盛三婚的消息,其實這件事無論是真是假,歌迷們都只是關注作品不關注生活,但是剛傳出緋聞,就爆出了新歌作品,如果真的是炒作,那我只能說宣傳團隊手法太低級,不入流。

聽完這首歌,就是這個味,就是這個風格,到了一定年齡才有人生自己的感悟!這就是歲月帶給人的一種魅力。


銳影Vanguard


《新寫的舊歌》是李宗盛大哥近日發佈的新歌,其實新歌就是花甲之年的李宗盛,寫給寫給自己父親的一封沒發出去,封存在內心很久的信,歌曲似乎是夜裡與父親的細細低語,檢討自己和父親的關係。追悔自己沒能陪伴父親走到生命中的最後一秒鐘。

歌詞:比起母親的憂心忡忡,他更像是個若無其事的旁觀者,道盡了天下所有父子之間微妙的相處方式。其實普天之下的父子情,幾乎都如出一轍。李宗盛感慨道:兩個男人,極有可能終其一生只是長得像而已。有幸運的,成為知己;有不幸的,只能是甲乙...

李宗盛的父親是瓦斯行老闆,他在家幫忙送瓦斯”李宗盛喜歡音樂,而父親不善表達情感,專心於他瓦斯店面,他很倔強對父親敬而遠之。

中國式的父子關係,父親代表著威嚴,是一種監視和限制,大多時候並不能與兒子進行情感溝通,導致互相不理解。當兒子長大成人,或許等他經歷了大半個人生,也到了這把年紀,他才會在自己的倔強中,體味到血脈相連的深情。

爸 我想你了到臨老 才想到要反省父子關係。經歷了大半個人生的李宗盛,一首新寫的舊歌,怎麼把人心攪得,讓滄桑的男人 拿酒當水喝,聽的過程中讓人第一次如此害怕時間流逝、家人變老。歌中的唱段唸白的字裡行間,卻讓人感同身受。有些人,有些事,已來不及。不知不覺中就聽酸了鼻子、淚溼了眼眶。


戰狼No2


1.繼續了李宗盛遊吟詩人一般的唱腔,幾乎是逐字逐句地念出,不像是唱一首歌,更像是念一首長詩。說實話,不好聽。勝在感情真摯,而且,大哥都他媽60歲了啊,這年齡來說父子話題,已然立於不敗之地。


2.亮點繼續在歌詞,尤其是最近剛好有杰倫的豬玉在前,比起“哥練的胸肌,如果你還想靠”,李宗盛顯然深邃含蓄多了,一開始的“比起母親的總是憂心忡忡,是啊,他更像是個若無其事的旁觀者”,表述就非常到位。


3.其中,最容易打動人的,應該還是這一句:“兩個男人,極有可能終其一生只是長得像而已。有幸運的,成為知己;有不幸的,只能是甲乙……”好多難以言盡的父子關係,可以說被這一句話道盡。


4.其實這一句略微讓我有點出戲,雖然他應該說的是路人甲、路人乙,但我第一反應是甲方、乙方,倒是有點像我與父親關係,他一度扮演甲方,我長期充當乙方。笑完又有些傷感。


5.今天下午開會時還聊到,表達對母親的愛,相對來說容易許多,女兒說愛媽媽,兒子說愛媽媽,都好說出口,不會矯情,也不會遇到不解風情,可在我們的話語體系裡,父愛如山,山是巍峨的、沉默的、不可挑戰的。


6.可能也正因如此,反而有不少的感情,需要藉助歌來表達,比如許飛的《父親寫的散文詩》,經由李健重新演繹後,無數人聽完潸然淚下——

7.還有,筷子兄弟的《父親》,歌詞就更加直白了,我曾目睹身邊無數人在KTV唱起這首歌,朗朗上口是原因之一,直擊人心是原因之二吧。

8.也聽過前同事分享過的一首很老的歌《牽不到你的手》,看過他寫的好多條回憶亡父的微博,下雨的夜,喝得微醺,初為人父的慌張,對父親的思念,真是他說的“此情無計”。

9.如果真要捫心自問,我對這種情緒著迷,除了自身的際遇外,也有並未道破的原因:這種情緒的表達太有難度太需要技巧了,不是一句“媽媽我愛你”可相比,和菜頭在父親去世之後寫的《再見爸爸》也曾深深打動我。


10.喏,你看我我說了這麼多,與李宗盛這首歌相關的,無非只是一個由頭。我考上大學那一年,也與父親去過一次KTV,在一堆親友的包廂裡,他唱了一首1981年的歌——《爸爸的草鞋》。


11.嗯,我爸爸其實還無病無痛地活著,有時,我又覺得他好像已經死了。聽完《新寫的舊歌》後,我微信轉給他了。


詹萬承


之前沒聽他寫過關於父親的歌

只是在《阿宗三件事》裡

“我是一個瓦斯行老闆之子”

