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5 老一輩革命家的初心故事

老一輩革命家的初心故事|彭德懷:近水樓臺不得月

老一輩革命家的初心故事|彭德懷:近水樓臺不得月

彭德懷一生對自己要求極為嚴格,時刻不忘按照共產黨人的工作標準和勞動人民的生活標準規範自己,無論是在艱難困苦的戰爭年代,還是在和平時期,他都始終保持著共產黨人廉潔奉公的本色。

一根黃瓜

1947年,彭德懷、習仲勳領導的只有區區兩萬人的西北野戰兵團與胡宗南率領的全式美械裝備25萬大軍經過三次交手,均取得大捷,把胡宗南打得縮為一團。

為尋找新的戰機,彭德懷與習仲勳商議後,決定北上三邊。時值六月,酷日當空,部隊行進在漫漫無邊的沙漠裡,由於水源奇缺,乾渴難耐,很多戰士都因乾渴而暈倒。

這天,部隊終於走出了沙漠。晚上吃飯時,彭德懷意外地發現桌上擺著幾根水靈靈的黃瓜,他沒有多想,拿起一根就咬了一口,但剛吃一口,他就停下了。他讓人把管理員叫來,問黃瓜是從哪裡來的?管理員告訴他是在集市上買的。彭德懷又問:“戰士們都有嗎?”管理員猶豫了一下,沒敢說話。彭德懷的臉立刻沉下來,將沒有吃完的半截黃瓜放在桌上,起身向外走去。

管理員感覺大事不妙,急忙找到習仲勳實話實說,他覺得彭總行軍打仗太辛苦,想給他增加點營養,才破例買了這幾根黃瓜,想不到彭總不但沒吃,還生了氣。管理員讓習仲勳幫著從中說和一下。習仲勳找到彭德懷,彭德懷不容習仲勳開口,首先作了自我批評,說自己吃了不該吃的東西,違反了紀律,剩下的那些黃瓜,他已經讓警衛員送給傷病員了,但他還是希望習仲勳能召開一次會議,他要當著大家的面認真地作檢討。

撕碎自己的畫像

1949年10月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日子。而此時,彭德懷正率領第一野戰軍的幾十萬官兵浩浩蕩蕩向新疆挺進。他感慨地對同志們說,中華人民共和國雖然成立了,但全國還沒有完全解放,我們不能停止前進的腳步,不能居功自傲、貪圖享受,不能擺譜做老爺。

新疆和平解放後,彭德懷在張治中、陶峙嶽等人的陪同下,來到新疆首府迪化(烏魯木齊)市。激動的人群敲鑼打鼓、載歌載舞,歡迎彭德懷一行。

彭德懷走著走著,忽然擋住幾個抬著畫像遊行的人說:“這個人模樣太難看,你們就不要舉著他過街了!”抬畫像的人一怔,還沒等他們反應過來,彭德懷就扯掉了畫框上的畫像。

抬畫像的人氣憤至極,一把揪住彭德懷,大聲叫道:“你知道我們抬的是誰嗎?這是第一野戰軍司令員、常勝將軍彭德懷!”彭德懷不由得笑了:“同志們,同胞們,我就是彭德懷,就是這個畫像上的人!”大夥面面相覷,不知所措。彭德懷接著說:“你們不用害怕,我只是想給你們提一點要求,以後不要抬著我的畫框子來回走了,你們要舉,就舉毛主席、朱總司令的畫像,舉象徵革命的紅旗!”眾人聞言,熱烈鼓掌。

近水樓臺不得月

1955年,經中央軍委批准,中國人民解放軍實行軍銜制,全軍的評銜工作由彭德懷總負責。

這天,彭德懷下班回到家,看到在哈軍工讀書的侄子彭起超坐在客廳裡。彭德懷走過去問:“你怎麼回來了,現在學校並沒有放假嘛!”彭起超氣鼓鼓地站起來:“伯伯,我對你有意見!”彭德懷一怔:“你有什麼意見,提吧。”彭起超話中帶氣:“我們學院這次評軍銜,我被生生地壓低了一級,我知道,這是伯伯你的意見,你當國防部長,為什麼不按政策辦事呢?”彭德懷笑了:“別那麼大的氣,你坐下來說,什麼叫政策?”彭起超認真地說:“我是15歲在延安參的軍,屬於抗日干部,在解放戰爭中立過功,受過傷,上學之前就是副連長,按照文件上規定的條件,完全可以評上尉……可學院就給評了箇中尉,那些跟我一塊參軍的戰友,人家在別的單位評的都是上尉。”

彭德懷望著滿腹怨氣的侄兒:“你說得不錯,你們陳院長在和我談到哈軍工評銜時,他確實提到了你,說你如果按調幹學員統一授中尉軍銜,確實有點吃虧,他問我怎麼辦,是我提出要壓低你的軍銜的。”彭起超騰地一下站起來:“伯伯,你為什麼要這樣做,我可是你的親侄子!”彭德懷臉上呈現出一種嚴肅的神情:“正因為你是我的親侄子,我才必須這樣做。因為了解你的人,知道你是憑本事當上上尉的;可不瞭解你的人,一定以為你是靠彭德懷的關係戴上這個牌牌的。全軍近百萬幹部要授軍銜,在這個問題上,我只有犧牲你,才能服眾。這裡沒有政策問題,只有個全局問題。”

第二天一早,彭起超為了趕火車,很早就出了家門,沒有和伯伯告別。當火車就要啟動的瞬間,他聽到有人喊他,透過人群望去,原來是妹妹彭鋼。彭鋼氣喘吁吁地跑過來,把一條圍巾和一封信遞給彭起超:“這圍巾是伯伯讓我帶給你的,他說哈爾濱的冬天冷,他還給你寫了一封信。”

火車開了,彭起超坐在車上,打開那封信。上面是伯伯的親筆:“起超,你既為彭家人,就要遵守彭家的家風,那就任何時候都要清正、廉潔、誠實。老實人有時會吃虧,但從長遠看,老實人不吃虧。想想那些為革命犧牲的人,你還會為肩上多一顆豆豆、少一顆豆豆煩惱嗎?俗話說,近水樓臺先得月,可從我這,得改改這個規矩,那就是近水樓臺不得月。你也許一時想不通,但時間久了,你會明白伯伯的一番苦心,嚴是愛,松是害……”

(摘編自《陝西工人報》)

老一辈革命家的初心故事|彭德怀:近水楼台不得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