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雍正王朝》鄔思道為何笑納瞭如月?如月真是去監視老鄔的嗎?後來他們怎麼樣了?

青燈問史


《雍正王朝》鄔思道在雍正登基後離開雍正“半隱”的早上,老十三胤祥趕來送行時送給了鄔思道一個侍女“如月”。

鄔思道笑納了這份據胤祥說是來自“四嫂”的大禮。

因為鄔思道第一眼將“如月”看成了“秋月”,作為對秋月的思念,鄔思道不想拒絕這份“好意”,他願意將如月當成是秋月的替身,緬懷自己和年秋月曾經的情意。

鄔思道接受了如月的另一個原因是自己年紀本來就已經不小了,而且腿腳也不是十分的靈便,如果身邊沒有人照顧。還真是要遭不少罪,這些年在王爺府中早就習慣了有人照顧,如今雖說要避嫌“半隱”,但是能有人照顧當然是求之不得。

第三就是“如月”似乎還肩負著“監視”自己的職責,如果不接受如月,相當於不接受雍正皇帝對自己的監視,這樣顯然違背了自己當初對雍正“半隱”的承諾,必然會引起雍正的猜忌。

為了自己的性命著想,鄔思道也只能是接受如月。

如月真的是來“監視”鄔思道的嗎?

當然,如月是雍正派到鄔思道身邊的密探的可能性基本上是在九成以上,不然的話雍正不會在李衛沒有彙報的情況下,知道鄔思道到了田文鏡處。當初雍正問起李衛這件事情的時候,李衛驚出了一身冷汗,幸虧鄔思道早有預感,提前做了安排。

是打著幫助田文鏡辦理“山西藩庫案”的名義將鄔思道“賣給”了田文鏡,這件事情知道的人不多,所以如月是監視鄔思道密探的可能性非常大。

最後的結局當然是如月在耳濡目染的情況下被鄔思道的博學所折服,最後隨同鄔思道一同離開了田文鏡,徹底歸隱了。

當然,鄔思道利用田文鏡對自己的不瞭解,激怒了田文鏡,表面上看起來是被“趕走”的。


木頭文化


在《雍正王朝》中,雍正帝前腳剛即位,後腳鄔思道就要遭殃,通過雙方一晚上的較量,最終君臣達成一致意見,鄔思道提出半隱。

第二天,天剛矇矇亮,鄔思道就迫不及待地出城了,剛走一段路,就聽到後面馬蹄聲起,原來是老十三胤祥追了上來。

那麼老十三胤祥為什麼要追上鄔思道,又為什麼送了他三件大禮呢?

一、

鄔思道頭一天晚上剛剛躲過了雍正帝的殺機,此時尚驚魂未定,關於躲過殺機的事,我們之前講過,不再重複。總之是鄔思道巧妙地利用雍正帝多疑的性格,調用五路人馬,迷惑雍正帝。

最後又遇到了蹊蹺前來拜訪的,疑似要“清君側”的十七阿哥,沒等雍正帝反應過來,鄔思道便用“天子無私事”打發走了十七阿哥。

經歷了這麼多事,此時老十三胤祥又追了上來,鄔思道自然心中是七上八下,不知道老十三胤祥的罈子裡裝了什麼藥。

而老十三胤祥的罈子裡裝的確實不是什麼藥,而是酒,當然,也能理解成藥——心藥!

其實老十三胤祥此次前來,給鄔思道的第一感覺就是,這肯定是雍正帝反悔了,要來除掉他。所以,面對老十三胤祥遞過來的酒,鄔思道是不接,而是疑惑地看著老十三胤祥。

“我替四哥敬您老人家……為您踐行。”

這一刻,鄔思道肯定想到了坎兒,坎兒就是被老四胤禛指使的高毋庸用毒酒毒死的。他不敢相信,老十三胤祥號稱“俠王”,一向光明磊落,怎麼可能也幹這麼齷齪的事情?

老十三胤祥愣了一下,馬上就明白了鄔思道的意思,於是自己先倒了一碗,一乾而盡。

這裡有一個疑問,老十三胤祥此舉到底是受雍正帝的命令,還是自發的呢?

二、

雖然老十三胤祥嘴上講的是替四哥,但是這句話是有問題的,正確的說法是皇上四哥,或者直接說皇上。如果他單純用了四哥這個稱呼,就證明給鄔思道踐行這個行為,並不是雍正帝的命令。

那麼是不是說,雍正帝沒有命令呢,當然有,只不過並不是命令老十三胤祥的,而是下給四福晉,也就是當今的皇后的。

我們再看這個酒,這個酒是什麼酒?

這個酒是當初老四胤禛冒著風險,扇了守門的小太監一個巴掌,才潛進宗人府,探望老十三胤祥時帶的酒。當時,他們就定下了武力奪取皇位的策略,結成奪權鐵三角。

當時的鄔思道剛剛被老四胤禛用金銀財寶試探過,甚至不惜自比李世民,確保鄔思道跟大家是一條心。想不到僅僅幾天之隔,現在主子成了皇上,老十三胤祥也馬上就被封鐵帽子王,只有鄔思道,孤苦伶仃,一個人默默離去。

這罈子酒代表著有始有終,一半是策劃奪權的時候喝的,另一半是留到奪權成功,慶功時喝的。老十三胤祥代表不了皇上,他頂多能代表一天前的四哥,所以,他才講自己是替四哥給鄔思道踐行。

來完成奪權成功後的儀式,那就是幹掉這半罈子酒,只是三人,變成了二人。實際上以老十三胤祥的脾氣,他自然會疑惑,鄔思道為什麼會走,但是他沒問,只是說了一句:

“我們對不起您吶!”

