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疫情給景區規劃設計的啟示

與其說疫情給了景區規劃設計者以啟示,倒不如說是一種警示。

這種警示不止是以安全為中心的、表面上的遊客中心、遊步道、旅遊街區、旅遊廁所等旅遊區功能設施的空間設計問題,以及食品衛生、環境衛生問題,更是深層次的遊客承載量的問題;而這種遊客承載量,不止是空間環境層面上的承受極限,還有人文層面的文物保護、以及原住居民心理上的遊客接納度與遊客因此而產生的旅遊舒適度;而這種空間關係,不止是單純的“以人為本”,還有“以人為本”與“以自然為本”融合並蓄層面上的“天人合一”。歸根結底,對於景區開發者、投資者、運營者,應該敬畏自然、敬畏生命;對於旅遊規劃者,應該尊重職業、尊重行業、尊重事業。

悟透以上問題,包含景區在內的旅遊街區、旅遊小鎮、旅遊區、旅遊城市、旅遊目的地等旅遊大小空間的規劃設計定位、方向、路徑和方法就會迎刃而解。那就是:自然景區原生態化,人文景區原生活化。

因為旅遊者所追逐的原本就是一種原態化的、設身處地的觀光體驗,甚至是活態化的、身臨其境的生活沉浸;因為當下的城市環境是“加工”過的,而作為旅遊生力軍的城裡人已經厭倦了這種公園化、園林化、標準化的環境,既然想換個環境,就不再希望光顧經過過分“加工”的景區和鄉村;因為旅遊者不再只希望看到一種自然界的勝境,他們渴求的是休閒旅遊背景和大潮下的一種生態化環境,以及更高層次的一種活態化情境。


新型冠狀病毒的爆發,讓整個中國陷入了恐慌,縱觀整個世界,人與瘟疫的戰爭從人類誕生的那一刻起,就沒有停止過。十七年前,我們打過類似的一場戰爭,那時候的敵人叫SARS,在那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我們付出了慘痛的代價。而十七年後的今天,我們的敵人變成了新冠病毒。

案例一:中世紀歐洲不醒的噩夢

1347至1353年,席捲整個歐洲被稱之為“黑死病”的瘟疫,奪走了2500萬歐洲人的性命,是佔當時歐洲總人口的1/3。

黑死病從意大利流竄到蒂羅爾、克恩騰、施泰爾馬克到維也納;從法國馬賽經普羅旺斯到諾曼底和巴黎,整個法國遭受黑死病攻佔而淪陷;1348年夏,黑死病突破英國多塞特郡港口,攻克倫敦,翌年征服整個不列顛;到1350年,黑死病南征北戰,席捲歐洲,1353年,最終到達俄羅斯。

從蔓延的途徑看,主要通過水路、陸路,圍繞城市流竄,無疑,那個時代由於沒有旅遊,只有城市,城市又是人口的聚集地,因此城市就難逃厄運。

而今天,除了城市,文化旅遊景區、景點也是人口的聚集地,也給旅遊規劃師敲響了警鐘:未來的文旅景區規劃設計該如何應對?

案例二:倫敦霍亂的罪魁禍首

1854年倫敦爆發嚴重霍亂,當時流行的觀點是,霍亂或者黑死病是由人口、或者“壞空氣”等有害形式傳播的。而John Snow醫生研究發現,霍亂是通過飲用水傳播的。研究過程中,John Snow醫生統計每戶病亡人數,每死亡一人標註一條橫線。令人驚訝的是,大多數病例的住所都圍繞在Broad Street水泵附近,無疑水泵可能成為霍亂的罪魁禍首。於是John Snow醫生建議移除Broad Street水泵的把手,至此霍亂最終得以控制。

John Snow醫生不是從醫學角度去尋找病源體,而是從病菌的流竄空間去尋根問源,這正是醫學地理學興起的理由,也是醫學地理學研究的重點。

文旅規劃者和城市規劃者必須考慮人群疾病的傳播,並最大限度從規劃和管理角度減少病菌的流竄和蔓延。


疫情給景區規劃設計的啟示


一 可持續規劃是關鍵

縱觀人類疫情史,人類對大自然的不知敬畏,才是一切災難的源頭。

在現代高度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社會中,如何保持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如何尊重、敬畏、愛護自然?“自然教育”這一新興的生態研學旅遊教育方式可以成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最佳行動典範。

