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山西境內已發現的溶洞有哪些?

太原晚報


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區地下水長期溶蝕的結果,我國是個多溶洞的國家,尤以廣西境內的溶洞著稱。不過想去看溶洞,不用捨近求遠,山西境內就有不少溶洞景點。

禹王洞位於忻州市城東南20公里處,因相傳禹王治水時在此居住而得名,舊志稱仙人洞。現已探明的洞深7000餘米,對外開放的有議洪廳、治洪廳、洩洪廳等三廳十洞。洞內九曲迴環,奇筍怪石,景象萬千。 太行龍洞位於長治市武鄉縣蟠龍鎮石泉村。 洞內溶石錯落有序,洞中套洞,晶瑩透明,千姿百態,景觀奇特,各種造型奇特的鈣化景觀攀沿四壁,流光溢彩,具有較高的科研價值和觀賞價值。龍洞共分4層,總長2000多米,共有400多處景點,目前對外開放的有3層,300多處景點,太行龍洞既有南方溶洞的特徵,又具有典型的北方溶洞特點。

白馬仙洞位於山西離石區東南13公里的九鳳山麓。該洞屬柳林泉域,地質絕對年齡約1.4億年。目前,白馬仙洞洞口已探明的主洞底直線距離約500米,洞口與洞底相對高差168米,專家稱之為“華北第一險洞”。

九龍洞位於壺關縣太行大峽谷後堖峽谷中段的黃崖上,全長400餘米。九龍洞是一個天然的石灰岩溶洞,於20世紀30年代末始被人發現,因洞內有9個支洞,洞內套洞,洞洞相通,洞中有泉,水滴成乳,故名九龍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