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崔康熙承認中超聯賽優於韓國經典K聯賽,點出國足不行是因為球員“缺練”。你怎麼看?

有夢經過的時候



韓國名帥崔康熙在接受上海《東方體育日報》採訪時說:“中韓俱樂部之間並沒有太大差異,而且單論聯賽的話,中超俱樂部擁有更多的明星球員,活躍度也更高,應該也更好一些。國家隊成績不那麼好,是因為俱樂部球隊當中的本土球員需要進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就像剛剛說到的,訓練不光是依靠球隊,球員要自己加練,只有隊員都提高了,國家隊的水平相應地也就提高上去了。”

崔康熙說中韓俱樂部之間沒有太大差異,明顯是在恭維中超足球俱樂部。當然這也是人之常情,隨鄉入俗,自然要給主人幾份面子。江湖就是人情世故,要不然將來不好混。


但隨後崔康熙就點到了重點,中國球員的訓練問題。他認為球員應該加強日常訓練,尤其是要加練。這個觀點可謂是一針見血,指出了中國球員的大毛病。

廣州恆大主帥卡納瓦羅在接受媒體時也曾經說過:中國的小球員都可以拿著成百上千萬的年薪,然後開豪車住豪宅。自己在20多歲年紀的時候,只能在日常訓練之後加練,力爭自己的水平有大的提升。

中國男足國家隊主帥李鐵曾經在英國踢過多年球,回到國內又輔佐過裡皮,還擔任過中超俱樂部的主帥。這些經驗讓他非常明白中國球員的弱點,他明白技術難以提升,但體力和意志,再加上配合,還是可以訓練出來的。

不管是崔康熙還是卡納瓦羅,包括現在的國足主帥李鐵,都是非常重視體能訓練的。尤其是韓國名帥崔康熙,他率領的全北現代之所以在亞洲大殺四方,實際上就是跑不死的代表。

李鐵在做球員的時候,也被稱為跑不死,不惜體力地在場上跑動成為他的重要標籤兒。山東魯能的主帥李霄鵬曾經不無感嘆地說:外援實力確實強,但他們在訓練場下的付出是別人看不到的。外援的訓練態度和加練,都是國內這些球員無法比擬的。

說白了,在歐美的很多聯賽,那些知名球員都把足球運動當成了一種愛好,當然也是在賺錢。但在中超聯賽,很多球員只是把它當成了一種謀生手段。他們來踢足球就是為了賺錢,並不是真心熱愛足球,加練是想都不要想的事。

我們是一個後工業化的國家,之所以做不出好的產品,本質上就是缺乏職業態度。之所以近些年一直都在提倡工匠精神,實際上就是一種精益求精的態度,中國足球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如果球員們不是真心熱愛足球,他們就不會把心思放在訓練和比賽上,更不會反覆的看比賽錄像找出自己的缺點,去花更多的時間去訓練,彌補自己的缺陷。

因此中國足球想要真正提高上去,就要從小培養這些小球員的職業態度,讓他們從內心深處去熱愛足球,為了提高自己的水平願意付出更多的努力,否則幾十年過去又是一地雞毛。


憤青談足球


崔康熙對於中國球員需要加練的論斷無疑是直指中國國足成績不好的要害!

在我看來,國足球員需要加練分三個層面:

一、中超所有的本土球員都應該拒絕“白斬雞”,在球隊訓練之餘,自我加練。

上圖是02年打進韓日世界盃的那批球員,儘管他們在韓日世界盃比賽中成績不好,但是他們畢竟打進了世界盃。那時候的中國隊,在對陣阿聯酋等西亞球隊時還明顯現有優勢,看看這批球員,普遍沒有小肚腩。再看看現在的國足球員,小肚腩是普遍現象。

二、中超聯賽應該通過擴容或者再增加一種比賽(比如“聯賽盃”),來硬性增加中超各俱樂部的比賽密度,讓球員多踢比賽,用更多的比賽來拉動球員的體能。

三、國家隊要增加和世界強隊交手的機會,像拒絕“美洲盃”邀請這種事情,以後要少做!