隨著觀光旅遊向深度體驗旅遊的發展,研學旅行和自然教育旅行成為了深度體驗遊的重要內容,將倒逼景區在規劃上更加註重生態旅遊和自然教育功能,尤其是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溼地公園,更要秉承以生態保護和環境自然教育為核心的開發理念,處理好保護與開發、自然與人工、休閒與教育之間的矛盾。

對景區科學進行空間管理,在環境承載限度內發展旅遊,在景區導覽、旅遊解說步道、觀察遊樂步道、自然體驗館、自然觀察徑、自然手冊、自然體驗、自然研學等方面研發衍生更加豐富多樣的自然旅遊產品形態,還原自然本真的樣子,實現可持續規劃之道。

二 文旅空間合理安排

旅遊景區是流動的旅遊者集中的地方。為預防潛在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景區空間的規劃總原則是不宜過渡集中,具體可採取以下措施:

1.除主遊客中心外,多設幾個遊客諮詢服務點;

2.線下的售票窗口儘量在主入口、次入口兩側多設置;

3.景區內的酒店、餐飲點、購物點根據遊覽線路的設置適當分散佈置;

4.合理安排旅遊交通線路,疏散遊客的過渡集中;

5.景區的娛樂場所和二消項目要適當分散佈局。

文博館、演藝場所空間要大,流通要暢,疏散要快,防火要嚴。同時,單個場所空間不宜過大。即使演藝大廳,最好座位之間也有一定的相對隔離。


疫情給景區規劃設計的啟示


三 環境衛生至關重要

在2014年,世界衛生組織曾預測,氣候變化會導致瘧疾、腹瀉、熱應激和營養不良等疾病。我們的健康比想象中更容易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每年有數十萬人死於氣候的變化。

有些疾病的傳播通過食物和水進行傳播。新冠狀病毒主要通過直接、接觸和氣溶膠傳播,利用帶菌病人的飛沫通過空氣或沉積物表面傳遞他人。

旅遊區是來自於五湖四海的人流臨時集中於某一景區或景點,更需要注意疾病的傳播和公共衛生安全。這要求我們不僅對傳統的排汙、固體垃圾進行處理,對如何利用景區的小環境氣候進行旅遊設施的佈局、如何加強環境衛生的清掃和管理、如何監管食物的採購和售賣等都需要考慮。

四 風廊設計亦不可少

什麼是風廊?對改善城市大氣環境究竟能起什麼作用?

風廊就是空氣的引導通道,讓空氣流通更暢。風廊的構建是提升空氣流通能力、緩解熱島效應、改善人體舒適度、降低建築物能耗的有效措施,對局地氣候環境的改善有著重要的作用。

作為旅遊景區,寸土寸金,在一些節點,對空間的利用往往是建築成群。特別是度假型的旅遊景區,房屋建築密度大,加上本身地處開闊的大自然環境,往往在節點佈局時忽略空氣的廊道思考,導致空氣流通受阻,容易產生疾病。因此,凡是建築密集區域,需要考慮風廊的設計。這不僅城市規劃需要,旅遊景區規劃也需要。


疫情給景區規劃設計的啟示


五 慢行系統更益健康

慢行綠道是一種線形綠色開敞空間,一般是林蔭小路,供行人和騎單車者(排斥電動車)進入的遊憩線路,通常沿著河濱、溪谷、山脊、風景帶等自然道路和人工廊道建立。

旅遊景區的交通系統除滿足必要的物品運輸、人員流動、消防通道等車行道外,應更多的考慮慢行系統。慢行系統有助於旅遊者親近自然和康體健身,減少自身疾病,相應地就減少了疾病的傳染源。

六 食品安全予以重視

遊要素配置首位中的?“食”,其安全和衛生管理會直接提高旅遊滿意度,優化口碑。要更加重視餐廚空間的設計和管理。餐廚空間寬敞明亮、保持通風,冷熱菜品分開,消毒清洗到位,公共用餐區保持餐桌距離或分桌隔離,提倡分餐制或自助餐。排汙設施和汙水處理必須嚴格管控。

隨著旅遊的日益興旺,旅遊景區、酒店、娛樂場所的人口數量呈幾何數的增長,特別是節假日,這就使大面積傳染疾病的風險增加。作為文旅景區規劃設計工作者,一定不能忽視公共突發事件(包括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的存在,充分考慮風險是平安規劃的王道。


【錦繡時代:專注為農文旅康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