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有時候我在想,那些已經年邁,知道自己壽命沒多少時間的老人或生命垂危的人,他們心裡在想什麼?

用戶6624790008


一個人知道自己時日無多,他的心裡會想什麼?我認為內心的想法應該是因人而異,大體可以分成四種心理。



第一種:不甘心、恐懼、憤怒的心理。

這一類人,內心不成熟,對死亡不能正確理解,他們的內心深處是不能接受死亡這件事的。害怕死亡,又不甘心就這樣死去,他因此很憤怒,比如會發脾氣,打人、罵人、折磨身邊的人、要求家人想一切辦法治療自己等;或者折磨自己,不吃飯、不說話,不配合治療等等,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表達自己不能接受現實的憤怒和怨恨情緒。

第二:牽掛太多,不捨得離開人世,但無奈接受現實。

這樣的人,也許忙碌一生,也許荒廢了一生,也許一生功成名就,也許一生碌碌無為!當發現自己即將死亡的時候,他們對人生有太多的不捨,他們會回顧自己的一生,會思考自己的一生,或者悔恨,或者遺憾,或者覺得傷心,或者失落,心中五味雜陳。捨不得離開人世,但已無力迴天,只能被迫接受現實。



第三:麻木痛苦,無力思考,希望痛苦早點結束,自己早點解脫的心理。

因為病痛的折磨,或者已經心死了,內心麻木,已經沒有能力去思考任何事情了,他們不過是一天天苦熬,他們不害怕死亡,也不期待重生,更沒有精力去思考、去抱怨,早點結束痛苦是唯一的想法!

第四:從容面對生死,理性接受現實的心理。

這樣的人大都是樂觀的人,豁達的人,他們往往看透了人生,看淡了生死,認為生與死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不會過多糾結生死的問題。活著就盡力的活著,死了也沒什麼!他們也許早都做好了死亡的準備,死亡來臨的時候,會很平靜,內心很平和。



總體來講,大多數人都會害怕死亡,因為人類對於未知事物的恐懼是與生俱來的,是正常的心理。

一個在即將面臨死亡的時候,未必會是單一的心理,也許幾種心理狀態會同時存在,每個人的性格、眼界、經歷、以及所處的情況不同,心態肯定也是不同。

我認為死亡這個問題,不應該回避,也不應該避而不談,是每個人終將經歷的事兒,是隻能一個人去面對的事情。正確理智的看待生死,學會如何面對生死,是一個人一生當中必然要學習的課程,而不是在死亡來臨之前去思考這個問題!(全文完)

心理幸運樹:關注心理問題,如果你認為有道理請點贊,評論、轉發、關注我啊!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