那麼老十三胤祥為什麼突然冒出這麼一句呢?

三、

這一句話是發自老十三胤祥自身的,但他用了“我們”二字,也就表明,他不是奉雍正帝命令而來。

他只是覺得,雍正帝的做法有點想不通,也確實對不住鄔思道,原因有三:

第一個原因前面也講了,本來三個人共事,共謀大業,結果功成了,兩個享受勝利果實,而出力最大的鄔思道,卻要浪跡天涯,從內心有點對不住他。

第二個原因則是老十三胤祥的難言之隱,他號稱“俠王”,遇到不平之事,都想打抱不平。想當初為了魏東亭,他不惜跟老四胤禛翻臉,張五哥刑部冤案,他一怒之下甚至找到康熙帝,就連太子胤礽犯案,他都不肯落井下石,被牽連。

而這次鄔思道歸隱,他卻沒有做什麼,或者說他曾經找過雍正帝,但是結果失望。他是為自己不能留住鄔思道而感到抱歉,不是抱歉歸隱這件事,而是抱歉雍正帝不能留他,留他就是害他。後來雍正帝發愁無人可用之時,老十三胤祥還提到過要是鄔思道在就好了,結果被雍正帝白眼。

第三個原因就是隱藏比較深的原因,一般人是看不出來的,那就是,對不起鄔思道的愛情。鄔思道跟年秋月的愛情,第一個看出來的恐怕不是老四胤禛,而是老十三胤祥。那一次他到雍親王府吃飯,誰去叫鄔思道都叫不出來,還是年秋月一下子就解決了問題,那時候起,他就知道他們有戲。

可是,隨著老十三胤祥被抓,時局變化,想不到再出來之時,四哥成了皇上,年秋月已經成為了年妃。

四、

即使鄔思道歸隱了,雍正帝也沒有放過他,而是派了個眼線,那麼老十三胤祥知不知道如月有問題呢?

其實他並不知道,如果是雍正帝直接告訴老十三胤祥,如月是派去監視鄔思道的。以“俠王”的秉性,自然不會同意,而雍正帝也瞭解他的脾氣,自然不會這麼安排!

而且如月並不是老十三胤祥弄來的,因為他昨天還在宗人府關著呢,一晚上不可能就變出一個如月來。當老十三胤祥把如月帶下來的時候,他說的是:

“這是我和四嫂商量,讓她來照顧你的!”

所以,如月是四福晉(皇后)提前就準備好的,或許準備的不是一個,而是多個。只有她最像秋月,老十三胤祥選擇了她而已,並給起名如月,這樣也讓老十三胤祥心中的愧疚感,得以減緩。

鄔思道上車之後,回過頭來說了一句:

“看來,我這後半輩子,又得讓人管著了!”

這句話也是一語雙關,表面上的意思是說以後,如月就要伺候自己了。另一層含義是說給老十三胤祥聽的,我鄔思道,還是離不開你們的管控啊。

五、

那麼如月是派去監視鄔思道的,這個事實有根據嗎?

實際上,雍正帝也好,皇后也好,對如月也沒有那麼大的信心,能彙報就彙報,不能彙報也就算了。

鄔思道何等聰明,在確信如月沒有問題之前,他是不會輕易表露心境的。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他去田文鏡那裡,最開始他在李衛那裡,李衛這小子太忠誠,不易脫身。

所以,他在李衛那裡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安心教如月練字。這也說明,鄔思道還是有所顧忌的,他既做給李衛看,也做給如月看,同時也獲得了雍正帝的放心。

後來他設計去山西,並在酒樓見到田文鏡,當時在場的就四個人,李衛、鄔思道、如月和田文鏡。當時李衛是設計用“八千兩銀子”把鄔思道賣給田文鏡當幕僚,此事只有這四個人知道。

後來李衛這小子進京,他跟雍正帝聊起鄔思道,雍正帝突然問了一句:

“聽說鄔思道想去田文鏡處?”

當時李衛的冷汗就流了下來,鄔思道想去田文鏡處這件事,只有前面提到的四個人知道。鄔思道不可能自己跟雍正帝講,李衛也不會講,不然雍正帝不會這麼問,李衛也不會吃了一驚。田文鏡更不會彙報,畢竟他跟雍正帝的關係還沒有好到無話不說,而且他也沒有動機彙報,不然最後鄔思道也不會從他那逃跑。

唯一彙報的,只能是如月,當然,這只是推理,如月的嫌疑最大,當然也不排除雍正帝知道田文鏡那裡有麻煩,故意這樣問李衛的。而鄔思道想必也不想脫離雍正帝視線,不然也不會教她寫字。

後來鄔思道帶著如月逃跑,一方面他可能策反了如月,或者如月也被他降服,畢竟一個小女子,雍正帝也不會難為她。第二種原因則在於,君臣心照不宣,如月在身邊,就證明我鄔思道逃不掉的,畢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也就等於,雙方買了一個心安!