到今天八點發行的這首

《新寫的舊歌》寫到關於父親

“我當這首歌是給他的獻禮

來不及說的千言萬語

一首新寫的舊歌

它早該寫了

寫一個人子和逝去的父親講和”

從小李到老李

越來越多一點給自己

不必再那麼取悅聽眾[可憐][可憐][可憐]


都沒睡呢啊



時隔五年,大哥終於發了一首新歌,一首描寫父子的歌。依舊是大哥的風格,依舊是大哥的嗓音,不同的是這一次的情感。


這一次大哥描寫的情感,並不同以往。是他從來沒有寫過的父子情感。在他60歲的時候,在他真的不再年輕的時候,嘗試著寫下這樣一首歌。


“有幸運的,成為知己。有不幸的,只能是甲乙。”這是對父子之情的兩個極端,更多的父子之間其實並沒有這麼複雜,反而很簡單。


父子之間本就是世上最親近的人,不過可能往往由於兩個人太相似,卻又造成兩個人之間各種矛盾。畢竟“同性相斥”嘛。可是無論如何,我還是相信父子之間,就應該是知己,就應該能理解,就應該重關愛。


這一次大哥想他的父親了,他所表達的情感也是他們父子之間的。李宗盛之所以成為李宗盛,我想關鍵就在於他所描述的情感,能夠喜歡他的人,看到不一樣的自己。


雨天論娛樂


這首歌在李宗盛作品中獨樹一幟,但詞曲和唱腔一如既往的很李宗盛,鏗鏘,奇崛,初聽之下甚至有點顧此失彼的錯愕感,但幾遍循環下來,很容易就讓人沉浸其中而不能自拔,這就是李宗盛歌曲最大的魅力之一。

正如歌中所唱的“遺憾我從未將他寫進我的歌”那樣,李宗盛寫盡了人世間的各類俗世情感,但父子之情在此之前從未涉足。而如今進入“耳順”之年的李宗盛,舉重若輕地勘破心中這個執念,於是,“越過山丘”的李宗盛終於可以雲淡風輕地去審視這種以往刻意迴避的父子之情,從“只顧著和往事瞎扯”的自我沉溺中回過神來,用他最熟悉的方式與那個已逝的男人講和言歡,這首厚積薄發的《新寫的舊歌》就這樣行雲流水地在他的筆端汩汩而出。

兩個男人之間的父子之情,總是拘謹而沉默的。李宗盛在這首歌中用“比起母親的總是憂心忡忡”而小心翼翼地切入父親他這個“旁觀者”的角色,這種進入方式在很特別,甚至讓人感覺到歌者本身在一開始也是以一種“旁觀者”的視覺介入其中,然後再一步步通過自己真切的感悟去深入其中再自然過渡到兒子的角色定位,直至到那句“爸,我想你了”直接把這首歌的主題挑明。

關於父與子的關係,“兩個看來容易卻難以入戲的角色能有多少共鳴”這種表述十分精準而有力度,確實天下的父子關係總是等為人子者成熟之後才可以這樣客觀的審視,“兩個男人,極有可能終其一生只是長得像而已。有幸運的,成為知己;有不幸的,只能是甲乙……”年輕時絞盡腦汁怎麼也寫不出這樣看似平淡但卻入木三分的深刻叫人拍案叫絕的句子。

真的,關於對父親的抱怨,總會在成熟後某一時刻才恍然大悟,原來一直在誤解了這樣的人生命題。許多寫給父親的歌都曾經這樣的感嘆,比如李健的《父親》中寫道:“你為我驕傲,我卻未曾因你感到自豪”;比如張學友唱的“想和你再去吹吹風,雖然已是不同時空,還是可以迎著風,隨意說說心裡的夢”;比如末小皮《遠山》中“你對我的愛,只是被掩埋,表達不出來”,還有諸如汪峰的《爸爸》、紂王老胡的《匆匆》、許飛的《父親寫的散文詩》等等歌中都有這樣類似的情感表達。

這是一首極端私人化的歌曲,但卻像是普世化的情感咒語,在每一個聽著的心中都能很容易找到共鳴的節拍,尋覓到自己內心深處的感動。這個年頭,活到不再年輕的這把年紀,幸好還有李宗盛,我們堅硬的內心深處的柔軟還會不經意間被他漫不經心的吟唱所深深地打動,也算是一種幸運的幸福了。


吃素的穿山甲


第一次聽到就很喜歡這首歌,雖然我沒有歌詞裡和父親那種生疏有隔閡的關係,但是能夠聽得出李宗盛大哥的思念、慚悔、教育這一代人的意思,歌詞就像一封信一樣平鋪直敘,但確實讓人心痛難過的一種關係

希望這世界上所有的關係,都不要等失去了才懂珍惜和在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