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為什麼《黃帝內經》中明明說"經絡"可以看到,到了現代卻說"經絡"看不到?

強哥好高興


首先要先說一下這個問題提出來的描述的解釋

《黃帝內經》是確實把人體血管和臟腑利用解剖學分析明確,故而有了上面這段,但是單純肉眼可見的這些東西是怎麼工作的呢?於是古人提出了臟腑和經絡的藏象學,也就是把肉眼可見的器官和血脈以及肉眼看不見的運作機制有機結合起來,形成了黃帝內經的經絡學說,具體理由可以看看如下分析:

首先要先了解一下古人如何瞭解到經絡的

《黃帝內經》首先就是利用解剖學去了解人體血脈,臟腑.

“經絡”這個詞彙的出現最晚。《回眸與反思:中西醫結合二十講》的作者統計了《靈樞》與《素問》中“經脈”與“經絡”兩個概念的使用次數。“經脈”一詞的使用是:在《靈樞》為52次,在《素問》為33次,一共是85次。“經絡”一詞的使用是:在《靈樞》為31次,在《素問》為26次,一共是57次。該書作者說:“據此可知,經絡一詞應該晚出,它是經脈和絡脈的簡稱。此前更多用‘經脈’一詞。”該書作者自問自答:“經脈怎麼變成了經絡呢?這是由於後來《內經》將‘脈’分作三級:經脈是主幹,主幹分為支絡,支絡再分為孫絡。” 

 這也就是說,在《黃帝內經》裡,把“經脈現象”給物化成為“經絡系統”了。根據當代經絡實質研究權威專家的定義:“經絡系統是由十二條正經、八條奇經、經別、絡、經筋和皮部構成的網絡周布全身的一個複雜系統;是人體機能的聯絡系統、調節系統和反應系統。”根據這個概念定義,它是我們人體裡存在的一個具有特殊功能的解剖生理學系統。這種觀點,被稱為是“黃帝經絡學說”。

有了肉眼可見的脈絡自然就要考慮其工作原理,於是經絡和臟腑所說的心肝脾肺腎等名詞既有藏象學(即所謂的臟腑虛化內容所指)含義,又有解剖學上的含義。

至於現代說“經絡”看不到,就要提到一個人--惲鐵樵。

當時西醫學傳入中國時,是伴隨著西方科學技術內容,以入侵的方式,包括戰爭和文化入侵的方式傳入的,關鍵是,在某種意義上來說,這種入侵還成功了。所以,當西方科學技術思維成為主流時,西醫學的心肝脾肺腎等名詞的即使雀佔鳩巢,也沒有人提出反對意見,要求其另造一個字作為專有名詞。反倒是被打作“異端”的中醫學,不得不為這些詞原來就有,卻又區別於“主流”的內涵尋求解釋。故而他提出了個臟腑虛化理論:“春生物授之夏,夏長物授之秋,秋成物授之冬,冬藏物以待春之再生。故四時之序,成功者退。母氣即衰,子氣代王。《內經》以肝屬之春,以心屬之夏,脾屬之長夏,肺屬之秋,腎屬之冬。則肝授氣於心,心授氣於脾,脾授氣於肺,肺授氣於腎,腎授氣於肝。故《內經》之五臟,非血肉之五臟。乃四時之五臟。不明此理,則處處荊棘,《內經》無一語通也。”於是自此之後中醫理論的經絡臟腑都只有藏象學含義而沒有解剖學含義了。

現今大家重新去認識黃帝內經,也因此思考,內經所描述的經絡是什麼,經脈是什麼。切忌混為一談。


我心自在無礙


“凡此十五絡者,實則必見,虛則必下,視之不見,求之上下,人經不同,絡脈異所別也。” ——《黃帝內經靈樞》

這裡的實則必見,虛則必下是指經脈既可以變為實物讓大家看見,也可以隱藏在皮肉之下。這明顯說明那時候的人是可以控制其顯現的,或者對話的雙方具備這樣的能力。其實有些修行人士,可以通過自身修為,利用陰陽之理,把經脈在皮表顯現出來。不過現代這樣的人太少了。

而更多的是像我們這種普通人,經脈作為虛像是看不到的。那怎麼才能看到了呢?李時珍的《奇經八脈考》有一句:“內景隧道,唯反觀者能察之。”

這裡的隧道就是指經脈,因為古人認為經脈是人體作為溝通天地的渠道,類似於能量輸送的管道。而反觀者是指具備內視能力的人,但是內視是需要長期鍛鍊才能具備這種功能。在古代有正宗醫學傳承的人其實他們都是要“練氣”的,如此才能更準確的使用“望”的功能。現在隨著“醫運”的低估,此類人更是稀少,但欣慰的是傳承未斷,一直在伺機發揚光大。

修行是一件很難的事,怎麼辦?