鄔思道面對老十三胤祥的踐行,也動了真情,給了他幾條建議,包括推掉鐵帽子王稱號,包括觀察府邸辦秘密事的人,包括以後要低調做事。而這幾條建議,確實震動了老十三胤祥,至於後面他下棋都不敢贏雍正帝,這是後話了,此處不提。

我叫楊角風,換種視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創作品,不喜勿噴!


楊角風發作


如月是年羹堯派到鄔思道身邊的眼線,但是在長期接觸的過程中,秋月竟然愛上了鄔思道,不過最後他倆也沒走到一起,秋月最後被雍正立為側福晉,但是,秋月並不快樂。


年羹堯出身漢八旗,他原本是四爺胤禛家裡的奴才,胤禛為了培養自己的勢力 慢慢的,把年羹堯給培養起來,而年羹堯的妹妹秋月也是福晉身邊的使喚丫頭,年羹堯兄妹二人就是為胤禛做事的,而鄔思道幾次科舉不中,又因為家貧,只能漂泊,後來不知道得罪了什麼人入牢了,是胤禛從大牢裡把他接出來,讓他當了自己的出謀劃策者,鄔思道確實老謀深算, 又看得長遠,幾次幫胤礽化險為夷,但是年羹堯和胤礽並不信任他,所以派了眼線在他身邊,名義上是照顧他的起居, 實際上是盯著他,怕他有異心。


年羹堯的妹妹秋月年輕漂亮,又把鄔思道照顧的舒舒服服的,鄔思道很是滿意,兩人一來二去,漸漸的就曖昧了起來,鄔思道和秋月年齡相差很大,但是好像絲毫沒有阻礙他們互生情愫,這種日子秋月很滿足,她甚至還幻想著和鄔思道在一起浪跡天涯。

胤禛有一次打獵回來很是開心,因為他爹康熙,把代表儲君的玉如意賞賜給了自己的兒子弘曆,這讓胤禛欣喜若狂,他就覺得是鄔思道在背後幫了他的忙,因為鄔思道是阿哥們的老師,鄔思道教弘曆背誦過康熙這些年打過多少獵物,結果正巧用上了。



胤禛一開心不但賞賜了秋月好多金銀財寶,而且還給她們全家抬了旗,這意味著她們一家從奴才變為主子,後來胤禛把秋月收編,秋月心裡一百個,一千個不願意,她去找鄔思道 嗯 問問他有什麼好主意,鄔思道雖然心裡也捨不得,但是他卻不敢違背胤禛的意思,他只有勸如此順從胤禛。


總結:後來,四爺胤禛在鄔思道的暗中幫助下,從“九子奪嫡”中勝出,繼承皇位,年號 雍正,這時候鄔思道,為了自保,向胤禛請辭選擇回老家養老,因為他知道,自己知道的事太多了 再帶下去胤禛不會放過他,自己沒有好果子吃,鄔思道走的時候,十三爺胤祥去送他,把一個叫如月的丫頭送給他,如意長的很像如月,這讓鄔思道大為驚喜,鄔思道帶著如意回老家之後就不了了之了。


佳寧說歷史


雍正能夠在“九子奪嫡”中最終勝出,順利登上皇位,鄔思道可謂“勞苦功高”。作為四爺黨幕後的智囊人物,鄔思道的才智謀略當屬超一流。而雍正登基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處理”鄔思道。

雍正好不容易在“九子奪嫡”中贏得皇位,絕不會輕易讓它動搖。而鄔思道的存在就是一種風險和威脅,他知道太多雍正奪嫡的內幕,也太過了解雍正。他能夠幫助雍正上位,同樣有可能助別人將雍正拉下皇位。只有把鄔思道這個“不確定因素”擺平,雍正才能安心坐穩皇位。



雍正要“處理”鄔思道,方法可謂眾多,包括讓鄔思道永遠消失。但雍正沒有直接這麼做,雖然雍正素來以果決狠辣著稱,但也絕非弒殺之人。他先是試探鄔思道一番,把問題拋給鄔思道自己,讓其自己選擇歸宿。鄔思道自然是明白雍正的顧忌和想法,他深知四爺不再是雍親王,而是雍正帝。雖然是同一個主子,但身份的轉變,也讓鄔思道明白,該是自己做出抉擇的時候了,二選一,生或者死!



沒有人會不珍惜自己的生命,鄔思道自然也不例外。他知道“伴君如伴虎”的道理,也知道一旦“入仕”也就意味著性命到頭了。鄔思道瞭解雍正的脾性,以他的多疑和對自己的忌憚,除掉自己只是時間問題。因此鄔思道果斷拒絕入朝為官,並且主動提出到李衛府上“半隱”。李衛是雍正的心腹,相當於鄔思道主動要求生活在雍正的“控制”之下,表明自己無意朝政以及想要安度晚年的心願。對於這樣的結果,應該是鄔思道早已想好的退路。



回到正題,在送別鄔思道時,十三爺帶來了一個名叫“如月”的女人,說是安排給鄔思道,侍候鄔思道的貼身之人。而鄔思道接受笑納瞭如月,其中隱含著多層深意。

一、如月是雍正對鄔思道的補償

“如月”之名取得很有意思,寓意著像秋月。而這位名叫如月的女子在外貌上與年羹堯的妹妹年秋月很相似,像到連鄔思道第一眼都沒有分辨出來,脫口而出:“秋月。”顯然,如月是雍正特意給鄔思道尋找的秋月替身。



