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曹操為什麼不把皇位給曹植?如果曹植當皇帝,歷史會怎樣發展?司馬懿還會篡位嗎?

三國英雄曹操


曹操是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東漢末年一代梟雄。他共有25個兒子,但為什麼最終繼承大業的候選人落在曹丕曹植中間呢?



首先,若是從長幼來論,應當由長子曹昂繼承大業。可惜的是,曹操睡了降將張秀的老婆,激怒了張秀,張秀奮起反抗,偷襲曹操,長公子曹昂為了救父親的性命,將自己的馬讓給曹操騎著逃命了,曹昂也在此一役中戰死了。


所論聰明才智,曹衝甚得曹操喜愛,此子不僅聰明過人,而且還擁有一顆仁義的心,純善且乾淨。這也是神童曹衝與其他世子最大的不同,每每曹操征戰回來,只要見到小兒子,就像被他那顆純善內心感染了一樣,從心靈上感覺到了放鬆。不幸的是曹操才十三歲就早夭了,為此曹操也是傷心欲絕的。倘若曹衝沒死,曹操極有可能讓其繼承王位的。



以上兩位可以說是曹操大業繼承者的最佳選擇,只不過他們倆沒能逃過命運的捉弄,與王位失之交臂了,這從某種角度上來說,或許也對略微的影響了歷史走向。



卞夫人為曹操生有四子,曹熊、曹丕、曹植、曹彰,然而曹熊體弱多病不堪大任;曹彰呢,性情耿直暴躁,勇而無謀,領兵打仗在行,治理國家和處理君臣關係一竅不通,不能作為世子人選。


曹植飽讀詩書,才華橫溢,其實曹操也是非常喜歡曹植的,因為曹操在文學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詣,而曹植身上有一股才氣,曹操在立嗣時也考慮過曹植。只不過曹植嗜酒放縱,恃才傲物,經常酒醉無狀,令曹操失望。加之另外一個恃才放曠的傢伙楊修,揣度聖意,竟把曹操可能出的題告訴曹植,並讓其背誦答案,曹操得知此事,十分惱怒。

曹丕論文采他不如曹植,但是他在治國以及政治頭腦方面遠勝曹植,這就是他的優勢。曹植的身上有一股書生氣,沒有領袖的氣質,這怎麼能夠樹立威望呢?另外曹丕一直跟隨曹操征戰四方,積攢了許多戰場經驗,學會了許多為人主應該具備的能力,樹立了軍中威信。其次,且曹丕成熟穩重,工於心計,政治才能也比較不錯,也只有他能夠制衡司馬懿,曹操也是權衡了利弊才做了最終抉擇。



若果選擇立嗣曹植,讓其繼承大業,首先他的治理能力和群臣中的威望就掉了一個檔次,且不論司馬懿會不會篡權,就連他能否被用都還是問題,曹植不喜歡權謀,也就不會依靠司馬家,這樣的話也就極有可能改變了歷史的走向,會不會導致曹魏過早衰亡,西蜀統一天下?因此,其間變數太大,不是我們能夠推論的範疇,我們也不便再去深究。


(全文完)


董慶江645


匪夷所思:公元220年蟄伏謀劃多年的曹植逆襲繼位丞相,曹丕竟然被逼……,司馬家族也消失在歷史中!




《架空歷史》:立足歷史,理性分析,我是老龍,假設曹操把位子傳給曹植司馬懿在歷史的洪流之中還能翻起多大的浪花呢?硬件比拼:在曹丕的長期打壓和幽禁下,曹植任然比在曹丕過世了六年才與世長辭!





解讀:雖然六年的時間不長,可是在這種環境下曹植都多活了六年,如果曹植繼位那在更優越的條件下,壽命可能會超過這個數字,司馬懿之所以能夠篡位一個必要條件就是他歷經魏朝三代君主,資歷過老,且不說司馬懿在曹植手下混的如何,至少他熬不死魏朝三代君主。

繼承人比拼:曹丕繼承人曹睿早逝,而曹植繼承人曹志長壽!