在青訓不能一蹴而就的背景下,提高現有球員的能力也是提高國足成績的有效方式。而崔康熙說國足成績不行的原因就在於國足球員缺練,可謂是正好切中要害。這應該引起足協的高度重視,通過各種手段讓我們的本土球員們練起來才行。


中超快評


崔康熙是在中國賺錢,所以才這麼說的吧?作為韓國足球的傳奇教練,他一個賽季能帶領三支不同的中超球隊,且還能拿下足協盃冠軍。這個成績確實不容易,但崔康熙明白一個道理,我賺人家錢,絕對不是不能說人家壞話的。例如,離開中國的保加利亞前鋒博季諾夫。他在中國賺了錢之後,還說中國足球很差,這是一個非常缺乏修養的表現。崔康熙一定是不能這麼說的,他明白該說什麼不該說什麼。中超聯賽是比K聯賽好,球員教練賺得更多,這也是韓國國腳級球員都愛來中超的一個原因。可是中超聯賽培養不出球員了,這是一大悲哀。賺得多了,反而個人水平越來越差了。韓國聯賽可以培養出隊員,保證了他們繼續擔當亞洲頂級球隊。可是中超呢?1995年齡段,他們是U23政策的受益者,1997年年齡段也是如此。可是在亞洲級別比賽中變得越來越差,這是非常令人遺憾的。按照這個層次來說,你說中超聯賽更好,還是K聯賽更好?


球哄哄


前一句話是崔教授的客氣話,不必當真,明眼人心裡都有數。崔教授在中國的遭遇,沒有一顆大心臟是萬萬不行的,劇情變化相當揪心,一位在韓國倍受敬重的足球教父,在中超受到了近乎侮辱性的待遇,落得和乞討似的十分尷尬落魄,和在韓國的地位大相徑庭。但崔康熙還是在申花證明了自己,韓國教頭在全北現代的成就不是吹出來的,自身的金剛鑽就是專幹瓷器活的。

經過一個賽季三支中超球隊的經歷,崔教授對中國聯賽和中國球員有了大體的瞭解和認知。遊走於多家球隊的老江湖秦升,都和崔教授建立了深厚感情,面對離開一方的老帥泣不成聲,相互間是英雄惺惺相惜,崔用自己的能力和魅力感化了一眾球員。

長期以來,中國足球有著根深蒂固的“恐韓”症,固疾難療。崔康熙一語中的,中國球員缺練,其中不無道理。之前中超最有名氣的韓國教頭李章洙,被嗤之以“體能教練”,完全是以偏概全,甚至是有憎恨之意的歪曲。體能並不只是簡單的身體能量,還是一種場上不屈不撓的戰鬥意志。80年代韓國能在世界盃上用體能拖垮強大的日耳曼戰車,讓歐美對手佔不到什麼便宜,不能不令人深思。韓國球員一場比賽動輒一萬多米的跑動距離,沒有鋼鐵意志及平時的嚴格訓練,哪能有如此強悍的執行力。雖然那時被人詬病野蠻,但真是簡單的“野蠻”嗎?韓國足球連續殺進世界盃決賽圈絕非偶然,是一種實力的體現,中國足球有必要學習研究一下。

為什麼我們的球員被人譏笑為“白斬雞”,真應該知恥而後勇。韓國足球能出亞洲天王,先是車範根,後來又有了朴智星 ,現在是孫興慜,都是很有說服力的事情。論體能,我們無法和對手抗衡;論意志,日韓都能落我們幾條街;論技戰術,我們同樣要落後很多亞洲球隊。直接不敢比了,輸得僅剩內褲了,從足球人口、青訓教練、足球設施、相關政策、足協能力……哪一條能拍著胸脯自信地說“沒問題”?看看十數年之前,我們的球員還有著輪廓分明的健碩肌肉,還帶著專業運動員的胸肌、腹肌,那有什麼崔鵬這樣的大肚腩。而今,中超球員拿著一兩千萬的年薪,距離世界盃、奧運會的大門卻越來越遠,各級國家隊競相狂輸不已,亞洲一流、二流的踢不過,三流不入流的也沒能力贏人家了,這球還能踢嗎?中超倒是有數量不少的世界級外援球員,人家怎麼吐槽?從權健溜走的維特塞爾說過,因為中超的訓練量不夠,為保持比利時國腳的能力,他每每需要自覺加練。李鐵上任後,也是對國足實行了一天三練,狠抓體能和精神面貌。馬加特在走馬上任魯能主教練後,通過其嚴酷的體能訓練,硬生生扭轉了魯能之前的“步行者”隊特點,搖身變成下半場的惹不起,體能大幅提高,戰鬥力倍增,球隊脫胎換骨。