關於鄔思道與年秋月的情感可謂是日久生情、兩情相悅。雖然兩人的年齡上有著較大的差距,但在感情上卻情投意合。無奈,在四爺的“介入”下不得不分開,秋月被四爺納為側福晉,除了其自身對於秋月的喜愛外,更重要的是為了徹底拉攏年羹堯,為他抬旗。鄔思道對此自然心知肚明,即便心裡有所怨言和憤怒,卻也只能埋藏心底。而雍正自然也明白這一點,他找了一個於秋月長相極為相似的如月來替代,算是對鄔思道的補償,也算是有心。對於雍正的這份心意,鄔思道無法拒絕。



二、如月既是賞賜也是監視者

其實,對於雍正的不放心鄔思道早已洞悉,他選擇在李衛府上“半隱”就是主動暴露在雍正的視線監控之下。這麼做既能夠讓雍正對他的行為、行蹤瞭如指掌,讓其放心,同時也能讓鄔思道的生命得到保障。而如月的出現,既是補償鄔思道,也有著暗中監視的用意。李衛在明,如月在暗,雙管齊下,徹底將鄔思道的一舉一動掌控在手。由此可見,鄔思道實在太過厲害,讓雍正始終不能夠放心。當然,站在雍正的角度,作為帝王來說,一切可能威脅其帝位皇權的隱患勢必要徹底消滅或者徹底掌控,這也是人之常情。何況,雍正本就是一個生性多疑之人,這麼做也符合他的作風。



三、如月是鄔思道的“護身符”

把如月安排在鄔思道身邊,其用意鄔思道是心如明鏡。他知道雍正對他不會徹底放心,所以安排如月貼身監視他。反過來說,只要有如月在,說明鄔思道還在雍正的控制範圍之內,那麼鄔思道的性命就是安全的。因此,鄔思道必須笑納如月,而且還是心甘情願的接收。只要有如月在鄔思道身邊,哪怕天涯海角,雍正都不會對他下手。反之,天下之大鄔思道也無容身之地。所以說,如月就是雍正給予鄔思道的一道“護身符”。雍正和鄔思道都是聰明人,聰明人之間只需一點就通,就可以明白雙方的意思和用意。



我是月關略萌,專注歷史領域。希望大家可以多多支持關注我,感謝大家的閱讀點評。


月關略萌


導讀:皇四子胤禛有驚無險的渡過皇權更迭後,成功升級為大清帝王,對於掌握了自己太多秘密和陰暗面的鄔思道,自然而然也生出了“鳥盡弓藏”的想法。但在“人精”鄔思道“半隱”的保命說辭下,雍正皇帝一時猶豫放過了鄔思道。

但是,雍正皇帝對鄔思道的殺心並未消除,只是有條件的放過鄔思道。

僥倖逃出虎口的鄔思道,匆忙踏上逃亡路的時候,皇十三子胤祥趕了上來,一番“你說你的,我同我的”的交流以後,胤祥將一個長相和年秋月相似的如月姑娘“送”給了鄔思道。

鄔思道“爽朗”一笑,欣然納之。


雍正皇帝之所以放過鄔思道,放過這個掌握了自己太多陰暗伎倆和權謀手段秘密的“智囊”,放過這個往後的日子甚至有可能動搖自己皇權統治根基的“人精”,並不是良心發現,更不是自信滿滿,而是有著具體條件和約束的。

那就是雍正皇帝必須能夠隨時掌握鄔思道的動態甚至心理變化,必須能夠在適當時機、在雍正皇帝需要的時候,鄔思道能夠再次獻出自己的“聰明才智”。

鄔思道“半隱”的第一站,選擇了雍正皇帝的潛邸奴才,一個對雍正皇帝忠心耿耿的寵臣李衛。

這是鄔思道的聰明之處,更是鄔思道用以保命,用以兌現自己“半隱”承諾的必要選擇。

那麼,既然有了忠心耿耿的李衛“監視”,胤祥口中的“四嫂”,其實就是雍正皇帝為何還要遣派一個看著毫無心機、不諳世事的小姑娘——如月留在鄔思道身邊呢?

鄔思道又為何欣然接受,絲毫沒有拒絕的意思呢?

如月被雍正皇帝送個鄔思道的真正用意何在?

筆者認為,如月並不是用來監視鄔思道的所在,而是另有大用。

鄔思道是何許人也,那是一個僅通過研究康熙皇帝的文章,就能對康熙皇帝的心思研究的非常透徹的“大智近妖”的人物;是一個面對眾多權謀手段高超、政治智慧傑出的皇子們都絲毫不落下風、全身上下都是心眼的人物。

對於這樣一個精明之人,雍正皇帝難道不明白一個不諳世事、毫無心機的小姑娘絕對完不成“監視”鄔思道的要求?

就算如月身上肩負著“監視”鄔思道的任務,雍正皇帝能不明白,聰明如鄔思道也會在短時間內將如月發展成“自己人”,然後如月就會按照鄔思道的意願和目的給雍正皇帝彙報並不真實的信息?

這一點,從鄔思道他逃離河南田文鏡處的時候,如月嚴格聽從鄔思道的安排決定中,就能看出來。

雍正皇帝當然明白!

畢竟能夠從“九王奪嫡”中脫穎而出,能夠被康熙皇帝選中傳承皇位的胤禛,也肯定不是一般人物。

也就是說,如月並不是用來“監視”鄔思道的所在。

那麼,如月被雍正皇帝“送給”鄔思道的真正目的何在?

