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什麼藥材好種又好銷?

用戶2444911056212


你好,我是從事中藥材採購銷售21年的執業中藥師,我來告訴你,種植什麼樣的中藥 既能賺錢又好種植,生長週期短,你種了賣給誰?誰會收?單價 畝產,成本週期等等等等!

,這個主要看你處於 南方還是北方?西北還是東北還是東南地區?地域決定了這個地方能長什麼,適合種什麼!

如果南方地區還是很有前景的,大部分 單價貴的中藥都在南方 ,北方地區 ,貴的不多 ,特別參類比較乏地 成本高 ,不能連種。比如山東地區 金銀花 丹參 這些道地地產還是有對象有銷量。

比如我在雲南文山種三七,至少要三年,開荒地,前期投入很大,風險高!

切記不要去搞不成熟的品種










文山七農


大家好,我是梨區小白,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我認為這4種中藥材是較好的選擇,年收入可觀!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中藥材分別是什麼。

第1種,紅藤,這是一種大血藤,其根莖能夠入藥,有散瘀止痛,殺蟲,痛經活絡的作用,也能用作獸醫用藥,對牲畜誤食螞蟥導致的疾病有一定的療效,在一些農村,就有農民種植這個致富了,賣紅藤果,一年收入可達30萬,其全身是寶,果子能做高檔珠子,藤條可以做椅子等傢俱,紅藤心可做菜。

第2種,七葉一枝花,秋冬季都可以栽種,,採苗後經過加工成乾貨,畝產乾貨300公斤左右,目前市場價格900-1000一公斤,總的來說還是比較貴的,所以種植這個的朋友一年下來收入也是非常可觀的。

第3種,旱半夏,這個要根據每個地方的氣候來種植的,一般來說在2-3月份比較適合,如果是南方地區,而在4-5月份則是北方地區較好的種植時間,等到夏天和秋天莖葉枯萎之後進行倒苗,然後採挖,不過最好是在夏季芒種時節採比較好,因為這個時候半夏的藥材質量最好,其畝產量乾貨為150-200公斤,市場價大概是90-120一公斤。

第4種,天麻,這種藥材對於治療中風療效很好,人工種植最好的時間是春天2-4月份,冬天11月至次年1月,採收大概是每年10-12月份,9月份天麻就停止生長了,在入冬下雪前採收加工,天麻的質量最好,畝產量大概是400-500公斤,目前市場上紅麻150-200元一斤,烏麻180-400一斤,有過種植賣的話收入很可觀,你們說呢。

希望大家因地制宜,溫度、溼度等選擇適合本地的種植。

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謝謝






梨區小白


大家好!我是寧波農野 很高興為您回答 甘草種植

甘草耐旱,耐寒,喜光,不僅在中藥上用途廣泛,還在保健品、調料、食品、化工原料上廣泛使用。近年來野生甘草禁止採挖,致使在全國中藥材市場很難搞到野生甘草,這個重大缺口,必須要人工種植來補充。國家鼓勵人工發展甘草種植,因為這是利國利民的好事。甘草生長2~3年採收,畝產600~800公斤,畝用種子3~4公斤,目前市場價格為9~15元/公斤,在全國中藥材市場上十分暢銷,所以發展甘草前景充滿希望。 柴胡種植

柴胡生長期為1—2年,在條件適合的生產環境下種植,一般1年就可以收穫,畝產幹品100公斤。1年生產的柴胡質量好,柴胡皂甙總含量高。2年生產的柴胡產量高,幹品為1年生的3倍。畝產幹品可達100—200公斤以上。去除成本,每畝純效益為3000多元。




寧波農野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我認為桔梗好種又好銷售,桔梗又名土人參,桔梗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桔梗既是藥材又是食材,地下根莖作藥用,食用,具有宣肺,去痰,咽喉腫痛,排膿之功效,咳嗽痰多,咳吐膿血等。

桔梗還可以作為美食,桔梗菜,桔梗絲,桔梗果脯,桔梗鹹菜,深受大眾喜愛,具有較高的食用和藥用價值,發展桔梗產業,是農民發家致富的好項目。





鄉村海少


大家好,我是綠色北大荒,作為一名三農領域創作者,非常高興有機會交流這個話題:

一、在藥材種植領域中,選對品種當然可以賺的盆滿缽滿,目前比較火的有白朮、天麻、桔梗、金銀花,這四種藥材的需求量在逐漸增加,價格也都上漲,種植成本又很低,可以帶來非常可觀的經濟效益。

、當然,在這次疫情防控中,中藥發揮了非常好的作用。抗擊疫情的中草藥也會價格上漲,建議關注一下疫情防控的中草藥配方。

以上就是我的觀點,希望可以對你有所幫助,同時也希望大家關注我的頭條號,我會定期發一些三農領域相關的文章。謝謝!