從選擇的繼承人上來看,曹植的繼承人曹睿算的上一位非常有智慧手段的君主,可惜和曹丕一樣被自己的父親壓制的太狠,駕崩的太早,而與此同時曹植在這方面有個很大的優勢就是他兒子曹志,活得很久哪怕司馬家篡位代魏建晉後曹志都活著,曹志在司馬家族通知下能以前朝貴族的身份活下來說明這個人能力還是有的,如果能夠有機會繼位司馬家族應該是沒有機會發展的!

曹丕繼位:司馬懿新政得施,收得天下門生,建立三朝功勳!曹植繼位:司馬懿…………消失於史書記載中!




1:老龍就是要來分析如果是曹植繼位,那麼魏國權利的發展會如何,我們從曹植為人可以看出這是一個比較溫和柔順的人,如果他繼位斷然做不到他哥哥曹丕那麼果斷,那麼對自己曹家的公室宗族就不會這麼打壓,而曹家應該能保持絕對的力量,則權在曹家,且不論三國局勢如何曹魏政權會把握在曹家族親手中!

os:這裡只針對假設曹植繼位,司馬家會如何,我們甚至可以假設如果沒有司馬懿,諸葛亮也許北伐會順利很多…………




2:俗話說站隊站隊司馬懿從來都不是曹植的親信,如果曹植繼位受到重用的人不可能有司馬懿,那麼司馬懿沒有機會實施自己的新政,也沒有機會建立自己的司馬家族,我們就事論事不論這種情況對曹魏來說是好還是壞,至少司馬懿不可能再有之前曹魏君主的信任和權勢,甚至會邊緣化,史書不會記載一個默默無聞的人,自此司馬家消失於歷史記載中!

os:老龍的意思不是說曹植繼位會比曹丕好,其實論能力,曹丕確實更適合做繼承人,曹植繼位和曹丕必然會有一番爭鬥,魏國的發展會如何那是充滿了無數未知的可能性,曹植不一定能坐穩位置,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司馬家不會有機會發展壯大到以晉代魏的地步,也可能就不會有後來的八王之亂和WUHU亂華的黑暗時代

夏慈史


我們先看曹操為什麼不把皇位傳給曹植?

首先最有資格繼承曹操王位的肯定是長子曹昂(可惜曹昂早年戰死),其次是賢愛子曹衝(可惜曹衝早夭)。此後,卞夫人所生的四子(丕、彰、植、熊)才有機會。

曹熊年幼且體弱,不是合適人選。曹彰意在軍事,無心政治,也不合適。

王位唯有曹丕和曹植之爭。

曹丕有長子的身份優勢,且政治能力突出(有手段、有魄力、有膽識..)在軍事方面也磨礪多年。



而曹植呢?大家千萬不要受電視劇新三國影響,曹植絕不僅僅只是舞文弄墨之人。曹植有不僅有文采,更治國之才。

曹操也曾在曹丕和曹植之間徘徊不定。但最終還是考慮到曹植的能力不足以應對當下複雜的局面,而選立了曹丕。

我們再說司馬懿的崛起!

曹操時期對士族一直處於一個半壓制狀態。曹丕即王位後,為了更進一步(進帝位)光有宗親手裡的槍桿子是不夠的,還需要士族階級的支持。於是曹丕就採用了陳群的“九品中正制”,大幅讓利於士族以獲得其支持。因為新政的實施,士族階級開始活躍起來,這個司馬懿就是士族階級的代表。

也就是說,以司馬懿為代表的士族階級和皇權之間是有政治利益關係的。

倘若繼承曹操王位的是曹植呢?

一代君王一代臣。司馬懿是肯定活不了的,因為司馬懿是曹丕那波的。曹植繼王位,曹丕黨羽會逐漸退出歷史舞臺,替代的是曹植的團隊。


人物雖換了一波,但形式不會變。

曹植的團隊和曹丕團隊的構成都是一樣的,分成兩撥:宗親和士族。

曹植若要進帝位依舊需要士族階級的支持,依舊需要大幅讓利給士族。讓利給士族就會傷害到宗親利益【這是不可避免的利益衝突,就看當政者的手段了】

很明顯,論手段,曹植不如曹丕。但是曹植壽命比曹丕長是個優勢。但始終不能徹底消除宗親和士族之間的衝突。



只要天下沒有大一統,士族對皇權都有威脅。皇權若不壓制士族,士族就會慢慢壯大,逐漸蠶食國家。一旦壓制又會適得其反(曹操這般的人物都不敢對士族釜底抽薪的徹底剷除。而曹爽的大力壓制就直接引起士族階級的不滿而造反)


士族階級說白了就是小貪們抱團形成大貪,大貪大腐【不反貪-亡*,反貪-亡國】形勢在此,繼承王位不管是誰,結局都一樣。唯一不同的只是最後領頭造反的是誰而已!