筆者認為,目的有二:

1、用如月來時刻提醒鄔思道,年秋月為何會被自己納為側福晉

雍正皇帝為何會“送給”鄔思道一個年輕姑娘?

表面上看,這是對於鄔思道一個身有殘缺之人,今後生活質量的保障;更是對於自己奪走鄔思道心愛之年秋月的彌補。

雍正皇帝為何會在明知道鄔思道這個自己深為倚重而絕不能得罪的“智囊”,和年秋月已經兩情相悅,而且不止一次的看到了兩人於亭閣中“難得浮生半日閒”的情深舉動,卻又為何不惜為年秋月抬旗,也要強行將兩人拆散,將年秋月納為自己的側福晉呢?

一方面,是為了斬斷鄔思道和年羹堯之間聯盟的可能,這一文一武如果聯合起來,對於皇四子胤禛的威脅和挑戰,不言而喻;

一方面,迎娶年秋月,包括為年秋月一家子抬旗是為了拉攏和安撫自己潛邸奴才中,唯一在京外擁有絕對權力的封疆大吏——年羹堯。在當時的情況下,時任四川提督的年羹堯,手中掌握的兵力雖然不多,但其畢竟代表著一省勢力,年羹堯的優秀表現直接影響著康熙皇帝對皇四子胤禛的形象定位和認可程度。

再加上,年羹堯在四川的傑出表現,於仕途節節高升是必然結果,將來能夠為胤禛在奪嫡過程中發揮何種重要作用,可想而知。

另外,按照皇四子胤禛給李衛的信中所說:

“鄔先生做媒,我已經納了秋月為側福晉。”

這說明,皇四子胤禛將年秋月納為側福晉的直接原因乃系鄔思道“做媒”,是鄔思道直接促成的。這是鄔思道用以向皇四子胤禛表明自己不會和年羹堯發生任何聯盟可能的必要舉動,更是向胤禛表明“你是主子,你才是擁有和佔有一切的所在”的忠順態度。

這是鄔思道的明哲保身之計,更是“寄人籬下”、“主僕分明”環境下的無奈何結果。

雍正皇帝讓如月這個長相頗似年秋月的姑娘,時刻跟在鄔思道的身邊,就是為了讓鄔思道時刻都要記住當初將年秋月主動讓自己的原因所在,時刻提醒鄔思道要存有“主僕觀念”,對雍正皇帝忠誠,對雍正皇帝無條件服從,才是唯一的生存之道。

更重要的,如月的存在,會讓鄔思道時刻記住雍正皇帝對於自己和年羹堯之間關係的忌諱和底線。

也就是說,如月姑娘就像雍正皇帝的影子,時刻提醒著鄔思道,斷絕和年羹堯聯盟的想法。

2、讓如月佔據鄔思道絕大多數時間和精力,從精神層面斬斷鄔思道的“非分之想”

對於這個目的,可能有人會不同意,但筆者認為,對於鄔思道這樣的“刑餘之人”,能夠被當朝皇子認可,能夠在生命的後半期將自己的才華發揮出來,成為一代帝王登基之前所倚重的“房杜之才”,並不能完全滿足鄔思道內心對於“成功”的定義。

讓年秋月這樣的溫柔女子欣賞,才鄔思道真正的生活意義所在。

千萬不要小瞧封建皇權社會中,男人對於“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的理解和追求,讓女性僅憑藉著對自己才華的欣賞而愛上自己,才是鄔思道這樣才華之士的終極夢想。

年秋月對於鄔思道的關心和呵護是不是出自真心,從年秋月日常舉動中就能看出來;一個風華正茂,面容姣好,背後還有一個封疆大吏哥哥的年秋月,能夠對鄔思道傾心,對於鄔思道而言,絕對能夠滿足他所有的“虛榮心”和“自信心”。

將如月這個面容和年秋月相似的姑娘留在鄔思道身邊,就是為了讓鄔思道有一個類似年秋月的“知己”能夠傾倒自己的才華和智慧,能夠有一個賞識和崇拜自己的對象存在。

也就是說,如月既能做到年秋月能夠做到的一切,還能讓鄔思道不必考慮會有人橫插一槓,能夠全身心的得到自己對於“虛榮”的所有追求。

也就是說,如月的存在,會讓鄔思道把自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這個秋月替身的身上,將自己在四爺府中想做而不能做,想得到而無法得到的所有,全部實現。

這是雍正皇帝用以“毀掉”鄔思道,將鄔思道的政治抱負全部抹殺的有效行為。

說到底,如月和秋月一樣,也只是朝堂爭奪之餘,雍正皇帝用以管控和制約自己內部成員的政治工具,只不過使用程度和使用方法的不同罷了!


參考資料: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雍正王朝》

(本文僅基於《雍正王朝》具體演繹情節和人設解析,並不以歷史史實為依據,個人觀點,歡迎提出批評意見!)