綠色北大荒


藥材即可供製藥的原材料,在國內尤指是中藥材,是一些未經加工或未製成成品的中藥原料。中藥是中國傳統的藥材,中國藥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既包含數千年中藥文明又融合近現代西藥文明所創造的中西藥並舉、獨具特色的文化現象。

什麼藥材好種又好銷有以下

1、可以種植黃連、當歸、麥冬、天麻、枸杞這類的中草藥,這類中草藥人工栽培有幾十年甚至百年以上了,比較穩定,種植經驗也比較豐富。

2、中草藥的介紹: 傳統中藥材講究地道藥材,是指在一特定自然條件、生態環境的地域內所產的藥材,因生產較為集中,栽培技術、採收 加工也都有一定的講究,以致較同種藥材在其他地區所產者品質佳、療效好。中藥材種類繁多,來源廣泛,各種藥材又具有多種化學成分。

3、中草藥的成分:中藥材種類繁多,來源廣泛,各種藥材又具有多種化學成分,按照其藥理作用和組成性質,有效成分即具有生物活性,發揮主要藥效的物質,如生物鹼、甙類、揮發油。

傳統中藥材講究地道藥材,是指在一特定自然條件、生態環境的地域內所產的藥材,因生產較為集中,栽培技術、採收 加工也都有一定的講究,以致較同種藥材在其他地區所產者品質佳、療效好。對於這些寶貴資源的開發與有效利用,是中國醫藥學發展的物質基礎。






墨斗哥


  春砂仁

  長期以來生產不足,從越南輸入一部分供應市場。近年來一直保持每千克80元左右,目前售價在65元—70元左右。畝產乾果20千克—30千克,畝產值1300元—1900多元。種植春砂仁技術要求頗高,有條件的山區農民,可以開發種植。

  


大山裡的強哥


藥材即可供製藥的原材料,在國內尤指是中藥材,是一些未經加工或未製成成品的中藥原料。中藥是中國傳統的藥材,中國藥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既包含數千年中藥文明又融合近現代西藥文明所創造的中西藥並舉、獨具特色的文化現象。

什麼藥材好種又好銷 六個新型農業種植項目

什麼藥材好種又好銷

1、可以種植黃連、當歸、麥冬、天麻、枸杞這類的中草藥,這類中草藥人工栽培有幾十年甚至百年以上了,比較穩定,種植經驗也比較豐富。

2、中草藥的介紹: 傳統中藥材講究地道藥材,是指在一特定自然條件、生態環境的地域內所產的藥材,因生產較為集中,栽培技術、採收 加工也都有一定的講究,以致較同種藥材在其他地區所產者品質佳、療效好。中藥材種類繁多,來源廣泛,各種藥材又具有多種化學成分。

3、中草藥的成分:中藥材種類繁多,來源廣泛,各種藥材又具有多種化學成分,按照其藥理作用和組成性質,有效成分即具有生物活性,發揮主要藥效的物質,如生物鹼、甙類、揮發油。


四川張五


大家好我是小麗生活錄,很高興幫大家回答這個問題。這個要看地區需求現在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國家對農村重視改革的深入強調,農民對農業種植的結構,增加收入的要求越來越高,在土地集中了流轉了種植什麼的問題非常突出,對種植中藥材經濟作物也有了認識。但是對種什麼不太瞭解,有點迷茫。對於種植品種的選擇一定要慎重,不要盲目種植,跟風大家都種什麼就種什麼。那樣是掙不到錢的,首先要種植需要量大,好賣的來選擇,中藥材家種品種多達幾百種,而且價格的變化規律也不盡相同,那麼就要一定選擇好種植什麼。一般都會優先選擇金銀花,這種不僅好管理,而且經歷效益好,金銀花的適應能力強,一畝地的收入能有幾萬的收入。所有我感覺種植金銀花是個不錯的選擇。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大家。





王小麗生活錄


中草藥的種類很多,在藥材市場上銷售的常用中草藥就有500多種。其中大部分靠採挖野生資源,人工種植的有100-200多種。有些品種野生資源匱乏,但人工種植的技術研究尚未取得突破,如冬蟲夏草,不能種植。那麼從這眾多品種中,選擇什麼品種種植呢?一般需要從如下幾個因素來考慮:

1.當地的生態環境 首先考察該品種是否適合當地的氣候條件、土壤條件、灌溉和排水的條件,以及其他品種生長習性的特殊要求。比如,西紅花以球莖繁殖,球莖10克以上才能開花,8克以下一般不開花,在長江中下游地區種植,每年可以繁殖出較大的球莖作種,而且收花較多。在西北、華北和東北因溫度低,露地栽培不能正常生長,必須在溫室或保護地才能越冬,而且花產量非常低,種球越種越小,必須年年購種,效益很差,在北方地區種植西紅花基本是不可行的。西洋參、人參、大黃必須種植在冷涼地區,冬天有低溫,才能正常生長髮育。所以這些品種都不能盲目引進種植。各個品種具體的生態氣候要求參看"各論"部分。引進種植品種的生態原則:儘量種植當地的地道藥材品種,這些品種適應性沒有問題,也有栽培技術和市場基礎;對於新引進的品種,則一定要慎重。

2.中草藥種植的收益 這是種植中草藥首要關心的問題。影響種植中草藥收入的因素較多,主要的客觀因素有:種植成本、種源、栽培技術、市場價格。

栽培技術的好壞,直接影響著中草藥的產量和質量。相同條件,有人種植板藍根每公頃產6000千克,而有的只有1500多千克。前者每公頃地有15000多元的純收入,後者則要虧本。這個道理是很淺顯的,在此不再贅述。

3.銷售 沒有地方銷售種植中草藥就沒有任何效益,因此種植前要看是否有銷售渠道,能否賣出去。

(二)種植成本 中草藥種植成本由種子種苗費、肥料費、農藥費、管理費等組成。種子種苗費用是一個要仔細惦量的因素。種子種苗價格不同年份間變化很大,如杜仲種子1994年、1995年每千克300元,現在幾十元也不好銷。種子價格變化基本和中草藥價格平行,但稍滯後。一般種子先於中草藥收穫,如果中草藥產新價格不錯,則種子的價格會迅速上漲。因為人們看到中草藥收益好,第二年都想種植,於是紛紛購買種源。這個時間差短的十幾二十天,長的幾個月。因此,看好某種中草藥需要發展種植,必須及早購買種源。有的年份,如1997年元胡鮮種球達20元/千克,每公頃種苗成本近30000元,這時想種元胡就一定要慎重,種子種苗價格非常高,預示全國種植面積很大,產新時中草藥的價格可能會一落千丈。元胡1998年的價格就只有每千克十幾元,收入還不夠購買種球的成本。

(三)中草藥價格 中草藥價格是選擇品種時要考慮的最重要因素之一。首先應該有一個非常清晰的概念,即每種中草藥價格不是一成不變的,大部分中草藥品種,不同年份,甚至不同月份價格差異能達到幾倍,甚至十幾倍。上文提到的元胡1997年70~80元/千克,1998年下半年只有每千克10多元。草紅花1998年初70~80元/千克,年底只有30~40元/千克。1997年以前黃連20~30元/千克,現在80~100元/千克。影響中草藥價格變動的主要因素如下:

1.中草藥生產和需求量的平衡 中草藥生產量或者需求量的增加減少都會引起中草藥價格的波動。

種植面積增加或減少,風調雨順或旱澇冰雹災害,庫存量增加減少,都會引起生產量的變化。多年生中草藥,如白芍、杜仲,種植者一般會根據市場狀況決定當年是否收穫,這對當年藥材產量的影響很大。現在全國杜仲種植面積在13.3萬公頃以上,但仍有人種植,很重要一點就是人們覺得,杜仲皮不剝,只會越長越厚,哪年市場行情好,就哪年剝。有些中草藥作用相近,相互間有替代作用。因此,會引起相互間價格的變化。例如我國西洋參引種成功後,人參使用量明顯減少,價格降低。現在隨著人們服用靈芝孢子粉興起,西洋參價格又受到一定影響。