欠練,是我們球隊的軟肋之一。並不是簡單理解為體能缺失,還有技戰術缺失,更有意志品質缺失,青訓缺失,相關政策缺失。感謝崔教授的直言不諱,我們需要借鑑亞洲相關國家的成功經驗和教訓,大膽進行足球改革,早日走上足球復興之路。


膠東大餑餑1


中國球員不是缺練,而是缺根筋!本就屬於比較懶散的一代,又被金錢腐蝕了思想,貪圖享受,足球夢就是個夢而已。

90後生活時代不同,沒有經歷過苦難的人,不懂來之不易。

這個問題不僅是中國球員,而是90後普遍存在的問題。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這批人基本都是享福的,很少經歷過之前的苦難日,不懂得生活來之不易,打小就養成了“公主病”。

沒吃過苦,就不懂得珍惜,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這怎能會主動要求加練呢?得過且過。

足球環境問題,物以稀為貴。自持高傲、自大。

在2002世界盃後,青訓機構如雨後春筍般遍地開花,連廚子都參與進來分杯羹,夢想著趁這個機遇大賺一筆。

青訓機構以賺錢為目的,完全忽視培訓質量。收費高昂,導致很多有足球夢的人才都被埋沒了。關鍵還有層出不窮的潛規則,讓不少人才不得不“急流勇退”。

學校也沒有重視這些體育教育,即使有,也不過是形式主義。

由此,中國球員變成物以稀為貴,只要有錢去堅持,就會成為所謂的“足球人才”。

足球盛行繁榮後,大批名牌外教來到中國聯賽,忽視了基本功的訓練。

這正如郜林所言,裡皮是教授,而中國球員不過是高中生而已。

這些名牌外教來中國聯賽,基本都是隻注重技戰術打法的演練,很少去嚴格管控球員的訓練質量和基本功的提高。

本就養成“公主病”的中國球員,壓根不可能去加練,反正有比賽踢,有高額收入,就不會再去在意足球夢。

當然,也有個別外教來到中國後,也比較注重球員的訓練這塊。俗稱“魔鬼教練”的馬加特,在山東魯能執教後,效果也非常明顯。

球員在賺取高額收入後,更加沒有理想和衝勁,只貪圖享受。

這就是金元足球的後遺症,球員在賺取高額的薪水和獎金後,劣根性體現得淋漓盡致,一味追求享受,完全喪失了最初的足球夢。

即使到了國家隊,也完全沒有榮譽感,反正回到俱樂部有高額收入。只要有錢,名車美女不是夢。

當然,也並非所有中國球員都如此,也有極少數自律性極高的球員。鄭智、汪嵩、周挺等球員就是例外,所以也才能在職業暮年還有高水平的發揮。

日本球員三浦知良也是自律性極高的球員,年過五旬,還能有機會踢頂級聯賽。

韓國球員一向都以拼搏著稱,體能充沛,技術不行,就以體能來補。最著名的球員就是朴智星,在球場上就是跑不死。也正是這種拼勁,朴智星職業生涯取得了非常輝煌的成就。

目前國足主帥李鐵球員時代最明顯的特徵也是跑不死,所以這支“鐵家軍”在李鐵的帶領下,一天三練,就是最符合實情的。

李瑋鋒在前段時間訓練中,也一針見血提出這個問題,有部分球員嫌訓練累,李瑋鋒直懟“拿錢不嫌手累”?

總的來說,從這些對比中,就很好的反映出問題,中國球員的條件太優越了,導致缺根筋,沒有正確的職業態度,所以就“缺練”。


常夢長樂


崔教練一針見血道出了目前中超聯賽的核心問題。

1.中國體育的三從一大是非常優良的傳統。沒有苦練,哪有成績。

2.國外高水平球員自覺加練的比比皆是。C羅的身體素質就是最好的證明。利物浦的2位非洲球員的滿場高速奔跑加上絕對的對球控制力,都是訓練的結果。

3.國足每位隊員每場比賽平均奔跑距離是否能夠達到10公里至11公里?跑不動談何整體技戰術。

4.國足水平已經是亞洲三流。個人技術與奔跑,整體技術與奔跑;都是比賽結果的保證。

目前國足每天三練就是很好證明,李鐵自己都陪跑。

中國足球整個體系都缺乏正確的訓練和正確的態度。

國足球員到了國外中高水平聯賽,才能體會國外球隊的訓練強度。還需要在高強度比賽中:不受傷!

