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全球主要央行都面臨“零利率下限”的挑戰,負利率給金融機構、儲戶等帶來了不利影響,但實體經濟的需求仍未被顯著帶動,從而陷入所謂的“流動性陷阱”(Liquidity Trap)。
在1月22日於瑞士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又稱“冬季達沃斯”)期間,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在出席“避免流動性陷阱”討論環節時表示,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019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5.4%、GDP增長6.1%,與部分發達國家不同,中國沒有面臨“流動性陷阱”。“避免‘流動性陷阱’的方式就是不要把利率降到太低的水平,在利率觸及低點前,要採取一些其他措施,例如財政政策、結構性改革,來確保整個體系對創造的流動性有足夠的需求。”
方星海稱:“例如兩年前,中國經濟放緩,央行開始降息,但我們發現銀行系統對低利率並沒有給出積極反饋,流動性雖然增加了,但並沒有帶動貸款意願,可見低利率沒有起到預期的效果,因此我們需要採取其他舉措來增加總需求,”方星海表示,“於是,地方政府開始增加債券發行,許多國企也扮演了一定的角色,為銀行創造了更有利的放貸環境,這樣就不需要一味地通過降息來刺激經濟。”
回顧2018年下半年,從那時開始,中國央行釋放流動性的舉措不斷,但傳導似乎存在問題。隨後,中國央行開始採取很多定向的具體措施,尤其是TMLF(定向中期借貸便利)和CBS(央行票據互換工具)的操作,表明當時中國貨幣政策已經出現了新的取向:中國央行開始認真考慮跳過傳統的銀行負債端(即基礎貨幣)操作,而開始更多考慮對銀行的資產端進行定向支持,信用寬鬆成為本輪貨幣政策寬鬆的最顯著特徵。
所謂零利率下限,即當央行政策利率降息至0% 或趨近於0% 時,理論上央行即無法進一步將利率下調至負利率,市場也預期央行無法進一步將利率下調至負利率,故此時央行政策利率,將不會是市場預期慣用的重要金融指標,因央行若將名目利率降至負利率,那麼短期市場利率亦將隨之走低至負利率,此時市場將會寧願持有現金,而不願將錢存入銀行或是持有負利率債券。 而上述這樣的理論預期,經濟學上稱之為央行的“零利率下限”約束。
凱因斯學派亦曾對該現象解釋,當央行政策利率觸及“零利率下限”時,因為利息收入極低,那麼此時央行無論實施何種貨幣政策,恐怕都無法鼓勵市場買進公債,甚至市場還可能拋售公債,央行即失去了對市場利率的控制能力,這時央行恐怕將會陷入所謂的“流動性陷阱”。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認為,目前日本、歐元區就面臨這種挑戰,美國仍然有降息的空間。目前各界預計,美聯儲、歐洲央行和日本央行在內的主要央行將保持較寬鬆的貨幣政策以提供短期流動性,從而支持經濟增長及信貸和金融市場的穩定性。2020年,各界預計在經歷了不停寬鬆、降息的2019年後,全球主要央行將暫時按兵不動。
此外,方星海還在論壇上提及,另一大支柱就是資本市場,“如果有一個健康的股市,對流動性反應靈敏,那麼釋放的流動性則有更多流通的渠道,這會使得股市融資更為活躍,從而會幫助實體經濟。就中國而言,A股市場去年以來更有活力,融資規模也創下新高。”
2019年全年,A股IPO數量和融資金額均大幅增長,全年共有201只新股上市,融資總額為2533億元,融資額增加83%。就全球交易所融資總額來看,設立了科創板的上交所後來居上,(主板+科創板)融資總額高達1886億元人民幣,位居第三,將紐交所擠到了第四的位置。
閱讀更多 第一財經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