左將軍


曹操霸業未成,只能選適合創業性格的後代。

從古代到隔壁,老子早逝,孩子根基不穩,老臣都是容易管不住的,所以一定會選心狠有手腕的人繼承大統,除非沒得選了,如果曹操在死之前一統天下,那麼就會選曹植及其配套領導班子,有利於國家穩定,休養生息。至於哪個媽生的,不是什麼主要原因,只要身體倍棒,時間足夠,連小小小小小小媽都可以逐步轉正,反正都是曹操自己的種,這也是為什麼歷朝歷代一定要後宮佳麗成群,除了開心愉快之外就是為了多生孩子,一是成活率高,二是有的選。看哪個可以,就重點培養,師資力量也會根據性格局勢給予相應搭配,最後根據國家形勢和自身喜好再在重點班中選拔。這也是為什麼歷朝歷代後宮的一些女人們那麼看重孩子,一旦生個好孩子,那就代表無限接近皇權。

歷史都是勝利者書寫的,曹操創業未成,為了消除內鬥,所以會打壓之前的備選領導班子,繼任者也會抹黑之前的競爭者,如果曹操霸業有生之年已成,那麼就會是另一番景象了,曹植就是偉光正的領導人,楊修就是集聰明與才華的司馬懿,而被迫出山的司馬懿就是之前楊修的下場,而且不只司馬懿。然造化弄人,曹操的種還是有問題,不然司馬家族何事。

看圖!就問你大不大,就問你願不願意生。





摩羯壞叔叔


曹操一代梟雄,幾個兒子也是非常優秀,隨便拎出一個都是人中龍鳳。為什麼最後能由曹丕繼承王位,說起來應該也是天意。

曹丕並不是曹操最中意的兒子,他最喜歡的兒子是曹衝,這個兒子堪稱神童,曹衝稱象的故事早已為大家所熟知,曹操對曹衝抱著極大的期望。曹操曾經多次在群臣面前誇獎曹衝,甚至有要立他為嗣的想法,曹衝五六歲的時侯,智商就相當於成年人。


(曹操與愛子曹衝)

曹衝不但聰明過人,而且性情非常純良,他心地很仁愛,總是能替他人著想,每當曹操和曹衝在一起,都感覺如沐春風,疲憊的身心總能得到釋放和休憩。

《魏書》:“衝每見當刑者,輒探睹其冤枉之情而微理之。及勤勞之吏,以過誤觸罪,常為太祖陳說,宜寬宥之。辨察仁愛,與性俱生,容貌姿美,有殊於眾,故特見寵異。”

曹衝宅心仁厚幫助吏役

當時曹操治軍非常嚴謹,一些吏役稍有不慎可能就會受到懲罰。當時曹操的馬鞍放在倉庫裡被老鼠咬壞了,管理倉庫的吏役很害怕,想來想去覺得自己難逃一死,於是打算把自己綁了去曹操那裡自首,祈求能免於獲罪,但是心裡還是沒有底。

曹衝知道了以後對吏役說:“你等到三天以後再去自道,我保證你會沒事的。”吏役聽從了曹衝的安排。這時曹衝用刀把自己的衣服劃破,然後愁眉苦臉地來見曹操。曹操一看自己的愛子這樣愁苦,不知道什麼原因,便問他是怎麼了。


曹衝說:“我聽人家說,如果老鼠把衣服咬破了,會對主人不利。”曹操安慰他說:“這是沒有的事,不用放在心上。” 三天之後,吏役來找曹操自首,曹操笑著說,“這有什麼,你看我兒子的衣服都被咬破,這也是沒法控制的。”吏役因此而得以免罪,可見曹衝宅心仁厚,願意為他人著想。