到後來,通過不停的驗證,發現人體的不同部位,比例是相近的,比如高大之人拳頭也大,矮小之人拳頭也小,人的經絡穴位也是如此。有心的朋友可以發現,你去盲人按摩的時候,他們會在一開始握一下你的手,這其實就是在確認“大小”,然後根據這個比例去找穴位。


方見


這個問題我也詳細講過好幾次了,但還是很多人不知道,再大致說下吧。

大家首先要弄明白一點,人體的結構極其複雜,因為人體不止表面肉體,這個由細胞構成的這個身體。宇宙的粒子是從小到大,由小粒子組合成更大一層粒子,那麼更大一層粒子構成的世界,就是一層宇宙。 因為粒子不是單獨存在的,而是同等層次大小的粒子遍佈宇宙一切,比如, 原子是一層,往上更大的分子是一層, 稍微大點的分子又是一層。 再到我們能看到的星球是一層,到銀河系又是一層,到眾多銀河系組成的小宇宙又是一層粒子。

那麼在這些粒子層面上的,很多粒子們組成了那個境界的宇宙和事物,宇宙是多層次多空間結構,人體也是如此。一定微觀到分子細胞這一系列大大小小的粒子,構成不同層次的人的身體,這些身體本身就處於另外空間當中,但是互相作用,同為一體,整體構成了你的身體。而人的眼睛只能看到最表明的肉體,骨骼和血肉,目前醫學也只能研究到分子細胞,就到底了,還只是研究一個點,而不是一個面,所以他就看不到另外空間的身體形式,從而否定經絡的存在。

人體的經絡就是人在更微觀空間身體上存在,其實人體的經絡比人的血管都多,都要密。表明肉體內臟之間沒有血管,可在經絡存在的那層人體上,連臟腑之間的空隙都是脈絡!脈絡不通,氣阻塞,就到導致人有病,不舒服,也會影響到人的表明身體,反映出來就是病症。為什針灸能治病,從表明看,扎那下有什麼用呢? 連活血都算不算,是吧? 可人家是直接針對更高層的人體的經絡來的,找對問題關鍵點可能就會有特效,

有句話不是叫通則不痛麼 找對方法就是那麼簡單。人的真體是在那邊,現代西醫發現不了,所以連針灸也不承認,但不影響他的實效。

在層層更深的空間,那個人體的存在和表現形式又會發生很大變化,每一層空間都不一樣。過去很多大醫學家都是開了天目的,他就能看到層層人體的本質,經絡圖就是那麼畫出來的,可不是有些人以為的,多少年積累經驗,扎遍全身摸索出來的,這是屬於超常的手段了。《黃帝內經》還有很多醫學著作,他的作者和來源都不簡單,也不是一般人能寫出來的。現在更多的中醫繼承的只是藥方和經驗吧,真正厲害的東西已經失傳了。

講透更多高層次的揭=。==秘: a a a 、 pomi 、 pro


橫行無忌大喵子


中醫所說的經絡,是無形可徵的臟腑功能活動航線,它貫穿於人體細胞與細胞之間的組織間隙-內環境中,是看不見的無形通道。《黃帝內經•靈樞•經脈》曰:經脈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間,深而不見。《黃帝內經•靈樞•卷之三經水第十二》雲:黃帝問於岐伯曰:經脈十二者,外合於十二經水,其有大小、深淺、廣狹、遠近各不同,五臟六腑之高下、大小、受谷之多少亦不等,相應奈何?••••••。岐伯答曰:善哉問也!天至高,不可度;地至廣,不可量,此之謂也。且夫人生於天地之間,六合之內,此天之高,地之廣也,非人力之所能度量而至也。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中醫黑-手機用戶@81325575844,看懂了嗎?接下來就是你的截文,是指"皮肉在此"才能度量,懂嗎?)。所以,中醫所說的經絡,是看不見的,在黃帝內經中,也找不到經絡可以看見的章節詞彙。


子祥677


黃帝內經:“凡此十五絡者,實則必見,虛則必下,視之不見,求之上下,人經不同,絡脈異所別也"。小編理解認為,經絡是經脈與絡脈總稱,是氣血循的通道。經脈就是微動脈,絡脈就是微靜脈。因為古人沒有顯微鏡,最小的孫脈絲脈肯定肉眼看不見,稍微大一點的可以看到。經絡與人體神經相互交叉在一起。人之所以得病,大部分是微循環堵塞所致,由於微循的堵塞,又影響到神經系統的運行,形成痛則不通,通則不痛。中醫師通過外治法的刺激,既疏通了經絡,又刺激了神經,從而達到治病的目的。從黃帝內經通篇對經絡的描述,就可看出端倪。