苦練是最基本。


TargetPace


崔點出國足“缺練”切中要害,而缺練的原因是:一,隊員缺乏象女排隊員那樣的拚搏精神,從男隊員的肌肉還沒有一些女排隊員的肌肉實顯就可看一二。二,急迫感、榮譽感還不到位,乒乓朱玉玲一度滑入低谷,大哭有她,苦練有她,網友狠批有她,但她不找客觀原因,主觀上努力奮鬥,直通賽終於獨露頭角;反觀男足,沒打好,受到網友球迷批評,就找客觀不認賬,甚至發洩不滿。三,缺乏象劉國樑那樣的恩威兼用的教練,大頭摔拍,批評多嚴勵,處理也到位;男足多年用外國教練,鼓勵多批評少,最後不行就走人。

國足國足,代表的是洋洋大國的水平,但連個小國弱國都打過,是到了“脫胎換骨”的時候了。


胡悅695


中超聯賽優於韓國聯賽,此言不虛。中超聯賽別說是優於k聯賽,就是在亞洲足壇各聯賽排名也是非常靠前的。

首先中超聯賽投入是超過k聯賽的,而且中超現在,還有很多大牌明星球員,雖然中超聯賽節奏不一定有k聯賽快,但是中超各大賽區的觀賞規模是非常火爆的,像北京國安、上海申花、山東魯能、還有廣州恆大,球迷觀賞度都是非常熱情非常火爆的,他們每場的中超聯賽都有數以萬計的球迷去現場吶喊助威的。

而以上優勢韓國就沒有了,畢竟他只是一個小國家,觀賽人數的規模是比不上中超的,而k聯賽的各俱樂部投入都在逐漸減少,他們更重視培養本土優秀的球員,然後再把他們引進到歐洲五大聯賽。我們可以看到為何海外效力的韓國人和日本人多,而中國人卻非常少。

在國內比較優秀的球員,像張琳梵、郜林、馮瀟霆都沒有去海外留洋,他們留在國內充實了中超聯賽,但是失去了海外效力的機會。所以為什麼中超聯賽優於k聯賽,因為k聯賽的優秀球員都去海外效力了。

至於說國足球員缺練這個也是事實,因為國足還有一個名字叫白斬雞,身上脂肪多,肌肉少。這就是缺乏鍛鍊的最好證明。





風中的倩影


崔康熙說的太對了,中國球員不僅是缺練,而且是非常缺。

可能我們的青訓水平不高、教練的技戰術能力欠佳,球員的資質天賦一般,但是足球運動有些技能通過勤學苦練是可以練出來的,就像《賣油翁》最後說的那樣:無他,唯手熟爾!

最簡單的就是球員的體能,一支球隊如果平均跑動距離能夠比對手多1000米的話,那麼就像比對手多一人、將佔據場上的絕對優勢,而體能除了苦練沒有其他的好辦法。力量訓練也是如此,看看埃及法老薩拉赫吧,他的身體素質和力量在歐美職業球員中還算不上是最頂級的,但就是這樣的身材恐怕也要秒殺國足球員了。

另外一些最基本的技術除了苦練同樣也沒有什麼好的辦法,最基本的停球就是靠連,可以說停10米和停1米肯定用的功夫不一樣。

造成中國球員不願苦練的原因無非就是過高的收入讓他們失去了動力。沒有什麼競爭,稍微練練就可以拿到千萬元的年薪,誰還願意把功夫放在訓練場上,豪宅、名車、美女要比足球有吸引力的多。


綠茵場之永不獨行


中超聯賽確實稍微優於韓國K聯賽,其實理由很簡單,中超擁有較多高水平的外援。球市的關注度也比較高,一些優秀外援和洋教都能夠吸引一定的關注度。

崔康熙他當然需要承認中超聯賽要優於韓國聯賽,我們的中超聯賽球隊都需要經常飛來飛去進行比賽,而韓國才多大的面積?

而崔康熙說國足不行是因為“缺練”,這個“缺練”究竟說的是缺乏基本功練習呢?還是缺乏經常比賽呢?其實我個人認為國足之所以不行是既缺乏從小的系統練習又缺乏優秀人才的供給。


國足的這批人,現在怎麼練,技術也很難提高了。技術對於他們來說都是基本定型了,練也只能練練體能了。要是說多打比賽?那也沒有用,國足每次打比賽輸多贏少,這個都是白搭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