可惜的是,曹衝到了十三歲不幸得了重病,任曹操想盡各種辦法也沒有救回愛子的命,這讓曹操悲痛不已,如果曹衝不死,曹操很有可能會讓曹衝來繼承自己的位置。

在曹丕的上面還有一個哥哥曹昂,這是曹操真正的長子,可惜曹昂在戰場上為了保護曹操,自己不幸犧牲,曹操這兩位兒子的去世,才使得曹丕脫穎而出。


曹丕是曹操的次子,也是正室卞夫人所生,曹丕自幼文武雙全。但是他雖然很有才華,性情卻是刻薄無情,比較陰險毒辣、六親不認,曹操對他很是顧忌,怕他繼承王位以後,會對自己其他的兒子不利。

後來曹丕稱帝之後確實如曹操所料,曹操曾當著大家的面說過,“若天命在孤,孤為周文王。”也就是說曹操希望曹丕稱帝后給自己的諡號為“文”,因為“武”是對開國皇帝的諡號,曹操不想讓人家說自己是篡逆之人,可是曹丕偏偏給曹操加了一個“武”的諡號,讓曹操揹負著罵名。

曹丕容不下親兄弟

曹丕稱帝后,將自己的親弟弟曹植和曹彰逼迫的無法立足,尤其對曹植常常用國法來壓制他,如果不是卞夫人從中保護,只怕曹植早就死無葬身之地。

曹丕與曹植二人水火不容主要是因為曹昂和曹衝死了以後,能夠繼承王位的非曹丕和曹植莫屬,曹操對於到底要立誰也是猶豫不決,後來曹丕在司馬懿等人的幫助下戰勝了曹植,成為最後的勝利者。


曹丕這個人很有政治頭腦,但若論文采自然是曹植更勝一籌。在當時人才輩出的時期,也許曹丕更適合成為曹操的繼承人,必竟曹植沒有曹丕的果斷和心機。面對司馬懿等人的狼子野心,連曹丕這樣的人都無法避免他日後篡位,更何況是曹植了。司馬懿曾輔佐曹操和曹丕,在這之後卻起了反心,如果換作曹植來當政的話,也無法改變司馬懿篡位的歷史。(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千水千山


我是扎心君,我來嗶嗶幾點。

1曹操的25個兒子中,我們挑重要的,一個個,講,大兒子曹昂在和張濟做戰的時候,因為,曹操玩了張濟的嬸孃,張濟氣不過,降而復叛,偷襲曹操,曹昂為了保護曹操,把馬給曹操騎了逃跑,戰死了,大將典韋,和大宛良馬都折在這次戰役。

2曹操的小兒子,曹衝,是個神童,小學課本有曹衝稱象的故事。不是神話啊,是真事。但是,曹衝十三歲得重病死了,一說被曹丕下了毒。曹操曾經後悔殺了華佗,以至無人能救愛子。曹操也對曹丕說過,衝兒的死是我的不幸,是你們的大幸。



3後來,正妻卞夫人生的四個兒子,曹彰有勇無謀,曹熊體弱多病,就剩下曹丕和曹植競爭王儲這個接班人的位置。

4曹植才華橫溢,創作洛神賦(翩若驚鴻,宛如遊鳳)),七步成詩(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涕,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但是政治上不如曹丕。每次曹操出征,曹植賦詩歌頌,曹丕比不上,就哭涕悲傷,打感情牌。有次曹操派曹植出征,考察考察他,他切被曹丕灌醉,以至出征不成。

5曹植的支持者,楊修,持才傲物,可能,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不為曹操所喜歡,最後被曹操所殺。楊修曾經把曹操可能問的問題,編成答案集,讓曹植背誦,有人彙報曹操,曹操深恨,自己的心思被人摸透,帝王心術啊。

6曹丕的支持者司馬懿,賈詡都是老謀深算的人,曹操曾經問賈詡誰可以立為世子,賈詡半天不說話,曹操有點急,追問,賈詡說,我在想兩個人,誰了,袁紹和劉表,曹操大笑,袁紹和劉表都是廢長立幼,導致大亂。賈詡被稱為三國第一毒士,暗裡幫曹丕,如此春夢了無痕跡。

所以最後,曹操選擇了曹丕,個人認為,這個決定還是正確的。其它不談,曹丕的政治才幹是幾個兄弟中最好的。曹丕死得早,肺結核,有人懷疑他對父親曹操隱瞞了病情。個人認為,俗語說曹操,曹操到,曹操應該還是明察秋毫的,不排除大意的情況。曹操死後,曹彰曾經勸說曹植造反,曹植說難道木有看到袁紹兒子自相殘殺嗎。這一點,曹植還是有良心的和大局觀。也可能是不想被曹彰當槍使。