通經助陽


怎麼當時中華民族的祖公那麼聰明,到了現代,科學發展史一綽綽不過千百萬年,便變成另一種民族了,真的象西方人一樣愚蠢麼!這中國人的悲哀啊,……為什麼現代人要看不到前人的經絡呢?你們現代人不如相信點“科學!”吧,……自進入“高科技低智!”年代以來,讀死書的讀爛書座爛橙子,……你們都給我看看,為什麼你們放棄了祖先來頭,不能象前人那接續重科學呢?特別是現代的“西醫”不知是自大,還是以西方蠻教“欺師滅祖!”太缺德了,就得不到前人的智慧!還是顧著自己工作好了,“屠醫!”,根本沒有見得有一點科學質量,懂科學、用科學!難道以“金屬代人!”嗎?所以身為咱們的“國人!”,根本跟不上古代的科研人員的萬分之一啦!為什麼現代人治不好病,科學始祖“華陀!”是怎麼治病的!不如舉頭看看古代最出名的科學家“神農!”,不說你們跟他讀書萬卷比,身為一個醫生,一樣要重視科研,為什麼要以舌頭親身體驗!現代的人根本不比,總是以老鼠去體驗,說明“老鼠藥好啦!”,我光光從衛生間解手時,藉著傻子思維,科普了一下,想想現代人真的好笑,真的生眼不生晴,兩眼瞠光也不是等於沒用,說兩目雙盲好了!如果是中醫的朋友們,我告訴你!並向你推薦一部亮子“經絡探測儀!”,此儀器只要是一部微型“磁共振!”,是根據低磁傳感器、明顯透視經絡探測儀,愚那部已經是第六代了,此儀器比較中醫看病,經老夫反覆側試,比中醫四診相比非常準確!非常科學啦!不訪你可試一下,按你自己把病人診斷作出記錄!再開動該診療儀,比一比,便令你心服口服,神乎其神了。



蒙民心聲


不是到了現代才說經絡看不到,明代李時珍的《奇經八脈考》有一句:‘內景隧道,唯反觀者能察之。’就是說在經絡看不到,只有把注意力集中於自身的時候,可以體驗到。。。

"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是說每一個人的體格不同,但經脈的位置比例是近似的,可以通過個人自身的比例(骨度法、分段劃線法)找到。。。

“凡此十五絡者,實則必見,虛則必下,視之不見,求之上下,人經不同,絡脈異所別也。”當病人患上‘實症’的時候,經脈隱約現於皮下;‘虛症’的時候,雖然看不到經脈,但經脈還是可以找得到的。

中醫是一門學問,學問這東西總會有人探究、質疑、提出新觀念並去驗證,才會有進步的。

按照現代的觀念,經絡不是神經,但是卻和神經的功能密不可分。你研究過脊髓神經的節段分佈嗎?比如頸5、頸6的神經分佈和手太陰肺經,手陽明大腸經的分佈非常接近。。。可以從人體解剖看到的是神經,但是經脈要比解剖看到的東西複雜多了。比如負責感覺和運動的脊髓神經和負責內臟功能植物神經在同一節神經中樞的時候,是否有某種聯繫?若有聯繫的話,我們能否通過某種運動來調節內臟的功能?

文明的碰撞,才會有新的發現。做為現代中國人,學中醫丟棄西醫,或者學西醫丟棄中醫,都是太可惜了。


夏天的蟲4


經絡不是一個用肉眼直觀的物體的存在,它是在人體各器官運行的一種氣,人活著就是靠這種運行的氣,年輕力壯的人就氣盛,歲數大了氣就氣衰了、弱了,檢查也沒毛病,就是沒年輕人強勁。人一旦死了,氣就沒有了,經絡閉塞,融入肉體。打個比方,飛機在飛行的時候是有航線的,它不可以亂飛,這個航線就是此次飛行的經絡,只要停飛就沒有了,你也看不見航線在哪,還有大家用的手機,這信號就好比是經絡,沒有信號手機就是個玩具。


雲霧山說事


吹,繼續吹,承認古人說的經絡就是現在解剖學上的血管和神經能死啊,一味的掩耳盜鈴,實際上,沒有中西醫之分,只有現代醫學和古代醫學之分。言必稱古一扯就扯到黃帝、堯舜禹、孔子老子釋迦牟尼之類,真的好嗎?如果說以前的社會,以前的人都那麼好,我們發展了幾千年不是很奇怪的嗎?一直在倒退?越發展,越倒退?夏商周時期的人跟野人差不多。,跟我們的社會有多少可比性?


大鵬說事


中醫就是把人類早期對於人體最粗淺模糊的認識異想天開的演繹。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thumb_url": "14a7c000aa9e5f9c062e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