引起需求量變化的因素有很多。某種疾病流行,如1998年底感冒流行,需求量大增,拉動板藍根價格上漲;國外進出口的增減,如上文提及的桔梗1996年、1997年由於韓國大量進口,價格上漲了幾倍,此後受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韓國進口量銳減,價格一落千丈。貫葉連翹也相似,1996年、1997年美國開始從我國進口,銷售形勢看好。當前由於外貿出口發生變化,貫葉連翹積壓了很多;新用途或新藥開發,如銀杏傳統中藥用果,近年葉被國內外開發為降壓良藥,引發了我國銀杏種植的狂潮,當前種植的面積至少在10萬公頃以上。價格開始從波峰走向低谷。丹參、黃芩也由於優質中成藥的開發,需求量大幅增長,帶動種植面積增長。丹參由於繁殖容易,速度快,1999年底產新時,產量已達過剩,價格下降了近50%。

2.國家宏觀政策的調整 國家政策的制定或改變也會引起中草藥價格的改變。例如,國家緊縮銀根,則可用於收購中草藥的資金減少,中草藥價格必定下跌。去年國家出臺了一系列保護森林的政策,相應推動了林地種植中草藥和木本中草藥價格的上漲。如人參、西洋參、黃連為林地栽培的陰生中草藥,種植必須砍伐森林,開墾土地。厚朴為木本中草藥,收穫必須砍伐剝皮。國家現在規定不準砍伐森林,限制了這些藥材種植的發展,相應地影響了這些藥材的產量,因此這些中草藥的價格必定要上漲。

3.人為炒作 人為炒作的因素在中草藥價格變化中所起的作用越來越大。許多中草藥供求和需求的關係並未像人們宣傳的失衡,但由於每種中草藥,特別是中小類中草藥,投入一定量的資金很容易控制相當數量的貨源,因此容易囤積炒作。如款冬花,1997年每千克七八十元,1998年就跌為每千克二三十元,其中人為炒作因素很大。

(四)如何選擇種植的品種 根據以上分析,選擇種植效益較好的藥材品種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及時掌握各種信息。種植中草藥前可以向有關的權威部門諮詢。平時多訂閱國家正式出版的有關中草藥的報刊雜誌,如《中藥事業報》、《中藥經濟與信息》等。千萬不能相信一些郵寄小報上"致富信息",以及一些小道消息。通過了解權威信息,密切關注中草藥價格的變化,分析引起變化的因素,就會發現種植中草藥效益好的品種和時機。

2.不能一個品種年年種植不改變,根據生產和市場的情況及時調整各年種植的中草藥品種。

3.由於預測每種中草藥價格的變化趨勢有一定難度,選擇種植品種時,除非有很好的把握,應該搞多元化種植,即可以選擇2~5個品種,主種1~3個品種,其餘品種繁育種源,等待時機好時,可以及時擴大面積。這種方式可以避免全部賠本的風險,又可以及時調整種植的品種。同時長短結合,以短養長,即同時種植一年生和多年生品種。一般多年生中草藥品種效益較好,價格比較穩定,一年生品種則效益相對差一些,價格變化快。

4.初步瞭解不同類型中草藥價格的變化趨勢,根據變化特點選擇種植品種。

按照歷史的資料分析,有些中草藥歷年價格變化呈現一定的趨勢:

如人參、太子參、黃連、當歸、麥冬、紅花、山茱萸、天麻、百合、枸杞等中草藥,人工栽培有幾十年甚至百年以上。它們價格變化呈現週期性波動。影響波動週期的兩個重要因素是:中草藥收穫年限以及生產恢復難易和快慢。如人參一般五六年收穫,1989年價格達到頂峰,此後下跌,1993年、1994年有過回升,1998年起價格又逐漸升高。天麻的價格變化週期3~5年,紅花太子參的變化週期則為2~3年。

對於這些中草藥,在價格跌入低谷或其後1~2年發展種植,收穫時能趕上較高價格。在價格很高時不宜種植,否則收穫時正好趕上價格降低的時候。

肉蓯蓉、冬蟲夏草等,主要來源於野生資源,人工栽培尚未完全成功。也有一部分中草藥,如川貝、遠志、石斛、甘遂、麻黃、甘草、龍膽草、柴胡、黃芩等,已人工栽培,但家種和野生資源增長趕不上社會用量增長,從歷史到現在,以及將來或長或短時間內價格基本呈上升趨勢,這個時間的長短決定於家種生產發展的速度,這些中草藥根據生產情況種植風險會小些,但必須及時瞭解全國的發展情況。

有些中草藥,如西洋參、杜仲、銀杏葉等,由於需求量的增長趕不上供應量的增長(種植面積),價格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在目前階段不宜再擴大種植面積。

當然,影響中草藥價格變化的因素很多,這裡指出的只是一些藥材的總體趨勢。有很多時候會發生偏離,這還需要我們加強有關的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