司馬懿的奪權,是後來的事了,曹操,曹丕,曹睿都是一代雄主,一代只做一代的事。



先講這麼多,謝謝大家。


無能的扎心君


其實曹操也曾經想要傳位給曹植,只是曹植最終還是在跟曹丕的爭鬥中失敗了。


剛開始的時候,曹植因為自己的超絕才華得到了曹操的喜愛,幾乎可以說是當時世子之位的最有力繼承者。

也正是如此,曹植得到了丁儀、丁廙、楊修等人的輔佐。楊修是曹操身邊之人,有他在曹操的身邊幫曹植說好話,若是曹植自己不作死,成為魏王世子基本上不會有什麼太大的問題。

可是曹植是文人,而古代的文人就是有點任性。楊修是因為太過任性,隨意揣度曹操的心思被曹操殺了的,而曹植也是因為太過任性,不注意約束自己,飲酒無度,做了幾件讓曹操失望的事才失去了繼承魏王之位的機會。

如果說曹植最終還是繼承了魏王之位,司馬懿篡位根本就沒有一點希望。

因為在曹植跟曹丕爭奪世子之位的時候,司馬懿站在了曹丕的一邊,若是曹植成為了魏王,司馬懿或許不會死,但卻絕對得不到曹植的重用,自然也就不可能篡位了。

可惜的是歷史沒有如果。


老宋說書


曹操的子女眾多,在選擇繼承人的時候,可以說總是不合時宜啊。其中有四個人列為了繼承人選。

第一個就是長子曹昂,曹操,也是重點培養的。而曹昂比曹丕和曹植他們都年長的多,從中國自古以來的繼承傳統就會發現,曹昂是最佳人選。只不過在曹操收復張繡之後,好色的心思讓他忘記了自己的處境,張繡惱怒異常,決定降而復叛,把曹操的愛將典韋和長子曹昂殺死了。此時,曹操失去了理想的繼承人。

後來曹操又有個神童一般的兒子就是曹衝,少小聰慧,機智過人,就是我們所知道的“曹衝稱象”就是這個少年想出的方法,小小年紀已經才智過人。後來在曹衝十三歲的時候不幸夭折,也是天妒英才啊。至此,曹操又失去一個繼承人,甚是痛心。

最後只能從曹丕和曹植之間來選擇了。曹丕謹慎而工於心計,曹植性格爽朗,文采斐然。在早期的繼承權爭奪戰中,曹植一直以卓越的才華見長,在曹操的心目中留下的了深刻印象,在群臣心目中更是傾慕。而此時,曹植有楊修的輔佐,更是在繼承權的競爭中遙遙領先。曹丕卻一直被動的不能自已。尤其,在曹操出征的時候,各個兒子都城門相送,只有曹植作文送別,令在場的大臣讚歎不已。曹丕只能乾瞪眼的看著曹植出盡風頭,心裡面也是恨的牙癢癢。曹丕也是在謀士的點播之下,在曹操下一次出征的時候,就痛哭以表示對父親的不捨,慢慢的曹操覺得曹丕更有性情。在曹操感覺人生快到盡頭的時候,就確定了曹丕為下一代繼承人,為了讓曹丕更好的繼承王位,讓司馬懿輔佐,另外,把輔佐曹植的楊修殺掉。最後,一代英雄曹操遲暮的時候,把繼承權給了曹丕。

如果繼承權給了曹植可以肯定的說,楊修不會死掉,在下面的權力鬥爭中,司馬懿極有可能會被殺掉,或者被棄之不用,更不會有後來的司馬懿篡位的戲碼。畢竟在當時來看,楊修也是非常厲害的角色。在曹操出征的時候也是充當行軍軍師的角色,出謀劃策,行兵打仗自然不在話下。在朝堂有曹植厚愛,前程不可限量的。