正說清代十二朝


鄔思道在皇四子胤禛登上皇位的當晚就通過感情戲告訴了胤禛,他的脫身之計是半隱江湖。徵得四爺的同意後,在鄔思道坐著馬車儘快離開四爺的潛邸時,十三爺胤祥,曾經與鄔思道一起為胤禛做秘密差事的好戰友策馬奔馳著追了上來。

他們二人一通交心,胤祥拿出鄔先生當年在自己被父圈禁宗人府時送給自己的半瓶酒,為鄔先生踐行。同時,十三爺非常真誠地表達了對鄔先生的愧疚之情:“鄔先生,我們對不住您了。”隨後,又從車裡下來了隨行的如月,說是自己和四嫂的意思,照顧鄔先生的。

那麼,事實的真相是怎樣的呢?鄔先生為何要離開?如月到底在扮演一個什麼角色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鄔先生為何要離開?

深諳權謀之道的鄔思道對十三爺說,自己是為了天下蒼生,實現自己的人生抱負而選擇輔佐四爺的。現在功成名就了,是該隱退了。

鄔思道對四爺也說得很清楚,自己有三不可用,一是身體有殘疾,形象不佳。二是數十年來,自己的計策已經都用完了,而且多是陰謀小計,現在皇上應該用陽光大計。三是自己是前朝的罪臣。

其實,歷史漫談君覺得鄔先生所說雖然不虛,但是這些都是冠冕堂皇的藉口,真正的理由是他想保全自己,急流勇退。鄔先生深諳歷史的教訓:趙匡胤杯酒釋兵權;范蠡和文種輔佐勾踐復國後,范蠡離開了,逍遙一生。文種留下了,被勾踐以莫須有的罪名,說他的計策還沒用完,讓他去地下輔佐先帝,然後令其自殺;朱元璋時期的藍玉案,胡惟庸案,這些都是鮮活的例子。

兔死狗烹,鳥盡弓藏。鄔思道知道四爺太多的秘密了,同時,這些秘密最好永遠成為秘密,四爺怕秘密洩露出去。最好的方法,就是永遠讓人閉口。

人多口雜,鄔先生此時只能自保。鄔先生對十三爺胤祥說,讓他收斂鋒芒,並拼死辭掉鐵帽子王這一頭銜。只要這樣,他會沒事。而胤祥還不服氣,說自己不相信四哥會幹出那樣的事來。鄔先生說,明天替四爺做秘密事的人恐怕就要……後來,事實得到驗證,與李衛(狗兒)一起進四爺府的坎兒不見了,曾經的管家等人也不見了。

所以,鄔先生要走,首先是為了逃命。

如月到底在扮演一個什麼角色呢?

曾經,鄔先生與年羹堯的妹妹年秋月有過一段感情,但是因為她是年羹堯的妹妹,四爺棒打鴛鴦,拆散了二人。而如月的名字更深層的意思是像年秋月,而長相更是酷似年秋月。

四嫂和十三爺的意思其實就是四爺和十三爺的意思,他們用盡心思去找一個與年秋月相似的女人來送給鄔思道,為什麼呢?

其中的第一層意思是來補償,是一種對鄔先生的愧疚地表達。而且鄔先生確實年齡大了。但是,四爺為了自己的大業,所以不能留他在府上,但是又於心不忍,所以送他一個女人照顧他的生活,也算是其生活所需。

其中的第二層意思是如月是四爺的眼線。其實,放鄔先生走,四爺還是心裡沒有底的。可是被鄔先生一下子將軍了,鄔先生說得那麼誠懇,而且四爺也不是無情無義之人,想起十幾年來鄔先生為自己所作出的貢獻,他真的不忍心把事情給做絕了。

那麼,怎麼能兩全其美,既放鄔先生離開,又能時刻了解鄔先生的動向。如果那時候有定位儀的話,或者有更發達的通訊的工具的話,四爺估計都會派上用場。所以,當時四爺最好的方法就是跟上一個對自己絕對忠誠的人,而這個人又對鄔思道有實際的幫助,又有可以存在的理由,那麼如月就應運而生了。

鄔先生最後上車的時候對十三爺說,也像是自言自語,說以後有人管著自己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十三爺不知道能不能聽出其中的弦外之音呢?

鄔先生知道自己無論走到哪裡,都會被關注與監視,與其讓不熟悉的人監視,還不如讓四爺的心腹來監視,於是他先後選擇了李衛和田文鏡。

如月之後也是通過劇情的向前發展,不斷向雍正帝報告鄔先生的去向。比如鄔先生在李衛那裡,天天和如月膩在一起,教她寫字,有半年之久。傳遞的是一種不參與政事,不關心大事的信號。而當鄔先生離開李衛那去田文鏡那裡,雍正立即知道了。鄔先生故意向田文鏡要了8000兩銀子的年俸,可謂是獅子大開口。其實,鄔先生這也是向雍正傳遞一個信號,他是愛財的。人就怕無慾無求,那就離天不怕地不怕就不遠了。鄔先生愛財,雍正就放心了。

那麼,面對這樣一個送上門的如月,鄔先生能不收嗎?

當然不能,如果不收,其一就是鄔先生不領十三爺的好意,是打十三爺的臉。其二就是鄔先生如此有大智慧的人,什麼都明白。如月為何而來,如果自己不收如月,那就不能為自己的之後的全隱鋪平道路。甚至,會招來更多的猜忌,還有可能會因此喪命。

鄔思道曾對十三爺說,不用擔心他,他已經想好的退路。確實如此,一步一步,鄔思道不但全身而退,而且還實現了自己從半隱到全隱的完美轉身!令人佩服!


