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1 大數據,兗礦數字化轉型的引擎

  12月6日,兗礦集團公司共享中心梁慶華接到通知,明天到鄂爾多斯陝蒙基地出差3天。只見他打開手機點開釘釘APP,在出差申請頁面填入出差事由、目的地和時間,輕觸提交後,就繼續忙手頭的工作。“叮”五分鐘後,梁慶華收到一條信息,出差申請已被批准。

  “這簡直是閃電速度,放在以前這個審批這得轉兩三個部門跑半天。趕上審批領導不在,啥時候批下來就不一定了。”梁慶華感慨說道。

  支撐“閃電審批”的是兗礦大數據工程項目。

  11月8日,兗礦集團大數據工程項目成功上線,ERP全覆蓋項目成功完成系統切換。經過近一月的平穩運行,兗礦職工逐漸適應了審批、考勤等身邊“小事”的變化。而隨著這些“小事”一起產生變化的是兗礦集團管控模式、發展方式。

  大數據+,叩開挑戰與機遇之門

  2013年到2016年,全國煤炭行業進入行業低谷,兗礦集團也深陷虧損泥沼。面對困境,新組建的兗礦領導班子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調整戰略規劃、機構減員瘦身、建立效益倒逼成本機制、殭屍企業關停並轉……一項項改革舉措猶如手術刀般精準,切中多年來形成的積弊,讓兗礦重新煥發活力。

  2018年,兗礦集團以294.74億美元的營業收入,名列《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第399位。安不忘危、興不忘憂。在歡欣鼓舞的同時,兗礦領導人看得更遠。

  “歷史形成的高投入、高負債、低產出、低效益的問題還沒有根本性解決,投資方式、產業層次、產品結構、商業模式仍需進一步優化。……大數據+、互聯網、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新生產要素與傳統產業嫁接不夠,尚未成為引領和推動發展的主導力量。”

  2017年9月,黨委書記、董事長李希勇在集團公司改革發展工作會議上剖析兗礦在發展方式、運營管控、思想觀念、素質能力、擔當實幹五個方面存在瓶頸,並指出“必須實現傳統產業與大數據、互聯網、雲計算有效嫁接,才能推動企業轉型升級。”

  項目前期調研並不樂觀。專家對兗礦集團信息化現狀進行了高階診斷——信息系統較多,建設時間跨度長,“碎片化”、“散點化”嚴重,數據整合難度大,形成“數據孤島”。

  “大數據是國家基礎性戰略資源,是21世紀的“石油”和“金礦”,更是集團公司實現數字化轉型、厚植髮展優勢、贏得發展先機的重大機遇。”兗礦集團領導班子對大數據+煤炭有著深刻而長遠的認識。集團公司把大數據工程項目作為重點工程,把原來的信息化系統全部推翻,從頂層設計開始,建設覆蓋生產經營全過程、涵蓋集團各層級各單位的大數據一體化管理平臺,為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奠定基礎。

  2018年8月1日,兗礦大數據工程項目建設啟動,兗礦集團組織流程負責人、關鍵用戶、內部顧問260餘人與IBM團隊組成項目組集中辦公。

  兗礦集團公司董事長、總經理任組長的項目指導委員會及項目領導小組、項目管理辦公室和五個專項工作組,與IBM、SAP 公司合作,明確節點,分線落實,實施掛圖作戰。每月一次重點項目推進會,認領任務、制定方案、強化措施,大數據工程項目建設高效推進。

  “只要方向對了就不怕路遠。”

  大數據工程項目組克服了未來架構模式設計,數據提取、關聯、交換,業務場景選擇,內外部團隊磨合等一系列困難,先後完成項目總體規劃、ERP全覆蓋業務藍圖設計等關鍵節點工作。

  2019年11月8日,經過“80天攻堅戰”, 大數據工程項目上線,首批79家上線單位業務人員集中辦公。這也標誌著大數據工程項目從“規劃設計”轉入“落地實施”階段。

  數據運用,打開“智慧之門”

