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9家券商2019年擬計提資產減值逾40億元


9家券商2019年擬計提資產減值逾40億元


第一創業(8.180, 0.17, 2.12%)證券等券商陸續發佈計提資產減值公告。據不完全統計,截至3月3日,2020年以來至少有9家券商發佈了計提資產減值公告,經計算其2019年全年計提減值金額超過40億元。多數券商計提減值項目來自於股票質押相關業務,但減值後公司2019年淨利潤仍保持增長態勢。

  得益於券商自身壓縮規模並提高業務門檻,以及市場流動性充足,業內人士認為股票質押在2020年不構成系統性風險,券商信用減值風險將進一步下降。

  大額計提仍盈利

  日前第一創業證券發佈公告稱,經公司及下屬子公司對有關資產進行全面清查和減值測試,2019年下半年擬計提各項資產減值準備共計1.06億元。鑑於2019年上半年第一創業證券計提各項資產減值準備共計2.08億元,因此其2019年全年計提各項資產減值準備合計將達到3.14億元。

  隨著2019年業績預報陸續披露,多家上市券商也披露了2019年全年或下半年計提資產減值情況。據中國證券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3月3日,已有西部證券(10.140, 0.21, 2.11%)、山西證券(8.500, 0.23, 2.78%)、長江證券(7.250, 0.16, 2.26%)、國海證券(4.980, 0.13, 2.68%)、南京證券(16.240, 1.48, 10.03%)等至少9家券商發佈相關公告,2019年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總金額達到42.08億元。

  光大證券(12.950, 0.27, 2.13%)2019年計提資產減值準備金額較大,計劃計提單項重大資產減值準備共計14.06億元。從具體科目看,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業務違約仍佔據“大頭”。例如,此前融入方以“*ST新海(2.610, 0.12, 4.82%)(維權)”股票為質押物,在光大證券辦理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業務,融資餘額4.06億元。因融入方到期未履行購回義務構成違約,經測算,截至2019年末,該筆業務累計計提減值準備2.91億元。

  股票質押式回購資金融入方違約是引發券商大額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的重要原因。此外,部分券商因為債券發行方違約、自身應收賬款問題及商譽減值從而計提資產減值準備。不過得益於2019年全年證券市場行情回暖,上述9家券商2019年歸屬於母公司股東淨利潤預計全部上漲。

  以長江證券為例,公司公告2019年第四季度計提各項資產減值準備共計3.88億元,加上此前公司披露的2019年1-9月計提各項資產減值準備金額,2019年公司歸母淨利潤預計將減少3.73億元。儘管如此,2019年全年公司歸母淨利潤預計將達到17.06億元,較上一年增長五倍以上。

  股票質押違約風險充分釋放

  在經歷2018年股票質押風險爆發陣痛後,2019年券商逐步在監管層引導下提高辦理相關業務的標準和門檻。

  國金證券(10.820, 0.37, 3.54%)統計,2019年以來券商審慎開展增量業務,股票質押業務存量規模持續下降。截至2019年年底,場內質押(質押方主要為證券公司)市值1.78萬億元,佔A股總市值的2.81%,延續2019年以來的下行趨勢。“券商對於股票質押業務逐步趨於謹慎,2019年以來券商通過二級市場進行股票質押回購違約處置賣出規模持續下降,對市場影響微乎其微。”國金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李立峰(金麒麟分析師)如是說。

  展望2020年,李立峰認為,隨著股票質押違約風險下降,以及2019年半年報全面實行新的會計準則,信用減值相對充分,股票質押違約風險充分釋放,預計2020年券商信用減值風險將進一步下降。

  國盛證券策略分析師張啟堯認為,長期來看,隨著前期寬貨幣及寬信用的雙重政策加持,實體經濟中小企業的融資環境得到了大幅改善,股票質押整體規模大幅下滑,同時疊加各券商對質押標的的嚴格審核,當前股票質押市場正在健康發展,已不再構成市場的系統性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