校書郎工作室,柒月夏


歷史漫談君


在雍正登基的當天晚上,雍正沒有留在宮裡邊,而是急急忙忙的回到了潛邸,一臉嚴肅的要見鄔思道一面。奇怪的是雍正並沒有和鄔思道的分享自己登基成功的喜悅,而是吐槽自己府裡兵力部署的太多。雍正也沒有主動提出要給鄔思道加官進爵,而是在鄔思道說這是臣安排的,以後淡淡的說了一句你的事我會妥善安排的。誰也不知道冷血的雍正這時候心裡在想著什麼,或許他的目標就是要默默的處理掉這個知曉他一切事情都鄔思道。


鄔思道作為雍正登基幕後的最大智囊,甚至稱得上第一功臣,除了親近的幾個人以外,沒有人知道他。最後鄔思道在和雍正的對話中也漸漸感到了不安,他主動提出了半隱的決定。一番發自肺腑的陳詞之後,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雍正再冷血也有些許被鄔思道打動,畢竟眼角的淚花是不會騙人的。鄔思道走的時候,十三爺帶了半罈子酒來送別鄔思道。

這半罈子酒是十三爺被康熙囚禁的時候鄔思道到託四爺帶給他的。十三爺沒有捨得全喝完,一直收藏著。這裡有一個細節,開始鄔思道以為十三爺是雍正派來留下他,賜他毒酒的,所以巫師道並沒有喝下這碗酒,而是等十三爺喝下了一碗以後過了一段時間才喝的。臨走前十三爺送給了鄔思道,到一個女孩叫做如月。不知道第一眼看到如月的時候,情不自禁的喊出了秋月兩字。我們都知道鄔思道到和年秋月有一段忘年戀,卻被雍正橫刀奪愛。或許十三爺說我們對不起你的時候,除了最後沒有給鄔思道一個歸處,年秋月也是一種潛臺詞。



那如月是不是派去監視鄔思道的呢?這個基本上是可以肯定的。我們看後來也有一個細節,就是李衛和田文鏡見面的時候,把鄔思道引薦給了田文鏡。鄔思道提出幫助田文鏡在河南處理事件的想法。但是這件事雍正應該是不知道的,而且這只是一個想法而已,在李衛到京城述職的時候。雍正卻主動提起了這件事問李衛說鄔先生是不是想要到田文靜那裡去?。那就去吧。可以說如果沒有如月的報信,雍正又怎麼會對鄔思道的一舉一動知曉得如此清楚?

還有一個細節就是雍正微服私訪來到田文鏡處要見鄔先生的時候,鄔思道已經提前要了4000兩銀子跑路了。雍正微服帶著劉墨林,張五哥基本上誰也沒有告訴,李衛都不知道,那鄔思道又是怎麼能預測到呢?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如月在給雍正報信的時候,被鄔思道到給發現了。因為鄔思道並不是神人,他雖然能揣測到別人的心意,但是並不能未卜先知。所以如月是雍正派來監視鄔思道,有也是照顧鄔思道,這應該是無確切無疑的。


紅雨說歷史


雍正登基的背後,最大的功臣就是鄔思道,堪稱雍正的第一智囊。但是兔死狗烹的道理,同樣適用於這對君臣。

只不過鄔思道這個人十分識時務,在察覺到雍正要對他下手的時候,便找到雍正,想要隱去。

這背後其實涉及到了一樁秘聞,那就是雍正故意橫刀奪愛娶了年秋月,讓鄔思道明白了雍正對他的不放心。

鄔思道動之以情,在雍正面前哭訴,最終才得以讓自己脫身。可雍正卻不會選擇實實在在相信他。

帝王之術向來如此,沒有那個帝王是願意全身心的相信臣子,只有讓臣子們猜不透,畏懼。才能掌控他們。

而鄔思道走的時候,十三爺前去送行,有一個細節就是鄔思道沒有喝他帶來的酒。這說明鄔思道害怕這是毒酒。


等到十三爺先喝一杯之後,他才猶豫的喝下。鄔思道這般聰明的人,定是明白自己知道雍正太多的秘密。

但是當十三爺讓如月走出來之後,鄔思道卻是眉開眼笑起來,像是長長鬆了口氣一般。

因為這個如月的出現,表明了雍正同意了鄔思道隱去,不過他也不放心,所以派個如月監視你。

彼此的心照不宣,彼此都心如明鏡。如月的存在,就是鄔思道的一種表忠心,同時也是雍正的警告。

鄔思道自是欣然接受如月,畢竟如月的到來,相當於是保住了他的命。且似乎如月這個姑娘,也是雍正愧疚所賜。

因為雍正當初橫刀奪愛,沒有給鄔思道一點面子,而鄔思道當時也恪守臣子本分,雖有怨言,但從未表露。

總的來說《雍正王朝》最經典的一幕之一,就是鄔思道臨別時的種種,因為這表現出來了雍正這個帝王矛盾的內心。


雍正為人多疑,但是又卻知人善任,愛才如命。冷血的同時又帶有幾分悲憫,為人果敢卻有鎮定,衝動好強但又隱忍。

無論怎麼來看,雍正都是一種十分矛盾的性格,是一種偏執的性格。不得不說《雍正王朝》中的雍正,演出了帝王該有的那種矛盾和魅力。


小司馬遷論史



這個問題有點意思,宋安之來回答一番!

鄔思道笑納如月是很正常的情況啊,人家老十三堂堂一個王爺和皇后(四嫂)送你鄔思道一個侍女,你敢不收???

更何況是好意!