  “確認設備周邊無人,可以供電。”鮑店礦7302綜放採煤工作面,綜採二區維修電工劉士平完成現場巡檢,確認可以供電後,按下供電按鈕。工作面各類設備依次啟動,同時,語音自動播放系統發出“設備即將啟動”的安全提醒。操作人員再次確認無人後,通過遙控器設定行進方向等參數,啟動操作按鈕,採煤設備自動運轉,井然有序地割煤、推溜、移架、傳送,滾滾的“烏金”如流水般奔向地面……。

  在鮑店礦井下2132米長、287米寬的7302綜放採煤工作面上,分佈著58個高清攝像頭,1000多個傳感器,它們把採集到的圖像以數據方式實時傳輸回來,經過提取、關聯、判斷,形成指令傳輸回去,保證智能化綜採機根據實時環境正常運轉作業。

  “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快速融入企業,技術創新的核心在於更好地滿足企業需求。”大數據工程分管負責人,兗礦集團黨委常委、副總經理尹明德十分重視大數據場景應用,“大數據運用要著眼於破解行業痛點,實現與行業應用場景深度結合,而不是簡單地堆砌技術和功能。”

  兗礦集團結合煤炭、化工、機械裝備製造產業需求,選擇多個應用場景,開展智能化試點,為智能礦山、智能化工、智能製造發展探索新路徑,積累新經驗。

  目前,興隆莊煤礦、東灘煤礦、天池煤礦、萬福煤礦、發耳煤礦已建成骨幹萬兆環網;南屯煤礦、新疆煤化工、東華重工等14家單位建成工業雲中心;鮑店煤礦成功打造國內首個常態化智能綜放工作面;貴州能化發耳煤業通過智能化礦井建設成為西南地區唯一建成省級智能化採煤工作面的礦井;濟三煤礦以綜掘機“遙控截割”+液壓錨杆鑽車+破碎機+皮帶機“無人值守”配套模式建成國內領先的智能化掘進工作面;東灘礦試點智能型MES系統,以安全為核心,將日常工作涉及的人、機、料、法、環全面結合,系統實施後現場管理持續優化提升,降本增效效果顯著。

  智慧化場景應用,改變了傳統的產業的作業模式。鮑店礦智能化綜採工作面應用以後,在完成同樣採煤量的前提下,每班次工作人員由14人減少到7人,工人勞動量大幅下降,工作效率顯著提高。操作方式由原來的現場操作轉變為自動化控制、人工干預操作,使作業人員遠離危險區域,有效提高了現場作業安全係數。

  這些變化將形成諾米骨牌效應,引發企業在安全生產、經營管理、管理決策等各方面的改變,進而對整個行業產生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擁抱大數據,擁抱未來

  “大數據工程對於加快培育‘大數據驅動決策’新模式、營造‘大數據管理融合’新生態,推動集團公司高質量發展,必將產生重要而深遠的影響。”集團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李偉在大數據工程上線儀式上對大數據在兗礦的發展做出預判。“實施大數據工程、打造數字兗礦是集團公司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能夠有效破解信息孤島、打破部門壁壘、實現集成共享,是對運營機制、管理方式、風險管控的重構重塑和重大變革。”

  實現ERP系統集團全覆蓋,繼續優化完善外圍系統;推進煤炭、化工、製造板塊三化建設,打造一批國內領先的智能化示範;實現各級運營的在線監控和輔助決策,建設報表統計、經營分析、資源視圖、動能中心、決策引擎等5大能力中心;加快產業延伸和生態建設,推進信息產業集群發展……兗礦數字化轉型藍圖已經繪就,大數據引領著兗礦走向未來。

  智能化綜採工作面、智能化掘進工作面、智能化爐具生產線……像一顆顆珍珠在兗礦的各個領域熠熠生輝。兗礦用大數據工程串起珍珠項鍊,讓夢想中的場景一一展現。

  “未來已來,將至已至。”遙遠的未來彷彿就在眼前。


大數據,兗礦數字化轉型的引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