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7 我那個“拋棄”家庭的公公,給別人養兒子,老了才想起他的親兒子

我那個“拋棄”家庭的公公,給別人養兒子,老了才想起他的親兒子

文|北蘇

01

有一個男性讀者給我留言,他親生的父親病重,託人帶話給他,想見他一面。

他已經30年沒有和父親見過面了,從父母離婚,7歲的他就跟著母親生活,父親在他的生命裡一直是一個缺失的人物。

他小的時候會想爸爸,經常問媽媽爸爸去哪了,後來長大一點,他在心裡恨爸爸不負責任的離開,恨他會為了另外一個女人不要他和媽媽,

再後來,他成家了,不恨他爸了,不過也沒辦法愛他,沒有想念,甚至沒有想過這輩子還會見他一面。

他不想面對他爸,也不知道該怎麼面對他爸。

就在他猶豫要不要去見他爸一面的時候,一個和他差不多大的男人找到了他。

這個男人是男讀者父親再婚妻子的孩子,他來找男讀者要給他爸看病的醫療費。

男讀者和我說,他覺得他爸這輩子活得真悲哀,拋下他和他媽媽不管,非要為了什麼愛情娶另外一個女人。

然後幫那個女人養大了孩子,最後老了,他看個病,那個被他養大的“別人”的孩子,出點錢都不願意。

一個男人最大的悲哀不過如此,年輕時為了所謂的愛情衝昏頭腦,家不要了,孩子不管了,等到老了才發現自己有多錯。

我那個“拋棄”家庭的公公,給別人養兒子,老了才想起他的親兒子

02

男讀者的故事讓我想起了另外一個女讀者傾訴的故事。

希望一些當下年輕的或者中年的男人都懂得,好好珍惜家庭,善待妻子,疼愛自己的孩子,別因為自私的“情愛”而讓自己老無所依。

女讀者叫孫嫻,和丈夫結婚也快有十年了,當初結婚的時候婆家就只有婆婆在。

她老公和婆婆當時說她公公早年就去世了,她一直就真的相信公公過世了。

前年她的婆婆去世,她看見自己的老公很傷心,就很努力的安慰他,因為她覺得老公在這個世上再也沒有父母疼愛他了。

但是就在她婆婆過世的第二年,家裡來一個老頭敲門,當時是她老公去開的門,開門後她老公人就僵住了,好半天沒有說話,過了一會他卻默默的把門關上了。

後來她才知道,原來公公並沒有死,只不過是在她老公很小的時候移情別戀,不要他們娘倆了。

孫嫻說,聽她老公講過去的事情,她心裡也很氣憤,當時不要孩子,後來也沒管過孩子,老了想找兒子給養老,這樣的爹還真有。

當子女的孝順父母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可前提是需要做父母的也盡到父母的責任與義務。

我那個“拋棄”家庭的公公,給別人養兒子,老了才想起他的親兒子

03

孫嫻的公公離開家庭的時候大概才35歲左右,因為公婆是媒人介紹的婚姻,許是她公公心裡一直沒有把婆婆看作是心儀的女人。

後來孫嫻老公7歲的時候,她公公在工作上認識了一個女人,他就義無反顧的回家離婚。

為了離婚寧願淨身出戶,孩子也不管,離婚後很高興的去和另外那個女人過甜蜜的日子。

孫嫻公公再婚的妻子也是一個離異女人,也帶著一個兒子。

這麼多年她公公沒有回來看過一回他自己的兒子,也沒出過一分錢,但是卻和再婚的妻子把她的兒子養大。

孫嫻的老公對孫嫻說,他讀初中的時候知道爸爸再婚了,可是他特別想爸爸,就悄悄的找到他爸爸的工作單位,想見見他。

但當時他爸爸覺得他是去要錢的,給他50塊錢就告訴他別再去找他了。

這些年他們父子都沒見過,甚至在她老公的心裡他爸就是死了,想必是真的對那份父愛太奢望過,也足夠的失望過。

一個拋棄了自己孩子的父親,到老了才想起自己的孩子,也許他懂得了他當初做的太錯,只不過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不是做父母的想彌補就可以彌補。

我那個“拋棄”家庭的公公,給別人養兒子,老了才想起他的親兒子

04

孫嫻現在困惑的是,她不知道該怎麼樣的勸她的老公。

因為公公登門的意圖是,他再婚的妻子過世了,她的孩子不想繼續贍養他,他想搬過來和他們居住。

也許這個老人的想法是趁著他還來得及與兒子孫子相處的機會,就和兒子多在一起一天。

當然更重要的是,那邊已經沒有了他可以安居生活的地方,再婚妻子的兒子這些年一直叫他叔,根本就沒有喊過他一聲爸。

孫嫻的公公在他們夫妻面前,一面認錯一面擦著眼角的淚,他說他也悔恨,早知會老無所依,當初真的不該拋棄他的家,撇下他的親生兒子不管,可是時間回不到過去了。

孫嫻的公公在他們夫妻面前,複述他當下近況的時候,孫嫻的心裡也很不是滋味。

一個知錯的父親,一個不願意原諒父親的兒子,她希望他們能夠重新接納彼此,但是,她不敢勸。

她老公心裡經歷的痛苦和失望,不是她能理解的,她沒辦法站在道義和孝順父母的角度勸她的老公去原諒公公。

這個年邁的老人,這些年做的真的很無情,不能因為他老了,沒有依靠了想起親生的兒子,他的兒子就該原諒他。

可是他畢竟又是一個父親,一個年邁沒有出路的父親。

我那個“拋棄”家庭的公公,給別人養兒子,老了才想起他的親兒子

05

那個老無所依的老人也許會後悔,當他看著自己親生兒子和他宛若陌生人的時候,心裡也許會很難受,可是這有能怪的了誰呢?

人生的路,一直都有著前因後果。

之前走的每一步路都是未來人生裡的果,他走錯了,有再多的悔恨,也未必會爭得到別人的原諒。

父母離婚,可以是感情不合,可以是另有所愛,但孩子永遠是無辜的。

“養兒”防老這件事,首先需要父母養育孩子,其次才會有孩子反哺父母。

對於年輕一點的男人來說,很容易因為情愛而忽略家庭忽略孩子,甚至更不會想到以後的問題。

他們以為追隨自己的情感和需要,去過自己的生活很瀟灑,很正確,卻從沒有想過,一個父親的離開,會給這個孩子的一生帶去多少憂鬱和傷痛。

都說給孩子最好的愛是,爸爸愛媽媽,沒了爸爸的家,孩子怎麼會不受影響。

當然更值得說的是,如果一個男人離婚後去養了別人的孩子,對自己的孩子一點都沒有承擔和付出過,

等到老了才想起自己的親生孩子,這樣的做法真很難讓孩子原諒,也沒有權力要求孩子原諒。

如果你是一個父親,請記得做一個好父親,為了孩子的成長,也為了自己以後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