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蜜桔苗只賣五毛一棵了,算下來還要虧錢,到底農民的出路又在哪裡?

唐老二


賣樹苗是順帶賣,因為自己有果園所以出售的樹苗是不需要成本的,賣多賣少都有賺!


以誠相待250772112


小杰回答

去年沙糖桔讓果農嚐到了苦果,也讓很多水果商人損失了一大筆錢,現在的橘子樹又已經開花結果了,於是很多人都在思考一個同樣的問題,今年不會和去年一樣吧?實際上市場千變萬化,消費趨勢年年不同,再加上天氣、環境等突發因素,就是用最先進的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也無法給出肯定的回答。

我的家鄉是遠近聞名的柑橘基地,從我出生,家鄉就有很多的桔園,只不過那個時候桔園、桃園、水稻是混合種植的,什麼都有,而現在全部是桔園,別的都沒有了。柑橘的價格從我記事起就一直沒有超過1元1斤,偶爾有一兩年超過1元,那也是因為大量減產引起的。但是農民們始終沒有放棄,因為啥?因為再便宜也比種水稻強。

這幾年柑橘因為效益高,嚐到了甜頭,各地都開始瘋狂種植,尤其是廣西、四川等地,但是這些地方在發展的同時,也意識到了柑橘氾濫這個問題,所以在品種選擇上下了很大功夫,比如廣西武鳴的沃柑,四川的耙耙柑,市場反應和經濟效益都還不錯。

所以柑橘氾濫不是重點,重點是你如何的選擇品種,如何開拓市場,如何滿足消費者的新需求,總的要求還是要以質取勝,而不是以量取勝。不管市場如何變化,柑橘如何多,只要你柑橘滿足了消費者的嘴,那麼你就是勝利者。今年這個市場行情誰也捉麼不透,去年因為新型冠狀病毒,導致很多農副產品銷售不出去,給果農直接造成經濟損失。所以今年果農都不敢盲目種植。我相信今年果農大豐收。





流浪外地小杰


您好,關於您提出的問題我發表一點個人的初淺認識,希望有所幫助。

現在咱們國家這幾年的水果基本上處於產能過盛的狀態,終端水果之所以還是不便宜主要還是存在於市場的槓桿上面,而源頭大多數因為缺乏與消費者互聯的因素被水果商壓價,導致滯銷,也是影響果樹苗的銷售潛力的主要因素。

農業本就是投入大、產效慢、風險高的行業,但又是國之根本,所以黨和國家在大力扶持,我個人感覺搞農業需要走一些相對冷門的領域,最好是食藥兩用的東西,泱泱大國只要有價值就能找到市場,熱門的領域競爭太大,作為小規模的從業者成本降不下去就只有面臨虧損甚至被擠死的風險。

我也算半個農業者,我主要種的刺梨、金絲皇菊、食用玫瑰這三種,就簡單給你舉例我搞的刺梨吧,

目前我這邊整個市的農業圈子就我一個人在種植,規模45畝,自己育苗和有實驗田,然後產出的果實,我一部分做成水果茶,一部分找朋友給釀成刺梨酒、算是微型的種植、加工、生產、銷售一條龍了。因為規模不大所以產品出來很快就被銷售完了,利潤還是很豐厚的。然後自己做的有成績了,旁邊人就會眼熱,今年我將會出售第一批的扦插刺梨苗(成本不足0.5元每株)今年冬天交貨,現在收了一半的定金,售價12元一株,然後提供技術支持(自己摸索出來的,這個才是能賣高價的核心)這樣將來他們的果苗長大有收穫的時候我根據產品的銷售情況再談回收嘛,這樣將種植風險轉移,前期掙的就是信息差和技術經驗的果苗錢,後期就掙生產加工和銷售環節的錢。這是我的玩法,希望對你有所幫助;一個因為喜歡農村而選擇從大城市辭職回鄉的搞法。玫瑰的玩法又不一樣,有機會在分享。








吳小源兒


如今信息時代發達,不像以前那樣信息不對稱,特別是在黨和國家的領導下,如今農民的日子也是越來越好,三農越來越受到重視,再加上人們對健康的重視,綠色有機食品蔬菜一路向好,我們應該堅信生活會越來越好。

對於某一種產品,我們可以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進行整理思考,到底適合做什麼。前期做好市場調研,中間把握好我們自己的產品,同時可以提前聯繫客戶或者與他們進行合作。做好整體規劃,有計劃的進行。

也可以利用網絡電商平臺,大力宣傳,只要東西好,相信大家一定都會喜歡的。



四正優選


農產業週期長,見效慢,利益薄,投勞動力多的一項生產業。就要以多,品質優取益。或搞高效農業生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