至於如月肯定有監視鄔思道的意思,因為送侍女是老十三跟皇后商議過的,皇后是什麼人呢?

當年雍正還在潛邸的時候,皇后就是個賢內助,比如跟著老四一唱一和的忽悠老十四。還有趕李衛走實則讓李衛監視年羹堯的時候,更是自己做主給了李衛他們不少銀子,籠絡人心的手段高明著呢!

再看看後來雍正為什麼知道鄔思道開玩笑要去田文鏡處呢,當時也就是李衛、鄔思道、田文鏡、如月在場,李衛沒說田文鏡也沒說,很明顯就是如月說的。

所以說如月肯定有監視鄔思道作用!

當然如月的存在,還有彌補鄔思道的意思,畢竟當初鄔思道與年秋月是你情我愛的,老四屬於是橫刀奪愛,所以他們送這個侍女也是為了補充鄔思道!

雖說這個侍女是監視鄔思道的,但很明顯鄔思道後來將其征服了!所以才成功歸隱了!


宋安之


做為四爺胤禛的重要謀士,雍正繼承皇位的那天晚上,鄔思道知道自己需要離開了。

那天晚上,雍正回到了潛邸,見到了鄔思道,說是宮中情況不明,為了安全起見,回來住一晚上,順便看看鄔思道。

其實真正的用意是來試探鄔先生是否忠心,有沒有必要除掉,因為,知道自己秘密的人越少越好。

雍正說:“今晚孝子守陵,本不應該回來,無奈宮中情況不明,今晚回來住一晚上,明天該又是另一個忙法了。”

隨即,雍正帝試探鄔思道,打算給鄔先生安排一個名分。這時,鄔思道說出了“三不可用“:

一、自己本是殘疾之人,屬於“六根不全”的人,為官者,講究儀表堂堂,殘缺之人不可為官。如果雍正啟用自己,至公不公,於私有私。

二、自己是康熙朝犯人。如果雍正啟用自己,那是康熙帝當年抓人抓錯了,還是雍正帝用人用錯了?這樣有辱先帝聖名。

三、自己的才華都是陰謀詭計,上不了檯面。而雍正帝治國,講究光明正大。再說,這麼多年,自己的才智早就被榨乾了,無才可用。

那拒絕了雍正帝,鄔思道想幹嘛?想要另尋高枝?不可能,這樣會死得更快。只能隱退。

雍正帝問:“大隱隱於朝,中隱隱於市,小隱隱於野,先生怎麼個隱法?”

鄔思道:“臣想半隱。原因有二:一、臣身無分文,全隱必然餓死。二、君臣十幾年,感情猶在,若果全隱,陛下想念臣而又找不到臣,臣心不安。所以,臣既要找到吃飯的地方,又要讓皇上找到我,以便了了這段恩遇之情。”

實際上 ,鄔思道是在求饒。如果全部隱退,必然失去雍正帝控制,如果被別的勢力利用,後患無窮,所以說,全隱必死。只有寄身在皇上信賴的人那裡,皇上才放心。所以,雍正應允了鄔思道的請求,同意他去李衛那裡。

臨行之前,由十三爺來送他。當時十三爺拿出了半罈子酒,這是當年自己被圈禁宗人府的時候,四哥胤禛去看他,帶給他的。原本剩下的酒,打算四爺奪嫡成功,榮登大位之際,三人開懷暢飲。

然而,此時,鄔先生卻要離開。相信這也是雍正的意思。

飲完了壇中酒,十三爺說了一句“我們對不起你。”然後叫出了一位姑娘,名叫如月,讓如月照顧鄔先生後半生。

鄔先生一看,差點兒認為是秋月。仔細一看是如月姑娘。鄔先生沒有猶豫,立刻笑納了,還開玩笑著說:“自己的後半輩子又要聽她的了!”

雍正為何送把如月給鄔先生?

這要從秋月說起。秋月原本是雍正身邊的侍女,為了照顧或者監視鄔思道,胤禛送給了鄔思道。而秋月和鄔思道逐漸有了感情,那鄔思道能不能娶了秋月?

不能。因為秋月還有一層身份。她是年羹堯的妹妹。若果鄔思道娶了秋月,必然和年羹堯關係緊密,胤禛能不能容忍鄔思道和年羹堯聯合?於是,鄔思道做了個順水人情,自己做媒,把秋月嫁給了胤禛,成了胤禛的側福晉,才化解了這一段感情危機。這樣一來,相當於胤禛橫刀奪愛了,如今,面對鄔思道孑然一身的局面,雍正當然要想辦法補償給鄔思道,於是,就找了一位跟秋月長相相符的如月賜給了他。意思是,見到如月,就如同見到秋月,還還是老實本分為妙,否則死無葬身之地。

那鄔思道為何毫不猶豫的笑納了?

原因很簡單,接受了如月,說明自己跟秋月的感情一刀兩斷。接受了如月,說明君臣的感情猶在;如果拒絕瞭如月,那麼意味著割袍斷義,後果很嚴重。

鄔思道領著如月,先是到了李衛那裡,後來又到了田文鏡那裡,因為酬金與田文竟鬧掰(也許是故意的),鄔思道被田文鏡請出府邸。鄔思道徹底浪跡天涯,雍正帝沒有派人去追,說明二人感情徹底瞭解,雍正帝最終放棄了鄔思道,鄔思道得以善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