曹城少年


立嗣的問題上在曹操的心中,曹丕與曹植都不是最初人選,他們兩個都是退而求其次的選擇。


兩個與世子之位,失之交臂的人

1 長子曹昂

在曹操看來,能繼承王位者首先當屬曹操的長子曹昂。然而曹昂早在建安二年(197年)隨曹操出征張繡,張繡降而復叛,曹昂為保曹操戰死軍中。曹昂的英年早逝,讓其它的兄弟有了上位的可能。

2 神童曹衝

曹操的第二人選是曹衝,曹衝是曹操的子嗣中最聰明的一個。五歲時既有堪比成人的智慧。我們小學課本里學過的稱象就是出自曹衝的真實事蹟。可見曹衝的確智力非凡。應該算是神童級別。曹衝除了絕頂聰明之外,還有一點也讓曹操尤為看中,那就是曹衝有一顆純淨仁愛的心。這也是曹衝的與眾不同之處,曹操戎馬一生,殺伐無數,見慣了名利場中的勾心鬥角。然而面對幼兒曹衝時,卻能讓他的壯志雄心得以片刻停歇,甚至是在曹衝的世界裡可以找回自己的一點童真。



對於曹操來說兒子曹衝就如同一個墜落凡間的天使,不緊緊有著超常的智慧,還有著不落凡塵的天性。這些在讓曹操感到驚詫的同時,也讓曹操對幼兒曹衝刮目相看,寵愛有加。

然而曹衝也是命運不濟,十三歲時患病夭折了。這讓已近暮年的曹操,更加悲傷不已。曹衝死後,曹丕和曹植才納入了曹操立嗣的考慮範圍。曹丕是曹操的次子,曹丕在曹操的眾多子嗣中算得上是文武全才。

兄弟二人各有所長,曹操當如何選擇。

曹丕是曹操與正室卞夫人所生,曹操的第二個兒子。曹丕自幼便資質不凡,再加上良好的教育環境以及父親的嚴加管束,在年少之時就已經是胸藏錦繡滿腹經綸。


除了文采出眾,曹丕還自幼習武,六歲時,便學會了射箭。八歲時,開始學習騎馬。從十歲起,曹丕就隨父親征戰南北,讓曹丕從小就是受到了軍人的薰陶。也為其以後的政治生涯奠定了基礎。

曹植是曹操與卞夫人所生第三子,曹植之所以能在眾多子嗣中嶄露頭角。是因為他文采,曹植在文學方面造詣不能單單用出眾來形容。他在兩晉南北朝時期,被推尊到文章典範的地位。而曹操本人也是愛才之人,他對曹植的文采自當另眼相看。



曹丕和曹植本為一母所生,然而兩兄弟性卻情截然不同,曹丕心思縝密工於心計,曹植則性格爽朗才思敏捷。若論才學,兩個曹丕也不及一個曹植,但是要論政治頭腦,兩個曹植也比不上一個曹丕。這讓曹操在此二人的選擇上,也頗費周章。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丕在司馬懿、吳質等大臣幫助下,在兄弟二人的世子之爭中勝出,被立為魏王世子。對於曹操來說,他需要的是一位,能夠在群臣中立威,又懂得治國之道的繼承人。曹操曾經在曹衝死後對曹丕說過一番話:“衝兒的死是我的不幸,卻是你的大幸。”有此情節,所以曹操最終選擇了曹丕也就不奇怪了。我認為歷史的發展,有偶然的一面也有其必然的一面,“如果曹植繼承王位,結果會怎樣。”這樣的問題,是我們無法預料的。


漫談世紀風雲


曹操心裡一直喜歡曹植,也一直想立曹植。有一天,曹操問賈詡,我想立曹植為世子如何?賈詡這人,鬼精鬼精的,最善保身之道,兩邊都不得罪。沉默半天不誤,曹操問其何故?賈詡道,我在思袁本初,劉荊州之禍。曹操大笑,從此不再言廢長立幼。

從這件事可以看出,曹操非常不喜歡曹丕。當初攻進冀州,曹丕先一步把甄氏搶走了。縱觀三國史,曹操這人最喜他人之妻!這事如何能忍,但是兒子已經出手了,所以不好再說什麼,只能說一句,真吾兒婦也!

還有一點也能說明,曹丕上位後,為父發喪。曹植遲遲不肯來,並且語出恨恨之語。顧左右言,王位本來應是傳給他的。再者,曹植此人有才,無德。嗜酒放縱,如果讓他繼位肯定比曹丕不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