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 中國歷史上最勵志的皇帝,三十餘年堅持如一,用畢生詮釋何為英雄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魏黃初二年(公元221年)3月15日,劉備於成都接受群臣勸進,即皇帝位,改年號為章武,這一年劉備已經六十歲。在此之前,劉備聯合孫吳於赤壁大敗曹操,獲得荊州五郡,後又奪取益州、漢中,遂自立為漢中王。在曹丕逼迫漢獻帝禪讓後,蜀中百姓傳言獻帝已經遇害,劉備這才完成了從諸侯王到開國皇帝的身份轉變。

中國歷史上最勵志的皇帝,三十餘年堅持如一,用畢生詮釋何為英雄

▲漢昭烈廟劉備塑像

說起三國英雄,後世大多數人都喜歡才華橫溢、瀟灑豪邁的曹操,壓根看不上虛情假意、一打就跑、不斷寄人籬下的“大耳賊”。然而這個人,卻實實在在是個無與倫比的大英雄。劉備,算是那個時代幸運兒中最不幸的一個。家道沒落、父親早亡,只能跟著母親在家裡編草鞋織床單。這在極其看重家庭出身的東漢末年,實在是件非常糟糕的事。

隨便看看前期的各地豪傑,無論是曹操、袁紹、袁術、孫策,還是劉表、劉璋、公孫瓚,但凡曾經割據一方的,沒有誰的家庭出身差。雖然劉備掛著一個不知真假的“皇叔”名號,但那個時代的世家大族連皇帝都不一定理睬,更不會在意這個賣草鞋的“皇叔”,何況他的祖先還是以子孫繁多而聞名的中山靖王劉勝。可以說,劉備後來能夠受到各方勢力的尊重,真的是自己掙來的。

中國歷史上最勵志的皇帝,三十餘年堅持如一,用畢生詮釋何為英雄

▲漢昭烈帝劉備劇照

出身不好,那就只能一心一意的搞“學術”,成為大師和意見領袖,也能將生活過得滋潤快活。畢竟那時候人才是稀缺資源,貴族們想要裝點門面、襯托自身,需要與這些有學問的人合作。然而劉備好不容易去名士盧植門下深造時,留下的評語卻是“不甚樂讀書,喜狗馬、音樂、美衣服”。對劉備而言,讀書真的不是其理想,從小他就渴望當皇帝,指著自家的樹說“吾必當乘此羽葆蓋車”。

漢靈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黃巾起義爆發,征討有功的劉備前往安喜縣出任縣尉,結果沒當多久就被督郵宣佈免職,想去求見督郵高抬貴手,督郵卻稱病不見,一氣之下便綁住督郵猛抽鞭子,然後棄官逃亡。說起來真是不可思議,但凡是劉備投奔的人,幾乎過不了多久都會垮臺,而劉備還總能找到下家。

中國歷史上最勵志的皇帝,三十餘年堅持如一,用畢生詮釋何為英雄

▲曹操劇照

投奔老同學公孫瓚,短暫地統領過徐州;依附於曹操,卻被追討,妻兒和關羽都被留在曹營;剛投奔袁紹,後者就被曹操打敗,劉備只能去荊州投奔“本家”劉表;在劉表手下混了一段時間,曹操又來打劉表......用陳壽在《三國志》中的話說,就是“先主敗績”,劉備大半輩子只幹了兩件事:寄人籬下和逃跑。這時候,他已經47歲。

從自傲睥睨的少年,到漂泊不定、一事無成的中年大漢;從群雄並起、機遇無限的漢朝末年,到曹操在北、孫氏割據江東的時代,劉備一直在生死線上掙扎,在風雨中飽嘗人情冷暖。快五十歲了,他手下的士兵加起來不到一萬,身邊的將領只有關羽、張飛、趙雲這些草根。他出身不好,沒錢沒人也沒底,天資幾乎可忽略不計,但他在將近30年的時光裡,從沒有放棄也沒有動搖,一天一天地堅持,其中況味或許只有他自己能懂。

中國歷史上最勵志的皇帝,三十餘年堅持如一,用畢生詮釋何為英雄

▲三國時期益州地圖

在劉備投奔過的人中,有欣賞他的,有猜忌他的,也有看不起他的,但他每次都是淡然處之,既不諂媚也惱怒。在這些人的手下幹活,劉備沒錢也沒地盤,只能鍛鍊自己帶兵打仗的手段和思路,積累自己的微薄名望。日後劉備與劉璋火拼時,其行動之老到令人咋舌,佔據益州後迅速建立起屬於自己的軍事、內政班子,而他之前從沒擁有過這樣的團隊。由此不難看出,劉備在寄人籬下之時,仍牢記初心,不忘學習積累。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劉備進位漢中王后不到兩月,關羽被殺、荊州失守,痛徹心扉的煎熬使他沒有做任何事的心情,不顧勸阻一意伐吳。黃初二年(公元221年),劉備稱帝后不到一月,張飛遇害。劉備強忍悲痛,率4萬大軍順流而下,想要收復荊州,卻不料遇到陸遜火燒連營,一直逃到白帝城才算脫險。一串打擊接連而至,劉備自覺大限將至,遂不回川,休養半年後將後事託予諸葛亮,撒手西去。這一年,不過章武三年(公元223年)。

中國歷史上最勵志的皇帝,三十餘年堅持如一,用畢生詮釋何為英雄

▲長江三峽白帝城

回顧其一生,劉備自尊自重、不為失敗自慚形穢,坦坦蕩蕩地追逐理想,每一天都砥礪自己,堅持到底、隱忍不折,這就是英雄氣度。如果說曹操是令人一見傾心、天生富有魅力的領袖,劉備就是憑藉胸懷、意志與勇氣踏上坦途的平民英雄,是每個人都能成就的英雄。

參考文獻:

《三國志》《三國史》《三國史研究》

微信公眾號:趣觀歷史,每日為您甄選好玩有趣的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